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史上最坑穿越者 >

第90部分

史上最坑穿越者-第90部分

小说: 史上最坑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白!”大将们刷的一声全部起立。

    “后军十万,辛胜统率,自西向东杀向平舆楚军。”

    “嗨!”

    “右军十万,冯去疾统率,自西向东杀向寝城楚军。”

    “嗨!”

    “前军十万冯劫统率,左军十万杨端和统率,合力攻杀汝阴项燕军!”

    “嗨!”

    “中军十二万蒙武老将军统率,其时赶赴蕲县郊野,全力堵截楚军渡淮!”

    “嗨!”

    “连弩器械营并护卫铁骑共五万,章邯率领,强渡淮水猛攻郢寿!”

    “嗨!”

    “陇西飞骑两万,赵佗统率,护卫幕府并总司策应!”

    “嗨!”

    “各将须知,只许楚军逃向淮南,绝不能使楚军再逃江南!为此,各部务须在淮北全力追杀,尤其不能使项燕主力逃脱追杀进入江南!”

    “明白!!”

    “谁?谁在哭!……”蒙武突然一问。

    轰然雷鸣之后大厅沉寂,隐隐哽咽抽泣声分外清晰。大将们一片默然,谁都明白那是何人,却又都无法言说无法抚慰。

    “李信将军……有话说了。”王翦终于开口了。

    “上将军!李信求为敢死之旅,追杀项燕!”

    “……”

    李信乍出,举帐大为惊愕,目光一齐死死地盯住了这个任谁也不敢认作是昔日前军统帅的失形人物,却说不出一句话来。李信黜任中军司马,原本站在帅案侧后的帷幕旁,在沉沉幕府大厅只影影绰绰一个身影而已。此刻李信大步走到厅中帅案之前慷慨请战,大将们骤闻“李信”二字,不禁大为惊愕,竟哗啦一声齐刷刷站了起来……昔日壮勇勃发豪迈爽朗地李信。倏忽之间变成了一副精瘦黝黑的竿架身子,眼珠发红嘴角流血声音嘶哑胡须虬结,若衣甲再有几片淤血,活生生便是一个战场死尸堆里地逃生者!也许是李信有意无意地回避着昔日同帐将士,也许是中军司马也确实是“深居简出”地职司,左右是终日风风火火地大将们直到此时才恍然想到,这个前军统帅已经很久很久消失于他们地视线了。此时乍现这般景象,大将们不忍卒睹。一时不禁泪眼朦胧了。

    “好。”王翦的声音有些颤抖,轻轻一点头从帅案后站了起来,又走下了六级砖石台阶的将台,走到了李信面前,“老夫已经精心遴选出飞骑锐士八千,欲强力追杀项燕之江东子弟兵。今足下有雪耻之心,老夫特准了。”“上将军啊!……”王翦话音落点,李信顿时扑地拜倒放声痛哭。大将们顿感心下酸热。无不哽咽唏嘘了。

    “将军请起。”王翦异乎寻常地平静,扶起了满目垂泪地李信,苍老雄健的声音缓缓『荡』开在大厅,“世以成败论人。将军一战而败,遂致英名扫地。老夫深为痛心也!然则,败必有因,若将军果能深彻自省,再造之期一步之遥而已。”

    “上将军教我……”

    “秦一天下。乃千古伟业。所需将才贤才唯恐其少,不嫌其多。秦王不杀将军而准老夫之请,许将军戴罪赴战,非秦王不执秦法也,而是深谋远虑,为国家储备良将贤才也。此,老夫告诫一也:毋以己才为己身,当以己才报国家。如此。则战不轻生。”

    “嗯!……”李信奋然点头,目光显然明亮了许多。

    “秦国崛起于艰危绝境,百余年浴血拼杀大战频仍。举凡新老秦人,哪家没有三五尊烈士灵位?昭王之前,秦人为独立天下而战,为尊严荣誉而战。昭王之期,昭王之后,秦人为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战。为根除兵戈之苦而战。无论何战。都是士兵在流血拼杀,都是庶民在耕耘支撑。是故。将军执战,其实职司国人生命鲜血之闸门。将为三军司命,此之谓也。当年,商君立法定军功:百夫长以上之将,不以个人斩首记功,而以其部属总体之胜负记功。此间思虑之深远,老夫每每深为敬服。盖将军者,若不能以全局胜负为根本决断战事,而一味求战法之奇绝,以个人之好恶决断,则战必失之轻率,不败于此战,终败于彼战。武安君白起何等才具,然终生无一轻战,以至不惜对抗王命杀身殉国,而不愿在失去战机之后轻率攻赵。唯其如此,武安君终生无一败绩。若非武安君一世慎谋大战,秦国安能屡屡摧毁山东主力,安能一举奠定一统天下之大势?”说着说着,王翦已经将目光转向了厅中肃立的所有将军,“诸位皆统兵大将,此,老夫告诫二也:为将者,必以胜负为根本,必以体恤士卒为根本;毋以一己拼杀为快,毋以一己复仇为念。唯其如此,战必胜也。”

