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唐重生李世民 >

第319部分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319部分

小说: 残唐重生李世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实则多谢。不过,我们不妨先处理好国家大事,此许儿女小事,稍后再慢慢相谈如何?”

    “嗯,也好。”颉干迦斯眼色微变,十分赞赏的看着李愬,点头道,“胸怀国事,少年老成不错,很不错。我,的确没有看错人。李将军,那就等日后,我们再提此事。若有哪日方便,老夫会让你见上一见我那义女的。相信到时候,你自己也会十分满意的。哈哈!”

    颉干迦斯笑得很粗放,也很开心。大笑一阵后,他满意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时不时的瞅一眼李愬。那种眼神,是从头到脚的打量,仿佛就是在审视自己的女婿一样。弄得李愬如坐针毡,很不舒服。

    待颉干迦斯坐回座位以后,席间的歌舞曲乐声更浓了。阿啜轻轻的松了一口气,凑在李愬身边轻声说道:“兄长,幸好你随机应变,没有当场答应,也没有当场拒绝。不然都不好收场啊!”

    李愬微微一笑:“我知道。不必再提,喝酒吧。”他自己心中也揪成了一根弦,想了许多事情。眼下回鹘的局面虽然大致稳定了,可仍然十分的敏感。大相颉干迦斯手握回鹘兵权,是左右一切大局的人物。他的态度与想法,将决定药罗葛家族的命运、回鹘的命运和大唐北庭、安西的命运。如果李愬在自己的私人事情人触怒了颉干迦斯,那是非常不值的。尽管李愬自己对那个什么颉干迦斯的义女丝毫没有兴趣,甚至还有一点受人挟迫的反感,打从心眼里是很抗拒的。可是现在,他也唯有忍气吞声,等李怀光的大军来了再说。假如自己过于委曲求全的答应了他,那么颉干迦斯就会尾大不悼,认为唐人好欺负,为将来埋下不利的种子。而且绿城的眼神,实在太过奇怪。虽然她和李愬说的话不到十句,但李愬隐隐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而且自己会不自觉的去在乎她的感受。

    ‘真奇怪!’李愬心中一叹,不由自主的又朝绿城看了一眼。刚好二人视线相对,李愬马上心虚的瞟向了一边。绿城的脸色也不是太善,始终崩得紧紧的。

    酒宴散后,好酒的颉干迦斯喝得大醉,被军士搀回了帐中歇息。李愬也辞别了阿啜,和杨锋等人一起回了驿馆。

    回鹘人建起金帐之后,也仿造大唐的式样,建了许多的房子。尤其是这种安排外宾的客房,就和中原的鸿胪寺一样构造,只是规模小了许多。其中的摆设装簧和饮食器具,都和在中原没什么大的差别。李愬等人在驿馆里,还是住得很习惯的。

    入夜之后,李愬心事缠绕无法入睡。正准备出门闲逛一下,门被敲响了。开门一看,居然是绿城。

    绿城换了一套深绿色的对花襟袄,头上的瓣子扎成了细条,缠上了细碎的丝绦,纯粹的回鹘姑娘打扮。她的嘴角有些略微上扬,总是给人一种挑衅甚至是挑逗的味道。黑亮的瞳仁中,永远装满了说不完的心事。

    “李愬。是你让我这样叫你的哦?”绿城直来直去。

    “嗯。公主殿下好。”李愬心里崩得紧紧的,将绿城迎了进来,让她坐下。他历来家教极严。像这种半夜私会女子的事情,还真是生平头一次干。

    绿城毫不客气的坐到了李愬房中,左右环视了一眼,用她灵动的大眼睛看着李愬,说道:“怎么样,住得还习惯吗?”

    李愬站在桌边,回道:“谢公主关心。末将住得很好。”

    “我叫你李愬,你也要叫我绿城。不然就不公平了。”绿城用手捋了一下瓣子,扬起嘴角来怪怪的笑道,“你答应了颉干迦斯大相的要求了吗?”

    李愬心头微微一震,飞快的答道:“没有。”

    绿城的眼角闪过一道不易查觉的光芒,仍然平静的说道:“那你是拒绝了?”

