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123部分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23部分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着七星河,京观城墙长达一里多,煞是有些触目惊心。野诗良辅跑到李世民面前,哈哈大笑道:“殿下,俺跟了你这么久,就数这仗打得最解恨了!杀的是欺负咱汉人的番狗,而且又打得这么轻松有趣!哈哈哈!实在是太过瘾了!”

    李世民应付的笑了一笑,却是有些开心不起来。看着一里多长的京观,他心中暗自叹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就算是夷狄,也是天下子民。汉夷,难道就真的不能和平相处么?而且今日我杀他,筑起京观;明日他杀我,又想来报仇。战争毕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已罢了,不想这些了。我现在可不是什么天可汗了,等到了能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再说吧。

    武元衡见汉王脸色略变,心中理会了他的一些想法,轻叹道:“知兵者不好战战争,无论胜负如何,毕竟都不是好事。汉王,死了这么多吐蕃人,其罪责其实并不在你。而是挑起战争的人。”

    “我知道。”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你以为我在自怨自艾的悲天悯人么?我没有。如果再有战斗打响,我依旧会这样毫不留情的杀戮下去。我只是在想,只有能换来和平的战争,才是有意义的战争。今天我们为了收复凤翔府杀敌数万,可明日吐蕃说不定又起大军前来死战争夺。这样打下去,不是个头啊。”

    武元衡一笑:“那殿下就赶紧开创霸业,登顶上位吧。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一笑,不再答话了。

    不久以后,配合作战的泾原李晟,派人送来了战报。说:泾原军趁吐蕃岐山营寨空虚,急攻速取拿下了营寨。吐蕃大相尚结赞未作过多抵抗,仓皇逃遁。李世民当即立断火速下令:命李晟本部人马,轻骑快马急袭凤翔,务必趁吐蕃残兵败退回凤翔府、立足未稳时,一足攻下凤翔!

    军令尚未到达,李晟已经亲率本部二万轻骑,早早就出发奔往凤翔府了。留下了万余人看守岐山营寨。

    李世民到达岐山营寨的时候,发现这里早已经整顿妥当,旗帜更换营地重组,俘虏全都看押得完好,马匹也管理得妥妥当当。

    李晟还特意留下了一员副将,向汉王请罪。因为李晟未得军令,就先行出击急袭凤翔了。李世民非旦没有责怪李晟,反而当众大赞李晟,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因地制宜采取了对策,灵活多变的攻击敌人,才是战场致胜的关键!如果他要等汉王军令到达再行出发,那吐蕃驻扎在五丈原的残兵,就会早一步进驻凤翔府,严阵以待。战机难得,李晟提前一步杀奔凤翔府,而不是去攻击五丈原,思路是十分正确的。之前李世民给他的信中,就曾提到过这一点:只要攻下了岐山营寨,又能取得凤翔府,那五丈原的吐蕃人,就是丧家之犬一般,不足为惧!

    李世民也不敢托大,将兵马略作了一番整顿,就亲自率领野诗良辅、高固与一万轻骑,前往凤翔府助战。让浑⑻坪撼嫉热俗蜥接胛妓词胤簿省

    等得李世民率军赶到凤翔府的时候,李晟就如同一道闪电一般,已经锋利无匹的杀进了凤翔府。城头之上高高飘扬着唐军旗号,唐军将士们吹响了号角、擂起了战鼓,欢迎汉王进驻凤翔府。残剩的吐蕃人马,已经仓皇的逃出了凤翔,往陇山逃去。

    凤翔府治下有三十几万大唐百姓。吐蕃人清楚的知道,只要唐军来攻击,那些平常看似软弱的大唐百姓,也随时可能群起反抗,帮助唐军。于是,尽管吐蕃大军人数仍然占优,也只得做出了弃城而逃的决定。

    李世民骑马到了凤翔城门边,也不得不有些惊愕了:这李晟,动作也未免太快了一点吧?

    这时,李晟亲自带着一队骑兵出来迎接了。众将下马拜倒,恭迎汉王大元帅。

    李世民叫众人免礼,让李晟骑马走在自己一边,同时往城里走去,对他问道:“良器,你这一仗是如何来打的?凤翔府可是我大唐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坚固的军事要塞之一。你怎么这么快就攻下了?”

