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发明家 >

第126部分

唐朝发明家-第126部分

小说: 唐朝发明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浩然无所谓,不谈最好,不谈就表示没麻烦。但是否真能一直不谈,还是有待验证的。

    之后这些人貌似还真没提朝廷之事,天南地北瞎扯得不亦乐乎,王浩然这时才有所察觉这些人到底想干嘛。

    “蜀王殿下可还记得当年浩然这小子把你的诗改没了的事?”赵节笑道。

    “当然记得啦,现在我才明白过来,浩然那时只是投机取巧罢了。”李泰纳闷了,这些人定然不会无缘无故的就邀他们过来缅怀过去,却始终猜不透这些人的真实用意。

    “哈哈……无论是否是投机取巧,浩然最终还是赚了你八百两白银,还有太子的四百两。”杜荷说道。

    “太子殿下那四百两应该说是赏赐的才是,他可不用为蜀王的诗买单。”王浩然哈哈笑道,猜到这些人的意图后,王浩然应付起来就顺手多了,稍微表露出对李承乾没有敌对的意思即可。

    回来的路上,李泰便问王浩然这些人到底想干嘛。王浩然笑而不语,古往今来,新任皇帝总喜欢用先贬后升的办法来拉拢朝臣,好让朝臣们知道你这位置是他给的,不是前任皇帝给的,这就是皇恩,你就得感恩。而李承乾却不一样,皇位得来得不大光明磊落,还背负一身骂名,他若想拉拢民心,就得依靠深得民心之人的支持,而王浩然就是不二之选。汉王等人这次酒席,实则是探察王浩然的心思,毕竟王浩然是李世民身边的红人,能不能用,就看王浩然是否支持李承乾了。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泰,都不愿意父子、兄弟间起纷争,那王浩然自然就更不会跟李承乾作对了。

第231章 李承乾的折腾() 
虽然李世民对李承乾甚是失望,但他仍旧放不下他亲手打下的江山,他并不指望李承乾能把大唐打理得更加富强,能做个守成之君就可以了。不过李承乾虽然聪慧,但没主见,气量狭隘,如果没有良臣辅助,怕是连守成都难。无奈的是,李世民如今已经管不了李承乾了,一番思量之后,便命阎立本在大明宫内的一个小阁楼里绘制了二十五功臣画像,对,是二十五个,多了一个王浩然。之所以没把侯君集去除,实是因为侯君集确有实才,况且如今侯君集是李承乾的首功大臣,若不稍做妥协,君侯集在李承乾面前叽歪几句,不说别的,怕是这用心良苦的功臣阁楼都做不成。做这阁楼,李世民可不是单单为了缅怀那些跟随他的功臣,他还想以此告诫李承乾,这些人都是大唐功臣,虽然大半都不在人世了,但还活着的依然能担当大任,切不可做自废臂膀之事。

    李承乾登基之日,王浩然自然也要去瞻仰新皇的,意料之中却又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李承乾一登基就赐王浩然为开国郡公,想必是李承乾觉得如此盛大的日子嘉奖王浩然更能拉拢民心吧。

    等李承乾登基之后,王浩然便和李泰彻夜离开长安回杭州,李承乾即已正式继位,很多事都将发生大变,未必就不会为难李泰。

    王浩然不能否认的是,就算他再怎么不愿意插手朝廷中事,可他已经深陷其中了。临行前他就嘱咐刘翔宇要密切关注朝廷动态,特别是野心勃勃的侯君集和即将被打压却同样有着不小野心的张亮。跟李世民一样,王浩然对李承乾的期望不高,能守成就好,反正大唐实力雄厚,养几个庸君也没问题,没必要去指望代代大唐皇帝都能英明神武,制度摆在那里,那这就难以避免的。再说,王浩然有感情的只是李世民、李泰、程咬金等人,并不是大唐这么一个名头,将来大唐若是改朝换代,王浩然或许还会拍手叫好呢。

    然而期望不高、甚至可以说不抱期望的王浩然怕是也都要失望了,李世民用心良苦的功臣阁楼也没起到什么卵用,一直被管制着的李承乾一当上皇帝,任性起来还真让人无语。那些他看不顺眼的,打压的打压,撤职的撤职,且不说其他请辞的大臣,就连感念李世民知遇之恩的房玄龄的请辞,李承乾全都爽快的御批了。这还不算完,王浩然回到杭州没几天就接到消息说魏征因进言过激,直接被李承乾贬为庶民并关入大牢。如此一来,单单功臣阁楼二十五功臣中还存活的就去了大半,这些可都是大唐的中流砥柱啊!王浩然都开始怀疑这强盛的大唐真够李承乾这个败家子折腾吗?