    “也没有。”李愬如实的答道。

    绿城轻轻的皱了一下鼻子,显然有些不满,但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来。她静了片刻,突然开口说道:“今后他若再次说起,你应该拒绝。”

    “为什么?”李愬当然想知道原因了。

    “因为”绿城突然诡谲的一笑,“你将成为回鹘的驸马。你要娶的人,是我。”

    李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个绿城会大胆到这个程度。他一时怔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绿城仿佛丝毫没有在意李愬的感受,继续说道:“而且,颉干迦斯大相的义女,你是不能娶的。”

    “为什么?”李愬不由自主的又问了这在个字。

    “不为什么。”绿城笑得越发诡异了,站起身来背对着李愬踱了几下步子,突然一下转过头来看着李愬,正色说道,“相信我。那个女人,你是不能娶的!好了,我的话说完了,再见。”说罢,这个妖精一般的女人一转身,就走出了房间外。留给李愬的,只是一个模糊和布满迷团的背影。

    弘文馆里,李世民的背影在烛光的照射下摇摇晃晃。桌面上的奏折推放得整整齐齐,都是已经批阅过了的。

    李世民放下笔来,搓了搓有些冰冷的手,看向台下的武元衡和陆贽,说道:“朕批过这次折子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唐的折子都要改成蓝批了。陆贽,武元衡,你们二人再加上马燧,三人会审代朕行使权力,然后交由太上皇审定堪发决议。”

    “臣遵旨。”陆贽和武元衡一起拜道。马燧在长安城外和李光颜一起操练兵马,并没有在弘文馆里。

    “稍后马燧回来,你们跟他说。”李世民交待道,“但凡三省六部九卿和宫中的大事,都必须要你们三人共同会审同意,才能通过。如果是实在拿不定主意的重大事件,八百里加急送到朕那里。一般的事情,你们就自己办了吧。另外,也可以问问太上皇的意见。他毕竟处事老练,能给你们许多意见的。”

    二人拱手应命。心中各自想道:皇帝就算是远在千里之外,朝堂一切也尽在掌握。这一手‘御率亲征、太上皇监国’的手段,端的玩得漂亮。本来皇帝离京,关于储君之争的事情将悬在所有人心头。现在好了,这一切的纷争都因为太上皇监国而化为乌有。这样的大事,皇帝不会让它不受控制的自行发展的。他只会做最有把握的决断。

    “另外,朕打算再提两个人入阁部,担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世民说道,“人选,朕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分别就是:刑部尚书杜黄裳、谏议大夫薛存诚。再加上之前就行走弘文馆的大理寺卿许孟容和御史大夫张万福,弘文馆的人手将增加到七人。人多了,你们办起事来会轻松一些。但在关键的问题上,朕会更加在意你们二人和马燧的意见。你们明白朕的意思吗?”

    “臣明白。”陆、武二人一起拱手再拜。他们清楚,皇帝在离京之前做这样的人事变动,无外乎就是要避免自己离京之后,朝堂权力过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弘文馆行宰相事的官员增加到了七人,彼此就会有钳制和监督。但是,皇帝也没有让弘文馆的人群龙无首乱作一团。陆贽、武元衡和马燧,就是文武百官的首领。唯一有点奇怪的是,武元衡现在还只是一个尚书左丞,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都没有。不过这些在朝臣的心目中已然不重要了。一来武元衡的身份特殊——他现在可是当朝国舅;二来,他的功绩、能力和品行,也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的。他现在就和当年的李泌一段时间的情况很相似——无冕宰相。

    正在这时,在御书房外值守的韩愈进来报道:“陛下,马燧回宫见驾。”

    “让他进来吧。”李世民宣见,马燧大步走了进来,满面春风的样子。

    李世民看他精神头不错,笑道:“看,咱们的马大帅才练了几天兵,就如同少年人一般的精神了,返老还童了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马燧拱手拜道:“陛下不要取笑老臣。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老臣心中当真是高兴哪!”

    “什么好事,说来听听?”李世民问道。

    马燧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拿出一份厚厚的奏折,举上头顶正式而谦恭的拜道:“陛下请过目!老臣刚刚进宫,是准备向陛下报告一下这几日操练兵马的事情。不料在朱雀门碰到了边关快马送往军机处的急报,于是就先截了下来。老臣自己是已经看过了,高兴得不得了。相信陛下看了,也会如此。”

    陆贽急忙上前取过折子,递给了皇帝。李世民展折一看,顿时龙颜大悦,一手拍上桌子大声道:“好!好个李愬,真是虎父无犬子!”