    李晟呵呵的笑道:“吐蕃人刚刚赶到凤翔府,几乎还有一半的人还没有进城,末将麾下的泾原军就冲杀了过来。杀得吐蕃大军一阵混乱,都来不及关闭城门。于是他们索性将北面大门打开,自己在城里跑了个通城过,仓皇逃蹿了。末将也未作追赶,整顿城务,专等汉王前来。”

    李世民哈哈的大笑:“临机制敌,兵贵神速。良器,你真是我大唐难得的擎天之帅呀!”,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73章 虎父无犬子() 
凤翔一战,其战果可以用‘辉煌’来形容。汉王麾下的二万主力大军,居然以不到一千人的损耗(这其中还包括受伤的),击毙吐蕃大军二万余人,俘虏数千。配合作战的李晟虽然杀敌不多,但他完成了此战最重要的两个步骤:攻陷岐山、收复凤翔。吐蕃人看似强大的数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狼狈逃出了凤翔府境内。

    汉王、李晟、浑庖换镎匠±嫌眩沼谟峙鐾返揭黄鹆恕H嘶断驳木鄣搅艘黄穑鹆饲旃Υ笱纭7锵韪陌傩彰窃馗柙匚瑁肚焓だR皇奔渫蛉丝障铮饶址欠病

    入夜之后,一切都沉寂了下来。凤翔府城防又换成了大唐的旗帜,各部人马巡岗戒严,按部就班。

    李世民走到了城头之上,朝西北方向远眺。星月之下茫茫夜色中,只能隐约看到远处的高山,与一望无际的黄土地。

    可往这个方向而去,就是大唐的陇右、河西的万里江山,至今沦落在吐蕃人的手中。曾几何时,这里就是大唐最好的马场、最繁荣的商道。李世民不由得想起了让自己又爱又恨的侯君集。正是这个沙场宿将,远涉戈壁千里袭高昌,从此让大唐奠定了在西域的霸主地位。可现如今,这些功勋都因为自己的不孝子孙们,化作了乌有。陇右与河西的丧失,使得大唐彻底失去了对西域统治能力。且不说马场与诸国供赋的损失,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也从此绝尘。这对大唐来说,都是根本利益上的丧失。

    贞观盛世,诸国拱伏万邦来朝;可现如今,自己的领土都沦入敌手。

    李世民想到这些,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他身后的李晟略感惊疑的看了他一眼,说道;“殿下,凤翔大捷,本该高兴才是,为何”

    李世民苦笑:“可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陇右与河西,这些本是我大唐的领土,现如今都沦落在吐蕃人的手里。虽说收复了凤翔,可我们却又在能到此止步,充当固步自封的看门狗了。哎,国力不济啊!说实话,我真想率领这一支虎狼之师,向进挺进收复河西、陇右的失地。可我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且不说二三万人马成不了大事,深入敌后之后,就连补给都是大问题。守在城里,尚可保证有口饭吃;出击在外,以我大唐目前的国力,根本无法保证供给。”

    李晟赞同的说道:“殿下言之有理。末将又何尝不想奋余威而扫荡陇右、河西,光复我大好河山。可惜啊,现在真的是只能想一想。实话实说,虽然我们这一次打赢了这一场局部的战役,可吐蕃目前的军事力量,远比我大唐要强多了。自从安史之乱后,我大唐一落千丈日渐衰微,可吐蕃盘踞于高原安心发展,实力已非昔日可比。末将在陇右这一带呆的时间比较长,少壮之时就在这里从军。这几十年来,几乎是眼睁睁的看着吐蕃一天天壮大,而我大唐一天天衰败。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确是个不世的枭雄。”

    李世民挑起嘴角,轻轻的冷笑起来。

    李晟查颜观色,说道:“殿下少年英雄,地也不输他赤松德赞。我大唐有了汉王,从此也无惧他赤松德赞了。”

    李世民摇头苦笑:“我一个无权无势的亲王,能做什么?罢了,不扯这些没用的东西了。在朝廷另有旨意下达之前,我们还是分拨好兵马,守好凤翔与泾原吧。良器,你明天整顿好兵马,回泾原吧。那边也不能有失。另外,给朔方李怀光递封信去,一来表达我的慰问之情,二来奉劝他紧守灵州。灵州这块地方,向来就是吐蕃寻求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凤翔有失,难保他们不会狗急跳墙去攻打灵州。”

    李晟拱手说道:“殿下放心,这些琐事就让末将去办吧。李怀光沙场老将,人虽然有些粗莽,但用兵向来却是谨慎用度的。朔方有他,应该可以确保无虞。只是殿下莫非就从此羁绊于凤翔弹丸之地么?”

