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发明家 >

第111部分

唐朝发明家-第111部分

小说: 唐朝发明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究地圆之说可是能让王景修等人扬名立万的好差事,王浩然自然上心了,一回到家便写信让人送往中城。

    过了二十多日,翰林院一青年把一叠考卷放到王浩然桌案上,说这是最后一批考卷了。王浩然一惊,这就尴尬了,李世民可是要他挑出两百名考生的,可是现在王浩然选出来的也就只有六十多人,差得可不是一般的远。

    “你确定这是最后一批考卷?”王浩然再次确认道。

    “错不了,这些考卷都是全国个各州郡统一收卷后各自送来的,数量都对得上。”青年答道。

    王浩然无语了,各地送来的考卷也不算少,可能是自己的要求太高而舍弃得太多了吧。好在他之前阅卷有把一些感觉一般的考卷放到一边待定,拿过来数了数,却也就三十多人而已,若是再从眼前的考卷再挑几个出来的话,勉强只能凑够一百人而已……

    最后,王浩然拿着挑选出来的一百份考卷入宫向李世民复命,滥竽充数的事他可不干,李世民若是嫌少,那让他自己另外派人从那些舍弃的考卷中再找去!

第201章 讨价还价() 
李世民听了王浩然的汇报,苦笑道:“看来大唐还真没有多少人才呀,挑出一百人都还这么勉强。”

    “陛下,恕臣弟直言,以大唐目前百姓求学的普及程度来说,会读书识字就已经算是很高的要求了,在这个基础上再要求有才学,那就更显得凤毛麟角了。”王浩然说道,“所以,陛下若想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单单靠规范科考是不行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普及教育。”

    “哦?那你觉得需要怎样普及教育?”李世民知道王浩然这么说必有什么意图。

    “广办学堂。”王浩然解释道,“如今大唐百姓衣食无忧,若说再有什么愿望的话,那必然是希望自家孩子能读书识字了。若是大唐百姓人人皆有书读,那以后必然会是人才辈出的。”

    “能做到人人都有书读自然是好,可是如此花费巨大,就算掏空国库也是办不到的。”

    “陛下可听说过慈善机构?”

    “可是你娘和其他几个妇人一同创办的慈善机构?”

    “没错。”王浩然说道,“这慈善机构除了救助贫困家庭外,还筹资创办学堂,截至目前,已经建立了八所学堂。学堂虽也有收取学费,不过费用不高,同时还有很多善人持续有捐助,以此维持学堂的运转。”

    “你的意思是让朝廷照这样的模式创办学堂?”李世民恍然大悟。

    “没错,慈善机构有许多经验亦可以照搬照用。大唐富人亦有不少,他们如今缺少的是名望,如果朝廷出面,对行善之人给予些肯定,想必会有更多人愿意捐赠家财以创办学堂。”

    “那给予肯定又是怎么个说法?”李世民问道。

    “办法有二,其一就是功名,陛下不是制定有一至九等功名吗?以此作为赏赐亦不为过。还有一个办法就复杂一些,在慈善机构,他们经常会向他人发送一些传单,也就是一张纸上印有捐赠人排名、善款去向,或是关于一些贫困之人的状况之类的信息,如此一来,既能给捐赠者一个交待,也能为捐赠之人扬名,使得渴望得到名望的富人更愿意捐赠。臣弟想的第二个办法就是,由朝廷发行类似于这传单的读物,不过朝廷若是做这事,肯定是全大唐范围的事,发行这读物必然需要不小的开支,所以臣弟觉得,若是这读物除了发布以上所说的内容之外,再加上一些其它信息,比如各地的奇闻怪事、名人名作、朝廷政策等等,再以售卖书本的形式出售,不求能赚多少钱,只要所得能维持这读物发行的花费即可。”

    “听起来还不错,要不这事就交由你去办吧?”李世民对来办学堂的事还是挺感兴趣的,不过至于办报纸嘛,他觉得还是直接赐功名简单得多,如果王浩然能把办报纸的事接下来,双管齐下,那就再好不过了。

