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武大郎新传 >

第115部分

武大郎新传-第115部分

小说: 武大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既然黄大官人没有异议,那本官就结案了,明天府衙就会贴出告示,报纸也会进行报道。”说完,慕容彦达又拍了拍黄智的肩膀,正‘色’道:“放宽心,官府通缉时迁的公告已经发下去了,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捉住时迁替你找回银子!放心,放心……”

    象征‘性’的官话说完,慕容彦达便带人离开了。

    黄智木然的愣在原地,连挽留的客套话都没和慕容彦达说。

    “就这么完了?”

    “老爷,我们不该引狼入室啊……”管家在一旁痛心疾首道。

    显然,他也认为这事和武植没什么关系。

    “没了,没了……什么都没了!”黄智突然浑身无力的往地上一坐,嘴里开始不住的念叨了起来。

    “老爷,老爷你可千万不能倒下啊,咱们虽然损失了库银,可是盐铺还在,每天都有进账啊!”

    管家慌张的扶着黄智,他说得没错,黄智虽然银子被盗,可是店铺家业还在,每天都有收入,换季进新盐的时候只要能周转到剩下的本钱,那么还是很快就能恢复些元气的

    。

    “再说,万一银子追回来了呢?”

    管家不提这个倒好,一听这个黄智顿时喷出了一口老血……

    管家见此吓了一跳,可还没等他反应,黄智便又嘶吼了起来。

    “快去商会,把我捐的那十五万贯钱,给我要回来!”

    黄智终归是个‘精’明的商人,此刻要回捐款,虽然有些失了面子,不过倒是个不至于让他太落魄的好办法。

    ……

    善款还没有运送到河北,所以商会没有扣着黄智的捐款,捐款自由嘛!百姓们虽然对黄智要回捐款的事情有些非议,可是大多数人还是表示了理解,毕竟黄智家里银库被搬空了嘛!

    只是这样一来,黄智在商会里面的面子,总算是丢光了。

    不过更让黄智受打击的是,他这边要回捐款没几天,官府那边就传来了消息,说是朝廷官家和相公们对商人忧国忧民的捐款举动十分的感动,在满朝文武的一致同意下,朝廷对那些在捐款表现中有突出表现的商人进行了奖赏。

    当然了,商人捐钱,朝廷也不好给商人们物质奖励,所奖励的大多是一些荣誉头衔,什么“积善之家”“光荣户”……之类的,这些虽然是莫大的荣誉不过黄智倒不放在眼里。

    让黄智眼红的是朝廷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几位捐款零头人,居然都给予了荣誉官衔的封赏!

    这可不得了了,宋代虽然重视商业,可是“士农工商”的排序在圣贤书中还是不变的,读书人依旧看不起商人,而有了官职,哪怕是个永远都没有权力的虚位,这也意味着一下子从商人跳到了最高的士族阶层,再也没人敢轻视。

    武植和卢俊义被封为了左武郎和右武郎,虽然只是从七品,可是在这个时代已经算中层官员了,王刚得了个八品的从义郎官衔,就连刘安也‘混’个个最低等的承节郎……黄智简直要气疯了!

    说起来,民间的捐款如今已经大大超出了预期,朝廷又省下一大笔赈灾的银子,所以朝廷付出一些荣誉头衔已经算是很抠‘门’了。

    别看只是些荣誉头衔,可却是可遇不可求,平时‘花’多少钱都买不到,黄智如果早知道,那他绝对就不要那十五万贯钱了……

    可是此时后悔已经晚了,如今武植名利双收,他却如此凄惨,一种滔天恨意顿时占据黄智全身。

    黄府书房,黄智几乎是冲进来的,他得知武植被封了名誉官衔后,就立刻冲到了这里。

    “给我磨墨!”

    厉声吩咐身边的管家后,脸‘色’铁青的黄智冷笑了下,狠狠道:“武植,青州城你一手遮天,难道汴京城还找不到‘弄’死你的人吗?!”

    “老爷,您打算写信求京城的那位吗?”管家一听黄智的话后,顿时惊讶的问道。

    “快磨墨!”

    “好!”管家郑重的点头道。

第163章 总会长() 
募捐已经结束,尽管黄智最后关头撤回十五万贯钱,可是青州商会募得的总善款还是突破了百万大关!

