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150部分

中华苍穹-第150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一主炮口径的战列舰将是未来舰船发展的趋势,大清没有时间去积累和改进。利用先知先觉的概念,跳过摸索的阶段,为将来争取时间。光绪在国内全力发展工业、建设基础设施。而在欧洲,一场人为掀起的腥风血雨开始了。

    利物浦一个星期天的傍晚,喝完下午茶的人们纷纷走出茶室或是家中,在街上享受着休息日最后的时光。街边的一座大楼内,帕森斯看着窗外,正皱着眉头思考着问题,丝毫没有注意到端在手中的红茶早已冷却。

    他设计的蒸汽轮机已经可以到七百马力了,从测试的数据来看还是比较稳定。但是要推动一艘鱼雷舰至少要用两千马力。为了向海军部证实自己的设计才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蒸汽轮机才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他搅尽脑汁去设计更高功率的蒸汽轮机。但是最新的设计的蒸汽轮机无论是功率还是稳定性都不尽人意,应该如何改去进现有的蒸汽轮机,才能达到能驱动鱼雷舰的能力?

    正在他重新思考的时候,一个灵感出现在脑中,也许这个方案可以解决困扰他已久的问题。帕森斯放下茶杯连忙打电话联系助手前往工厂汇合后,快步走下楼去,他要去自己的工厂去完善自己的设计。

    可他离工厂还有很远的时候,他看到工厂的方向升起浓黑的烟雾,那边起火了。当他跑近才知道,是自己的工厂着火了。他大叫一声冲进火场,冲向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内有自己全部的设计图纸和测试资料,那都是自己的心血。

    大火烧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大火熄灭的时候,前来查看情况的英国海军部的官员才在废墟中发现了帕森斯的尸体,一根房梁砸中了他的头部,而存放资料的柜子连同里面的资料都化为了灰烬。大火波及了周连的普通住户,而起火的原因仅仅是一个没有关死的瓦斯气罐。不仅如此,英国派往此地的、在此领域仅有的三位专家和帕森斯全部的助手,都在抢救资料的过程中葬身火海,无一幸免。

    当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第三海军大臣约翰费舍尔少将得知这个消息时,对自己的好友,同时也是帝国最好的军舰设计师之一的威廉怀特爵士说:“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意外。”

    而回到家中的威廉怀特却突然发现为什么这些重要的人员无一能从火场跑出来,反到是其它救火的民众伤亡很低。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想抢救资料吗?他准备第二天去向费舍尔讲述自己的疑问,但第二天一只受惊的马匹引发的一场车祸让他死在前往海军部的路上。

    而就在这天,一个东方面孔的年青人轻轻的拍了拍黑色的手提箱,登上了太平洋货运公司开往东方的轮船。

    一场意外那也许只是意外而已,要是十场意外中死亡的都是这些科学家,那就不再是意外了。光绪在下达命令时明显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但中情局欧洲负责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从欧洲负责人收到加密行动电报后,火灾、车祸、洪水、房屋倒塌等等事件都被利用上来,仇杀、情杀不断,甚至地方黑帮在刻意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意外”死亡事件层出不穷。只是欧洲各国都没有去计算过,现在他们国内的意外事故却在每年倍增。

    中情局海外欧美组自二年前派出第一批共五个人后,建立海外情报站的工作进展虽然缓慢,但却很扎实。而且远在海外的华人们也或明或暗的提供了不少帮助。由于情报工作的内容并不是针对军事和政治,而此时的欧美还没有对技术有明确的保密行为。所以,中情局海外欧美组针对各行各业科学家、发明家的行动根本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注意。一些固执的人或失踪或死亡,最算他们家人报案,警察局也只是将他们列为普通的失踪案或是谋杀案来处理。各种意外让已经进入政府视线内的精英们命丧黄泉,而那些本该在十年二十年后才出名的科学们也都在一场场的精心设计的骗局下离开自己的祖国前往东方。

    争对各国精英们而拟定代号为“掠夺”的计划,做为欧洲情报部门第一个明确目地的行动,在今后几十年内一直坚定的在执行着。导致了今后的几十年内的欧洲,在工业科学领域内可以摆的上台面的发明越来越少。欧洲的科学进步在人为的干预下,急速的放缓了它的速度。(。。)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忧虑() 
琉球那霸港