    “谨记上将军教诲!”大厅中肃然一声雷鸣。

    “上将军拓我褊狭,信终生铭感不忘!……”

    说完这通平生仅有的长篇大论,王翦地额头已经渗出了涔涔细汗,走向帅案地脚步竟然有些虚浮起来。站在帷帐之后的军仆察觉有异,立即快步过来扶住了王翦。及至走上将台,王翦勉力回首对大将们又叮嘱了一句,各部立即备战,便软软地瘫在了军仆肩头。大将们惊讶莫名,哄然一声围了过来。李信大急,一边示意军仆立即扶王翦进寝室歇息,一边对大将们连连摇手示意不要惊慌。待厅中平息,李信才说了上将军三日三夜没有卧榻,一直在谋划最后决战的情形。大将们人人肃然动容,齐齐地对着幕府寝室深深一躬,大步匆匆地散去了。

    。。。

0091章匈奴() 
王贲一接到秦王书,立即下令轻装飞骑军进发辽东。

    两月之间,王贲在蓟城已经完成了对十万兵马的重新编配,组成了一支以轻装骑兵为主力的飞骑军。大军编成之后没有立即进发辽东,是因为王贲在等待约定的秦王书。从咸阳北上之时,王贲对秦王提出了一则应变之策:基于齐国实力尚在,他的蓟城军可等候一段时日再进辽东。若灭齐大战不可免,他则率军开赴燕齐边境,侧击临淄以为蒙恬军策应;若灭齐大战可免,或可缓,他则可在接到秦王书命后立即起兵。秦王嬴政当即接纳了王贲方略,感喟赞叹道:“将兵有此大局之虑,王贲成矣!”今次王贲接到的秦王书,是嬴政依据顿弱所报之齐国朝野情势,判断齐国很可能不战而降。为此,嬴政与李斯尉缭议决:蒙恬军驻扎巨野泽对齐施压即可,王贲可以放手开始燕代之战。

    这支远征军的结构很是奇特,堪称王贲的一次大胆尝试。

    基于辽东地势与长途奔袭战之需,王贲的重新编配很大地改变了强势秦军的重装传统,或者可以说,很大地恢复到了早期秦军的传统。大改编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则是解决主战骑兵的轻装战力,一则是解决远征军最为困难的后援难题。为此,王贲重新划分了军力构成,将十万军力分作了两大营,第一大营为主战骑兵,第二大营为战运兼具的辎重营,两营将士都是五万。这等主战营与辎重营等同划分军力之法,实在是亘古未见。

    第一大营主战,由王贲亲自统率。这支军马只有五万骑士,却是人各两马,共计十万匹战马。五万骑士的着装。全部换作了皮制甲胄;弓箭全部换作单兵臂张弩或传统臂张弓,其间取舍由骑士自己决断,善弩者则弩,善弓者则弓。大型连弩与大型攻防器械一律放弃,每人只配备两长两短四口精铁剑、一百支羽箭,常规携带三日熟食。凡此等等,皆最充分地体现了轻锐两字。

    第二大营为后援辎重军,由娴熟兵政的马兴统率。这支军马也是五万人。却是步骑混编,步军一半铁骑一半;运力则配备一万辆牛车、五万名精壮民伕及一千余名各式工匠。

    王贲很清楚,远征奔袭战之难,既在于将士战力,更在于后援得力。诸多奔袭战之所以铩羽而归甚或全军覆没,往往不是主战将士战力不济,而是粮道被截断。当年孙武率吴军长途奇袭楚国的柏举柏举,春秋地名。今湖北汉川北地带。之战之所以能够成功,根本点是副将伍子胥依据孙武谋划,成功解决了粮草辎重通过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武阳、直辕、冥厄三个隘口大峡谷武阳、直辕、冥厄三个隘口大峡谷,均在今河南信阳地带。的难题。今燕王喜残部远在千余里之外地襄平襄平,战国城邑名。秦统一后为辽东郡治所,大体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地带。,甚或可能继续东逃高句丽。如此漫漫长途,若无坚实可靠之后援。任何打法都没有效用。而只要后援不断,秦军五万精锐骑士足克燕代残军。

