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143部分

中华苍穹-第143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渐的安静下来。一起冲来的弟兄们的声音小了不少。仗打的太苦了,他带着的这营头早已经伤亡大半,没有补充,也不敢退下。再退,后面就是皇上呀。要是死在自己人的枪下,就连二十两银子抚恤也拿不到。不能退呀。一刀,又一刀的劈下。一个,又一个日军倒下。

    一个日军面目狰狞的冲了上来,刘成讥笑着躲开刺刀。然后一刀砍在日军的肩膀上。就你们这水平还敢跟爷拼刀法。一使劲却没把刀拔出来,原来被鬼子的骨头卡住了。再一使劲,刀拔出来了。

    “噗”。一把刺刀捅用了他和身体。原来刺刀捅进身体是这种声音,弥留之际的刘成转身倒了下去。这下家里能拿到抚恤金了。刘成闭上的眼睛。最后印入眼帘的是日军已经冲过阵地,远处,刘盛休大人挥舞着大刀冲了上来。

    “刘盛休还顶得住吗?还有没有兵力能上去支援下?是不是把田庄台一线的部队调上去?让他的人都撤下来休息一下”听着牛庄一线传来的枪炮声。光绪皱紧眉头,心中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失去了火炮优势,这仗光绪已经不会打了。两天来,前沿阵地几度失守,又被刘盛休等人咬着牙夺了回来。但是到了今天刘盛休已经是带着自己的亲兵冲了上去。他还能坚持多久呢?

    “请皇上放心吧,刘盛休已经存了必死之心。此战必定会竭尽全力坚守。”王士珍抬起头,面无表情的说道。

    “可是”

    “没有可是。田庄台一线地部队无论如何不能调动。”王士珍忽然大声说道:“这一战我们没有能力做到歼灭日军,只能和日军打消耗战,即使牛庄失守,即使拼光牛庄各部最后一个人,也不能调动田庄台的部队去增援。”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牛庄失陷,日军攻过辽河吗?”光绪望着王士珍喝问道。

    “请皇上放心,牛庄一线还有三万多部队。日军即使攻陷牛庄,三万多人全军覆没,至少也能消耗掉日军一个师团的兵力。”

    王士珍的话让光绪恍然大悟。终于,对于战前王士珍莫名其妙的战术安排忽然有了答案。

    王士珍将各部老兵们整编为暂二师,连同第五团主力全部调回辽河西岸。同时将大部分的炮火都布置在了田庄台一线,原来他早就打定了主意,牛庄各部能够守住牛庄最好,要是一旦守不住,也要用牛庄各部尽可能的消耗日军地兵力和锐气

    “朕不同意。”光绪大声的指着王士珍道:“朕命令你立刻将暂二师调上前去支援刘盛休。立刻。”

    王士珍没有回话,只是低头看着沙盘。好像仔细的计算着什么。只有张作霖看到了,参谋长的眼中也是湿的。

    光绪猛的冲上去抓住王士珍的衣领咆哮着:“王士珍,朕的话你听到没有。”

    “皇上,你可以撤换我或是杀了我。但我也不会下这个命令。”

    指挥部内,光绪愤怒着抓着王士珍的衣领,王士珍目却不转睛着就这样看着光绪。现场一下子僵住了。

    一直留在田庄台的迈克尔看着眼前的一幕。良久,他终于上前劝说道:“陛下,你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好皇帝。但是你却不是一个好的元帅。”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光绪抱着头痛苦的蹲了下来:“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国家的国防力量。”

    “皇上,为国战死,只要死的其所,死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王士珍惨然一笑。

    弃子!光绪心中蓦然升起一股悲凉,辽河一战,牛庄各部其实就是弃子,是置于死地的弃子。而放眼大清与日本这一战,自己和新军等人又何尝不是朝廷地弃子。(。。)

