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 >

第20部分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第20部分

小说: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而死,更加疑惑。想起从小到大,父亲给他讲故事,说历史的往事,他跪在灵柩前嚎啕大哭。

    陈武一生不问世事,专于修订史籍,而他的史书中,总是能写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许是和他懂得天象有关吧,阳胜突然想起了父亲曾经笑呵呵地对他说道:“胜儿,要是父亲有一天不得善终,你不要为父亲哭泣,你要知道,父亲是为史而死,父亲是死于信义。”

    或许父亲修书让他摧毁墓室的事情被人发觉了,或许父亲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事,连阳胜也没有看过父亲写下的昌邑史书,原本整洁的书房中书简被翻得乱七八糟,父亲临死时见到了谁,谁动了这些书简,阳胜不敢去想。

    父亲曾对他说过:“你有投身军营的志向就去吧,我不要你作为一个史官,做一个正直的史官太难。”是啊,就像司马迁一样,忍受了牢狱之苦,宫刑之痛忍辱负重写下了史书,直到今天《太史公书》还藏在某个大山里,没有公诸于众,那么父亲写下的史书又藏在哪里的,阳胜不知道,或许他的两个哥哥直到,或许他的姐姐直到,或许他把最重要的秘密告诉了他的知己龚遂。

    一年后

    霍禹要谋反自立为皇帝,其实都是被逼的。杨恽作为举报人之一别封为平通侯,杨恽,就是昭帝时丞相杨敞的儿子,杨恽的母亲正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

    司马迁临终前把一部史书藏匿在女儿司马英家,司马英从小就教儿子学习史记,因此杨恽也是对史记爱不释手,他看到宣帝是有为之君,就上书宣帝,献出了巨著史记,或许是因为对篡改历史的愧疚,或许是幼年时的牢狱之灾让这位皇帝对汉武帝本身就没有多少好感,宣帝接受了这部对汉武帝多有批判的史书,《史记》得以流传天下。

    然而,王莽篡汉后,久经战乱,和其他文献资料一样,史记多散轶,毕竟那个时候文字写在竹简上,流传不方便,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记其实是后人不断增添修补的,与原著大相径庭。

    对《史记》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杨恽也没能善终,因其《报孙会宗书》讽刺宣帝治国无道,被人送与轩帝看了,宣帝看后大怒,杨恽被判处腰斩,这也是最早的文字狱了吧,汉宣帝恐怕又当了一回第一。

    说这些,是想证明汉宣帝虽为中兴之主,却也并非圣人,也有暗黑的一面,正如和其他谥号,庙号为“宣”的帝王一样,汉宣帝也没能挽救汉朝江河日下的颓势,同周宣王,唐宣宗,在他们之后,一个偌大的帝国逐渐走向没落。

    说了些观点类的东西,这章些的比较混乱,也是因为这一卷要结束了,多说了些题外话,总想通过小说描写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现在看看,仍旧任重道远,希望在下卷西域篇章中能有所长进。

    阳胜父亲突然去世,阳胜被批许免除兵役,守孝三年。陈汤在军中没了聊天的人,显得寂寞,又想起了瑕丘的韩莺,顿时一阵阵悲凉涌上心头。

    这段日子训练加紧,因为一年一度的都试就要举行了,而在都试中表现优秀,就可以选入长安当卫士,每年,全国各郡有两万人能够入选,汉朝有上百个郡,每个郡都有三千余士兵,入选的几率还不到十分之一,不过陈汤不必担心,他是能当上伯长的人,怎么会不能选入长安呢。

第三十八章 山阳都试() 
汉朝军训制度较为严格。西汉军队除演练射御、骑驰、战阵之外,每年秋季都进行教阅,称为“都试”,并按成绩优劣进行奖惩。今年山阳郡的都试,将会选出优秀者进入长安守卫京师,成为卫士,在天子脚下,有才干的人可以通过长安的都试或者随天子打猎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得到晋升,为封侯拜将奠定基础,陈汤一直梦想的就是走这条路。

    都试由太守温顺主持,各县县令,县丞,县尉都赶来参加,山阳郡共有二十三县,一百多号人坐在军营的后山丘上观看都试,后山丘上有专门建造的瞭望台,供观望阵形,阵法,和比赛。山丘下陈设旗鼓,声音震天,十分热闹。

    此时瑕丘县王县令已经调到了郡府,阎猛任县令,韩谷任县尉,参加了这次都试。角落处坐着的正是阎猛。阎勇凭借自己巧舌如簧的本事很快取得了新太守的信任,长史作为太守陪同人员,也参与了检阅。