    陆贽和武元衡也迫不及待的拿过折子看了起来,纷纷露出欢喜的笑容。

    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踱着步子,欣慰的说道:“不容易啊!千里袭敌孤身奋战,还是那样恶劣的天气情况。一般人能在那样的冰天雪地活下来都殊属不易了,他李愬还能成就这一段盖世奇功!我大唐,真是将才辈出令人欣慰啊!”

    马燧也有些动情的说道:“有些捷报,李良器在天之灵也可安息了。他的儿子,没给他丢脸,大大的长了他的志气和大唐的志气。李愬,当真是我朝难得的一员年轻虎将。老臣等人虽然年迈无用,却也可以放下心来了。”

    “洵美这是什么话?要说披坚执锐冲阵杀敌,你可能的确是老了。”李世民微笑道,“可是料理军国大事、统筹大局指挥千军,大唐又如何又少得了你马大元帅呢?李怀光出发已经有些日子了,李愬那边又传来了捷报。看来回鹘的事情,不久即可处理妥当。朕,也是时候出发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92章 算无遗策() 
夜晚,草原上的冰雪静静的消融,天气十分寒冷。在冰天雪地里熬了半个多月以后,李愬比以前的抗寒能力更强了。这个时候,他像往常一样在驿馆院子里练了一遍枪法,已是一身大汗淋漓。

    小卒给他取来热水毛巾擦拭,并告诉他鸿胪寺少卿杨锋前来求见。

    李愬叫请了进来,迎进了自己的客房中。

    杨锋四十多岁,身形干瘦,一个很精明能力的人。常年的外交工作,让他养成了举止得体谦谦有礼的习惯。宣喧一阵后,杨锋问道:“少将军千里而来,身上可曾背负皇命?”

    李愬微微笑了一笑,说道:“杨大人果然心思细密。不错,末将出征之时,李怀光大元帅将皇帝的密令交到了我的手中,当时李大帅这样跟我说。如果末将能够活着到达金帐,就拆开锦囊,自有皇帝妙计相助我等。”

    杨锋面露喜色,拱手朝南拜了一拜说道:“陛下英明,真是智算千里呀——既然如此,少将军何不现在将锦囊打开,一睹陛下妙计?”

    李愬微微的皱了皱眉头,说道:“末将也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不过末将心中同时也会有所忧虑。陛下在一月之前、千里之外封下的密计,当真能对当前的局势起到大的作用吗?恕我直言。眼下回鹘金帐的叛党虽然被诛灭收拾了。可是我却有一种驱虎迎狼的感觉。回鹘大相颉干迦斯手握大军,主宰草原的一切。在李怀光率军赶到之前,末将实在是没有把握在金帐有什么作为。记得临行时陛下曾经交待过,回鹘的问题,更多的是政治上解决。杨大人你也是知道的末将一介匹夫更兼年幼,在这方面实在是十分的短弱。”

    杨锋呵呵的笑道:“陛下和李大帅既然敢将锦囊交给你,必然有他们的深意。少将军也不必妄自菲薄。在下虽然不才,也可以从旁为将军计议一二。”

    李愬心中一亮,顿时欢喜道:“对、对!我怎么就这么笨呢?杨大人身为外使,办理起异邦的事情来定然是老道持重的。那好,我们现在就拆锦囊。”

    李愬小心翼翼的从怀中铠甲里拿出锦囊来。那是一个厚厚的金黄色绵缎包裹的长条。李愬除掉外封,发现里面掉出了一份薄薄的丝笺来。二人捡起来一看,不由得会心一笑。上面写着:“次汗必败,颉干迦斯必胜。待颉干迦斯掌控了金帐局势,便将下面的密旨面呈于他。卿不妨展旨先阅。”

    李愬和杨锋迫不及待的展开第二层,发现是一封由普通书笺写的‘密旨’,只不过上面盖有大唐皇帝的私人玺印,而不是传国玉玺。二人看了一眼,顿时换了表情。上面写着:“爱卿贤相颉干迦斯如晤:朕在大唐帝都,闻爱卿大相之名犹如雷贯耳。如今次相谋叛,实属回鹘国之不幸。然草原有颉干迦斯,朕一切安心。忠贞可汗之子,爱卿能辅则辅之;不能辅,则取而代之。勿疑、勿疑。大唐皇帝,李漠亲笔密递。”

    杨锋顿时哈哈的大笑起来:“陛下果然是高明之人。高明、高明哪!”

    李愬虽然聪明过人,但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