第一百六十二章 阅兵式(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的天空总是漂着毛毛细雨,仿佛是前去祭扫的人们心中哀悼的泪水。清明节自春秋时期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要对祖先的陵寝祭扫,并请求获得祖先的庇护。但是,今天北京城的清明节却不同往年。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都兴高采烈的、拖家带口的或坐着马车或步行,前往曾经的皇家园林——园明园废墟。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圆明园规模宏伟,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因为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所以也称“夏宫”。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不幸的是,这一世界名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和焚毁,一代名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

    今天的园明园依然还是一片废墟,但在它的身后已经是天翻地覆。宽敞的马路已经成型。在马路的围绕之中,一座崭新园林正在重建。这正是光绪皇帝在回京后办的第一件事——修建烈士陵园。

    之所以将烈士陵园选址在这个位置,光绪是深思熟虑过的。

    世界第一的园林毁于战火当中,正是因为政府和军队的无能,不仅丢掉了首都,还丢掉了园明园。让烈士陵园的正门正对着园明园废墟,就是要让每一个前来的人都能记住,如果不是陵园中喋血沙场将士用生命守卫着这个国家,那么就要面对的是如同废墟般的世界。

    在大内侍卫和御林军的指挥下,在衙役们的协调下。来此的人们有序的通过园明园废墟。进入早已规划好的观礼区内。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痛惜,每个人的嘴里都是深深的叹惜。曾经的世界第一园林,如今只剩脚下的废墟。但是只要走过园明园废墟后,看到的是忙碌的工地和全新建设的烈士陵园,虽然它还没有完工。虽然还是杂乱不堪,但那刻有“卫国英雄永垂不朽”的巨大石碑已经高高竖起。

    早在一个多前。光绪便颁布了上谕。定于光绪二十一年清明节。在烈士陵园举行阅兵式。一是检阅从战场得胜而归的有功各部,二是彰显大清的国威军威。并准予京城的官员百姓前往烈士陵园观礼。

    据说在之前的朝议当中,遭到了军处所有军机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就连皇上身边的近臣唐绍仪、林启兆等都表示建议皇上暂停此项议案。而在大洋彼岸的李鸿章更是强烈表示反对,他的理由是担心引起朝野物议,让用心之人在背后煽风点火惊动太后,牵连出不必要的是非出来。

    而面对大臣们的集体反对。光绪只是说了一句:困守田庄台时,朕答应过他们。众朝臣们看见皇上既然决心以定,那自然就得照办。众大臣们转而担心准予百姓前往观礼,人员嘈杂拥挤。恐怕会酿成事端。

    光绪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将士们喋血沙场为的是什么?为的还不是天下百姓,为的就是守卫这片和平。让天下人都知道,是什么人用生命在保卫着他们,也让血染沙场的将士们知道,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是什么。”

    各种担心的军机大臣们只能颁布上谕昭告天下。消息传出,天下震动。接受皇上检阅,接受百姓的欢呼,这对抗枪的丘八们来说是何等荣幸之事。一想到当自己在皇上的注视下抬头挺胸的走过,那边就是天下百姓的欢呼声,想想都带劲。皇上亲手所建之新军自然是在检阅之内的,但是新军除去伤病和还在朝鲜的第一师第二团以外也就万把人出头。但是这次阅兵可是高达二万人的阅兵规模,更是让各军各部为了能挤进这最后一万人当中费用了心思。宋庆、左宝贵、刘盛休、依克唐阿等人更是纷纷派人紧急前往京城,对阅兵式的负责人欧阳振华和王士珍进行密集的攻关。终于在一个月前确认接受检阅的名单后,这些人更是亲自带队返回京城,直到检阅开始前,一直没有停过对部队进行标准队列的训练。

    京城内更是沸腾一片,酒楼茶馆大街小巷一时之间议论纷纷,热闹快翻了天了。自古以来,哪朝哪代有过让能小民都能从旁一睹军容威仪的事情,如今却是圣谕惶惶。那股子劲别提有多兴奋了,就边天津那边都有人开始住京城赶,就为了能一睹这千年难得一见的盛世。天子脚下万方中枢的京城,见过的世面多了去了,唯有这公开的阅兵还是头一遭。为了能占一个靠前的好位置,不少人提前四五天就赶去烈士陵园守着。于是乎,卖茶水糕点各种小吃的小商贩们也纷纷赶了过去。一时间烈士陵园前,搭满了棚子。