    在秦军灭楚之战的两年里,驻防北燕的王贲与副将马兴备细商议,缜密地踏勘了蓟城通往辽东的所有路径,每隔三百余里选定一个山林秘密营地,一路总共选定了六处。历经两年余,这六处营地都已经修建成了坚固隐秘的仓廪。每个营地以三千精兵守护,再编配三千辆牛车、八千余民伕、百余名工匠。如此部署。形成的后援流程便是:每个营地都是兼具囤粮、运粮、补充修葺兵器的综合基地,各营分段运输,接力传递直至战场大军。军谚云:千里不运粮。说的便是长途运粮则所运粮食完全可能被人马牛消耗一空。王贲马兴地分段接力之法,则可保军粮辎重不因路途遥远而消耗殆尽。若没有成功解决这个难题,王贲便不会在庙堂朝会上力主十万兵力平定燕代了。

    王贲选定的进兵路径,是沿着辽东海滨地带兼程疾进,直抵辽水西岸的河谷地带扎营。而后,再行探察燕国王室军情。寻机决战。也就是说。这千里行军要尽可能地减少时日,以免燕王残部觉察。只要迅雷不及掩耳地『逼』近到襄平。则要从容不迫地寻求战机,务求全歼这股流亡最远且最难捕捉的燕国残余势力,不给北中国留下后患。唯其如此,王贲在进兵之日,先行派出了四支千骑斥候兵,专一在大军行进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百里之地清道。就实而论,便是捕获有可能出现的燕军流探,并确保沿途山民猎户商旅等不向燕军报讯。因为,这支飞骑大军无论如何轻装如何偃旗息鼓,仅十万匹战马展开飞驰,其隆隆沉雷之声势也大得惊人。若无事先缜密处置,仅猎户商旅的猎奇之谈也足以成为燕军地消息来源,更不说燕赵两大残部间经常往来的斥候密使等等。

    四千斥候飞骑撒开一日之后的暮『色』时分,王贲率领主力飞骑军从蓟城东北的郊野营地出发,一夜之间便抵达海滨山塬。冷炊战饭之后,正是次日清晨,十万匹战马展开在广阔的海滨原野,乌云般向东风驰电掣去了。

    抵达辽水西岸河谷之时,正是第三日暮『色』时分。

    襄平很是平静,燕王喜却很是懊恼。

    逃入辽东五年,燕王喜自认功业甚佳。最大地功绩,是重新收服了原本已经松散得如同百越对楚国一般的辽东流散部族,重新立定了燕国社稷,自己还是燕王。开始两年,秦军南下,辽东几无外部威慑,加之与代王赵嘉密使来往频繁,相互鼓气要收复失地而恢复大赵大燕等等诸般举措,残存的大臣将士尚有鼓勇效力之心。然在秦国大军连灭魏楚两大国之后,襄平的士气莫名其妙地渐渐消散了,及至秦国大军压向齐国边境,大臣将士们则沮丧得无以复加了。太子丹地旧日部属更甚。已经有几个都尉与许多士卒重新逃回故乡去了。追随前来的大臣们也闭门不出,燕王喜想朝会一次议议事说说话,也没人奉召了。思忖无计,燕王喜只好在开春又打出了“合纵代国,收复失地”的旗号,大张旗鼓地派出特使联络代王赵嘉,欲图借此振作已经奄奄一息的士气。不想,三五番特使来往。天下都风声一片了,消息说连秦王都警觉了,可襄平依旧死气沉沉,燕王喜当真是心下没辙了。当年在蓟城做燕王,姬喜可以常住燕山行宫,将国事撂给太子丹而自己尽情游乐,声『色』犬马无所不及。襄平却是一座荒僻城邑,更兼多方汇聚地流亡族群人心浮动。老姬喜想狩猎游乐,也不敢轻易出城。然久困这座简陋狭小的庭院“王宫”里,老姬喜也郁闷得慌。想说话没人,就几个嫔妃十几个内侍,看着都烦;想折腾那几个丰腴的胡女嫔妃。老姬喜又没了精神;想谋划谋划后路大计,又没人奉召前来朝会。

    那一日,老姬喜不堪冷清,带着一个老内侍与一队王室剑士乔装成林胡商旅。出了“王宫”巡视庶民生计去了。不料,走不到短短三条小街,老姬喜便沮丧得坐在地上不走了。老姬喜想到了襄平贫苦,可还是没想到竟有如此贫苦。虽是盛夏,可城内空旷得如同秋风扫过林木,落叶尽去,一片枯干萧疏。街市冷清,店铺几乎全部关闭。行人寥寥衣衫褴褛脚步匆匆。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致,纵然是他这一队尚算豪华的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