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再嫁未遂 >

第23部分

重生之再嫁未遂-第2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再嫁未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老爹迫于老婆子的威势,不敢回嘴,却又忍不住,小声嘟囔道:“什么五十,不是刚过四十么?书院里的老家伙们那才叫老呢!”姬老爹和儿子批注的书入了书院山长的眼,是以,前两日才特聘了姬老秀才做先生,给刚入学的孩童启蒙;老头子就带着外孙子一起进了书院。

    “你!”姬老娘的手又痒了。

    姬老秀才怕怕地躲了一下,这才正色地说道:“你想把咱闺女嫁给肖公子?”

    姬老娘颇有些矜持道:“什么嫁不嫁的?”人家可没上门提亲!

    姬老秀才不跟她争辩,转而说道:“他不合适咱闺女!”

    姬老娘急了,恼道:“哪不合适了?怎么就不合适了?嫁他,我觉着委屈了咱闺女呢,就他年……”

    “是委屈!”姬老秀才接口说道。

    姬老娘虽被打断了要出口的话,却有些讪讪的,“可闺女到底嫁过,还有清儿……”挑个好的,怕人家容不下小外孙子。

    姬老秀才抬眼看老妻一眼,小心地从她手里抽出自己的书之后,这才语重心长地跟她说道:“肖公子并不合适咱闺女,”眼看着老妻又恼了,忙安抚两下,接着说道:“你们只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又是举人功名,和咱儿子一样,且是丧妻,只有一个小闺女,还没咱清儿大,”姬老娘点头,可不止这样,他还上无高堂,闺女只要嫁过去就能当家,接了清儿过去,一儿一女正好,过得两年,再生个一儿半女,前头的小闺女也长大了,哪里能记得是不是亲娘,跟一窝儿的没啥两样。

    姬老秀才摇了摇头,说道:“你只知他丧妻,女儿年纪小,不记事,又父母早亡,却不知他与岳家来往密切,他岳家怜惜外孙女无人照看,常常遣了家中幺女前去照顾……”

    姬老娘一听这话,连连摇头,说道:“这不成……”她闺女要真嫁过去,还不得跟前头的娘家打擂台么?这叫什么话,不成!

    “下回告诉云儿,别让那肖公子来家了!”省的瓜田李下的坏了闺女名声。

    姬老秀才都有些哭笑不得了:“人家肖公子并未挑明要跟咱家求亲,咱也未说过要把闺女嫁给他,再则,人家来,也都是在前院儿,跟咱闺女并未碰过面,你这般急急的不让人来家”真的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姬老娘被他说的有些恼羞成怒,“行了,就你有理,不跟你说了,我去找许婶子说话去!”早干啥去了,存着心思不说,差点让她办了错事,耽误了闺女,个老东西!

    这边王雪莹也碰了钉子,“你呀就别操心了,那肖公子并非良配!”好容易考了举人,大好前程尽在眼前,他岳家能轻易放过这个女婿另娶他人么?也不知爹娘兄嫂怎么个想法,她倒看着对面铁匠铺子里的鲁祥不错,虽长得丑了点,可脾气好,人老实,虽然年纪大了些,可尚未娶亲,上无高堂,下只有一个兄弟,年纪虽小,却已经能够跟着兄长打铁干活,看着也踏实,过的三五年给他娶房媳妇就能分出去另过,她也方便带着儿子和许祖母过去,再者他那铺子也不大,将来哥哥高中,或外放,或做京官,卖了铺子就能全家跟着去,跟哥哥住几年,恰好避开沈三郎,真真是十全十美的好婚事,姬绣虹觉着实在不错,怎么就提到肖公子了呢?

    “哦,我知道了,”以后一定睁大眼睛给姐姐找个更好的,可不能将就!

    虽说只有再嫁才能彻底躲开沈家,姬绣虹却也不急,儿子还小,娘家日子简单亲热,对孩子也好,再者,按着上一世,沈三郎要回乡还得五年六年的功夫,她且有功夫好好的细细的挑一个好拿捏的再嫁,道那时儿子也十来岁,懂事了,正正好!

