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

第356部分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第356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叫世袭罔替,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由朝廷受予诰命,属于特典之列。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次数,般是每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世爵俸禄为: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以上世爵主要用于封功臣及外戚。宗室皇亲另有制度,分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若除去世子、长子外共十二级。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如果承袭者本人无甚功勋,不能晋级。少数特许可世袭罔替,如清初的八家“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八家以及后世的乾隆时封的怡贤亲王、同治时封的恭亲王、光绪时封醇亲王、庆亲王四家。

第513章 丑将招亲() 
第五百一十二章丑将招亲

    “拜见王爷”

    张任面色沉重着穿行在后花园中,典韦寸步不离,四周警戒的军士却是纷纷拜倒,一一见礼。

    “嗯”张任摆摆手,便是绕过走廊,来到宽敞的凉亭中,放眼望去,东苑、西苑、南苑、北苑,自己的后宫俱是住在四个苑内,而住在后府的,却是张母、太史老夫人、赵老夫人、徐老夫人,夏军众将,常年征战在外,大将之中,除去黄忠在洛阳城中有府邸长期居住,其余等人,却是依旧陪伴在张母身侧,就连刚刚诞下赵云长子赵统的樊娟,此刻亦在府中。

    “还是先入后府拜会娘亲罢。”张任脚步一顿,却是转步绕过西苑,朝着后院走去。

    西苑,蔡琴带着一队丫鬟恭敬的跪拜在地上久久等候,许久,未见张任到来,脚步声由远即近,等来的却是在外候着的丫鬟。

    “夫人,王爷去后院了。”

    “嗯,拜会老夫人,是应该的。”蔡琴神情低落的站起身来,却是转身朝着屋内走去。

    “王爷虽然平日里面上和善,但一旦是心里有个疙瘩,短时间之内却是。。。。。”看着背影孤单的蔡琴,起身各自回到原位的丫鬟,便是纷纷交头接耳。

    “咳,莫要背地里嚼舌根,汝等尽好自己本分之事。”贴身的丫头立即板着脸呵斥道。

    “是。”丫鬟四散开来,却是再也不敢妄言。

    全然不知此事的张任,脚步已是迈入了后院,伴随着一阵异花的清香,还夹杂着一阵阵欢笑声。

    “此番诸位姐妹能够相聚到一起,当真是不容易,这天下就快要一统了,诸位将军归来,姐妹们便要各自回到府中,当真是令老身好生孤单。”爽朗的笑声,隔着很远俱能闻详,正是张母所言。

    “不劳姐姐牵挂,吾等姐妹,怕是每隔几日便会到府中拜会,到时还得劳累姐姐招待。”语气中带着几分沧桑,却是晓得大义的赵母。

    “正是正是。”太史老夫人显然是醉德有些厉害了,一开口,竟是带着一些低语。

    “如今淮南战乱起,在座的诸位老夫人,大多的子嗣都上了战场,吾等在此,须得敬战场之上的诸位将军一杯,祝早日凯旋归来。”带着几分雍容的声音,那么熟悉,张任脚步一顿,带着几分欣喜抬头看去,正见着院中起身敬酒的蔡琰。

    “王妃所言有理,干。”院中,齐刷刷的站起数十道身影,张任一一看去,这些身影上,有老有少,却俱是军中重将家属,代表着一个个沙场宿将的身影,他们的子嗣或是夫君,俱是当朝重臣,赵云、太史慈、黄忠、徐庶、蔡瑁、魏延、荀、荀攸、张绣、甘宁、张、戏志才、郭嘉,张任一一看过,眼眶中已有几分湿润,若是朝堂之上的一干肱骨之臣的家眷俱能这般坐到一起,何愁天下不能大治。

    “琰儿虽为王妃,但论辈分却是各位的晚辈,还望诸位老夫人莫要拘束。”蔡琰一口饮尽杯中烈酒,白皙的脸上瞬间染上一抹红晕,环视一眼场中诸位夫人,口中却是轻笑道。

    “断然不可,上下有别,即便王妃乃是后辈,老身等人亦是不可失了礼数。”太史老夫人当即连连摆手道。

    “姐姐所言甚是。”蔡讽的妻子亦是起身答道。

    “既是如此,却是琰儿失了妥当。那便随诸位老夫人之意罢,今日不谈国事,趁着这花好月圆之景,赏这满园的花香。”蔡琰当即苦笑道。

    “自是如此。”众女齐声应道。

    “拜见王爷。”张任举步不前,而不远处,却是有巡逻的军士上前行礼跪拜。

    “哎”张任无奈,只得埋怨的看了一眼这些巡逻不识趣的军士,只得是踏步入园内。

    “恭迎王爷。”园中一众贵妇人,俱是起身行礼。

    “任断不敢让诸位长辈行礼,诸位亲长快快请起。今日乃是花好月圆之夜,尽皆随意一些罢。”张任立即上前几步道。

    “多谢王爷。”众女俱是再行一拜,少的搀扶着老的,缓缓回到座上。

    “孩儿拜见娘亲。”张任踏步上前,便是朝着张母跪拜一礼。

    “任儿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张母虚手一抬,张任自是顺着起身。

    “今日孩儿于府中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却是有些劳累,途径后院,却是想来给娘亲请安。”张任恭敬答道。