    王浩然能猜到李世民的小算盘,心中对李世民甚是鄙夷,如此利国利民之事,堂堂大唐皇帝,竟然因为办报纸不赚钱而推脱!真是比王浩然这商人还商人啊。

    “陛下,这读物最好还是由朝廷发行为好,若是运用得当,这读物可是能成为朝廷一大利器的。”王浩然解释道,“比如说陛下欲西征,大唐百姓或有不少人不理解,朝廷亦可通过这读物向百姓说明。又比如说倭国同化一事,大唐百姓大部分人对倭国心存鄙夷,这将会是同化政策的极大阻碍,那朝廷则可先通过这读物发表相关言论,引导舆论方向,使之往利好的方向发展。”

    李世民眼睛一亮,他知道,王浩然说的还只算是比较台面话的,其实说穿了,这读物就是洗脑神器、李世民身为帝王,对有着这“教化”百姓功能的神器甚是爱惜,如获至宝。

    “浩然,你看哈,如今虽然你那慈善机构已有一定的规模了,可若是朝廷一创建新的慈善机构,想必你那慈善机构是竞争不过的,到时怕是会维持不下去了。所以,要不你那慈善机构直接转手给朝廷如何?”

    李世民的算盘打得啪啪响,但王浩然也知道他说的也不无道理,有哪个私人企业能跟国企抗衡呢?不过他的慈善机构有着它本身的价值,李世民想接手,那就看他能支付多大的代价了。

    “陛下,臣弟创立慈善机构之初,是因为臣弟几兄妹全都不在家中,本意只是想让臣弟的娘和大娘能有些事情可以做,不至于无聊,所以以后就算这慈善机构入不敷出,但只要来去不大,臣弟还是很愿意让这慈善机构存在的。”王浩然开始讨价还价了,李世民想以施恩的姿态接手慈善机构,那出价肯定是不高的,所以王浩然干脆直接不领情,必须让李世民承认慈善机构的价值才行。

    “八所学堂,花费甚大,怕是不好维持吧?”李世民不大死心。

    “这倒不难,臣弟的娘和大娘,还有谢家谢夫人、钱府的钱夫人,京城富贵家族的夫人基本都是她们所熟识的,就算陛下新创慈善机构,以她们的人脉和这些年积累下来的民望,想筹集到善款,也不是难事。而且,慈善机构已跟先锋银联达成合作,慈善机构的善款并不直接使用,而是作为投资资金投资一些先锋银联中风险较小的项目,投资所得全都作为善款使用,以此达到良性循环,维持开支。”王浩然见李世民还不松口,只好自己先挑明他那慈善机构优势和价值。

    “慈善机构还能这样子?!虽说慈善机构做投资显得有些像做生意了,不过这倒也算是维持慈善机构的好法子,你还真会算计啊!”

    “陛下,这办法还真不是臣弟想出来的,臣弟把慈善机构创立之后便交由那些妇人打理,之后就没再管这些事了。”

    “哦?那这办法是谁想到的?”李世民有些意外,看来商人的家人也都是不错的商人。

    “钱明府的千金,也就是臣弟七哥王启宏的夫人。”

    “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好的官宦家的千金一到你王家就变成商人了!”李世民打趣道。

    “……”王浩然一阵无语,商人又怎么了?

第202章 五夫人() 
李世民算是知道若没有给上足够的价码,王浩然是不会同意朝廷接手慈善机构的,虽说他身为大唐皇帝,若要强行接手慈善机构,王浩然也是无可奈何的,可是因此跟王浩然造成隔阂的话也是不值当的。同时,慈善机构现有的人脉资源、管理经验、在民间的名望都可以说是无价的,朝廷若能接手过来,能省下很多功夫。李世民掂量之后,突然脑洞大开,就是以朝廷入伙的方式保留慈善机构的原班人马,只是这样怕会招来闲言碎语,大唐百姓普遍认为女人不能抛头露面,朝廷入伙慈善机构还继续由那几个妇人打理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从官方承认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这应该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可惜现在掌管慈善机构的都是一些妇人,不然的话,朝廷接手慈善机构后,朕倒还可以给她们授予职位……”李世民想来想去都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干脆把问题交由王浩然,看他有什么建议。

    “陛下,给那些妇人授予职位倒也可行,只是不能突然授命。当年慈善机构初立,亦有不少人谴责说妇女抛头露面不成体统,然而等慈善机构有所作为之后,特别是一座座慈善学堂落成之后,亲眼看着贫困百姓病有所医、穷有所学,舆论便逐渐由取笑转为尊重。如今,妇人抛头露面的最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如果此时朝廷加以肯定,想必老百姓们也不会多说些什么,然后朝廷再接手慈善机构,给这些妇人安排上一些职位,想必也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

    “那你觉得该怎么加以肯定?”李世民鄙夷道,他看出来了,王浩然说这么一大堆,还不是替慈善机构那群妇人讨功劳?

