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武大郎新传 >

第392部分

武大郎新传-第392部分

小说: 武大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蔡京等官员则渐渐镇静了下来,他们脸色古怪的变幻着,毕竟是帮赵佶管理天下的官员,有些事情赵佶这个甩手掌柜不明白,而他们却能懂。

    “可恶!”

    快到皇宫时赵佶恨恨的握紧了拳头,一次造反不仅毁了他“一世英名”,而且收复燕云的计划必将搁置,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要错过,赵佶气急,他暗暗发誓,要将造反的人碎尸万段!

    而且,牵连其中的人不论是谁,一律严惩不贷!

第600章 朱勉的死期() 
国内爆发动乱在任何朝代都是头等大事,因为爆发民变不仅会破坏社稷民生,使朝廷面临战祸负担,造成一系列连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好好一个国家突然爆发民变,一定说明朝廷对于国家的管理上出现了重大漏洞。

    查!

    回宫后,皇帝和所有大臣一致的商议结果就是彻查!

    现在朝廷只是刚得到消息,必须彻查江南方腊造反的具体状况,以便朝廷第一时间部署平反计划。更重要的是彻查方腊为何会起义,江南百姓为何会那样踊跃的群起响应,到底是狼子野心,还是另有内情?

    又过了三天,江南方腊势如破竹,造反短短数日便集结了数十万兵力,连克江南多座州府,江南第一州杭州也只是支撑短短两天便被方腊军占领。现在方腊已经将杭州定为大本营了,正在集结兵力打算向江宁府进攻,一旦让反贼越过长江,形势就严峻了。

    不过这三天朝廷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便建立了一套实时掌握方腊军动态的系统,每天都有关于方腊军的最新报告。江南那边也下达了圣旨组织兵力抵挡乱军,西北军和青州军也都收到了调兵镇反的军令。

    江南方腊反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毕竟是一帮泥腿子组成的乌合之众,因此朝廷只调了西军七路中的一路军过来,约莫五万人马。西军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须保存实力将来攻打燕云。

    除了西军的五万人马,武松的青州军则被调了七万,青州军名为青州,但其实包含了河北路以及京东东路一带所有武松部下的兵将,总数约十万万人。

    西军和青州军先到开封集结,然后再由朝廷任命的主帅率领前往江南镇压反贼。

    至于主帅人选,虽然官家还未定人选,但朝廷所有人都知道主帅必然是童贯无疑,只有他能担此重任,也只有他能镇压下造反。

    …………

    目前大家公认的大宋能打的军队就是西军和青州军,江宁府乃是一府建制,总领江南各州府,地位名义上和开封府齐平,哪里也驻扎着近十万国家正规军。虽然大家都知道那些军队打不过反军,但坚持到朝廷精锐部队去平乱还是没问题的。

    在西军和青州军集结之前,朝廷正在处理另外一些重要的事情。

    这几日朝廷不仅查明了方腊军的状况,还查清楚了方腊因何造反,百姓为何争相加入反军。

    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朱家,朱勉一家。

    朱家负责掌管江南的供奉局和花石纲,花石纲不必说,供奉局则是赵佶为了网罗江南民间的奇珍异宝,在江南特设的机构。花石纲和供奉局不仅满足了赵佶的私欲,更是朱家在江南大肆敛财弄权的手段,江南百姓受其压迫苦不堪言。

    尤其是朱勉窝着一肚子火到了江南后,更加肆无忌惮的压榨盘剥百姓,随意的弄权欺压良民商贾,江南的民怨早已到了沸腾的地步,只是由于江南官场被朱家整合的铁板一块,汴京这边才没有收到任何控诉。

    这次方腊造反,江南民间和官场彻底崩坏,朝廷很容易就得知了事情真相

    。

    其实方腊造反的主要责任人还是官家赵佶,是他养肥了朱勉这条恶狼。但朝廷中谁又敢把责任推到赵佶头上,一致都针对朱勉发起了攻击,何况方腊造反喊的最响的口号就是灭朱贼!

