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

第73部分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第73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玄菟郡内有八千守军,他公孙度是如何镇守城池的,玄菟郡邻高句骊边境,战事初起,全州上下必须警惕,严加防守,此乃主公有言在先,一夜之间竟是连丢四城,目前诸位先生可有援军派出?”张嶷闻言,勃然大怒,暴喝一声,面‘色’沉了下来。

    “戏军师以下令上谷郡城防由唐鑫将军接手,汉升将军率所部一万神箭营及蜀郡两万老卒随军北上,驰援柳城。”骑兵心中有些忐忑,面对平日里虽是一直板着脸的张嶷,但从未见过他发火。

    “既是汉升将军北上驰援,柳城便能坚守。”张嶷点了点头,此时派出黄忠前去,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外,甘将军已是率领战船运送两万水军前往辽东港。”

    “两万水军,哈哈,兴霸麾下水军,俱是‘精’挑细选之辈,吾还忧心辽东仅六千兵丁,而冠军骑皆属骑兵,攻城不足、守城亦是乏力,有兴霸和汉升将军前去驰援,无恙矣,只须吾大军回师,便能迅速收回玄菟郡,长驱直入,直捣黄龙,全军听令,前方战事紧急,若是晚归一分,玄菟郡数万百姓必然饱受欺凌,全军上下不做歇息,立即星夜返回幽州。”

    “诺。”天下人俱言幽州骑军一夜可行千里,只得兵马皆疲,然幽州军中善骑者无数,平日里的‘操’练之中,便是有着急行军一‘门’。

    “主公,前方紧急战报,玄菟郡侯城、西盖马、辽阳、高显四城一夜被高句骊攻占,玄菟郡太守公孙度领着三千残军退守高句丽城,然戏军师接到战报之后迅速下令由唐将军接替汉升将军镇守上谷郡,汉升将军自上谷郡出发,率神箭营与吾蜀中老卒共三万兵马火速增援昌黎郡,甘将军自渤海,率两万水师横渡渤海,赶到辽东港。”一日后,张任亦是在魏郡接到战报。

    “迅速传令甘兴霸,水师抵达之后,立即命船队回返天津港。吾等迅速改变行进方向,直往天津港,另外,名伯歧十万骑军迅速驰援昌黎郡,既然他高句骊这弹丸之国要叫嚣,吾等必不能让他得逞,此番,定下这突袭,分割围歼之计,倒是有些本事,但吾有水军战船,能横跨大海,何尝不是两面夹击。”张任当即笑道。

    “昌黎郡汇聚大军十三万,有汉升将军、伯歧将军坐镇,自是无碍,辽东亦有兴霸将军、杨严二将及七万大军镇守,二十万大军反攻玄菟郡,哈哈,这些蛮夷之人,却是反而落入吾等包围圈之内。”继续行进途中,太史慈却是突然放声大笑道。

    “哈哈,知吾者,子义也。”张任亦是点头一喜,心里却是在暗自算计,若是高句骊一国,拥兵十万,亦是疲乏,明知幽州军强盛还敢进犯,必是有所依仗,然三韩之地有北有高句骊,东南有马韩、西南有辰韩、居中有弁韩,辰韩最为强盛,而附属的马韩亦有大军三四万,三韩之地足以派遣大军二十余万,若是收复玄菟郡,围歼郡内数万高句骊大军,不足为虑,但若是要反攻三韩之地,张任却是陷入深思中。

    幽州军有雄兵近三十万,然所用之兵已派出足足二十万兵马,仅剩张任骁战营、赵云蜀云轻骑四万骑兵,若是正面攻打,远征三韩,必然战线吃紧,而陷入持久战中,这不是张任所‘欲’,又走了二十里地,张任突然一拍脑‘门’,心中突然是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但此时却是没办法开口,只得见了天津港的战船才能具体实施。

    。。。

    襄平,在幽州大军并未集结之前,这座城乃是高句骊攻打的重点,然辽东太守荀靖的动作更快,当晚接到玄菟郡的紧急战报,便迅速集结辽东守军六千汇聚于城中,可是,次日听到玄菟郡仅剩一城在手,亦是忍不住惊叹,而天‘色’渐明,此时,城外已是集结了三万大军,荀靖更是紧了紧袖中双手,荀氏一族,在张任帐下已是位居高位,如今,不能有任何闪失。他心里明白,荀氏能够走到今天,全拜丈人所赐,士为知己者死。有时候,文绉绉的儒士,心中更是有着一份傲骨。