    四周正坐的一众贵妇人见得张任对张母如此恭敬,俱是眼中带着几分笑意,一一点头,位居高位,却是不卑不亢,张任这等每日事务繁忙还能来给娘亲请安,却是相当不错了。

    “莫非是今日汝所提的议题,未得群臣赞许不成?”见得张任面色有些愁苦,张母微微皱眉道。

    一眼落下,一众贵妇人俱是面色一变,要知道,在座的不少家里人,俱是在今日王府堂中议事,见得张任如此沉重的脸色,哪里不由紧张。

    “无碍,一朝之中,政见不一乃是寻常之事。”张任摆摆手,却是给予一个宽慰的眼神,便是上前一步,落座在蔡琰身侧。

    “诸位亲长,任今日添为男丁正坐于此,却是惊扰了气氛,该罚三杯。”张任提起酒壶,话音落下,便是给自己倒上三杯。

    “先干为敬。”张任连饮三杯,侧目示意,身侧典韦当即面色一苦,只得是接过一旁丫鬟递上的一杯烈酒。

    “典。。典韦在此。敬各位亲长一杯,还请。。。。还请为。。”典韦一张丑脸憋得通红,最后几个字却是再也道不出。

    “哈哈哈哈。。。。,诸位亲长,恶来平日里虽是凶悍,但面皮却是薄的,今年二十有八尚未婚配,昔日恶来身为孤军中五虎上将之时,便已是为孤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封侯拜将,戍守洛阳,位居要职,虽是平日里还时常随着孤行走,却也不会委屈了人家,还请诸位多多相助,孤不想数十载后,吾大汉未有能征善战之将。”张任见得典韦如此拘节,当即憋不住大笑连连,当即起身朝着众人拱拱手,开口道。

    “吾家远方尚有一侄女,年芳十八,不知典将军可否一见?”蔡讽之妻当即起身道。

    “吾除子义外尚无亲女侄女,在洛阳久居三载,最近尚收了一义女,乃是洛阳一家酒楼的老板娘邹柳儿,若是典将军中意,大可约见一番。”太史老夫人此刻却也是来了精神道。

    “吾家尚有未出阁的。。”

    “吾远方有一侄女。。。。”

    谈及婚事,院中不少贵妇人俱是开口,忙碌的模样倒是让张任心中几多欣慰,典韦平日里虽是凶神恶煞的,但是人缘到底是不错,至少,军中这些猛将与其都是对脾气,更别谈赵云、太史慈等老一班武将了。

    “可是那风拂柳的老板娘?”典韦闻着这嘲杂的声音,突然瓮声开口道。

    “正是。”张任见得典韦回话,当即目光看向太史老夫人,后者却是微微颔首。

    “还请老夫人相助。”典韦面上一红,却是俯身一拜道。

    “典将军乃大汉重将,亦是吾儿袍泽,老身焉能不尽此成人之美事情。”太史老夫人当即长笑道。

    “无论如何,而来若是能如愿娶亲,孤必请求陛下,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张任大笑连连,再次举杯,眼神却是不住朝着身侧的典韦瞟去。

    。。。。

    下雨天学车,倒是没有意料之中泥泞不堪的路面,反而是上了山路,车上有个女学员,刹车踩得真心让人头疼。

    司马防的性格耿直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休闲场所,也保持着威仪。他十分爱读汉书的名臣列传,讽咏数十万言。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其父司马是东汉颍川太守。生于汉桓帝建和三年(149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终年七十一。有八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

    司马防有八个儿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俱知名,因每人的字中都有“达”字,故时号“八达”。他对待儿子很严格,即使儿子弱冠成人后,也要求“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晋宣帝司马懿是其次子。

    根据考证,1952年出土的司马芳残碑中记载的司马芳,字文豫,与史书记载的司马防应是同一人。因此,此人的名字成为了一个历史疑案。

    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父司马防年轻时担任地方官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之后转任为骑都尉,他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司马朗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

    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在司马朗十二岁时,便通过经文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司马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司马朗回答说:“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进入洛阳,地方州郡军队在关东一带起义,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