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306部分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306部分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诨实鄱级阅茄氖本质チ丝刂屏ΑD鞘翟谑翘膳铝恕⑻膳铝耍 彼档秸饫铮钍烂窕匾淦鹆饲笆劳砟晔彼闹种质虑椋磺欣谀浚闹惺辈皇钡囊徽笳筮裥旰统橥础

    李晟看到皇帝说得如此动情和真切,不由得疑惑道:“陛下何以对贞观时的事情,了解得如此清楚?老臣也读过数次我朝史书,也没有陛下理解得如此真切。”

    “宫中自然有许多密档,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巧言搪塞了过去,转过话题来说道,“依旧来说我们的问题。良器所担心的事情,朕已经替你解释过了。所以,你不必再担心什么。关于立储之事朕可能要对不住你的。这个问题,现在实在无法回答你。”

    “老臣能理解陛下苦衷。”李晟说道,“也许是老臣真的是太老了,想得太多了。陛下年方三十出头,谈何立储?再等个十几二十年也不晚。只不过呵呵,老臣时日无多呀,只是希望能早点知道谁是国储。正如陛下所说,就像是快要死了的老人,想看到儿子、孙子成了亲生了子的心情一样。”

    李世民心中一动,‘既然李晟有这样的心愿,我又何不照顾一下他?这或许就是他的遗愿了。而且,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儿子李愬,会有几十年叱咤风云的时间既然如此,朕也先为今后几十年埋下一个有用的伏笔’。

    “既然这样,朕也不妨跟你透露一二。但是,这事千万不要在外面去说。”李世民对李晟说道,“良器也应该知道,这样的事情,关系是何等的重大。包括你的子侄亲人,也不可透露。”

    李晟顿时面露喜色,正色说道:“陛下尽管放心。老臣绝不告诉任何一人。出君之口,入晟之耳。天知地知,陛下与老臣知。若有旁人知道,叫老臣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

    “不必说得如此严重。朕告诉你就是。但有一条要说清楚,这不是一定的,只是就目前看来,希望较大一点而已。这个人就是”李世民凑到李晟耳边,轻轻的说了两个字。

    李晟顿时如遭雷击惶然愣住:“是他!”

    “噤声,不可再言。”李世民扬了一下手,舒缓了颜色说道,“这样,你应该心里舒坦些了吧?只要你明白,朕的心中也不会怠慢这样的事情,这就行了。好了,不必多说。良器,你安心养病,其他的事情不必再担心。北伐的事情,朕已经决定让李怀光挂帅了。朕听说,军机处打算让李愬担任北伐大将。朕知道,良器的家教一向甚严,家中的子侄们都非常的孝顺。朕可不想因为出征的事情,而坏了你的家风坏了你家子侄的孝道。稍后朕就去跟武元衡他们说,让李愬在病床前服侍你,不必出征了。”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李晟顿时大急,不顾病体匆忙爬起身来,跪在床上就磕起了头,“老臣一家世代忠烈,以大唐国事为先。老夫虽然病了,尚可饮食。就算病入膏肓了,也有妻妾仆人伺候。李愬不仅是老臣的儿子,更重要的他是大唐的将军!国家正当用人之际,怎么能空守于老臣病榻之前作儿女戚戚之状?自古忠孝难两全。陛下若不收下李愬为将出征,老臣即刻撞死于榻前,好了却犬子的后顾之忧!”,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77章 朔风飞扬() 
李世民急忙拉住李晟将他按了下来,说道:“好了好了,你别激动。有什么话好好说就是了,用得着觅死寻活的吗?朕收下李愬就是。你当真想演一幕现实的老寿星吃砒霜给朕看吗?”

    李晟一下被逗乐了,哈哈笑道:“犬子愬是为陛下、为景兴大唐而生的。他的武力韬略早已超越老臣。只是性格上还有待雕琢,阅历也不是很够。假以时日多加煅炼,定能远胜于老臣。还有房慈与徐韬,这两个小子也很不错。房慈沉默寡言,但心思非常的细密;徐韬勇猛无畏,堪比野诗良辅。但比野诗良辅要精明多了。这两人一静一动,恰好可以作为犬子愬的左辅右弼。老臣肯请陛下,让他们二人也收入军中,随犬子愬一起出征。”

    “良器都这么说了,朕还能不答应么?”李世民吁了一口气,说道,“好些养病。晚些时候大军就要开拔了。朕还要赶着去给他们壮行。”

    李晟也是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老臣感激陛下老臣心中,再无遗憾和惦念了!”

