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155部分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55部分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晡颐切旒业淖锬跹剑 

    李世民又抚慰了他们几句,众人一起进了城。

    没多久,武元衡找到了他。看到汉王平安无恙的归来,武元衡等人都欣喜异常。

    李世民稍事休息后,武元衡就回报了两个重要的消息。一是,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派大将马勋统领两万大军,押送粮草十万石,已经抵达了成都府。等候调谴。二是,东女国那边派人送过信来。是独孤王妃的亲笔信。武元衡不敢拆看,专等汉王来了查阅。

    李世民拆开了信阅看了一遍,眉头就皱了起来。

    武元衡疑惑道:“殿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东女国那边,南诏、罗女蛮、白狼夷率众举兵来犯,屯兵于边界,随时准备攻击。东女国令用了七天时间举族内迁,放弃了本土,迁入了大唐雅州。”李世民有些抑郁的说道:“南诏等国,来的兵马人数不下五万。墨衣告诉我,这些蛮兵之所以没有行动,看来还是等着吐蕃的主力兵马。伯苍,看来赤松德赞,这一次还真是没有骗我。他自己亲率二十万人马,加上南诏等蛮邦的五万,已有二十五万人。逻些城那边,肯定还会有吐蕃兵马杀过来。到时候,还真是不会少于三十万了。”

    “三十万”武元衡沉吟了一声,神色也有些肃然了。他说道:“东女国内迁,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吐蕃、南诏等国的兵马远来,补给将是一个大问题。有几万人口的东女国,就是他们的活粮仓。东女国坚壁清野举族内迁,一来可以缩短和加强我们的防线,二来也可以制约蛮兵联军的补给。只不过,几万东女国的人内迁,工程浩大,今后吃饭也是一个巨大问题了。这对西川来说,也将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

    “战争就是这样的。打的就是钱粮。”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只希望,西川的百姓们能在韦皋的带领下,搞好生产,保证军队的供给。伯苍,我想将严震的兵马,调到雅州去,帮助东女国镇守雅州这个重要的据点防线。你意下如何?”

    “甚好。臣下也是这个意思。”武元衡说道:“现在看来,我们当初的估计还是很准确的。吐蕃的确是想把东女国那边,当作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东女国举族内迁以后,雅州大渡水一带,就成了直接面对蛮兵联军的重要军镇。那里,就是我西川南面的咽喉了。可是东女国只有一万兵马,雅州军镇的剑川军,也只有两万人左右,而且大部分是新兵。山南道来的这一支大军,应该是骁勇擅战的正规军,正好是一个极佳的补充力量。我曾听闻,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历来忠君爱国,治军有方御下极严。他麾下的大将马勋,也以通谋着称。”

    “那便好。”李世民将墨衣的信递给武元衡,说道:“我那王妃,居然写信来找我要兵权了。她说,她要当雅州兵马使。你说一个女流,也能带兵么?我真是有些哭笑不得。”

    武元衡看了信,也微笑起来:“殿下不如就答应她吧。独孤王妃率领着她的族人举族内迁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牺牲。而且雅州那边的防务,将会以东女国的人为主了。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全民皆兵。更何况,任何人去了雅州,也不敢支使王妃呀!独孤王妃写来这封信请求要兵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或许,她也预料到了,以自己的身份,没人敢指挥她。倒不如索性统领雅州,再任用得力的助手了。”

    李世民看着武元衡,笑了一笑说道:“墨衣生长在东女国,虽然冰雪聪明,但对我们大唐的风土人情和政治习俗,并不是太了解的。我估计呀,又是你那个妹子在旁边给他建言了。好吧,这一次本王就破例,任命孤独墨衣为雅州军镇兵马使;大将马勋,暂时代理军镇副兵马使。回封信给成都韦皋,让他好好款待马勋等人。人家远道而来帮助我们御敌,不仅是客人,也是友军。可千万不能怠慢了。墨衣那边,我会亲自写信给她的。毕竟是女流啊,挂个名领头就行了”话说到这里,李世民也打住了,对着武元衡呵呵的笑了起来。

    武元衡也笑:“汉王自己斟酌吧。这些家事,臣下就不多嘴了。”