    “陛下,皇家内的事物常常会被百姓所模仿,比如菜肴、服饰等等,而陛下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也同样有着引导百姓的作用。所以说,陛下若希望大唐百姓们不忌讳让妇人抛头露面,那陛下对慈善机构那几个独树一帜的妇人越是认同,那老百姓们的观念便会转变得越干脆。”王浩然嘿嘿笑道,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好尴尬的。

    “……”李世民算是明白了,跟脸皮厚的人还真不能客气。不过虽然王浩然目的不纯,但他所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朝廷的举动确实是有如标杆一样的存在。那也就是说,李世民若想捡便宜,就得先认可慈善机构的那些妇人,这倒不是多大问题,毕竟那些妇人在京城也算是有口皆碑的了。至于如何表示认可,李世民觉得有必要在朝堂上商议一番才行,这事若是通过了,那可是会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常识,这在男权社会,实属是骇人听闻的事。不过,朝中大臣,怕是没几个会同意这事的,李世民之所以想这么做,当然不只是贪那点小便利,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心态变了,如今大唐日新月异,很多人都脑洞大开,标新立异的人亦不少见,李世民也一样。不可否认的是,女人当中确实有许多有才学之人,如今大唐人才奇缺,一场恩科首轮筛选下来,泱泱大唐,竟然只被王浩然挑选出一百人而已,这还是勉强凑出来的。大唐女性占总人口过半,如果也从中挑选人才,就算比例不高,那人数还是相当可观的。

    “明日早朝,你也过来一同商议吧,还有,把启宏也叫上。”李世民一番思量后说道,想要促成此事,就得强化支持一派的实力,那王浩然就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陛下,如此怕是不妥。”王浩然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提议道:“臣弟以为,不如先肯定慈善机构的那些妇人的功绩,以此引导百姓的舆论之时,亦能以百姓舆论来影响朝中大臣的观念,到时再商议接手慈善机构、给那些妇人授予职位等事,想必阻力会小很多。”

    李世民觉得王浩然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这提议。三日后,几太监带着圣旨分别前往王、谢、钱三家宣旨,除了王浩然的母亲刘小梅另外被赐为县君诰命夫人外,刘小梅、刘敏、谢夫人、钱夫人都赐九等功名。除此之外,李世民玩心大起,想到“一门二将三才四子”的说法,便把王启宏的老婆拉进来凑数,与其他四位夫人合称为“五夫人”,并赐牌匾悬,上书:慈善五夫人。

    王浩然也没闲着,趁李世民赐牌匾的机会,他把领赏的场面布置得很是隆重,并大摆宴席,以自助餐的形式,谁都可以随意蹭饭,以此扩大此事的影响力。再加上他自己原有的威望,五夫人的名号很快就打响了,舆论中很容易就延伸出女豪杰之类的赞扬女性的观点。

    等舆论发酵得差不多了,李世民便传王浩然、王启宏一同参与早朝,已经可以开始下一步计划了。

    “恩科首轮筛选,朕本以为先行选出二百人应该不是多大问题,然而浩然却只能勉强选出一百人,朕还以为是浩然的要求太高了,故而重新查阅了一番那一百人的考卷,发现并非如此。泱泱大国,数千万百姓,竟然凑不齐二百可用人才,大唐前景令人堪忧。”其实李世民内心还在埋怨王浩然筛选干嘛要这么高要求,他查阅完那些考卷后,都如获至宝,感觉这些人个个都是难得的人才,不过为了大局着想,只好声称人才奇缺,“前些日,浩然向朕提议广办学堂,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如今大唐富庶,若能广办学堂,将来必定人才辈出,此乃一大壮举啊!”马周惊喜万分,穷苦百姓求学之难的滋味他是知道的,生怕这议案被否决,连忙表示赞同。

    “开设学堂确实是利国利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