    嫁人虽不急,赚钱却是耽误不得,兄长要科举入仕,儿子将来也要科考,哪一点都少不了花销。

    一时小宝儿睡了,将孩子托付给姬老娘和许氏,姑嫂俩往铺子里去看看。

    “主子,您看这样摆设可好?”孙莹莹将一方喜鹊登枝的盖头叠好,摆在柜台显眼处,令人一进铺子就能看到。

    姬绣虹扭头看向柜台,随后点了点头说道:“就是这样,不错,以后就这么摆,人们也能看的真切,方便挑选!”赵晨风夫妇虽签了投靠文书,可到底相处日短,姬绣虹也不敢十分放心的把铺子交给他们,时常的过来看看,不过几天,她冷眼看着,这赵晨风夫妇却是两个支应买卖的好手,夫妇俩一主外,一主内,专门接待女客,倒是把个新开的喜铺弄得极为热闹,她先前准备的十来套嫁衣早已按着顺序,定了好几家出去,眼看着,倒是还需再做几套出来。

第三十七章() 
姬绣虹因要多做几套嫁衣出来,便嘱咐了赵晨风夫妇两句,和王雪莹相携出了铺子,往街上去了。

    自从搬来柳林镇,一则孩子尚小,要吃奶,离不得手,二则,开了铺子,别的尚可买了来,预备赁出去的嫁衣却要自己做出来,虽说大多是小姑兼姐姐揽了去做,可她到底不好什么也不干,姑嫂俩直直做了大半个月才将将做出十来套衣裳,哪有功夫上街去逛?

    今日能上街逛逛,王雪莹自然高兴,揽了小姑的手臂,姑嫂俩就上了街。

    姬家喜铺在柳林镇的东街,虽也热闹,到底不如西街繁华,姑嫂逛完了东街又往西街逛去,直到了日头渐西,天将傍晚,挂着家里的奶娃娃,姑嫂俩才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意犹未尽的回了家。

    “怎么买这么多东西?提着不累么?”姑嫂俩久等不回,家里记挂,刚从书院回来的姬云帆还未进门就被姬老娘打发出去寻去,刚走几步就见着大包小包回来的姑嫂二人。

    “哥哥,我买了你喜欢吃的红豆糕,可甜了!”王雪莹一见丈夫回来,也不管手里提着重物,撒腿就要跑过来显摆她买的东西。

    姬云帆忙上前接过两人手里的东西,吃的,穿的,戴的,还有小宝儿玩的,零零碎碎包了两大包袱。足有二三十斤重。

    “哥哥,有红豆糕,跟你买的一样,我买了好些呢!”丈夫接连两日因着课业繁忙都歇在了书房里,两日未曾亲近,想念的很,一时见到了,就忍不住要显摆她买的东西,丈夫最爱吃红豆糕,她买了好些,够他吃两日的,以后也要常买!

    姬云帆宠溺地看了妻子一眼,温和地说道:“先回家,回家再看!”

    说完再看向妹妹,有些埋怨地说道:“提这么重的东西,怎么不叫赵晨风送回来?自己提着不累么?”明显的,妹妹手里的这个包袱要比妻子的重,这么远的路走来,怎么受得了?

    姬绣虹知道哥哥心疼自己,也不多说,笑着问道:“家里有喜事么?”午后俩人才出的门,也没见有什么事呀,怎么哥哥这般的高兴?一向深邃的眼睛里都带着笑,莫非是哥哥学业上有什么喜事么?今儿一大早就去了书院见先生,想必是有什么好消息。

    姬云帆但笑不语。

    姬绣虹又想到儿子,也不多纠缠,接着问道:“清儿今天没闹吧?”

    儿子和外祖所在的蒙童班虽说也在阳山书院内,可只在阳山山脚下的一处院内,并不在山上主院内,小儿早就想去山上看看,昨儿晚上听说舅舅要去山上见先生,就粘上了舅舅,晚上都没回房,跟舅舅在书房睡了一宿,今儿一大早舅甥俩就出了门,傍晚才回,小儿才不过四岁,哥哥又是去见先生,姬绣虹只怕小儿嫌烦,闹了舅舅,惹得先生不快,本不答应他,还是姬云帆连说不碍事,姬老秀才也发了话,这才由了他,只愿儿子今天乖乖的,没闹了先生不快。

    姬云帆听妹妹提到外甥,这才忍不住说出来,“清儿乖的很,先生还考较了他几句,让常带了他过去!”

    今天他极为高兴,比自己中了举还要高兴,本来一进门就要宣布这个喜讯,可偏偏妻妹俩人不在家,老娘又担心不已,不等他进门就推了他出来寻找,见了妹妹本是想着路上说话不便,回家再说的,这时候见妹妹问到,哪里还忍得住。

    哥哥话音里的夸赞和自豪溢于言表,姬绣虹听了大为惊讶,要知道她这兄长从十五岁中了秀才以后就日渐老成起来,便是去年中举也未见他如此喜形于色,也就是有了宝儿见他这般高兴了一回,过后又是一副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清儿也不过是被先生夸赞几句而已,如何能令兄长如此?