    李世民目光深沉的看了李晟几眼,说道:“良器,朕能遇上你,是上天的恩赐。朕衷心的希望你能把身体养好。朕和这景兴大唐,都离不开你啊!”

    李晟一下被触动了衷肠,神情凄然的紧握着李世民的手,说道:“陛下,老臣也希望能再活一百年,为陛下、为景兴大唐添砖加瓦,以报陛下知遇相知之恩。可惜人终有一死。倘若老臣哪一天,真的一命呜呼了也请陛下不要以老臣为念,不必伤感不必挂念。老臣生是大唐之人,死是大唐之魂。在九宵苍穹之际,老臣和无数为大唐伟业而战死的兄弟们,会为陛下和大唐祈福的。老臣祝愿陛下能够万寿无疆创下一个盛世天朝;祝愿大唐江山能够千秋万代永世传承!”

    “快别说这样的话了,朕听得很不舒服。”李世民心头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心情也变得有些压抑起来。曾经,那些追随他多年的贞观名臣们就是像李晟这样离他而去。此情此景,也勾起了他无限的感慨来。

    “好吧,老臣不说了。”李晟故作轻松的说道,“大军即将开拔,陛下也要在太庙去给他们送行了。关于李怀光,老臣还有最后一句话想说:他是一头野性难改的猛兽,普天之下也只有陛下能够驯服他。”

    李世民听在耳朵里,记在了心里,缓缓点头道:“朕记住了。谢谢你,良器。朕走了,你好生养病。朕有时间还会来看你的。”说罢,转身就朝门外走去。

    李晟浑身的力气都用完了,顿时瘫软的倒在了床上。他侧着头看着皇帝的背影,缓缓闭上眼睛。两行老泪从他的眼睑里流出,嘴里模糊不清的喃喃道:“得遇明主如此,夫复何求?”

    天色依旧灰蒙蒙的阴沉,一阵狂风肆虐而起。李晟院中仅有的几叶残草被疾风吹起,裹在风中凌乱的飘摇。李世民的心情,也有些沉闷。

    武元衡和马燧看到皇帝出来了,都迎了上来。

    “陛下,李相公的身体可曾安好?”二人一起问道。

    李世民剑眉深锁目光深沉的看着天际,缓缓的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武元衡和马燧一时会意不过来,但都隐约感觉,情况并不是太妙。

    “走吧,让良器多作休息。其他的事情,朕这里已经有了主张。”李世民对武、马二人说完,又对李愬说道,“李愬,收拾行装拜别父亲,准备随军出征。”

    “得令!”李愬重重的一抱拳,转身就进了房间。

    一切都不必说了。武元衡和马燧,已经明白过来,皇帝也是为李愬出征一事而来的。身为一个帝王也能照顾到臣子的人伦之情,二人心中都颇有些感动。

    三人一起缓步朝李家院外走去,李家亲属拜道两旁恭送。

    马燧又想起了一件事情,问道:“陛下,李良器家中何以如此荒凉,竟连花草也不见一根。陛下可曾问过原因?”

    “朕没有问。”李世民平静而又淡然的说道,“其实,也不必再问。”

    马燧疑惑的看着皇帝,又转头看了武元衡一眼,说道:“此话何解?”

    武元衡低声道:“在下曾听人说起过这件事情。早在两三年前,曾有一名云游僧人到了李晟府上,据说是能望气识风水。当时李晟家中种了许多的大树和花草,郁郁葱葱十分茂盛。那名僧人说,李晟的深宅大院中树木葱笼,蕴藏帝王之气。李晟闻言大惊失色,赶紧叫家人把树木砍光,搞得宅院中光光秃秃。”

    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人臣心胸如此,真是朕莫大的福气。李良器,当真是朕之良器,国之良器,景兴大唐之良器!”

