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 >

第34部分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第34部分

小说: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昆仑山?昆仑山在哪里?”紫琬问道。

    “于阗,于阗国南部就是昆仑山。”商人道。

    紫琬给了商人二十万钱,带着二两返魂草就要离开。

    “你们打算去昆仑山吗。”商人问道。

    “没错。”紫琬道。

    “昆仑山可是一座圣山,常人都不敢去那里,据说那里常常会发生吓人的事情,又很多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你们可要考虑好了,再做决定。”商人觉得拿了小姑娘这么多钱,要是不提醒一下,心里还有点过意不去。

    在精绝休养了几天,紫琬总是闷闷不乐,一句话不说。

    陈汤再三询问,紫琬终于开口说话了。

    “汤,你觉得我做错了吗。”紫琬泪眼婆娑地问。

    “你有什么错?”陈汤惊讶。

    “我不该不听哥哥的话,不听父亲的话,不听赵管家的话,跑到这么远,荒废了家族事物,也没有替父亲寻的良药。”紫琬道。

    “你这不是已经买到了返魂草了吗。”陈汤道。

    “这点怎么能够,父亲的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我本来打算在西域能够找到活着的返魂草,把种子带回长安种植,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不必再为草药发愁了,可惜是我自作聪明了。”紫琬叹息道。

    “怎么会,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活的返魂草的,不要灰心。”

    “可是那个塞种商人说返魂草长在昆仑山上,而昆仑山是座可怕的圣山,所有去过的人都有去无回。”紫琬道。

    “听他吓唬你,我陈汤去过的山多了,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有去无回的山,只是那些人不知道辨别方向,困死在山里了,放心吧,我从小到大,还没有迷过路,一定能带你走出昆仑山的。”陈汤安慰道。

    “可是,这一路上,你已经为我冒了太多危险,我不能只为了我自己的私利,而不顾你的安危,我们还是回去吧。”紫琬道。

    “虽然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危险,不过还不是都成功活下来了,而且还结识了黛伊,认识了允然,这都是在大汉不能经历的事情,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历,才让我们这一生更无憾,要不然一辈子憋死在汉朝,这么多有意思的事都没有经历过,多无趣啊,我愿意陪你继续涉险。”

    紫琬泪眼汪汪地望着陈汤,她本是个喜欢新奇冒险的姑娘,只是这几个月在西域的经历太过刺激让她难以接受。

    “还有,我还有一个宏伟的愿望,就是要画出整个西域的地图,昆仑山那么重要的一座大山,怎么能不去转转,况且张骞也去过昆仑山,还不是好好的活着回去见了孝武帝。”陈汤道。

    “不要和我提孝武帝那个臭老头。”紫琬道。

    “怎么了,你竟然感称呼孝武帝为臭老头,这要是在大汉,恐怕你可要去坐牢的。”陈汤道。

    “我就是喜欢叫他臭老头,全天下的商贾都厌恶他。”紫琬破涕为笑道。

    “说说看,为什么厌恶他。”陈汤疑问道。

    紫琬整理下深衣,从脖颈上取下一块玉佩,这是一块白色的玉佩,雕琢的是一只鸟的图案。

    “其实我执意要来西域不仅是为了给父亲买草药,还有另一个目的。”紫琬道。

    陈汤接过紫琬手中的玉佩,玉佩十分光滑,雕刻的纹理也很细致,清晰,上面还残留着紫琬的体温。

    “什么目的?”