    姬云帆一见妹妹的脸色,便知她所想,极不雅观地抛给她一个白眼之后招呼一边为清儿得了夸奖傻乐的妻子:“好好走路!”

    先生这是要收了小清儿入门呢,这么大的喜事,他能不高兴么?要知道王先生那是晋阳府里有名的大儒,门下弟子在朝为官的不知凡几,他也是秋试得了魁首,策论入了先生的眼,才能得先生指点文章,却并未能正儿八经的行了拜师礼,勉强算是先生的门下学生,却算不得正经弟子,可外甥小小年纪就入了先生的眼,看先生那意思,怕是动了收徒的念想,要知道先生在阳山执教三十年,真正行过拜师礼,收入门内的弟子也不过区区七个,虽不知这七人的身份,想来必是不凡,看先生的年纪,小清儿怕是最后一个,先生的关门弟子了,他能不兴奋么?

    姬绣虹得了兄长的白眼,一时郁闷又好奇,也不多问,三人紧着回了家,姬老娘和许氏叔祖母已经收拾好晚饭,一家人团团围坐,用了晚饭,姬云帆才压着兴奋的声调,勉强平静地说了白天的事,当然着重地强调了王先生的大儒身份和渊博学识以及要收清儿入门下的可能。

    姬老娘听了激动不已,抱着外孙心肝肉的连连夸赞,好似外孙已经进京中了进士老爷一般,连连说明儿要买些好菜庆贺一番。

    许氏一介乡村老妇自然不懂,却也为清儿高兴,激动地跟着说道:“清儿如此出息,多亏了亲家和云帆的教导,将来也学他舅舅考个举人,他爹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血脉上,清儿虽跟姬家人亲近,可礼法上,到底是承了她家香火,虽然没有能力抚养曾孙,自己还得靠着姬家养老,但是该有的感激还是得说出来,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可说着说着,竟不留心提到了去世的三郎。

    说到三郎,许氏多少有些唏嘘,都在兴头上,也不敢扫了大家兴致,只得悄悄地抹了抹眼泪,细细地摩挲着曾孙儿的小脑瓜子,转而嘱咐他:“跟着外祖和舅舅好好学,到了先生那,得虚心,守礼,不可骄傲!”

    姬家别人尚可,姬绣虹听到她提泉下有知的沈三郎,不免有些怪异,泉下的沈三郎这个时候大概满心满眼的全是宋红英,哪里想得起清儿是否出息,她的清儿有娘亲,有外祖,舅舅,将来还有个名满天下的先生,可不稀罕沈三郎这爹,不认也罢,就当他死了吧,不过是清明三炷香的事,不费什么功夫!

    姬老秀才想起殉国的女婿,可惜了,好好的孩子就这么没了,女儿回了娘家不说,唯一的儿子也过继了出去,竟落得个后继无人的下场,想起多年前那个背着一捆柴火也要在村塾窗外听两句的少年,不由得有些叹息,清明的时候也没让孩子给他爹上柱香,到底有些不忍,寻思着,七月十五,回去上坟的时候也带上清儿,去给他爹烧几张纸钱告诉一声,可不能真就断了女婿的香火。

    姬绣虹若是知道父亲如此想法,怕是要大笑三声了,他的好女婿人家现在正美妾在怀,前程远大呢,如何就能断了香火!

    此刻,姬绣虹口中娇妾在怀的沈三郎正在马背上颠簸呢,此次前去金阳招兵,是急行军,一日五百里,夜里过了戍是才能扎营歇息,天明不过卯时就要启程,星夜赶路,再过三五日就能到了晋阳府,抽空回去一趟,接了妻儿去锁阳,沈含章虽惯了满肚子的凉气,可心窝里却热乎无比,他要见到妻儿了!

    可怜姬绣虹还满心的觉着讽刺呢,她若知道沈三郎提前回来,只怕便是跟岳家沾粘不断的肖公子也要先嫁了再说吧;不,最有可能的是强了铁匠铺子里打铁汉子鲁祥,紧着入了洞房再说,可惜,她没那预知的本事,在兄长单独问她将来的打算是,还有空害羞藏着掖着呢!

第三十八章() 
昨晚乍然听到那样的好消息,感慨万千,又听到许氏叔祖母提到沈三郎,一时走了神,直到第二日早上打发父亲和儿子去了书院,闲下来的时候,姬绣虹才想起来,还未问过哥哥,若是王先生要收清儿入门下的话,家里是不是得有所表示?不拘贵贱,总得尽了礼数,让先生知道自家的心意才好吧?

    姬云帆放下手中的书卷,有些好笑地看着妹妹,昨晚见着妹妹神色平静,他还自哂亏得一向自认沉稳竟还不若妹妹稳重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