    魏征虽然和王浩然常常互相拆台,不过这算不上什么恩怨,更何况魏征为大唐也算是鞠躬尽瘁了,所以王浩然还是上书为魏征求情,希望李承乾能看在魏征之前的功绩份上网开一面,不求魏征能官复原职,只希望魏征能归家养老而已。若是魏征官复原职,以魏征的个性,那王浩然以后求情的机会就多了去了。

    别人的话不管用,然而王浩然的话却相当有用,李承乾一收到王浩然的求情奏折就把魏征给放了,还说“既然是浩然求情,那就放魏征回家养老吧”,直接卖了一个人情给王浩然。

    然而魏征年迈多病,出狱后没多久就病故了。李世民把责任都怪罪在李承乾头上,然而又能怎样呢?现在李承乾才是皇帝,他也就只能抱起李渊送的琵琶自弹自唱自伤感了。

    有去就有来,有降就有升,李承乾大批重用亲信的同时,恩科百人也都受到了重用,其中还有一个被授册为中书令,正三品。

    王浩然对这恩科百人算是放心了很多,自从恩科百人之一陈老的遭遇之后,这些人总算学乖了很多,特别是经过了这次大洗牌,对王浩然的方圆之说可谓感悟良多,引以为戒。

    李承乾折腾的地方可不少,比如对外政策,平息多年后的大唐又动用起了武力,有外邦的地方李承乾都想纳入大唐。这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李承好大喜功是一方面,他若想超越李世民,那开疆辟土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朝中还有不少他看不顺眼的大臣,可是人家手握兵权,不能贸然撤了人家的职位,派他们去开疆辟土就再好不过了,成了就是李承乾的功绩,败了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撤掉这些人的职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转移民众视线,李承乾可不愿意一直让老百姓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这情况就类似于后世的日本侵华,他们除了掠夺财物外,还有一个目的也是转移民众视线,那时的日本内部矛盾重重,百姓亦是温饱不济,与其让老百姓们抱怨上层人物,还不如让他们多聊聊国外战事。

    如今大唐衣食不愁,李承乾便出台了许多惠商政策,然而这些“惠商”政策却并没能让那些商人们高兴起来,比如朝廷的技术扶持,代价却是昂贵的,算除朝廷的分红,当真不如在长安城开个小卖部。

    李承乾折腾的事很多,然而没两个月就腻歪了,还不如多找几个秀气的年轻小伙子来怼怼**来得快活呢。于是大权慢慢的转移到了长孙无忌的手上。

    侯君集这可就坐不住了,李承乾能继位,最大的功劳当数他才是,长孙无忌算什么?可曾出过半点力?难道就因为长孙无忌是李承乾的舅舅就能两朝当老好人?就能两朝掌握重权?愤然的侯君集可不光心里发牢骚,还常在李承乾面前诋毁长孙无忌,说长孙无忌跟太上皇(李世民)有如亲兄弟一般,他若掌握了大权,随时都有可能把太上皇重新扶上皇位。

    李承乾可没那么昏庸,他自然能猜到侯君集的小算盘,比起长孙无忌,怕是这个协同谋逆的侯君集更加难以信任吧?所以李承乾每次安抚完侯君集之后便没把这当一回事。

    侯君集冒着灭族的危险却成全了长孙无忌,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李承乾几次都没点反应之后,他对李承乾算是彻底失望了,对权力的渴望让他又动起了篡位夺权的念头,太子李象才几岁,貌似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232章 侯君集造反() 
没多久,王浩然便接到侦查队传来的消息,侯君集与张亮有所接触,并且长安城外略有兵马暗地调动的情况。

    王浩然不安了起来,侯君集野心不小,而张亮在后世史书上更是有造反的举动。这俩人原本就不和,如今双方都能抛下旧恩怨握手言和,定然是有所图谋。若单单张亮想造反,王浩然倒不担心,因为张亮的对领兵作战一事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别说这方面的谋略了。侯君集则不同,他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到现在还兼任着兵部尚书之职,而且李承乾篡位重组御林军、飞骑营后,宫城内外的守卫要职基本上算是掌控在了侯君集的手上。侯君集有权又有谋略,在质量上来看,侯君集若造反,跟张亮可不是一个等级的。