    这其中功劳最大的其实还是黄智,武植得了黄智那么多钱后,自己明面上又追加了二十万贯钱,后来又通过各种隐秘的途径又捐了十几万贯钱,做人不能太贪心嘛,钱不是自己的,武植捐起来也不心疼。…。。…

    即便是这样,募捐结束后,武植家中的银库里面还是凭空多出了一大堆金银珠宝……

    商会募捐的钱,在武植的坚持下,还是‘交’给了官府来运往河北,本来商会里面的人是不同意‘交’给官府的,因为这可是一件笼络人心的大好事,若是商会自己派人去赈济灾民,那么商会的威望肯定要如日中天。

    可是武植只说了四个字,商会里面的人便不再坚持了。

    “喧宾夺主。”

    这是武植说的四个字,武植说完后商会里面的人都默不作声了

    。

    其实道理很简单,说到底,这天下是朝廷的天下,灾民是朝廷的灾民,你们商会属于社会小团体,你们想要为灾民出钱出力就必须经过朝廷,经过官府,这样无论是官府还是灾民都会念你们的好。

    可若是你们自己亲自去赈济灾民,施恩展惠,那么灾民们就会只惦记着你的好,而忽略了官府,这样一来,你们商会笼络民心,又是何居心?

    很浅显的道理,但是却往往连聪明人都容易忽略这个问题,武植能想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前世的历史中,有一个聪明人犯了这个错误,从而倒了霉。

    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之初的富商沈万三,沈万三聪明吧?聪明,当然是天下少有的聪明人,他经商厉害,看人更厉害,提前巴结上了朱元璋。

    正是因为巴结朱元璋,他经常给朱元璋军队的士兵发钱发物,动不动就犒劳全军,还主动出资修了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墙……按理说他这么尽心尽力的巴结朱元璋,朱元璋该很喜欢他才对,可是最后朱元璋还是将其发配抄了家。

    为什么?就是因为这货犯了喧宾夺主的忌讳,尤其是统治者最恨这个……我的兵,我的城墙,凭什么你当出头鸟犒赏修筑?所以,其心可诛!

    沈万三就冤屈了……我犒赏你的兵,修城墙,不都是为你好吗?我招谁惹谁了?

    ——他招惹的就是权威,这个一般人根本想不到。

    ……

    武植正是因为高调的宣布把赈灾物资‘交’由官府运往河北,才让朝廷上下一致的觉得青州这帮商人乖巧懂事,所以才给予大大的荣誉封赏,反观其他各州的募捐,只要是不经过官府去赈济的,全部没有荣誉官衔,都是口头表扬。

    当然,把物资‘交’给官府,就难免有贪腐,武植也早就防备了其中猫腻,募捐进行的时候,他就让商会的粮商各处调集小麦等粮食,募捐一结束,立刻拿钱从自家商会的粮商那里买粮食。

    运粮食到灾民那里去,总比运钱的贪腐要小的多,还能让自家商会粮商大赚一笔,一举两得。

    ————

    今天是商会茶话会的日子,武植坐在马车里面摇头晃脑悠哉悠哉的,他心情好极了,今天就是他挤掉黄智当商会会长的日子,但是如今得了这个左武郎的官衔,当不当这个商会总会长对武植已经不重要了。

    武植现在可是有官衔的商人,这个官衔份量还不算轻,到任何一个商会那说一句话,也立刻就能盖的过总会长。

    现在的武植比后世清朝的“红顶商人”要风光的多,清朝的红顶商人在清朝官府眼里连奴才的资格都没有,说白了就是一条可以随意盘剥的狗一样,无论是广州十三行,还是扬州盐商,戴了那个不伦不类的红顶后,个个都被官府牢牢的监视一辈子。

    可是武植现在是在宋朝,哪里有什么盘剥,给你官衔,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荣誉和地位!