    午时,阴风怒号,卷起千层沙。八百里秦川黄地上特有的那种苍凉和萧瑟,给五万北伐军的沙场平添了一股大气与雄浑。

    军鼓震震,号角铮鸣。朔风飞扬,十里沙场上金戈铁马旌旗翻滚。

    李怀光站在点将台前,看着威武雄壮的万千军马,心中如同喝下了一瓮烈酒在翻腾不休。曾几何时,这样的情景只会出现在他的梦中。每逢此情此景,自己总是会幡然惊醒,然后发现自己只是独处斗室,只得黯然神伤独自慨叹。

    现在,当这一切又真实的出现在了自己眼前时,他不禁感觉犹在梦中。

    发令官将一封将表递上前来,李怀光接到手中,缓缓展开。

    “时辰已到,本帅开始点将。”这样的台词,他不知道已经说过多少次了。可是这一次,他发现自己的声音居然有些颤抖,抑制不住的颤抖,就如同五十年前初上战场时一样。

    “前军先锋大将,李愬!”李怀光将自己的声音吼得足够大,大到压制住了狂风的怒吼声。

    李愬白马银枪的飞奔出来,干脆利落的跳下宝马单膝拜于点将台前:“末将在!”

    “好!”李怀光眼神灼灼的看着这个世交子侄,满意的点了一下头。

    “左虞候军大将高固!”

    高固手提狼牙棒飞奔而出,拜于李晟身侧:“末将在!”

    “右虞候军大将房慈!”

    骑着一匹骠黄马列于阵中的房慈心头一震,急策宝马飞奔而去。落下马时,一杆银亮铁枪插于身前,单膝一拜:“末将在!”

    李怀光打量了一眼这个初生乳虎,目光深沉的点了一下头:“好。”

    “左军大将段佐!”

    “末将在!”段佐出列拜倒。

    “右军大将徐韬!”

    徐韬兴奋异常,骑着一匹赤红宝马飞奔而出,拜在了房慈身侧:“末将在!”

    李怀光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就是陛下从西川带回来的徐茂公之后?”

    “正是末将。”徐韬大声一应,声音极其巨大,堪比野诗良辅的怒吼。

    “不错,年纪轻轻,有气势,是个天生虎将。”李怀光十分满意。

    “后军大将兼粮草转运使野诗良辅!”

    野诗良辅闷闷的骑着大黑马踱了出来,懒洋洋的拜下来,瓮声道:“末将在这儿。”

    李怀光轻皱眉头“野诗良辅,你可曾有何不满?”

    野诗良辅可是个直性人,撇撇嘴说道:“为啥每次出征,俺总是在后面押粮草,追着大军的屁股赶?忒憋闷了。”

    众人闻言不禁哈哈大笑。李怀光猛一扬手,大声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野诗良辅,粮草可是事关三军生死存亡的大事,若非非常之人,是得不了这样的差事的。你若有不满,可向陛下提出请求。如果不提,就安心服从本帅军令。若有违抗,军法并不容情。”

    野诗良辅郁闷的啐了一口:“俺也没说不服从军令哇?俺押粮草就是了,打什么鸟紧?只要打起仗来不要忘了俺就是了。俺可不想当火头军,天天管着一群娘们似的伙头民夫烧水烧饭。”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野诗良辅越发的郁闷和难堪了。李怀光也在心中笑了一阵,脸上却一如既往的严肃。

    点将册上,只剩下最后一行。那是李怀光最熟悉的一个人了。

    “中军中侯大将,石演芬。”李怀光点了一下将,然后自己说道,“此将现今正在灵州整军迎接本帅大军。不日即将会兵一处。本帅点将完毕,除石演芬外众将尽皆到位,并无缺失。众将请起,各归班列。”

    众将站起身来齐齐一拜,各自策马回到本阵。

    “凡我军将士,须严格遵守各项大唐军令,若有违备,军法严惩并不容情。”李怀光正色说道,“即日起,军中将士,无论官职大小、无论贵贱老少,皆是同家亲人。彼此相互扶持相互救护,是第一要务,请诸军务必谨记!”

    “得令!”众将士一起抱拳,大声应诺。

    看着这支雄壮而整齐的军队,李怀光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满意的点了点头。

    正当此时,军营辕门边摆开了一队金黄车仗。两队金吾卫铁骑停在了辕门外分道两旁。一顶杏黄车盖远远的驶来,直指点将台。

    “陛下驾到!”金吾卫将士齐声大喊。李怀光顿时一挥手:“众将士下马回头,恭迎陛下。”

    数万大军同时下了马转过身来,齐齐一声拜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霍霍作响的衣甲兵器声,铿锵有力;势如奔雷的齐吼,仿佛要摒退了肆虐的狂风,直冲宵汉。

    李世民一身龙袍衮冕,走下了龙辇,从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