    “我也想帮我祖母了却一个愿望。”紫琬继续道:“这块玉佩是于阗白玉,上面雕刻的是一只白鹤,这是祖母临死前留给我的,她嘱托我如果有机会就带着这块玉佩去找祖父。”

    “你祖父在哪里?”陈汤道。

    “大宛,或许他还活着,或许早就死了。”紫琬抽泣道。

    陈汤还想继续问,可是看到紫琬难过的样子,话到嘴边还是咽回去了。

    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两人离开了精绝城,下一站,于阗国。

    于阗距离精绝还有八百里的距离,南道诸国不仅国小且间距远,在去于阗的路上,还有一个扦弥国,国王治扦弥城。

    精绝到于阗这段路,路上都是绿洲,马跑起来也快,一日能赶上百里的路途。

第六十六章 昆仑天山() 
于阗,塞种人,国王治西城,另有汉朝屯田于东城,东西城相隔不过数十里。于阗是西域南道上最大的国家,汉书载:于阗有户三千三百,人口一万九千三百,军队二千四百人。南与婼羌接,北与姑墨接。

    于阗之南就是昆仑山脚下,陈汤和紫琬到西城歇息了不久,就奔赴昆仑山。

    昆仑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尔雅·释丘》云: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三成为昆仑丘。

    不过这些记载被有关学者证实指的并不是现在的昆仑山二,而应该在祁连山附近,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有一点是明确无误的,华夏文明起源于昆仑。

    现在的昆仑山是张骞凿空西域后,返回长安报告汉武帝,说于阗之南有一座很高的大山,山脚下产很多精美的玉石,黄河的源头就是在那里。黄河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源也应当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山咯,汉武帝本着这个思路就赐名这座大山为昆仑山,其实张骞错了,黄河的源头并不在昆仑山,昆仑山流出的是于阗河。但是昆仑山这个名称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陈汤和紫琬骑马到昆仑山附近,这里水草丰美,有很多在这里放牧的牧人。

    紫琬问道:“这牧草之南的大山是不是昆仑山。”

    牧民生在荒野,连于阗自己国家的国王是谁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汉武帝命名的山。他摇摇头,操着浓重的于阗地方口音道:“你说的莫不是天山。”

    天山,古代对山有天然的崇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大的山脉让古人心声敬畏,他们往往认为山上有天神居住,游牧民族认可的天山共有三座,一是新疆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天山山脉,汉朝人称为北山,与之对应,在昆仑山脉向东,也就是精绝国的正南方,陈汤刚刚去过的女儿部落,被称作南山,其实是和昆仑山同属昆仑山脉,一直绵延到青海。

    在匈奴语中,在匈奴语中,昆仑和祁连同义,昆仑山,祁连山翻译成匈奴语都是天山的意思,绕来绕去,怎么汉人眼里的昆仑和匈奴人眼中的昆仑变成一座山了,其实这也不是很奇怪,匈奴人和华夏本来同源。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只不过后来部落之间打打和和,一支部落联盟定居中原,学会了种植五谷,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而其余的部落眼馋,看不下去了,就要烧杀抢掠,奈何在那个时代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都是尚武的,所以匈奴人的祖先并不能占到任何便宜。农耕和游牧就像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犹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虽然大家都是同一个祖先,但是发展程度不同,渐渐的,文化上有了差异,地域的不同也使相貌上略有了区分,所以两个不同的民族就形成了。

    在上古时期,是没有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的,那时候中原的华夏人以高贵自居,但是编纂史书还是承认大家都是一个祖宗的。

    等到汉朝,时代不一样了,汉朝立国时国力孱弱,总是被匈奴欺负,匈奴人时不时就掠夺一下汉朝的边郡,前几人皇帝能忍辱负重,专心解决国内诸侯王佣兵自重的问题。等到了汉武帝之世,国内矛盾基本平息了,时代不一样了,要给匈奴人颜色看看了,所以一群儒生顺应汉武帝意愿,有了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的提出。

    那时候汉朝还是平等地看待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和唐朝差不多,也有匈奴人在汉朝做官,替汉朝打匈奴人,如金日禅,日逐王等,也有汉人投降匈奴,在匈奴待遇也不错。如卫律。

    好像也没有谁说是汉奸,匈奸之类的。

    后来汉朝灭亡,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天下,他们歧视奴役少数民族,买卖他们为奴隶,激起了无数少数民族的叛乱,所以有了五胡乱华的悲剧。