    如此盛大的阅兵式自然要邀请各国公使与记者们参加。记者们全副武装早已等候在各自选定的位置。

    任何事情总是有人说好有人说坏。如果说军队民间对阅兵式是一片喝彩之声,那来自太后派的声音就是一片反对之声。尤其是在京的旗人老爷们,自从神机营被日本在海上打的全军覆没后,旗人那时可是憋了一股劲要给神机营报仇。不过旗人们的报仇只限于嘴上,当真要让他们上战场还都是不愿意的。如今汉人奴才们打了胜仗接受皇上检阅之时,这些个旗人们又开始不乐意了。虽说这汉人的军队保的也是咱们大清的江山。可这里面却实实在在显不出咱旗人们的身份地位,这份别扭的滋味当真是没法说。眼睁睁的看着阅兵式越来越近,京城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往烈士陵园赶,终于有旗人架不住那份新鲜热闹劲去了。临了还不望摆出身份架子:爷,图的就是个热闹。有人开了头,这事就好办了。在京的大小旗人们也纷纷去“图热闹”去了。

    阅兵式是可大清开国以来头一遭,为的是彰显大清的国威军威。太后在园子里到也安静。只是据不可靠传闻,太后听闻此事后,冷冷的说了句:什么彰显大清的国威军威,那是要彰显皇上的权威才是真的。

    不论朝野如何议论。阅兵式还是如期开始了。

    清明节这天,天才刚刚放亮。天上的毛毛细雨也未曾停下。烈士陵园前或穿着斗笠蓑衣或撑着油纸伞的人们早已是人山人海,所有人都翘首以待这天下第一盛事。

    “咚咚咚”的声音从人群的后方传来,那越来越近的声音如同一个巨人正在快速走来,脚下的大地也开始震抖起来。不明所以的人们开始回头张望。远处一支支穿着夏黄色卡其布军装的军队正排着整齐的队列,所有人行动一致的在雨中快步跑来。当整齐的步伐同时踏在地面之时。人们才发现。原来那震动大地的声响是这群丘八们硬生生的用脚给踩出来的。

    见贯了京城中那大声喝五喝六的官老爷们的百姓们,突然看到如此军容整齐的军队一时间都惊呆了,原来还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那些正在前进的军队威风凛凛,一股萧瑟之气油然而升。

    “父亲,下着雨他们为什么不打伞呢?他们不怕冷吗?”一个坐在父亲肩膀上的才五六岁的男孩子奶生奶气的问着自己的父亲。

    父亲只是微微一笑说道:“他们可都是英雄,英雄可是什么都不怕的。”

    “那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像他们一样的英雄。”孩子天真的回答让父亲低声笑了。

    孩子突然大声叫道:“好。”父他的亲连忙伸手捂住孩子的嘴,生怕再次惊动这宁静的人群。

    就在孩子声音停下来时,正在跑步前进的军队当中传来一声音命令:“全体都有,敬礼——”

    一时间。所有军人全部面朝人群,脚下不停,举起右手礼了一个标准军礼。这一下点燃了所有前来观礼人们心中的那股激动之情。“好。”欢呼声响彻云端。

    在人群欢呼声中的士兵们,也感受到这股来自人群中最真挚的欢呼,所有士兵都努力挺直身子。直到最后一排士兵超过人群,他们才放下敬着礼的右手,跑向指定的待阅区域。然后一支接一支的受阅部队同样迈着整齐的步伐,在人们的欢呼下开进。

    是什么让阅兵式还没有开始就达到了第一个**?是什么让含蓄的中国人爆发了如此热情?仅仅是一只军容整齐的军队吗?不,我想应该是一直压抑在心中冲动的爆发。只是那是一种什么冲动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