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

第349部分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第349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传他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第二子。生来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孙策让他去担任阳羡(现江苏宜兴)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

    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不久去世。孙权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在张昭、周瑜等人辅佐,地位逐渐稳定。'5'?

    公元203年至公元208年(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孙权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合兵,和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五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孙权乘新败曹操之锐气,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遂加士燮为左将军。

    赤壁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把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予孙氏。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拔掉门口这颗定时炸弹。以吕蒙为都督取下刘备所据荆州地,潘璋、朱然擒杀关羽。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十月,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

    公元221年(延康二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

    公元222年(黄武元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节督荆扬交3州诸军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吴将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战果不如预期,只得引退。

    公元223年(黄武二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

    公元226年(黄武五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旋即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公元234年(黄龙六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魏扬州都督满宠。

    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废叔继位后,便多次与孙权来往使者。公元233年(太和七年),公孙渊遣使向吴称臣,企图以吴国为外应以叛魏。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遭到顾雍、张昭等群臣反对,但孙权仍然派张弥、许晏等人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但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孙权忿恨公孙渊巧诈反复,竞打算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幸而听从朝臣劝谏,才未出征。

    晚年的孙权“多嫌忌,果于杀戮”,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陆逊等重臣都受到牵连,使政局更加混乱。自长子孙登夭折后,在女儿孙鲁班等人的影响下孙权先是废了三子孙和,又赐死四子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公元251年(太元元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来委托后事。

    公元252年(神凤元年)夏四月,孙权病逝,终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在位年号:黄武(222年229年)、黄龙(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乌(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凤(252年)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官至太傅。诸葛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生于经学世家的诸葛瑾,治毛诗、尚书及左氏春秋。

    诸葛瑾为避战乱迁到江东,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信赖。215年,诸葛瑾奉命出使,要刘备归还荆州。219年,他跟随孙权讨伐关羽。221年,他被派往蜀汉前去求和,在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由于孙权姊婿弘咨的推荐,诸葛瑾才正式成为孙权帐下的一员,从而迈上仕途。

    215年,诸葛瑾奉命出使蜀汉,要求刘备归还荆州,最后以分界结束。219年,跟随讨伐关羽,封宣城侯、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诸葛瑾别遣书刘备说和,有人以此上告孙权,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222年,孙权受封吴王,封诸葛瑾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同年曹真、夏侯尚等围朱然于江陵,诸葛瑾派兵救援,渡江时被夏侯尚火烧船只,水陆同时进攻所击退。潘璋未知前来救援,而魏兵日渡不绝,并说:“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适毕,伺水长当下,尚便引退。同年,孙权称王,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226年,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今湖北云梦西南)。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而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236年,孙权北征,派右都督陆逊与中司马诸葛瑾攻襄阳。陆逊派亲戚韩扁怀揣奏疏上报朝廷,返回途中,在途中遇到敌人,敌人抓获了韩扁。

    于是亲自来见陆逊。陆逊说:“敌人知道大驾已还,再不用为此筹谋,便专心对付我们。如今敌人已经守卫了要害之处,兵将已经出动,我们自己应当首先镇定自如以稳住部队,然后再巧施计谋,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敌人表明我们要走,敌人会以为我们害怕了,必然会来威逼我们,那就是必败之势了。”于是二人秘密定计,令诸葛瑾坐镇舟船,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敌人素来惧怕陆逊,见陆逊要攻襄阳,立即退回城中。诸葛瑾便引船而出,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敌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击,于是陆逊全军安然退出。

    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车骑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五月,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同年,诸葛瑾病故,死时六十八岁,死前命人葬礼应该简单进行。

    诸葛诞(?~258)三国时期魏将,字公休,琅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丰之后,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堂弟。初以尚书郎为荣阳令,累迁御史中丞尚书,是三国时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与夏侯玄、邓、田畴友善,俱有声名,并称为四聪。

    诸葛诞为汉代名医诸葛丰之后,正始初出任扬州刺史。从司马懿伐吴,平王凌之叛,随司马师讨毋丘俭,积功升至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然诸葛诞与夏侯玄、邓交好,又见到王凌与丘俭叛乱而家族被诛,深感恐惧,于是倾尽家财来赈济百姓以收笼人心,又厚养归附者及扬州侠客几千人作为亲信力量。