    几百年的纷争,大唐帝国兴起了,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给大唐帝国三百年奠定了基本的民族政策,大唐平等看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在唐朝做官,为将者不计其数,唐朝很多军队中都有胡人的编制,胡人也是唐朝开拓疆土,征战四方的重要力量。

    等到宋朝,情况就不一样了,宋朝是个文人的朝代,文人不仅当政没啥问题,把军队也交给他们管就坏菜了,所以宋朝是个孱弱的朝代,是个小家子气的朝代,儒生抱着论语,死啃,他们骨子里看不起胡人,却又打不过胡人,只能被动地防着胡人。这样苟延残喘了四百年还是被新兴的草原大帝国蒙古骑兵给灭了。

    从宋朝起,汉人建立的王朝就再也没有开边拓土的勇气,所以我们说中国历史谈及盛世必言汉唐,除了短命的秦朝和隋朝,其余的朝代不强大吗,并不是,明清也是大一统的帝国,但是他们没有世界性的眼光,没有产生辉煌璀璨的文化,唐朝的文化大家都公认的,很夺目,其实汉朝文化也很繁荣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优美的歌赋文章都失传了,翻开《汉书·艺文志》,多少绚丽夺目的著作如今只剩下一个书名而已。

    希望宋米分,明米分什么的不要喷我,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优点,我只是讲一方面,抒发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我并不是汉米分,唐米分,如果说我真的喜欢哪个时代,我觉得七雄并立,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真不错,那是一个思想自由迸发的时代,无数伟大的著作和超前的智慧,先进的科技都是在那个时代产生的,并且影响了几千年之后的中国,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那样一个辉煌伟大的时代。

    总而言之,我觉得,汉朝和唐朝是世界性的王朝,而其余的朝代只能算中国的大王朝。汉朝给了我们这个名族名字,唐朝让我们这个民族在全世界被熟知,汉族,唐人是两千余年华夏在世界人眼中的标志称呼。

    西方人认为罗马帝国伟大,大英帝国伟大,他们的标准无疑就是哪个帝国最能开边拓土,甚至连短暂的亚历山大帝国和拿破仑帝国也算在内,那么中国的秦朝和隋朝也是开边拓土的极盛王朝,是不是也要算在内。西方人总是以他们自己的想法,意志,想当然的冠以世界的名号。

    如果公正地评判世界十大帝国,先取缔那些寿命短暂的,我认为,除了蒙古帝国,中国的大汉帝国还有大唐帝国理所当然应该入选。

    而如果要选出世界短命十大帝国,才会有亚历山大帝国,拿破仑帝国,还要有秦朝和隋朝,毕竟在中国这么大个地盘上,从大分裂到大一统不是普普通通的朝代能完成的。

    “那你有没有听过这天山上有没有返魂草生长。”紫琬又问。

    “我没听过你说的什么草,不过这山上生长好多草。”牧人道。

    “我们进去找找吧。”紫琬对陈汤道。

    陈汤点点头。

    “你们不要走得太深入天山,不然会惹怒天神的,天神要惩罚我们的。”牧人道。

第六十七章 高山险行() 
昆仑山,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神山,陈汤离很远就望见了巍峨的山峰。

    昆仑山下是嫩绿的牧草,昆仑山上是皑皑的白雪。只是这方圆几十里,竟然看不到一只牛羊,陈汤没空理会这么多,他只顾着观察这里的地势,山脉走向,以便于画出地图。

    紫琬仔细观察这这里的每一种草,希望能找出那种开着紫色花瓣细小的还魂草。转眼间,已经走到了山上,这里没有草木,只是一个挨着一个光秃秃的山峦,站在高处看,就像一个个绽放的莲花花瓣。

    “这里真的很漂亮,怪不得称这里为圣山。”紫琬道。

    陈汤是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考虑着如何把这些山峦画在絮纸上,这些山峦都长得极为相似,要是大军在这里行进,一定很容易迷路,是个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