    在对日谈判中被升格为大清国总理的李鸿章,此刻身着正一品官服,在琉球王尚泰的陪同下,视察那霸港的扩建工程。此刻的那霸港内人头攒动,足足三万劳工正在对十数平方公里的港口进行扩建。别看人数众多,但在缺少机械,纯粹靠人力的年代,人少了这效率真是高不起来。即便如此,三万人同时开工,可数月过去了,这港口的疏通工作都还没结束,这那霸港的扩建工程看来肯定是要延期了。更别提皇上要在冲大东岛建立的磷矿厂,那里连工都没有开。

    “王爷,就招不到人了吗?”李鸿章皱着眉头问着尚泰。其实李鸿章也明白,这应该是琉球的极限了。不过他还是抱着希望问了一句。

    自从日本结束软禁的尚泰返回琉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上国之意取消日赐七名字,恢复自古传承的岛名。随即驱逐已经移民琉球的日本人。日本人的离开自然完成去日本化最关键的一步,可当近二十万日本人的陆续离开后也造成了琉球劳动力的突然减少,而光绪的海军扩建计划在琉球也就因为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而被迫廷期。虽然尚泰也上折子奏请大清国移民琉球以补足日本人离开后的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并且可以将日本人原先占有的土地房舍低价出售给新来的清国人。但是大清国内自己的工业建设也急须大量人力,而且恋土的中国人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土地。只要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温饱,他们就已经很知足了。

    即便是立刻从国内强行运人来,也没办法填补那么大的劳动力空白。为了去日本化而将日本人全部驱逐琉球的主意实在太臭了,光绪那个悔呀,应该把日本人当奴隶留下做几年苦力再赶走!

    对于庞大的劳动力缺口。李鸿章也是毫无办法。琉球本就有的一万多华工,加上招募而来的两万当地人似乎就没有更多的人力来源。

    对于李鸿章的问题,尚泰也只能以摇头回答。

    刚回国就驱逐日本人,一来这是上国皇帝的意思。二来也可解被日本囚禁十年之苦。三来,日本在琉球十年殖民生涯强占了原属于琉球当地人的土地和利益,驱逐日本人后,日本人留下的财富就可以分给当地人,这样做也是为了他在十年后重新统治国家能重新获得支持。经过十年囚禁的生活已经让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看透了,琉球这个小国没有自保的能力,想要保住和平就只能依靠一个大国。日本的十年统治中对琉球可是残酷的剥削。而反观大清那边。已经向中华臣服千年的琉球,不仅没有遭到宗主国的欺压,反而无论上国是哪朝哪代,都对琉球有不少的赏赐。而琉球人也是说汉话,着汉服。行汉礼。其实琉球人早就自称是中国人了。做为没有子嗣的国王,能在生命最后的岁月中。能为一直支持自己的琉球人多争取利益也就满足了。

    所以当清国皇帝下旨要对那霸港进行扩建时。他就知道人力将不敷使用。所以他主动上折请求上国移民,而大清却无人愿来。虽然琉球人力已经无法再提高,但他很快就有了一个提意:“上国在对日战争中不是抓获了数万日本战俘而组编为建设兵团吗?不如将其调回,可缓解当前无人可用之局面。”

    尚泰的想法李鸿章就跟本没有动过念头:“葫芦岛、旅顺、大连三地的建设人手尚不齐备,东北铁路也因人手不足而放缓速度。此地实在无人可招,工程延期非王爷之过。实属无奈之举,本官回京后定向皇上禀明实情。”

    “小王谢过中堂大人。”

    一番例行巡视过后,在尚未完工的首里城内,尚泰为李鸿章举行了一个欢送晚宴。因为当入夜后。李鸿章就要登上龙吟号战列舰前住下一个视察地点——台湾基隆。

    欢送晚宴上,不仅有琉球各岛的代表、长老,还请来了当地一些华人大户。在轻松的气氛下,李鸿章品尝了琉球独特的美食,并于参加晚宴的人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在晚宴上,尚泰很无意的提到了南洋一带正在贩卖奴隶一事,却让李鸿章记在心头。

