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12部分

中华苍穹-第12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子,也许才是隆裕一生当中最值得回忆的时光。

    对于这样的一个女人,光绪心里实在没底。从来不争权夺势,安分守己。只是长的实在是太。光绪想着心事,就这样慢慢的走到了钟粹宫前。光绪特意让宫门人不必通报。

    这时的隆裕正在吃饭,光绪进门后,看到隆裕的膳食也就只有几样菜sè。光绪说了声:“还有朕的饭食吗?”

    “不知皇上驾临,未能远迎还请恕罪。”看到皇上能来自已寝宫,又对自己和颜悦sè。隆裕又惊又喜。

    “朕还未用膳,皇后这有朕的吗?”光绪淡淡笑道。

    没有也要变出来呀,隆裕让下人准备餐具。当要再准备几个菜时,光绪说:“不必了,就这样吧。朕看也挺好。另外坐下来,朕还有事要说。”

    光绪坐下来,心里想:不管今后怎么样,今天陪你吃顿饭,就当为以前的光绪赔罪吧。边吃着光绪说了:“朕有意削减**开支,就从你这开始。这样吧,将你宫中愿意离开皇宫的,有其它处所或亲戚可投靠的。明儿个报个名册来。”

    隆裕无论是否愿意,当然只能照办。隆裕高兴的是皇上能陪着她一同用膳。只是皇上用完膳说了句还要去其它两宫看看,到是让她有些失望。但皇上的一句话,让她真真切切感到皇上对她不再是冷若冰霜:静芬,不要再将首饰等值钱物品送至宫外典当了,朕还不至于让皇后要靠典当过ri子。

    瑾妃比较老实,后世书中也很少提到她。对于瑾妃光绪交待一下也没说几句就走了。到是在珍妃那,珍妃以为皇上几月未来**,今夜会留宿她那。加上以前光绪和她关系很好,到是让她缠着了好一会了。最后光绪以政务繁忙为由还板了脸,珍妃才放光绪离开。光绪同样交待要削减**开支,裁减人员。最后还留了一句话:朕不希望听见有人说你买卖官爵。让珍妃心中一凉。

第十八章 夜宴() 
“万家灯火吹箫路,五夜星辰赌酒天。”

    位于东直门外的三层楼的五味堂,说是这里有大厨可是从宫中出来的御厨。五味酸﹑甘﹑苦﹑辛﹑咸,可谓各有特sè。这五味堂在京城之中可是远近闻名,无论官商还是旗人贵胄,都喜欢来此一品。

    太阳还未落下山去,五味堂内早已是人满为患。一如既往的人声鼎沸,是热闹无比。跑堂的楼上楼下累的是满头大汗,就连掌柜的也是亲自招呼相熟的客人。

    “掌柜的,给个三楼包间。”客人说道。

    “对不住了您,今晚小店三楼给人包了。二楼还有间雅座,你请?”掌柜的陪着笑。

    比起一楼的热闹,三楼到是一片宁静。欧阳振华等四人早已在这里等候。谁也不知道皇上要请四人吃饭是什么意思。只能早早的赶到这里,静候皇上驾临。可他们不知道,这时的光绪正在街上逛的起劲。

    逛街,似乎是女孩子的天xing。柳眉一路领先,光绪尾随其后,寇连材跟在后面准备随时付钱。祁以德脸上表露着可怜的表情走在最后,手上、背上、肩上,提着背着夸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各式包裹。直到太阳快要落山,寇连材提醒光绪该去五味堂了,一行四人才转向。这时柳眉才收起逛街那份玩心,安份做回了一位侍女的模样,只是脸上还有些犹意未尽。似乎三人都忘了有祁以德这么一个人,让路人看上去更像是一座移动的“包裹山”。

    “四位爷,里面请。”店小二大声招呼。

    寇连材走上前去:“我们定了三楼的位置,前面带路吧。”

    光绪才上三楼,三楼到是坐了不人。可明眼里一看就知道这些个人都不是来吃饭的,那眼睛都四下里望着。都在戒备什么。更有一个跟本就是昨ri告诉光绪太后来了的那个御书房的侍卫。