    所谓树倒猢狲散,朱勉之前有整个江南官场撑腰,所以即便是被贬官也没人敢招惹他。现在江南官场一夜之间崩溃,朱勉再也没有了可以仰仗的势力,很多早就看他不顺眼的官员,自然狠狠的落井下石。

    赵佶知道这次事件必须有人负责,他也恨极了朱勉辜负他的一番友谊,害他千古一帝的名号毁于一旦,所以当百官提出将罪魁祸首朱勉罢官外放到海南琼州的时候,赵佶眼睛也没眨就同意了。

    在宋代对士大夫最严厉最残忍的惩罚就是贬到海南岛琼州了。宋代整个广西还有广东大部分地区都是未开发的蛮夷之地,海南岛更是出名的穷山恶水,有宋以来被贬到琼州的官员人生基本就绝望了。

    据驿站的消息,杭州被攻破后,朱家过半人被方腊军杀死,朱勉父亲朱冲在逃亡过程中中箭身亡,而朱勉堪堪躲过方腊军的追杀,一路向北已经逃窜到了应天府境内,很快就要到开封地界了。

    朱勉不傻,他知道江南乱了,他没有任何根基了,只有尽快赶到赵佶身边,他才能安全。

    但武植没给他这个机会,百官也不会给他机会了。赵佶的圣旨上午下达中书,中午刚过,被中书点派负责传旨的岚大人便带着一队御林军铁骑,飞驰出了汴京。

    岚大人一队人马出京的时候,刚好有一名年轻的翰林学士路过看到,看着远去的一队人马,这位翰林学士不禁奇怪了起来。传旨意不是只要派太监去就好了吗?为何要正三品御前带刀侍卫长亲自出马,还气势汹汹的带着那么多全副武装的铁骑?

    还有,岚大人身旁跟着的那名全身包裹在盔甲里面的御林军好奇怪,别的御林军都拿红樱长枪,为何只有他什么都不拿,只是腰上悬着一柄剑。还有,看岚大人的动作,似乎对这个御林军很是礼敬。

    摇了摇头,翰林学士便不再胡思乱想了,他只是个做学问写奏折的官员,这种政事不是他能过问的。何况,他现在出现在大街上也是有事要办的。

    “劳烦通报武大人一声,就说翰林院张峰求见。”

    开封府大门外,年轻的翰林学士十分谦卑,他是今年春闱的进士三甲,所以一入仕就进了翰林院,可谓是前途无量。按理说这等天之骄子到哪都该有一股子傲然劲,他也确实有一身傲骨,可提到武植的名字,他半分傲气都不敢有。

    只因为,他的籍贯在山东,毕业与青州学院。

    青州学院的每个学生都以武植为师,自然尊敬。

    这届春闱就已经有青州学院学生暂露头角了,不知道两年后大宋高考又是何等景象,武植和赵佶的赌约又是谁输谁赢呢?

    “大人不在府中。”门丁对张峰礼貌行礼回道。

    张峰疑惑,以往这个时候武大人都是在开封府坐班的,今日莫非是有什么事情?

    “那告辞了。”

    不过既然武植不在,他只好告辞离去。

第601章 鸩杀朱勉() 
安宁县,位于开封府南陈留境内,距离汴京城不过两百里距离。

    磅礴的大雨从中午一直下到了晚上,大雨如线,密密麻麻的雨滴打在小县城的街道上,房屋顶,树枝上,将上面积留的灰尘冲刷的干干净净。雨雾中,一队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人马若隐若现的进入了县城。

    虽然已经入夜还下了大雨,不过安宁县是南方入汴京的必经之路,所以较为繁荣,街道两边的酒楼茶馆都亮着灯,还是有不少客人的。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队在大雨中入城的人马。

    蓑衣将这队人马的每个人都包裹的很严实,宽大的斗笠更平添了几分神秘气息,再加上被雨水淋湿的马儿浑身散着乌漆的光泽,还有时不时显露在外面的兵器寒光,远远看去都让人顿觉背后发寒,似乎是那索命的地府阴兵一般。

    踢踏夯实的马蹄声越来越远,茶馆酒楼中的店主客人们脸色都变了变,可谁也没有议论什么,都低着头各自吃茶喝酒,似乎外面从未有什么人路过一般。

    这样的鬼天气,又已经入夜,县城的城门早就关了,寻常百姓是根本进不了城的,只能在城外的诸多客栈或者民户人家中留宿,而现在这个时辰能堂而皇之的进城的,自然是官府的人,谁都看到这队人马暗藏?*,此时非砵**冢谁也不敢乱议论?br》

    不过也是有些从江南避难过来的客人往着这队人马的方向若有所思。

    “那边好像是那家人入住的地方啊!哼……”

    …………

    安宁县南城,一处富贵宅邸内,棚户里停着诸多车马辎重,来往的小厮丫鬟都操着一口南方口音,还有一队队劲装护卫来往巡逻着,看样子宅邸内住的是从南方避难而来的富贵人家。

    江南方腊造反后,江南很多官宦富贵人家都举家逃往北方,最近安宁县这种现象很普遍。

    老李看了看漆黑的夜空,无休止的雨水放佛永远不会停歇一般。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雨过天晴……唉!”