    回到军舰上的李鸿章开始思考一些他一直没有想通的问题。在葫芦岛开建四座二万吨级的船坞,在那霸开建二座二万吨级和为将来预留的二座三万吨级的船坞,还有旅顺、基隆、威海总计三十万吨的造船能力。这么多船坞可是有这么多军舰要造吗?就算是有,大清国也没这么多钢铁可用?也没有这么多钱呀?李鸿章一路上做了很多设想,但每个设想他都可以用没钱这个理由推翻。

    其实哪有那么多可能,光绪想法其实很简单——骗钱。葫芦岛是为了光绪心中新式战舰所准备,旅顺扩建也只不过是为舰队提供一个保养的基地,其它地方声势浩大的建设工作其实财政就没有拨足钱的准备,之所以还要这样做一来为舰队提供一个停靠的基地,最重要是让国人知道朝廷要大力发展海军,大量建造军舰。如此一来,就可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钢铁行业,让朝廷减少对海军配套工业的初始投资。要是什么都靠朝廷出钱才能引进设备办起工厂,仅凭每年八千万两银子收入的朝廷还搞个屁呀。再说了,谁说船坞建好了就一定要造军舰,还可以造货船嘛。造货船也是为将来造军舰培养技术工人。

    对于李鸿章而言,想得通与否事情还是要做。从葫芦岛开始视察,当他在旅顺登上太平洋舰队旗舰龙吟号战列舰时,上万吨的舰体、雄壮的水兵和整齐的军舰队列,让他看到了什么才是一只真正的舰队,那不是他北洋水师可以比的。在琉球,李鸿章本可行天子仪仗,因为他是代天子巡幸属国。但是他没有。还只是行钦差仪仗。因为他实在捉摸不透眼前的这个皇上。

    甲午一战北洋全败,全凭皇上力挽狂澜。战后他虽被革去全部官职,却在对日谈判之时突然被升为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清总理,然后是他的女婿张佩伦出任台湾巡府。有人说,皇上如今实领朝政,为平衡朝局,以为安定太后之心,他李鸿章之所以当上总理,就因为他本是太后的人。而他女婿张佩伦出任台湾巡府却又是皇上要安他李鸿章的心。李鸿章对此说法只是一笑了之,他这个总理可不是大家口中那种高高挂起的总理。而是真正行使宰相之权。从表面上看,他李鸿章没有因为甲午战败而遭贬,反因为他把辽东淮军的指挥权交给皇上,而获得皇上青睐。但李鸿章心里却明白,皇上是给他来了个釜底抽薪。

    甲午战前的李鸿章之所以能坐领地方遥领朝廷。就是因为他有大清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还有一只效忠自己的清锐淮军。甲午一战。自己的军事力量一战而光。但李鸿章却不担心。因为他还有直隶这个置于自己势力下的地盘,如今他还是帝国总理,行事更加方便。只要再给他二三年时间,他又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军队。加上远在台湾的女婿,又可遥相呼应。但是就在此刻,皇上拒绝由他提意的新的直隶总督人选。反而让一直与自己不合的张之洞出任直隶。如此一来,张之洞必将驱逐自己在直隶的势力。只要再有二三年功夫,那曾经置于自己掌控下的直隶就将彻底变成他张南皮的地盘,而失去根基的自己若还想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那就只能跟随皇上。

    而他张南皮也好过不了。原本上折要在两湖组建自强军的张之洞被调任直隶出任总督,同他李鸿章一样也失去了根基。就算是他张之洞想把直隶收入囊中,身为大清总理的李鸿章又岂会让与自己一直有嫌隙的张南皮安安稳稳的接收直隶?如此一来,无论他李鸿章还是张之洞,想要在朝堂上立足就只能靠着皇上,而皇上就可以利用他们二人相互的牵制,而指点江山。这才是真正的朝局制衡之道呀。

    至于太后,只要皇上军权在握,任太后折腾也翻不过天去。而且皇上不声不响的利用新成立的大清银行将整个国家的财权纳入掌中,现在更是将朝廷赋税重地的两江收入囊中。即便太后真的翻过天来,大清最精锐的军队可都是跟皇上真枪真炮打过仗的,太后连应付的能力都没有,而且没有钱的朝廷什么都干不了。

    二十年的隐忍、二十年的退让,终于在一场战争中全部爆发。帝王家的势、术之道,被皇上用的是淋漓尽致。对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