    都尉王禹宣布都试开始,一阵急促的鼓声,台下身披甲胄的士卒齐声喊道:“思君为国,北定戎狄,南安蛮夷,大汉威武。”随即所有士卒都动起来,不断演变着队形,摆成各种各样的方阵。

    《齐孙子》(孙膑兵法)中记载了十种阵形,《尉缭子》中也有阵法篇的记载。

    单父都尉将士演示了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鱼鳞阵,车悬阵。

    首先,弓弩手在先在,组成雁形阵,万箭齐发,无数箭矢在天空飞射,昭显大汉朝强盛的军威,然后弓弩手退后,步兵上前,组成方阵。

    方阵:由小方阵组成大方阵,孙膑认为应“薄中厚方”中间兵力少,四周兵力多,虚张声势。

    方阵迅速有序变换为圆阵。

    圆阵:圆形阵形,主帅在中央,为防御阵形。

    圆阵又迅速散开,组成疏阵。

    疏阵: 顾名思义,疏散的阵形,可由方阵圆阵变换,疏阵迅速向中央聚集,组成密集阵形,称作数阵。

    数阵后翼迅速分开,中间向前伸出,组成锥形阵,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两翼扩大战果,为进攻阵形。

    然后中间迅速后撤,两翼向前,组成“v”字形,成为雁形阵,正好与锥形阵相反,这一阵法主要用于包围,扩大战果。

    步兵又继续演练了几种阵法之后,步兵向中间靠拢组成一字长蛇阵,退出战场。骑兵迅速登场,由于自从武帝组建骑兵至今,历史很短,所以骑兵阵法较少,

    尤其轻骑兵更注重射御。

    不过霍去病创造了一种叫做车悬阵的阵法,在都试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车悬阵阵形与圆阵无异,只不过这个圆阵是流动的,骑兵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组成车轮状轮番上阵,这样骑兵可以得到足够的休息。这种进攻阵法在汉代对付匈奴经常使用,后世王朝不如大汉的雄武的,对这种阵法抱有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也无人能重新演绎车悬阵的威力。

    孙子云:兵无常势,所以阵法也不是固定的,都试演练的都是些基本的阵形,展示军纪军威罢了。

    温太守和县官们都看的眼花缭乱,不禁啧啧赞叹。只有站在温太守后的阎勇,望着骑兵中指挥阵形的陈汤,眼神中充满了恶毒。

    战阵演示过后,就开始进行士卒个人比赛,优胜的士卒将会得到进入长安充当卫士的机会。

    首先是步兵的比试。

    第一项是手搏,徒手搏击,春秋战国时称拳勇,在大汉朝这是士卒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飞将军李广就是有空手搏白虎之勇。而今天都试的佼佼者,正是和陈汤比试输了的暴敢。自从那次与陈汤比试角抵失败,暴敢卧薪尝胆,苦练体力,毕竟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如今暴敢的力量更上一层,有百夫不敌之勇。

    第二项是角抵,类似于今天的摔跤。相扑的原形,那日陈汤只是凭阳胜指点以巧力战胜暴敢,如今暴敢突飞猛进,陈汤恐怕现在都难以取胜,角抵场上更是没有暴敢的敌手。

    两项比试,暴敢皆获得头名,赚足了风头,连新任都尉王禹都赞不绝口。

    赛场上的暴敢,却并没有多高兴,而是眉头紧锁。

    接下来。就是士卒拿武器进行比试,其中又按照武器的种类分为许多种,钩戟长矛是步兵最重要的武器,也最受都试重视,武器都卸下尖部,用麻布包裹,以免伤人。

    赛场上又是一阵惊心动魄的厮杀。

    步兵比试完毕,弓弩手登场,弓弩手主要是用弓箭和弩机射中静止的和移动的箭靶,不要小看了这些弓弩手,当初李陵率五千人被匈奴七万大军包围,硬是凭借强弓劲弩在山谷中射杀了匈奴骑兵两万余人。