    虽然目前侯君集造反的迹象还不明显,但事关重大,王浩然连忙让人日夜兼程通报长孙无忌,也好让他能有所提防。而王浩然也决定带着特种队回长安一趟,毕竟杭州离长安太远了,长安若有所变动,远在杭州的他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然而一切都晚了,王浩然赶路差不多算得上也是日夜兼程,但侯君集的叛变更是有如疾风骤雨一般,王浩然刚到中城便得到皇宫已经被侯君集控制住的消息,如今长安城内日夜戒严,连侦查队的人都难以出城,若不是侦查队里武艺高强的人硬闯出来,怕是连这消息都带不出来。

    王浩然大骇,据侦查队带来的消息,不少朝中大臣都被监控起来,府兵全都被收服或是拘押,甚至有些大臣直接被抄家灭族,比如长孙无忌、长孙顺德等皇室外戚,还有尉迟恭、唐俭等要臣。

    连王家都被监控起来不得外出,当年找陈俊的老爹麻烦的寻道宗宗主已经用命作为代价了,那找王浩然家人麻烦的侯君集,王浩然自然更不会善罢甘休。

    眼下情况虽然严峻,但往简单里看,解决办法并不复杂,只要除掉侯君集即可。这办法虽然简单并且能直冲要害,施行起来却没那么容易,且不说侯君集的兵马同样拥有着热武器,就单单长安城这道城墙都难以潜伏过去。王浩然等人秘密抵达长安城外时,特种队就已经查探过了,城墙内几乎是十步一岗,百步一哨,别说进城,多露出一个头来都容易被发现。

    “这逆贼哪来的这么多人手啊?竟然能把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与王浩然一同回长安的赵元楷纳闷道。

    王浩然之所以把赵元楷带来,是因为赵元楷掌控有不少府兵,以后或许总得上。

    “未必都是他的亲信士卒,应该还有很多其他的府兵夹杂其中。”王浩然猜测道。

    “那我们能否从这些府兵下手,看看能否打通关节?”赵元楷凡事都会想到打通关节,为官是如此,这回也是如此。

    “哪有这么简单,且不说我们没办法接触到城内的人,就算有办法,那需要打通的人至少也得有十来个,若有一个泄露了消息,那我们就都暴露了。”曾诚勇反对道。

    “这或许可以试试。”王浩然倒想到了一个声东击西的办法,他的目的是刺杀侯君集,这就需要把特种队队员安排进城才行,他们不能暴露,但赵元楷可以啊。只要赵元楷在城外把动静闹大了,侯君集必然需要抽调人手应对,那其它地方的监控定然会薄弱不少,特种队队员趁此潜入城内,应该没多大问题。

    事不宜迟,王浩然等人商量好计策后,当晚就开始行动了。

    赵元楷本就胆小,若是以往,他断然不敢干这容易掉脑袋的事,不过他对王浩然的能力还是有信心的,此番若能成功把侯君集击杀,那他一直想回京的愿望便可以实现了,故而就算两脚都还在打颤也想搏一搏。

    夜半,侯君集玩弄了几个李承乾的妃子后正准备睡觉的,突然传来一阵轰鸣把他下了一跳,连忙让手下去查看什么情况。

    然而他手下刚出门,又传来一声炸响,侯君集就纳闷了,兵权基本都掌握在他手上了,那还会有谁跳出来抵抗?

    为了制造出轰动的效果,王浩然可给赵元楷准备五个炸药包,这炸药包的引线烧得满,又很长,所以赵元楷的手下安置好炸药包后一点燃就开溜。

    侯君集见炸药包一个接一个个炸响,以为是有人想炸开城门来攻城,虽然还不知道是谁,但无论是谁都是个威胁,于是在下令往南门增派人手的同时还下令调动城外守军赶来支援。

    等五个炸药包炸完后,赵元楷就拿了个简易的扩音筒开骂了:“逆贼侯君集,谋权篡位,最该万死。就算你拥兵自重,我们大唐百姓也饶不了你,今日我赵元楷就要替天行道……”

    赵元楷年纪大了,气力不足,喊了几句就感觉声音有些沙哑了,于是就让手下的人继续叫骂,特种队那边还没传来消息,这边的动静可不能停下来。

    没过多久,赵元楷的一个手下就跑来汇报说特种队已经成功潜入城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