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293部分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93部分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腊月二十五,天气阴寒泼水成冰。青州城里,一片死气沉沉。站在城头戍卫的将士,几乎都要冻僵了。城中的百姓个个惶惶不可终日,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城里也是一片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的样子。时时有兵马往来奔跑,往日的街道市集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四处都可以见到府衙的衙役在抽抓壮丁。看着家中的顶梁柱被抽去从军,老弱妇孺们哭哭啼啼。整个青州城内,如同遭蒙了一场巨大的瘟疫,始终笼罩在一层青灰色中。

    东征军的帅帐里,炉中的火炭烧得正旺,一壶水冒着细小的气泡和丝丝热气,就快要烧开了。李愬拿来几个杯子,依次往杯子里加入了茶叶,就等水开。其他一些人则是静坐在火炉旁边,看着武元衡的背影入神。

    武元衡面对着军事地图看了半晌,自言自语一般的说道:“腊月二十五了。离朝廷给的最后期限还有五天。”

    “李纳是不会就范的。”董重质说道,“就跟吴少诚一样。没有人愿意放弃捏在手中的荣华富贵去当阶下之囚。尽管他知道与朝廷对抗的最终结果会是败亡,但他仍然会存有一丝侥幸心理,妄图殊死一战。”

    “是吗?”武元衡微微一笑,转过了身来也坐到了火炉边。

    水烧开了,李愬给众人沏上了茶,帐内顿时茶香溢溢。

    “难得。军中居然还能喝到这种上好的碧涧明月!”董重质小啜了一口,啧啧的赞道,“真是好茶!”

    “这茶叶,是皇帝陛下赏赐给武大帅的。”李愬轻描淡写的说道,“出征数月以来,武大帅只会每逢心情极佳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喝上一杯。”

    “心情极佳?”众人都跟着惊咦了一句。

    武元衡就着火搓了搓手,微微笑道:“不错。我现在的心情,的确是非常之好。因为平卢可以不战而胜。这也许是我带兵出征以来,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

    “此话怎讲?”众人齐声惊问。

    武元衡徐徐说道:“大兵压境,青州城里草木皆兵人心惶惶。早在我们离开蔡州之初,我就派探子打探了平卢节度的消息。据报,平卢节度内部,已是争吵不休只差动武了。两派人马或战或和,争论不休。面对这样一个分裂的团体,我军没有理由不胜利。所需要的,只是时间。据悉,平卢节度加起来不过五万人马。就算这些日子他们临时抽取百姓入军,充其量也不过六七万人。青州的城池,远没有淮西的坚固;平卢的兵马,也没有淮西军骁勇善战。单从军事力量上讲,我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优势并不等于胜势。”董重质坚持的说道,“敌军抱定必死之心决一死战,也会对我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问题是,他们没有必死的决心。”武元衡淡然微笑的说道,“平卢节度的官将们,自己都拿不定主意,又如何能让将士坚定信念?这是一场决定许多人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在生死的面前,人人都会体现出求生的本能。平卢的每一个人都清楚,他们所面对的是无法匹敌的大唐王师。要想活命,唯有求降。而且现在,朝廷也给出了宽容的条件。只要李纳肯降,余者皆不问罪。大家想一想,大多数的人命运都系于李纳一身,这是战是降的事情,还由得李纳做主吗?今日我们在黄河滩涂进行了一场大型的讲武练兵,浩大的军威足以震慑到平卢节度的每一个人。别忘了,如果有需要,朝廷还可以随时再征调十万兵马过来助战。这样的局势下,平卢的人还会想与我军决一死战吗?”

    “大帅的意思是说,李纳会被手下的官将逼降?”董重质奇声道,“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倒真是挺大的。前番四王二帝的叛乱,就是从平卢节度开始。平卢百姓对李纳本来就没有太多的好感。现在朝廷王师前来征讨,百姓军民就是哗变了也有可能。”

    “说得不错。李纳还比不上李希烈和吴少诚。后者二人是靠军事起家,在军队里拥有极高的威望。”武元衡说道,“但他李纳不行。他是凭借着阴狠的手段,强行霸占了父亲遗留下来的节度使一职并控制了平卢节度。这种‘控制’力是很薄弱的,远远比不上亲自打来的功勋。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李纳所面临的就是信任危机。他手下的官将,不可能对他极度忠诚。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淮西一致全力对抗王师,而平卢内部争论不休的原因。李纳,难以服众。这样一盘散沙的平卢,就算有百万雄师又有何可惧?更何况,皇帝陛下施行王道与霸道并济,重压之下平卢已经别无选择。我相信,李纳最终会败在自己人的手里,根本用不着我们耗费一兵一矢。”