    老李叹了口气,把大门落了闩。

    老李本是天地银行安宁县的支行掌柜,但自从朱勉被贬官后,天地银行就彻底一蹶不振了,就在半个月前,大宋银行也在安宁县开了分行,天地银行就再也无力支撑,关门了。

    关门也好,起码祛了晦气!老李心里一点也不觉得可惜,现在北方百姓每到清明中元节,都烧印刷天地银行的银票冥币祭祀死人,天地银行早就没什么人过来存款了,谁也不希望用印有天地银行字样的真银票。

    不吉利

    。

    而老李在银行关门后,也成了朱家在安宁县这处宅邸的看门人。

    “连这帮人都开始偷懒了………”

    大雨依旧滂沱,在宅邸内巡逻的劲装护卫逐渐都不见了,老李打了个哈欠,摇了摇头,心道朱家真的要没落了啊!

    护卫虽然都偷懒了,但这种大雨的夜里想来也不会出什么事情。老李依稀见院内少爷房间内的灯已经熄灭了,便也打算回房间睡觉了。

    砰砰砰!

    老李刚转身欲回屋,突然听到了门外传来一阵深沉的敲门声。

    砰砰砰!

    敲门声很有规律的重复着,在雨夜里有种诡异的感觉。老李愣了下,心想这会这种天气会是谁来敲门呢?

    不过考虑到院内少爷的特殊身份,老李也没想太多,走到门前问了一句。

    “门外是谁?”

    “开门!汴京有圣旨来!”

    门外传来了冰冷的声音,比这秋日的雨都要冷的多。

    “圣旨?!”

    老李惊了一惊,但他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并未惶恐的开门,而是对门外道了声“稍等”,径直走进内院去通知少爷了。

    少爷,自然就是朱勉。

    大门打开后,在昏暗的灯光下,门外的岚大人等人看到了朱勉,朱勉也看到了岚大人。

    “原来是岚大人!”

    朱勉脸色一僵,但还是谦卑的对岚大人行了一礼,他知道岚影是武植那边的人,不过现在还未到汴京,他必须隐忍。

    等到了汴京见了赵佶,他相信赵佶必然会重新**信自己的,到时候再重整旗鼓。

    “我奉命来传旨,朱大人不打算让我进去吗?”岚大****笑肉不笑道。

    “岂敢岂敢!岚大人请进!”

    朱勉说完,岚大人便卸下蓑衣斗笠,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御林军直奔宅邸厅堂去了。

    “闲杂人等速速退下!”

    进了厅堂,岚大人便拿出圣旨,举在左手上,神情肃穆。

    朱勉对身边的管家和几名护卫使了个眼色后,他们便退下了。

    “朱勉接旨!”

    朱勉立即躬身,岚大人则一点不漏的将圣旨上把朱勉罢官外贬到琼州的内容传达给了朱勉,听的朱勉面如死灰。

    “臣…草民接旨!”

    朱勉艰难的举起了双手,岚大人则不屑的将圣旨甩到了朱勉手上

    。

    “朱勉,此次江南方腊造反皆因你朱家而起,百官难容你,陛下如此待你也算仁至义尽了!”岚大人冷冷道,“明日你须原路返回,前往琼州去。”

    朱勉缓缓站起身子,神情也变的阴冷了起来。

    “哼!原路返回?只怕我没到琼州就已经被方腊杀了!”朱勉自顾坐下,斜视着岚大人道:“这道旨意是武植从中作梗吧?否则陛下一定不会如此待我的!”

    “呵呵,你错了。”岚大人也冷笑着坐下,道:“这道旨意真的是陛下自己的意思,武大人若是从中作梗又怎么会如此便宜你?”

    朱勉眯着眼睛,盯着岚大人,又忌惮的看了看岚大人身边的御林军。

    “如此时候岚大人说武植没有落井下石?你觉得我会信吗?”

    朱勉也是决定,就算接到了圣旨他抗旨也要前往汴京见到赵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