    。

    月底了,感觉有点累,稍事休息。积攒力气准备爆发。所以今天只更一章了,休息一下另外说一句,六月我要月票哦!到时候会有爆发的。大家给我准备好票票吧!谢谢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8章 巅峰之战(一)【六月,求月票!】() 
腊月十八,晴,大风。

    赤松德赞骑在马上,看着近在咫迟的维州城。

    玄门关上,一面巨大的唐字红旗在飘扬。唐军华丽的战甲和锋利的刀枪,折射着日光,让他感觉有点耀眼。

    劲风吹鼓,吐蕃的皮袍上的毛絮一阵飞扬。

    十八万大军!十八万吐蕃最精锐的铁骑!

    执掌赞普之位已经二十多年了,赤松德赞还是头一次亲率这么庞大的军队来亲征。看着身边雄壮如熊虎的将士们,赤松德赞的小胡子轻轻扬起,露出了一个微笑。

    在他的身边,就是吐蕃最有权势的几个臣子大将。大相尚结赞,大将论悉诺。所有人都静静的骑在马上一声不吭。他们都在等待着至高无上的赞普,无比霸道的扬起那一支马鞭来,指向维州城。

    可是许久,赤松德赞依旧没有动作,只是面带微笑的看着玄门关。

    尚结赞忍不住低声道:“赞普,什么时候发起攻击。”

    “不急。”赤松德赞露出一个自信而满足的微笑,说道,“最高明的猎人,从来不会只为收获野兽而感到满足。他享受的,是这个猎取的过程。看着野兽在自己的面前慌张、惶恐、发抖,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现在,我就要让李谊多感受一下这种心情。设身处地的为他想一想,我就感觉十分的满足。”

    尚结赞无言以对,只在心里说道:赞普早已是智珠在握胸有成竹,就像猫玩耗子一样的在玩弄李谊。跟这样的男人作对,实在太可怕了被打倒也便罢了,还要被他彻底的击败,彻底的捉弄和凌辱

    玄门关上,李世民昂然挺立,站在大旗旁。他的身上,披上了一领崭新的腥红战袍,铠甲也擦得发亮。成了玄门关上最耀眼的一点。

    他的脸上,只有沉静。

    看着眼前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吐蕃大军,李世民心静如水。一手握着剑柄,一手叉着腰,定定的看着玄门关前的一切。在他的身边,十几个异常粗壮的鼓手,大冬天的将上身剥了个赤条条的。双手抓着鼓锤,就等着汉王一声令下就要擂响战鼓。城阙边,前后五队士兵,共计一万人,站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人动弹。

    几乎每个人,都在屏住呼吸。可是心脏,却在腾腾的跳跃,几乎就要从嗓子里面跳出来。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见到过这样庞大的敌军。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巨大的战役。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方圆数十里内,只听到凛冽的北风肆意的呼啸。一层层黄沙飞舞到半空,卷起残败的落叶,形成一个个漩涡。

    吐蕃人有恃无恐,个个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唐军则是归于一片沉寂。没有人说话,可是没个人心里都清楚——今日一战,凶多吉少。能活着从玄门关下去的人,还不知道能有几个。

    李世民静站了许久,轻车熟路的疏理着自己的心情。身经百战的他,很顺利的让自己保持着局外人一般的冷静。因为他清楚,不管战事将会如何继续如何演变,他这个统帅也必须有纵观全局的眼光,成为所有人信念的支撑。可是他也清楚,将士们终究是血肉之躯的人。在这种生死对决惨烈厮杀之前,发自内心的恐惧,会让每一个人身体发软、神情恍惚甚至是歇斯底里。

    “鼓乐!”李世民突然大声厉喝一声,将城头的唐军都骇了一跳。所有人都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的打了一个寒颤。刚刚几乎就要魂游太虚的将士们,此刻又将魂儿收到了身体内。

    李世民身后,早早布置在这里的三十多名乐手,敲起了编钟打起了鼓,奏出一首曲子。

    “兄弟们,唱吧!”李世民大声说道,“将你们心里压抑的恐惧和紧张,用最大的声音唱出来。这首曲子,是我们唐军的军歌,已历百年之久。相信所有人都应该会唱!”