    众将都愕然的面面相觑,似乎难以相信。

    武元衡呵呵的笑道:“纸上谈兵,大家姑且听之,信不信都没关系。不过,我们还是必须随时做好战争的准备。”

    “是!”众将一齐拱手应诺。

    “高固、李愬、李祐。”武元衡下令道,“从明天起,你们三人每天轮流率领三千轻骑,前往青州城门附近逡巡。没必要挑衅,更不要交战。我要青州的兵马,全都变成惊弓之鸟,这就足够了。”

    “是!”三将一齐抱拳领命。

    武元衡微笑道:“马上就会有结果了。”

    接下来一连三天,东征军的骑兵每天都在青州城前走上七八个来回,把青州城头守城的将士惊吓得紧张不堪。李纳更是亲上城头来观敌,不知道武元衡要卖弄什么玄虚。就算他明知道这是骚扰详攻,也不敢掉以轻心不作防备。用兵之道虚实难辩,万一这几十次骚扰之后来个真打,那该如何是好?

    因此,青州军一连几天都是高度紧张严阵以待,丝毫不敢放松。每逢听到马蹄声,就惊叫着跳起来,拉满弓弩了严阵以待。偏偏东征军的轻骑跑到离城门一箭之地又折回了,个个哈哈大笑,极尽嘲笑讥讽之能事。轻骑走后,守在城头的青州军如释重负个个瘫坐下来略作休息。可过不了多久,又会有一拨人马来骚扰。他们又要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战斗。

    如此周而复始,青州军将士已经是心衰力竭疲惫不堪,精神更是接近崩溃的边缘。可李纳更不敢打开城门与东征军一战,那根本就是找死的做法。

    时间一天天流逝,东征军依旧每天前来骚扰,后来还喊上了话。他们告诉青州军,只要李纳肯降,青州城内保证不杀一人;等到朝廷许诺的时间一到,十万大军一起攻城,到时玉石俱焚,人人难逃一死!

    青州城内,已是军心涣散人心离散。最初力挺李纳抗拒朝廷的那一拨人,也有些哑了声不敢大声说话了。任谁都知道,这一场战争还没有开打,就已经有了结果。这种时候,已经不会有奇迹发生。

    腊月二十九,天色居然放晴。寒风稍止,柔和的阳光照在身上,还略有了几分暖意。

    武元衡亲率一万飞龙骑,走到了青州城前。李愬飞马上前,一弓三矢射了一箭进城。箭头上,都绑着一份武元衡亲笔书写的‘劝降信’。

    三支箭,都送到了李纳的手中。

    李纳带着众将,走上了城头,看着城外列鼎陈兵的阵势,慨然长叹。

    所有人,都黯然的低下了头。

    武元衡看着城头那批人,露出了微笑。

    没多久,城头咂咂的打开。李纳穿着一身囚衣白服,手捧一枚玺印走了出来。李愬拍马上前,接过了李纳手中的玺印,并将他带到了武元衡的面前。李纳的身后,百余名官将全都卸甲去剑,徒步走了出来。排成两排,拜倒在道旁。

    武元衡目光炯炯的看着李纳,说道:“李帅终究是深铭大义之人。因你一人之仁,避免了这一场兵事浩劫。本帅代表大唐子民,感谢你的大仁大义。稍后回朝,本帅也会在皇帝陛下面前为李帅美言赞誉。”

    李纳抬头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武元衡,慨然叹道:“时也,命也。我既已走出这青州城,就没指望能有什么好结果。带我回长安吧!只希望武大帅,不要为难城中百姓与这些官将。”

    “放心。临行时陛下有言,此次东征不宜杀伐。因为所面对的,都是大唐的同胞骨血。这一次平卢不战而定,就是最好的结局。皇帝陛下定然非常的高兴。本帅,也不会妄杀一人。”武元衡扬了一下手,“来人,请李帅下去休息,好生伺候——传令,高固率领飞龙骑,先进青州城。李愬、李祐率领骑兵紧随其后。董重质率三万步兵进驻城内戒严,其余兵马由王沛、李珙统率,驻扎于城外。严明军令,敢有虐待俘虏、惊忧百姓者,杀无赦!”