    李世民微微一惊,说道:“那按良器的意思,我该去哪里?莫非又回那长安么?”

    李晟微微笑了一笑:“殿下可曾记得,昔日我等三人辞别殿下时,说的那番话么?长安是非之地,绝非殿下施展报负的用武之地。现如今吐蕃败出凤翔,势必强力攻打剑南道一带。趁我大唐恢复对剑南道的控制之前,拼死劫掠好处。这个时候,不正是边疆缺人么?剑南一带,富庶平安,历来习惯以天险御敌。说实话,那里的兵马虽然不少,但战斗力远非我们西北一带的兵马可比。而且,蜀中向来缺乏名帅坐镇、良将杀敌,这才让吐蕃时时想着倾略我大唐剑南的两川之地。如果殿下向皇帝请旨,率军前往剑南的话”

    李世民眼睛一亮看着李晟:“如何?”

    李晟神秘一笑:“陛下必当应允。”

    李世民心照不宣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会这么顺利么?眼下剑南道诸多军镇中,又没有空缺。”

    “有。”出乎李世民的预料之外,李晟十分肯定的说出了这个字。

    李世民略感惊喜的说道:“哪里?”

    李晟微笑说道:“殿下认得韦皋韦城武么?”

    李世民疑惑的摇了摇头。

    李晟说道:“此人曾是前凤翔节度使张镒麾下的营田判官。泾师之变后,授陇州刺史之职。也曾起兵前往奉天靖难。当时末将与殿下在奉天抗击顽敌的时候,他正在泾原一带平叛,因此立下了大功。此人与末将是旧交,数日前我还见过他,他告诉我,皇帝准备授他剑南西川节度使之职。”

    李世民颇感惊异的说道:“这么说来,剑南西川节度,将会有空缺?”

    “正是。”李晟笑了起来,说道,“并非是李晟卖友求荣,实在是殿下,比他韦皋更适合担任此职。末将不知道那里为何空出了节度使之职。只是既然有空缺,殿下也正好下手。时不我待,殿下要赶紧才是。”

    李世民颇感惊喜的点了点头。说道:“那韦皋此人,你以为如何?”

    李晟说道:“此人年方四十,正当壮年。辞文华丽盖于一时,也颇有些才名。蜀中有传闻说,他是诸葛武侯转世。他降生的那一日,有一相貌奇丑的番僧不请自来的庆贺。番僧对当时还是婴儿的韦皋说道‘别久无恙乎?’,刚刚满月的韦皋居然放声大笑。番僧于是说,此人是诸葛武侯转世,要镇守蜀中二十年,保蜀地一方安宁。韦氏大感惊异,于是给韦皋起了表字‘武侯’,后来才改成了‘城武’。现如今,果然就验了胡僧当日所言。朝廷真的要任命韦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了。”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起来,心里暗自想道:哪里会有这么玄的事情,不过是他韦皋自己造势罢了。就算他是诸葛武侯转世,这回也得给我李世民让让路。不过,既然李晟都说他有些才华,倒不妨收罗于帐下来听用。成都府是为西川节度最重要的治所,就委屈他屈居府尹之职吧不过,这暂时也只能是个构想。皇帝那边,答不答应我去西川,还很难说呢。

    过了一会儿,天色将晚。李世民与李晟且聊且走,准备各自回房歇息。二人的临时居所离得较近,途经李晟院门时,李世民听院中传来一阵阵轻喝声,似乎有人在练武。李世民有些好奇的走近看了看,月光之下,一名少年正在练习枪法。看那招式,还正是李药师的枪法。

    不等李世民发问,李晟说道:“犬子李愬,酷爱习武。自从末将把药师枪法传授给他以后,他就日夜操练不得停歇。这一次也随末将出征到了凤翔府,上了一回阵仗。”

    “哦?就是你以前跟我提起过的,你的二公子么?”李世民颇感新奇走进了李晟的院中。只见星光之下,一个赤裸着上身的少年,将手中一条长枪舞得如同银龙出海,威风八面。看他那样子,年纪才不过十三四岁,一条枪却是使得极有火候了。

    李世民看了一阵,忍不住夸赞起来:“好枪法!”

    院中正在专心舞枪的李愬,这时才回过神来,慌忙过来拜见父亲。李晟忙道:“愬儿还不快给汉王见礼!”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