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215部分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15部分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了,才能换来大唐的安宁和希望!这皇帝和太子再当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么?父皇陛下!我们非但不能给天下人造福,还成了大唐最大的毒瘤和负担啊!”

    “疯了、疯了,你真的是疯了”李适呆住了,喃喃的自言自语。

    李世民的表情仍然很平静,心中却是唏嘘道:李诵,还有一点智慧和良知。他比皇帝更明白成王败寇的规则,更有‘为寇者’的觉悟很可惜啊,李诵。或许等你登了基,会比李适强许多。但是,我不能等,大唐也不能等了。这样的事情,我更加愿意相信我自己,而不是天真的寄希望于你。如果不是立场天生敌对,李诵,或许我们真的能成为好兄弟。毕竟,你还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从这方面讲,你倒是我的一个知己。虽然我还不知道,你现在说出的这番话是真情还是假意。

    李诵似乎也说到了动情处,说到了内心最深处的东西。他缓缓的度着步子,旁若无人一般的说道:“其实儿臣真的一直都很嫉妒汉王。嫉妒他可以带着军队杀戮敌匪,嫉妒他可以大刀阔斧的在边疆文武用志。儿臣,却做不到这样的事情。虽然我也痛心于眼下大唐的各种现状,也有满副的雄心壮志要重振大唐可是,儿臣必须先要跟随在父皇的麾下经营一切,按照父皇的指引做所有的事情。儿臣,真的是很矛盾、很矛盾。从立场和利益上讲,儿臣与汉王似乎是天生的对头,只能敌对。可是,儿臣甚至想和他并肩作战,一起对抗吐蕃、一起经营民生、一起震慑诸蛮。可惜,儿臣永远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汉王做出一项项惊人之举,创下无数的丰功伟业。与他相比,儿臣除了这个储君的头衔,还剩什么?我为大唐做了什么?什么也没有!我只能跟着父皇做一些小人得志的事情,算计为天下做出了卓越贡献了的汉王!父皇,我们真的错了,错得很厉害。皇权之中,从来都不缺少勾心斗角。但是历来,不管如何内斗,都不能触动了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能祸害天下。算计汉王,就是祸害天下。所以,我们注定了要众叛亲离一败涂地。对于眼下的大唐来说,汉王,比我们父子俩更加重要。说一个最简单的——汉王若死,派谁去经营西川?儿臣么?!父皇自己亲自去么?谁去也办不到!岂不说西川的子民们不答应,就是南诏、东女国那些蛮国也会再乱起来。吐蕃就更不用说了,有汉王在,赤松德赞绝不敢再造次正眼小觑西川。可是,只要汉王一灭,他就会肆无忌惮!到时候,谁能阻挡?儿臣么?父皇自己么?!恐怕,我们只能割地求和——就用这样的办法,偏安一隅苟延残喘下去么?!我们就用这样的功绩,去地下面对李家的列祖列宗么?!”

    李适面如死灰不停的发抖,喃喃的道:“想不到朕在你的心目中,也是那样的无能!”

    李诵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有些不忍的说道:“实话实说,相对于汉王,我们父子俩的确是太过无能了。盛世立长,乱世立贤。汉王,就是为了眼下的大唐而生的。父皇,我们还是顺应天命,做出正确的选择吧。与其鱼死网破让彼此都得不到好处,让大唐的天下越发的不可收拾还不如,明智一点,退位让贤。这样,或许是我们唯一为大唐做出的好事。究竟汉王是不是比我们更胜任这个主宰乾坤的重责,到时自有公论。如果他不行,天下万民和后世子孙自然饶不了他这个叛国逼宫的反贼;如果他比我们强,的确做得很好父皇,我们还能赢得一些清名。毕竟,我们立足于大唐的天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李适全身僵硬,脸上露出了苦笑:“其实我们已经没了选择,对么?”,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75章 悲情太子() 
李诵和李适,一起看向静立在一旁的汉王。

    李世民轻轻抽动了一下嘴角:“我不逼你们。”

    李适冷笑:“你还要怎么逼?拿一柄剑搁在朕的脖子上,才算是逼吗?!”