    射箭比试完毕,骑兵开始比试,比试项目是骑射和骑战,骑驰。

    射御在先。应试者应该在骑马奔驰颠簸的情况下,射中东南西北和四个夹角共八个方向的移动箭靶,可以说这是弓弩手射箭的升级版。

    前面几个轻骑兵表现均不佳,没有能够全部射中,直到赵益的出现,他最近勤加练习,水平与陈汤阳胜相当了。命中七箭。县官们又是阵阵喝彩。

    只是阎勇的眼光更加怨毒了,因为陈汤出现了。

    陈汤挎着棕色战马,气定神闲地奔赴赛场,不慌不忙拔出羽箭,带瞄不瞄,朝八个方向射去,箭箭命中,如有神助。眼光毒辣如王禹,也再次发出了啧啧赞叹。

    而陈汤所管的骑兵士卒都发出了雷鸣般的叫好声,陈汤也是万分得以,退出了赛场。阎勇阴沉着脸,借口如厕匆匆下了瞭望台。

    骑战的比试,是重骑兵的事,骑兵分工明确,如陈汤等轻骑兵膂力不足,难以在马上进行战斗制胜。而重骑兵身披盔甲,手拿武器,甚至连马都要用盔甲防护,适合近距离马上战斗。然而,汉朝的重骑兵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和机动性强的匈奴作战,重骑兵的优势不大。

    最后一项,就是骑驰了,重骑兵轻骑兵都有。

第三十九章 梦断惊马() 
最后一项比试是骑驰,骑驰就是绕着山丘跑一圈,路途中有认为设置的沟涧,沼泽,荆棘,沙漠,悬崖,崎岖山路。一切作战时可能出现的险要的地理环境都进行了微型模拟。道路两旁都每隔不远都会设立考官,如果中途有落马者,无资格获得入长安卫士名额。

    陈汤骑在马上,春风得意,此刻,他还沉浸在刚才完美无瑕的骑射比赛中,只要过了骑驰这一关,就可以投入长安的怀抱。他兴奋地驾驭着棕色战马,马是被随机分配的,陈汤骑的并不是和他朝夕相伴战马。好像陈汤天生就有对马匹的控制力,无论什么样的马都他的手中都乖乖的被驯服,相比之下,许多骑兵由于和马匹不熟悉,加上道路复杂,战马并不听从驾驭,只能放慢速度缓慢行进,有的骑兵甚至遇到沼泽,溪流,不平的山路不好走的地方直接被掀翻在地。此刻陈汤如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前面是人为搭建的长八尺的悬崖,也是骑驰最难走的一部分,悬崖离地面不高,只有三尺左右的距离。只要越过了悬崖,前面是好走的平坦大道,然后就到了终点。

    陈汤拍怕马屁股,准备让马一鼓作气,顺势直接跳跃过去,八尺,对于战马而言,并不算很远的距离,只要人和马配合的默契。足以越过。

    就在棕马刚刚接近悬崖边部时,突然猛地挺住,抬起前蹄,仰天哀鸣。陈汤急忙拽住缰绳,想要控制住马匹,使自己不至于坠落在地,可是战马像是故意想要甩掉陈汤,不断在悬崖边上跳动,长嘶。陈汤努力想要控制住战马,不过战马的力量太大,竟几下把陈汤掀落在悬崖下面。后面的战马也被这匹惊马的样子吓呆了,停在悬崖前面迟迟不敢跨越过去。

    这时赵益驾马从后面赶来,他见受惊的是陈汤所骑的战马,心中暗暗感到大事不妙,赶紧下马,跳下悬崖查看陈汤的伤势。

    此刻陈汤侧身摔在崖下,脸上尽是鲜血,早已昏迷不醒,赵益用手放在陈汤鼻子上,还有呼吸。幸好人造悬崖,并不太高,不然陈汤恐怕要命丧于此了。

    后面的战马一匹匹跃过悬崖,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赵益背起陈汤一步步从侧面走出悬崖,去看军医。

    大帐中,所有的县官,和太守,都尉都聚集于此,此刻,陷入了争论之中,都尉王禹坚持认为,陈汤骑射表现优秀,虽然骑驰不慎罗马,但是瑕不掩瑜,应当入选长安卫士。赵益因救助陈汤放弃比赛,但其骑射表现也很不错,应当一同入选。王禹听说过陈汤等人破获谋反案一事,身为军旅出身,对几人的沉勇几只也甚是欣赏。

    然而,山阳太守温顺却持不同观点。他认为规矩就是规矩,既然已经讲清楚只有过了骑射和骑驰两关的轻骑兵才能入选长安卫士。那么陈汤赵益不满足条件,就不能入选,否则会乱了规矩,让军中士卒议论徇私情。

    两人争论了好久,谁也不让对方,但毕竟王禹是都尉,如果他坚持的话,温顺改变不了他的看法。这时温顺提出了一个意见,让在场各县所有的县令们表决一下,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准,这样温顺就带着众人逼迫王禹交出决定全力。

    王禹无奈,只好答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