    ……

    青州商会会馆的守‘门’小厮早就被武植换成了自己人,大摇大摆的上了二楼后,武植惊讶的发现二楼上的所有商会会员居然都比武植早早的到了,满满的一屋子人,几乎一个人都不缺

    。

    ……当然,人还是缺一个的,那就是黄智。

    武植一出现,众人自然是一‘波’接一‘波’的对武植道着喜,他们也都各自受了不同的封赏,个个也都是红光满面。

    当武植走到自己的位置面前后,才发现,早有一人大大咧咧的坐在了上面。

    武植顿时有些奇怪,商会里谁不知道这个分会长的首位,是武植的位置,怎么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坐在上面?

    定睛一看,上面做的不是别人,也是酒食分会里面的一个成员,就是武植第一次进商会为武植说话的那个,姓杨。

    见是他坐在上面,武植沉住了气,问道:“老杨,你为何坐在我的位置上?”

    “这个位置是酒食分会长的位置,可不是你武大官人的位置。”老杨客气道。

    “是啊,我就是酒食分会长啊!”武植不解道。

    “你是以前的分会长,现在分会长是我了……不是你。”老杨淡淡道。

    “你?什么时候……”

    武植还‘欲’辩解,突然他发现周围的众人脸‘色’一阵古怪,再仔细看那坐在座位上的老杨,发现他表面上虽然装的很平静,但是眼里似乎带着几分诡异的笑容,武植顿时明白了什么……

    “诸位,你们就不要装了!”武植轻笑道:“一群大老爷们,偏偏学小娘子那样调皮……到底怎么了?”

    “哈哈……”

    一阵哄笑过后,王刚立即走到武植面前,道:“我就说过你们诓不到他,你们还不信……”

    说完,他拉着武植的手,对武植道:“武植啊,这个分会长确实不是你当了,你今天……当我们的总会长!”说完,王刚把武植领到了总会长的位置面前。

    “是啊!我们一致推举武大官人当这个总会长!”

    “是啊是啊!”

    “同意同意!”

    ……

    得知众人的意思后,武植莞尔一笑,这下倒省的他麻烦了。本来武植还想学着电视里的说辞推辞一番的,可是奈何大家太热情,或者太‘激’动,武植刚站到总商的太师椅面前,人们便蜂涌的将他按坐了下去,根本不给他装,‘逼’的机会……

    “好,既然大家那么看得起我,那我就不装……不推辞了!这个总会长我当了,以后定会带着我们青州商会发展壮大……”

    一通冠冕堂皇的废话讲下来,武植竟然丝毫不觉得没劲,听众也听的神情‘激’动,武植顿时大感意外,看来冠冕堂皇的话从古至今都没有消亡,自有它的意义所在。

    比较官方的话说完,武植便说起了正事。

    “那么,我当这个总会长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青州学院!”

第164章 青州学院() 
“青州学院?”

    听了武植的话,众人都愣了愣,在他们的概念里面有‘私’塾,有书院,但对于“学院”这个词还是很陌生的。…。。…

    “学院就是书院吧?”

    “如果我们商会出力在青州建立一座书院,倒也是一件流芳后世的美事。”

    ……

    新任总会长烧的第一把火,下面那帮马屁‘精’自然要不遗余力的追捧,何况建书院确实好处多多,也‘花’不了几个钱,他们中许多人都得到了朝廷的荣誉嘉奖,自然更想往文化人那边靠拢靠拢。

    “不是建书院,而是建学院。”

    武植抬了抬双手,让众人安静下来,继续道:“书院里面只有文人士子们,但是学院不同,除了供书生们在里面学习经史书籍外,也会教授学子们各行各业的知识。”

    武植这番话倒是让在场的众商人都不解了起来,世人读书是为了闻道解‘惑’,可是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考取功名,入朝做官,科举可是只考经史子集之类的,对于其他行业的什么知识可是根本不管不顾的。

    如此看来,就算学院教授学子各行业的知识,又怎么会有人愿意学呢?

    “不知道武总商打算在学院开设哪些授业课程?”

    虽然对武植的这种想法不太看好,可是他们也知道武植不是个妄人,他们能想到的问题,武植肯定也能想到,而武植今天既然提出来了要建学院,就一定有他的考量,所以众人索‘性’先问问清楚先。

    “这个问题问的好!”武植笑了笑,回答道:“如果青州学院落成后,最先开设的课程除了最基本的科举必考的经史子集科目外,我们还会开设帐房科、巧工科、天文科、地理科、医‘药’科、化学科和经商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