    李世民不动声色的淡然道:“时局如此罢了。”

    李适既恼怒,又无奈。汉王摆出的那个胜利者的姿态,让他颇感愤懑。但是,他却又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其实他并不傻,只是有些不甘心。他总认为,自己是意外的栽在了汉王的阴谋诡计之中。

    “别不服气。”李世民牵动嘴角,平静的说道,“你的下场注定如此。与其让外人蚕食掉大唐的江山、让李家就此沉沦,还不如让我来重振一下李唐的声威。不管怎么样,你都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其实,这个皇帝你当得并不开心。除了关内这块地方,哪里还把你这个皇帝真正放在眼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你骗谁都可以,唯独骗不了自己。你在皇位上,每日如坐针毡骑虎难下。与其这样,还不如安安稳稳的享受太上皇的安逸生活,将这一堆的麻烦事,交给我来处理。正如太子所说,处理得不好,骂名是我的;处理得好,你还要获得清名。何乐而不为?”

    “你真的是很虚伪,也很奸诈。”李适的脸上怒气充盈,“朕这个皇帝就是当得再如何不开心,也轮不到你来篡位。你这是无耻的抢夺!”

    一旁李诵接过了话头:“父皇儿臣虽然有志向重振大唐,却自认没有那个能耐真的去做到。既然皇兄有这个胆魄和能耐,就让他来好了。儿臣是真的愿意拱手相让。大唐的江山,现在真的像是一个烫手的山竽。儿臣怕是接不过来。父皇又何苦将它紧紧拽在手里不肯放手?”

    李适的眼睛微微眯起,死死的盯着汉王。李世民也毫不退缩的迎上了他的眼神,寸步不让。

    二人的眼神,在虚空之中凌厉的冲突相撞,就像在进行一场殊死的战斗。

    过了许久,李适眨了几下眼睛,转移了视线。

    李世民心中暗自冷笑。

    李适终于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罢了!天命如此,朕再也无话可说。李谊哦不,朕现在要叫你李漠了!你不再愿意用朕给你改的名字了,是吧?李漠,希望你真的如你自己所说,能够将大唐经营得有声有色。不然,我们李家就要多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朕会眼睁睁的看着你做这一切事情的,天下人也会死死的盯着你的一举一动。你最好不要幻想做一个暴君或是昏君。不然,谁也饶不了你。”

    李世民心头一震,眼睛里一道星芒闪现。但他依旧平静,淡然说道:“放心吧,我会尽力的。”

    “哎!——”李世民狠狠的锤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摇头长叹。他耷拉着头懊恼了半晌,然后抬起头来,徐徐的说道:“唯一庆幸的是大唐的江山,还没有旁落到他姓之手。李漠啊李漠,你毕竟是李家的人,别忘了李家先祖创业之艰辛。朕这一生的确是没有做过什么对大唐真正有益的事情来。临末,只好成全你一次,来一次豪赌。如你所愿,朕愿意将江山顺禅给你,让皇权平稳的过渡。这样一来,大唐的天下或许会少几分波折,多一份安宁。也难得你搞清楚了一点,不管朕是如何的软弱无能,在天下仕人和百姓心中,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帝尊正统。我明白,眼下一切大局已定,不管我怎么做,你登基称帝是迟早的事情。你能在这时候还顾全着天下大局、顾及着那一丝丝的骨肉亲情,朕还是要感激你的。回长安吧!回了长安,我们一步步来。帝都生乱,淮西李希烈和河北四王,包括虎视眈眈的吐蕃人,肯定会趁势造乱了。我听马燧说,你将十余万大军齐调入京,看来也是做出了准备。不管怎么样,在面对外敌的时候,我们李家的人终归是一家人。回京之后,朕会另立太子,让你入主东宫。等淮西、河北等地的纷乱暂时平息之后朕,就将帝位禅让于你。”

    李世民和李诵同时郑重的拜倒下来:“陛下英明!”