    高固离李世民最近,这时大声的领头唱道:“岂早无衣,与子同袍!”

    他的声音很粗,很高亢,还带着一种几乎撕裂了喉咙的沙哑。

    一点也不好听。

    可是,在李世民和所有将士们听来,却是全天下最动听的声音!

    马上,许多的将士跟着一起大唱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李世民也扬着手臂,跟所有的将士们一起将这首秦风•无衣的军歌唱完。

    许多的唐军将士,唱着唱着不由自主的就挥舞起了刀枪,像喝了烈酒一样,个个脸涨得通红。所有的情感,都在这首歌中发泄了出来。恐惧也好,眷恋也罢,唱完这一曲,眼前就会只剩下你死我活的战斗!

    吐蕃人惊奇的看到,原本平静如常的玄门关上,所有的唐军都挥舞起了刀枪,大声的唱起了歌了。而且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之前紧张得几乎崩溃的唐军们,此时都焕发出了空前的活力。个个就像是从沉睡中苏醒了一样,与之前判若两人。

    赤松德赞眉头微拧,暗自嘀咕道:李谊还真是个经验丰富的统帅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人和,其实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许多的将军,都习惯把将士当成木偶和牲畜,不会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只有经验丰富的统帅,才知道临战之时,尤其是面临劣势的情况下,将士的心里是最复杂的。所有人都会本能的产生恐惧。一但开战,就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陷入疯狂,让将领无法指挥。唱上一支歌,倒是可以将情感发泄出来,放松被绷得紧紧的心情。

    尚结赞眯起他鹰鹫一般的眼睛扫视着玄门关上,冷哼一声说道:“唐军这是在为自己唱葬曲吗?”

    “你要这样认为,倒也可以。”出乎尚结赞的意料之外,赤松德赞居然听到了并搭上了话,“你或许还不知道,这是唐军的军歌。歌辞取自秦风•无衣。其中的意思,很大程度上就是说,将士们生死相依,不离不弃,视死如归。看得出,李谊的准备很充分。虽然他们人少,可是气势上一点也没有落到下风。”

    尚结赞微微一惊,然后愕然说道:“赞普真是博学多才!看来老臣以后,也要多多阅览汉人的曲籍,了解一点他们的文化了。赞普说得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明白就好。”赤松德赞瞟了他一眼,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然后说道,“让他们唱吧,我们不着急。关在笼子里的野兽,再如何张牙舞牙也是吓不到猎人的。等他们自己折腾的累了,我们再去以逸待劳的收拾他们。”

    “赞普高明!”旁边的尚结赞一些官将,一起拍起马屁来。

    李世民看着玄门关下的吐蕃人马,居然纹丝不动,心里就寻思开了:这个赤松德赞,也太狂妄无理了,他这是在玩猫拿耗子么?

    “传令,偃旗息鼓,所有人坐下原地休息。”李世民大声下令道,“鼓乐队,奏几首喜庆一点的乐曲来。越大声越好!”

    尽管有些愕然不解,但所有人都瞬间执行了军令。

    顿时间,玄门关上林立的刀枪剑戟不见了,所有的唐军都坐了下来。城关上,更是传出了巨大而喧闹的鼓乐声。

    赤松德赞见了也是愕然一愣:“唐军,居然奏起了娶嫁乐?这呵呵!李谊,你还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吐蕃人都一阵大笑起来。

    与此同时,玄门关上的唐军们听到这熟悉的乐曲,自己也忍俊不禁的一阵大笑。

    这下倒好,明明是要生死对决的大战场,两方人马居然都一阵笑了起来。

    这一笑,所有人的心情居然都得到了放松。之前空气中几乎就要凝固的那种肃杀气氛,顿时少去不少。

    笑归笑,李世民还是密切的注意着吐蕃大军的动向。

    赤松德赞扬了扬手,止住了大军的笑声和喧哗,说道:“论莽罗,带一万人缓步前进。记住,是缓步。”

    “是!”长得极其粗蛮的论莽罗沉声一应,策马跑到方阵一旁清点了人马,走出了阵来。

    一万吐蕃骑兵,排着锥形的冲击阵,缓步朝玄门关走近。

    玄门关中,不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