    低声问到:“我说,你们这不会是包下了整个三楼吧?”当得到肯定回答后,光绪破口大骂:“那个家伙的主意,不花你们的钱你们不心痛是吧。败家玩意,少爷我可没钱了。”

    这一骂下来,三人都不敢回话。房间里的四个人到是听到后急忙出来,见过礼后急忙将光绪请至内间。一问之下,岑煊回话:“少爷,此是奴才的主意,须怪不行寇公公。”

    “云阶呀云阶,让少爷我说你什么好。你掌管两所学堂所有的经费,这有多少银钱你还不明白。能省就省点吧。”对于后世人送绰号“官屠”的岑煊光绪实在是说不出什么重话。

    没想到这句话让岑煊说了一大堆皇上是国家中兴之希望,皇上的安全岂能用银钱之多寡来衡量等等。

    岑煊xing情刚烈,嫉恶如仇,不畏权贵任内弹劾了大批贪官和庸官。在代理四川总督时,他居然准备一次弹劾300多名地方官员。你想想,一个四川便有数百名官员下课,这是个什么概念?估计很多镇长,乡长之类的小人物也榜上有名!广东总督员更倒霉——岑煊上任广东总督时,1400名官员着了他的道儿,乖乖地回家种田去了。这样一来,弄得大小官员皆谈“岑”sè变。国闻备乘说:“煊每主一省,必大肆纠弹,上下皆股栗失sè,股栗失sè者如皆贪官,岑煊所屠如皆污吏,则是人民之德,亦屠官者之德亦。”而对于教育,岑煊的看法也更为直接:“教育者,政治之首务也。观瞻所系,尤当切意振兴。人民知识,国家兴替系之。yu为国家立不拔之基,必求人民有相当知识。教育者,所以启牖人民知识也。”这样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也没过时。

    当然这都是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光绪对这样一个全力为国为民的人还能说什么。听的光绪是不住的点头。

    “好了好了,本少爷我还能想的如此之多,到是少爷我的不是。”

    “这位是?”周勤指着跟在后面的包裹山说道。这时光绪注意到,周勤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只有他一人是走到光绪侧前方的位置上。

    这里包裹山动了动,露出了祁以德苦笑的脸:“是小的呀。”这时众人哄笑的走上前去帮忙将祁以德身上的包裹拿了下来。

    “来来来,都坐下说话。少爷我今天在街上逛了逛,买了些小玩意,来每个人都有一份。”光绪指挥着寇连材给众人分发包裹:“都是我在街上看见的小玩意,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表表意思。”

    小玩意皇帝表表意思?就算是给你一跟狗尾巴草也叫赏赐,那也得供起来。众人接过包裹纷纷谢礼。由于在外面,众人均未行跪礼。

    待众来坐定,让店小二开始上菜。菜sè是比较好,都是这家店的招牌菜。光绪拿起筷子指着满桌菜肴:“不用拘礼,少爷先定个规矩,此间言着无罪。来开动吧。烤鸭,好东西。”光绪拈起一块烤鸭,这才意味着可以开始吃了。

    一边吃着,光绪一边问了问唐绍仪家境和在朝鲜的情况,还了解下两所学堂的相关事宜,设施、招生章程、管理章程、等等。当问到教员时,光绪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回去后尽快拟个名册,看都须要那些方面的教员。该请洋教员的坚决要请,在这上面不要怕花钱。你们请不到,少爷我出面请各国公使帮忙。总而言之,本少爷要这两所学堂,成为今后中国最高等的学堂。要让天下学子们以能进这两所学堂为荣。”

    “当然,这只是两所学堂。是一切的起点。将来要在整个大清办学堂,从小学至中学至大学。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摸索着将来如何进行。古人去: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说不定未来的十年内就要我们着手去进行。做好先期一切可能之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嘛。”

    “少爷真要在天下办学?”岑煊似乎有些激动。

    “当然,如今之时局。要想真真做好振兴国家,首当开起民智。上智下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呀,以后在这新学堂内要加办一个专门培养教员的科目。”光绪说到这里话语一转:“好了,不说这些个了。实际上呀,少爷我最想的就是赚钱。干什么都离不开钱呀。你们说说看,有些个什么办法。”