    “大人,城内一千‘精’壮之士已是集结待命,随时可以驰援上城。”一旁汇报的守将背心亦是湿透,五倍于己的大军,如何能够守之。

    “死守此城,在援军未至之前,谁敢后退一步,斩。”荀靖点了点头,看着城外,却是猛地拔出腰间长剑。

    “诺。”守将深深的看了一眼荀靖,心知此人身份不凡,不然也不会直接便官居太守之位,而幽州军中,亦是有两位掌权之人乃是荀姓,他自然是能够明白其中道理。

    “汝大汉欺压吾三韩已久,今吾三韩结盟,数十万大军围攻幽州,玄菟郡已被吾等一夜之内攻占,汝等还不速速乞降,免得一死。”城外,传来一声大喝,却是劝降之人到了。

    “吾乃辽东太守荀靖,汝等蛮夷,本乃吾大汉属国,却不甘心俯首称臣,犯上作‘乱’,吾幽州征讨黄巾大军未归,汝等趁空虚之时出兵夺下四城,乃是投机取巧,吾幽州‘精’兵良将数十万之众,待主公大军回师,便是三韩覆灭之时。”荀靖不屑一笑,站在城头上,朗声大笑道。

    “城内不过数千守军,吾有先锋三万,后续更有援军,汝仅一文士,难道不怕破城之日惨死当场?”城外,兵马由中分开,一队骑兵缓缓踏出,为首之人是一名身着黄金战甲的中年战将,见到此人,荀靖双眼微微一眯,心中却是暗中记下此人面容。

    “汝乃何人?”

    “高句骊王子高男武。”

    “汝等高句骊,只是区区弹丸之国,吾为何需要忧心,不出半月,汝等必败于吾幽州军之手,而高句骊亦会因此,被吾军长驱直入,攻占国都,生擒汝等皇亲,到时,却是悔之晚矣。”荀靖面‘色’不改,再次笑道。

    “哼,逞口舌之利尔,攻城。”高男武脸‘色’一变,一挥手,大军便迅速抬着云梯朝着城墙冲来。

    “哈哈,恼羞成怒,汝乃一国储君,竟是如此不堪,吾等大汉郎儿,守卫疆土,寸土不让。”

    “寸土不让。”“寸土不让。”在荀靖的大笑声中,城头上响起了一阵阵怒吼,显然,守军汉兵的士气已是被他几次狂笑间调动起来,士为知己者死,而普通的军士,却是为一番豪言壮语,便能热血沸腾,背后是故土,脚下是疆土,寸土不让。

第一百四十九章 起航()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津港,接到急报之后,甘宁便急不可耐的召集港口中所有的战船准备。。。 。

    “报,将军所有工匠已经上船,吾等是否先将其带往辽东港。”

    “传令下去。。”甘宁一甩身后火红‘色’的战袍,正要下令,远处,却是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报,将军,蓟县紧急军情,玄菟郡一夜之间被高句骊大军攻陷,玄菟郡公孙太守正率领三千余残军在高句丽城中坚守,戏军师有令,汉升将军即刻率三万大军北上驰援玄菟郡,令甘将军火速率领两万水师登陆辽东港,驰援辽东郡。”

    “什么,玄菟郡竟已失守,传令全军,迅速登船,赶往辽东。”甘宁强行压住心中怒火,咬牙喝道。

    “将军,那这些工匠怎么办?”

    “全部留在此处,等候接应。”甘宁反身来到岸边,微微皱眉道。

    两个时辰,战船之上的工匠已是被甘宁安抚到天津港船坊之中,而所有战船已经缓缓展开队列,准备扬帆。

    “全军听令,扬帆。”甘宁举起腰间长剑,猛然大喝一声,身后,站在瞭望台的旗手迅速打出旗语,随着战鼓声阵阵响起,这一片原本宁静的海面上,突然惊起无数飞鸟,无数身影纷纷动作起来,而一阵嘹亮的号角声亦是随之响起。

    “轰隆”无数巨大的铁锚被提起,岸边的壮士已是开始推动安放在岸边的战船。

    “呼”停在浅滩的楼船纷纷展开风帆,朝着内海驶去。

    “报,主公急报,水师抵达辽东港之后,迅速派战船回返天津港。”

