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

第208部分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第208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跋蟆5笔钡母罹菔屏Γ褐饕泻颖钡脑堋⒑幽诘恼叛睢①鹪サ牟堋佟⑿熘莸穆啦肌⒀镏莸脑酢⒔乃锊摺⒕V莸牧醣怼⒂闹莸墓镨丁⒛涎舻恼判宓取P纬扇盒鄄⑵鸬木置妫谡庑└罹菔屏Φ牧暾髡街校堋⒉堋佟酱蠹胖鸩阶炒笃鹄础#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张杨旧部眭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刘表坐观成败?,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前期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误,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相持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

    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一日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不禁脱口而出,“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于是曹‘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奇袭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其他战后相关事务:

    1、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2、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3、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4、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率军平定。?

    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2、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3、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历代评价

    官渡之战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