    “是!”周围众将一起大声应诺,个个神采飞扬豪气四塞。李纳被这股气势惊得浑身一颤,随之长长的叹息,垂头丧气的被几个小卒带走了。

    董重质等人不得不惊讶的叹服:“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之策;审时度事料事如神,武大帅真是大智大勇的一代儒帅!”,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63章 最后的毒瘤() 
六百里加急流星快马,顶着黄河沿岸的寒风和漫天飞雪,朝关内帝都飞奔而来。沿途敲响铜锣,激动的驿卒喊得嗓子都要哑了——‘平卢归附、平卢归附了!’

    过年时听到这样的绝好消息,百姓仕人们都激动万分。今年这一年,注定了让所有人都难以忘怀。大唐步入了景兴年间,如同脱胎换骨换了人间。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转变,百姓们再次心向朝廷。安居乐业稳定发展,这已是让所有人都欣喜万分。现在,朝廷更是体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在短短的数月之内,就彻底解决了黄河中下游两个最大的节度——淮西和平卢。这在以前,几乎是无法想像的事情!

    淮西和平卢的所在,就像是大唐的腰肾之地。解决这里的隐患,整个大唐都会通体舒泰上下活络。从此以后,朝廷将彻底的掌握江淮、江南一带。平定淮西与平卢,就如同是祛去了两颗毒瘤;与此同时,长江、黄河这两大交通纽带被疏通,就如同打通了整个人的筋脉。之前病怏怏的大唐王朝,眼看着就要康复如初恢复无限活力了。

    过年,朝廷按例是要放上六七天假期,放官员们回家省亲与亲人团聚的。但由于平卢的战事,最近朝廷的事务仍然异常的繁忙。尽管如此,李世民还是下令放假,让官员们回家过节。大批的重要事务,他都留在了武德殿御书房里亲自批阅,另外只找来了俱文珍等向个宦官做帮手,找找折子,整理一下物什。

    关内已是大雪纷飞,天气异常寒冷。武德殿御书房里却是忙碌得热火朝天的样子。李世民这一回同时扮演了宰相和皇帝的角色,按章按程来处理重要的奏折。他的书桌上,已经堆积了半尺高的折子。

    俱文珍一边磨着墨一边说道:“陛下,天冷,要不就歇一会吧?这么多的折子,再如何着急也是一时批不完的。”

    李世民瞟了他一眼说道:“这些都是重要军务,一刻也耽误不得。朕今日就是熬个通霄,也要将它们批阅完毕才行。你若累了就歇着去,另换个人来磨墨就是。”

    “谢陛下垂怜,小人不累。”俱文珍不敢吱声了,静静的在一旁磨墨。

    正在这时,门口一个小宦官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俱文珍怕吵到皇帝,迎上去问了一句,不由得一愣,急忙走到皇帝身边低声报道:“陛下,宰相陆贽、李晟、马燧,率六部尚书以及中书侍郎孔巢父、姜公辅,谏议大夫薛存诚王叔文等人一齐来见驾。现在就在武德殿外。”

    李世民微微一怔:“大冷的天还下了雪,他们来作甚?快让他们进来,站在殿外还不淋成雪人?”

    俱文珍急忙亲自出迎。没多久,十几个大臣一起走进了御书房,拜倒在书桌之前。

    “诸位快请起。”李世民离开了御桌走上前来,不解的道,“朕已经给你们放了假了。怎么又都回来了?要拜年可不是现在呀!”

    陆贽拱手拜了一拜,说道:“陛下,臣等是自发前来处理这些公务的。朝廷正当多事用人之际,陛下却仍然给臣等放假回家过年,令臣等十分的感动。陛下为江山社稷操禄心血,臣等又如何忍心让陛下独自劳累?天子了况且如此勤政克己而且体恤他人,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还不感恩图报、报效陛下吗?”

    李世民呵呵一笑:“诸位平常都异常的忙碌,难得过年放几天假,应该在家里陪家人共叙天伦之乐才是。朕批完这些折子,也会回后宫与妃嫱们团聚。”

    李晟不由得笑了起来:“陛下,微臣昨天从弘文馆给陛下送来的折子就多达二百余张。另外还有这两天积压下来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