    周勤第一个说话:“办银行,集天下民间之财富为我所用。此法最为快捷,但恐朝中难以通过。”

    “此法可行,朕已让李鸿章着手办理。只是时间已有一月,尚未见其奏折。又如方良说言,太后那就是一道坎呀。还有其它可行之法吗?”对于李鸿章一个月都没将银行的奏折递上来,光绪还特意让人询问过。

    “办实业稳定,如果是少爷你亲自入股。赚钱自是没的说,只是实业前期投入较大,可见之收益太慢。”唐绍仪摇了摇头。

    “实业自然是要办,必竟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可办什么?如何办?谁来办?这都是问题。”光绪对于这些事情没有头绪。光绪脑中是有很多能赚钱的东西。比如造坦克,不仅自已可以用,还可以用来出口赚钱。可现在的中国跟本没有制造能力。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穿越的。拉军队,办工业,怎么干什么都那么容易。到自己这

    “小的在朝鲜有一好友,名叫张謇,字季直。江苏常熟人。原在吴长庆“庆字营”军幕任文书,后吴长庆病故,张謇离开庆军回归故里,正在攻读准备应试。此人在“庆字营”中,参与了庆军机要、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到是个办实事之人。也常说起如今我大清当兴洋务,办实业,以图自强。”唐绍仪说到这停了下来。

    光绪看的出来,唐绍仪有话没有说完。光绪心想,你想说的不过是对当下朝中大员所办的洋务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不说也罢了。不过光绪到是对于没能想到张謇这个人到是懊悔。

    光绪一喜:“叫他不要去考什么科举了。让他给本少爷办成衣厂。办好了,少爷我许他个状元。”

    光绪一脸的兴奋,众人皆不明白,对于张謇除了唐绍仪其它人甚至都未听闻。可光绪明白,张謇可是两年后的状元,大生纱厂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大量企业和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就是他创办。不过现在的张謇还是科举的路上奔波。又是一张原始股呀。

第十九章 差事() 
至从军校开始建设以来,光绪对于手下几个人都没有做出明确分工。做为后世企业的工程师,对于一个企业,光绪知道权责不明的后果是权力的分散,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必定要采用更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是权力的使用者,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权责不匹配。权力和责任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现象同时并存,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配置不科学,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企业必定为内耗拖累,无法发展壮大。对于一个zhèng fu也是一样。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领导干部正在分析这件事是否属于自己的职权范围,要不要承担相应责任,出了问题要向谁汇报,如何免责。对责任的相互推诿,必然造成办事效率低下。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拥有权力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这句话说起来似乎很容易,可是当真正施行起来的时候,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数不清的困难。这也是光绪要朝臣在上折子时要写明工程人员名单及负责事项的原因。

    而对于当前情况,光绪本人须要大权独揽。必竞,作为一个穿越人氏,对后世军事、政治、世界格局的走向还是很清楚的,作为皇帝的光绪只须要把握一个大方向就行。但光绪为了应付甲午战事及为以后做准备,军事、财政、情报、后勤、安保摊子铺的有些大了,而人手就在座的几个人。还得算上柳眉和寇连材。人员少就不可避免出现一个管几样事。之前为了军校的军械采购一事,欧阳振华、周勤、岑煊三人就出现了矛盾。最后由光绪定夺。此事可一而不可再。光绪思量了好几天,也没跟谁商量过。

    “还有,天下虽大,可少爷身边就你们几人可用。从来我都未对诸位的差事具体分工过。我也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错与否,今儿先定个调子。要是诸位以后认为有错误之处再提出来更改不迟。如今先这样定吧。”

    几月来,每个人都在做着皇上交待的差事。皇上也多次表扬过。可就是没给任何人一个明确的官职。虽说明面上没什么大的关系。但暗地里谁没想过真的当上一官半职,也好显露显露。大家一听,知道光绪要给每个人分派官职了。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兴奋的表情。

    光绪见如此情形,只能淡淡一笑:“诸位不要想太多了,我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要想给你分派具体官职,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