    “传令船坊,静待主公大军抵达之后,随军抵达辽东。”甘宁点了点头,随即亦是找到了安排船坊那些令人头疼的工匠的地方了。

    楼船

    古代中国海军装备的一种大型战船。船上建有重楼,因而得名。有的作为指挥舰。‘春’秋时期,随着战船建造技术和作战需要的发展,出现具有重楼式上层建筑的战船,统称楼船。公元前525年,在吴楚长岸之战中,吴军曾以吴王座舰——大型楼船余皇,作为指挥舰。公元前522年,楚国大夫伍子胥由楚奔吴后,在同吴王阖闾的问对中,伍称:“楼船者,当陆军之楼车。”这说明,吴、楚舟师中均已装备有楼船。至汉代,楼船进入大发展阶段。汉武帝准备征服南越,遂建造大型楼船,起上层建筑3……4重,高10丈(27。6米),可载1000人。各重上层建筑均设有舱室、‘女’墙、战格,作为士卒战斗的依托和防护设施。船上多竖旌旗,以壮声威。楼船成为舟师的主力战舰,从而亦成为舟师的代称,故汉代舟师通成为楼船军,简称楼船,或船军;士卒称为楼船士,领率官称为楼船将军。督造楼穿的称为楼船官。三国时期,吴国水军装备有5层楼的楼船,如“飞云”、“盖海”等大型楼船,可载士卒3000人。此后,历代水军,都以楼船作为主力战舰。西晋时,楼船上装设有拍竿。东晋时期,孙恩、卢循海上起义军也拥有一支以大型楼船为主力的舟师。隋代初期的舟师装备有大型楼船—五牙舰。宋代将车船建造技术运用于建造楼船,发展出装有多达24车的楼船,船上有的装设拍竿6座。明代初期,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可远渡重洋进行洲际航行的巨型楼船,这是中国古代楼船建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明代末期,袁可立组建的登莱水军多次使用楼船挫败后金力量,后来袁可立荣归故里睢州(今睢县)后,仿照当时的楼船形制在一汪碧水中建造了他的别墅袁家山建筑群。

    车船

    南宋初年,有一种“飞虎战舰,傍设四轮,每轮八楫,四人旋斡,日行千里”。楫就是翼桨,每个轮置有八个翼桨击水。李纲曾在荆湖一带造车船,按阅水师,据梁溪全集卷29有诗说:“车船新制得前规,鼓蹈双轮势似飞。创物从来因智者,世间何事不由机。”可知车船推进装置的基本结构是一车双轮。飞虎战舰是两车四轮,共三十二片翼桨。

    宋朝为消灭杨么,也继续造车船。据宋会要食货50之15张浚奏,他在鼎州(今常德)看到“造下车船,通长三十丈或二十馀丈,每支可容战士七、八百人。”汪藻浮溪集卷1抚州奏乞罢打造战船等事说,宋朝令抚州造“大样车战船”,包括二十六车和二十车船,“船之大者二十二丈”。又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丙寅,卷89同年五月癸未,宋廷还令江南和两浙路造九车战船二十四艘,十三车战船八艘,“五车十桨小船五十”。陆游老学庵笔记卷1说,宋朝所造车船,最大“有长三十六丈,广四丈一尺,高七丈二尺五寸,未及用,而岳飞以步军平贼”。岳飞瓦解杨么军后,将部分车船作战利品分赠大将张俊和韩世忠。后叶梦得石林奏议卷9堂白乞立定水军人数修战船札子,卷10奏乞参酌古制造战船状提到张俊军中“多是十车、九车大船”,其中“有长三十丈,高五丈,非千馀人不可动者”。按陆游所说,三十六宋丈大船,依每宋尺31厘米计,约折合111米。中国古车船仅作军用,而且只有在南宋时,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杨么事迹说,杨么在‘洞’庭湖一带起兵反宋,宋军为对付杨么军,有“木匠都料高宣者,献车船样”,都料是指工匠头,可谓现代工程师之前身。先“打造八车船样一双”,“令人夫踏车”,“船两边有护车板,不见其车,但见船行如龙”,“上下往来,极为快利”。后又“造二十至二十三车大船,能载战士二、三百人”。在一次战斗中,车船和高宣本人被杨么军俘获,于是杨么方面也造二十四车、二十二车大船。按前引李纲之说,当时车船最多达四十车,计有八十个翼轮。

第一百五十章 血鼓力士() 
第一百五十章血鼓力士

    襄平,自卯时开始,高句骊大军已是连续攻打了数个时辰,已是黄昏,而天边的余晖却是没有城外土地的赤红显得更为‘艳’丽。 。

    “今日已是第几‘波’攻城了?”后方,已是搭建好的营帐之内,高男武看着城墙,皱眉道。

    “启禀殿下,今日连续攻城三十余‘波’,吾军死伤近万,然城中兵马亦是所剩不多,吾等只须一鼓作气,今夜便能夺下此城。”一旁,‘侍’卫官金龙武正‘色’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