    “英明也好,糊涂也罢事已至此,不必多说了。”李适面如死灰,颓丧的摆了摆手,“朕累了,想一个人静静的休息。你们都退下吧。”

    李世民和李诵拱手退下。二人出了帐蓬,居然不约而同的吁了一口气。

    然后,二人四目相对,各自露出了一丝颇有玩味的微笑。

    夜已经很深了,马燧等人退得老远,四周极其安静。帐蓬上倒映着李适的身影,摇摇晃晃。看来,他仍然在枯坐,并没有入睡。

    二人缓缓的踱着步子,各自满怀心事,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皇兄”李诵先打破了沉默,“我们兄弟,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在一起安静的相处了。”

    “是的”李世民轻轻的点了点头,“至从我离开京城入川以后,就再没有过。”

    “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很无奈!”李诵摇头苦笑,“成王败寇,这样的结局或许是最好的。至少,比我预料中的要好。”

    “预料?”李世民微微皱眉。

    “是啊”李诵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至从第一次西川大捷的消息传来以后,我就预料到,你会是胜利的一方。而我和父皇,迟早要败在你的手上。于是,我们父子俩,无可救药的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那就是,除掉你。”

    “不归之路么”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心中暗自道: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走上了这条路。造化弄人,时局决定人生。也许至从我重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都走上了不归之路了。或许我们之间,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胜谁负而已。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李诵继续平静的说道:“可是越到后来,我越感觉,我们注定要失败。父皇和我已经渐渐的众叛亲离,而你则是在一天天的壮大,大唐的子民对人寄予了厚望。这样的一个局面,让我害怕、让我胆怯、让我慌乱。我曾不止一次的下定决心,要劝父皇放弃与你的争夺主动将皇位顺禅给你。可是,我没有。因为我了解父皇,他是撇不下这个脸面的。更不能容忍,自己这样轻易的就接受失败。”

    李世民笑了一笑:“皇帝很好强,很好胜。但是,却总是找不到取胜的法门。所以,他经常恼羞成怒。其实,他也是一个可怜的人。”

    “是啊!父皇,其实真的很可怜。”李适的神情中,露出许多的凄怆和怜悯,淡淡的说道,“除了我,没有人知道他每天过得有多痛苦。其实在我小的时候,那时父皇还刚刚登基。那时候的父皇,踌躇满志要振兴大唐,也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可是迎接他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渐渐的,他开始变得灰心丧气,失去斗志。整个人,也开始变了。最初,他也是信任大臣任人为贤的。可是朱泚之乱,对他的打击很大。那时候,满朝文武不是逃就是降,让他既伤心又恼怒。当时,护着他从皇宫里逃出的,就是霍仙鸣、窦文场等等这些宦官。于是从那以后,他开始不太信任大臣,转而信任宦官。再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在奉天时,缺粮少物,唐安公主也因无药医治而夭折了从此,父皇变得贪婪而怪癖,一心敛财。同时,对什么人都不太信任因为,前来救驾的李怀光,也能反叛。其实,父皇真的是很可怜。一个人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怎么可能还不崩溃?他能强提着一口气坚持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皇兄!”

    蓦然间,李诵双膝冲着李世民跪了下去。

    李世民骇然一惊,连忙伸手想将李诵拉起来:“太子快起来,这是做什么?!”

    “不!”李诵倔强的摇头,仰头认真的盯着李世民,一字一顿的说道,“皇兄一定要答应我一个请求。否则,我今天就跪死在这里,永远也不起来。”

    李世民无奈的扔头,叹道:“你说吧。”

    李诵满副期望的看着李世民,说道:“求皇兄让父皇陛下能够终老此生,安度晚年!”

    李世民心头微微的抽动了一下,点头:“不用你说,我也会这样做的。快起来吧!你是国储这样给我下跪,成何体统?”

    李诵站了起来,神情颇为激动,声音也有些颤抖了起来:“皇兄真的会答应我这个请求么?”

    “会。”李世民真诚的看着李诵,认真的说道,“不管你相不相信,我之前对皇帝说的话,是真心的。我不想让皇城之中再出现骨肉相残的惨剧。同时,皇帝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我怎么可能丧心病狂的对他不利?你放心吧!其实,如果我与皇帝之间没有了利益冲突,或许能成为真正的父子,相知相依。只是这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让皇帝化解心中的心结。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因为,我是真的很有诚意。我会把他当成我真正的父亲来对待。”

    “好好!”李诵的眼睛里,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