    甘露元年(256)冬天,东吴欲进攻徐(今安徽含山西南),诸葛诞力量足以应敌,但为保护自己,他请求朝廷派兵十万助守寿春,又要求加固沿淮的防御工事。朝廷暗中得知诸葛诞对朝廷心存戒惕,念其劳苦功高,便想调他入京任职,哪知诏书到,诸葛诞更加恐慌,遂举兵反叛。诸葛诞杀死不愿叛乱的扬州刺史乐,聚集淮南淮北十多万屯田官兵,又从东吴归降的农民挑出四五万人马,准备了可供一年的粮食闭城死守。另外,他还派长史吴纲率自己小儿子诸葛靓到东吴求援。东吴遂派全怿、全端、唐咨和王祚等人率兵三万,悄悄地与文钦一起接应诸葛诞,并任诸葛诞为左都护、大司徒、骠骑将军及青州刺史,封其为寿春侯。同年六月,司马昭与皇帝一起讨伐诸葛诞,进驻项县,将寿春城围了二层。文钦与吴将朱异多次进军,均被击败,朱异因此被主帅孙斩首。寿春城中粮少无援,蒋班与焦彝率先背叛诸葛诞向司马昭投降。甘露三年(258)正月,诸葛诞与文钦等人制造进攻器械,企图突围,但被司马昭打退。诸葛诞军粮用尽,又与文钦产生矛盾将其斩杀,致使文钦二子投降司马昭。司马昭利用文钦的两个儿子来劝降诸葛诞的人马,一时城中人心骚动。诸葛诞走投无路,亲自率兵出城突围,结果被魏将胡奋斩于马下,人头被送往京城,灭门三族。唐咨及王祚等人全部投降,诸葛诞之乱被司马昭平定。

第508章 形势骤变() 
五百零七章形势骤变

    “大都督,不如再让末将率军再强攻一番罢。(шш。uuo。網首发)”黄盖持刀立于周瑜身侧,眼睁睁见着朱治战死却是无济于事,双目狠狠一瞪对岸的张辽,提刀便欲上前。

    “张文远,世之虎将也,非是匹夫之勇能敌,对岸雄兵十万,依仗长江天险而守,非是吾军可强攻取胜矣。”

    “然曹孟德袁本初已是遣使与吾东吴结盟,而如今夏军势大,一统天下之势已是势不可挡,若是今日吾军不能渡江,发兵相救曹袁联军,来日,仅剩吾东吴独木难支,又该如何是好?”黄盖微微皱眉道。

    “非也,若要渡江,非是难事,只是,如今首要,乃是汝南战事如何,接到战事起已有三日,凭着夏军于所属各州郡修建的驰道而论,三日之内,足以令远在洛阳的骑兵赶到,若是那数十万强劲的铁骑赶到,吾军便是杀奔江北,到时却也无济于事,只能收兵退回江南。”周瑜轻摇羽扇,他越是喜欢这件玩意儿,心中更是对张任忌惮不已。世上没有面面俱到的人,然而,张任这等天下首等的霸主,却是精通兵法、工家、法家、农家、天文地理,却是世上能人,便是周瑜这等自命不凡之人亦是心生敬佩。

    “蔡瑁重伤、且田豫亦是被许褚斩杀,连取两城,凭着一鼓作气的势头,莫非曹袁军还不能取胜?”孙翊忍不住询问道。

    “夏军虽强,其戍守疆域亦是辽阔,荆州、益州、凉州、庐江便是牵扯着数十万铁骑,即便是前来驰援,相信兵马必然不会很多,曹操、袁绍乃是名门之后,麾下皆有一班文臣武将,尽是精干之辈,若是区区三日就被夏军击溃,却是令吾不得不小觑他们,便是这等盟友,亦是拿来无用。”周瑜冷哼道。

    “既是如此,大都督可有应对之策?”孙翊乃是第一次在周瑜帐下,听从其调配,心中多有不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