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181部分

中华苍穹-第181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月十五闹花灯猜灯谜自古来之以久。只是因为瀛台上没有材料做灯笼,所以改成写在纸上悬挂起来。反正电灯全开的瀛台早已是一片光亮。

    为了能收集到足够的灯谜,光绪下旨所有人都可以提供谜语。凡是提供的谜语被采纳就奖励一分钱,猜中一条谜语也奖励一分钱。为了防止串供非法获利,光绪更是规定最后没有被猜出来的谜语将再奖励二分钱。而猜出谜语最多的还将额外再奖励一元钱,第二多的奖励五角。同时为了公平起见,寇连材不参于猜谜,而做为裁判。同时当天夜里守卫瀛台的侍卫分成三班职守,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参于时间。

    而奖励的钱,就来自于大清朝即将发行的纸币。以一元等同于一克黄金发行。因为光绪的举动,使得大清国家发行货币的第一次出现在世面上竟然是以一种如此游戏奖励的方式出现,后世对此给于了光绪严厉的批评。

    当慈禧登上瀛台时,瀛台早已是热闹非凡。侍卫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或愁眉苦脸的思索着,或兴高采烈的跑开。慈禧的到来惊吓到了守岛的侍卫,侍卫们慌乱的给太后请安,然后跟着太后来到主楼前。

    主楼前,寇连材早被一群侍卫们围的水泄不通,就连帮忙的几个小太监也是忙的焦头烂额。对于自己后面到来的慈禧太后是浑然不知,还在大叫着说这是我猜中的,不是那家伙猜中的焦急声。要不就是明明这就是答案,为何不给确认的愤怒声。

    陪同慈禧的侍卫们艰难的从人群中扒开一条通道,但汹涌的人群跟本就不是几个侍卫能拦得住的。而人群中被挤的花容失色的慈禧扶着旗头狼狈的站着,哀家这个当朝太后也没被人放在眼里了吗?但转眼看见皇上穿着龙袍艰难的从人群中高兴的挤了出来,瞬间就不见了踪迹。这还有没有主仆之分,这还有没有上下尊卑

    终于有人认出了太后。人群部分散开,但这个变化对于庞大的整体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寇连材没有注意到慈禧太后已经站到了他的面前,对于侍卫大声说的太后驾到。对于喧闹的声音来说还是经较小的。

    “没看到忙着吗?”寇连材头也不抬,拿起拂尘敲了下一桌子:“滚,再不走咱家就要赶人了。”

    “你敢叫哀家滚?你再说一遍?”慈禧怒道。

    不同的声音还带着杀气,终于引得了大家的注意安静了下来。寇连材抬头一看吓了一跳,忙跪了下来:“奴才是叫你滚不是叫他滚。”话才出口就发现说错了,忙改口说:“不是不是,奴才的意思是叫他留下让你滚。”寇连材愣住了。他还是说错了。所以他伏在地上:“奴才请太后赐罪。”

    “你们是皇上的奴才,哀家可不敢赐你的罪。皇上呢?”

    皇上呢?刚刚还在,这会儿抬着却看不见了。“都站着干么。都去找皇上去。”说完寇连材把太后请进主楼内。

    主楼内暖气很热,不一会儿穿着冬装的慈禧就是一身的汗。都过了一会儿了皇上还没来,可慈禧却热的受不了,让寇连材伺候她更衣。

    皇上终于回来了。皇上进门的第一件事不是给慈禧行礼。而是脱下外套挂在门边的架子上。

    “哟,是姨娘来了。”光绪径直的走了过去,一屁股坐在慈禧对面,伸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慈禧深呼吸了好一会儿,才勉强压下了心中的怒火,淡淡的说道:“皇上好手段,哀家将皇上软禁于此并断了这桥。就是不让皇上能有一人出去。可想不到的是,皇上就是如此还依然权掌天下。”

    “你都知道朕一个人都出不去。还如何掌权天下。太后的这个笑话并不好笑。”

    慈禧沉默了,良久才说话:“你额娘病了,药石无医。”

    光绪听后走到一旁,写了个条子递到慈禧面前:“帮忙带给我额娘。”

    慈禧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您不打算抱孙子了?看完慈禧笑了:“有这条子你额娘的病就有好了?皇上不打算去看看吗?”

    “不用。心病还须心药医。这就够了。”

    “没想到皇上还想着生儿子哪。”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

    “皇上看中哪家女子,跟哀家说。哀家这就让人把她接到这来。”

    “不用。朕会堂堂正正的把她抬进宫来。”

    慈禧又沉默了,皇上话中可是与她针锋相对,没有半点妥协的意思。难道皇上没看出来,哀家能来此地就是一种妥协,还是皇上底气十足跟本就不懈与哀家妥协。

    慈禧长长的叹了口气:“皇上,哀家已经老了,还能有多少日子的活头。待哀家百年之后,这天下这朝廷还不都是皇上的。为什么皇上就不能再等些日子,就要这么急着坐上这龙庭?”

    “你打算让朕等多久,万一您老人家活到一百岁,还要朕等上四十年?没问题不就四十年嘛,朕等的起。可这个国家、中华民族却等不起。”

    “再等四十年又怎么了?难不成大清还会分崩离析不成?”

    “你说对了。所以朕不能等,朕要君临天下,朕要乾纲独断。”光绪阻止了慈禧说话:“你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有这宫墙之内。你看不到这泱泱华夏早已遍体鳞伤,你更看不到这个世界已经纷乱再起。你老了,这个世界不再是你的世界了。”

    慈禧走了,带着光绪的纸条走了。慈惠床前,慈禧把纸条递给了慈惠:“妹妹还是要养好身体,皇上还等着你给他带儿子呢。”说完,慈禧如同自言自语一般:“你说姐姐这次训政是不是真的错了?是不是让皇上主政会更好一些?只是,事到如今,姐姐也只能将错就错了。”慈禧站起来走了出去:“待妹妹病好了,就去看看皇上吧。”(。。)

第二百章 令人烦恼的钱() 
当西伯利亚的寒流不再刺骨,当大地积雪开始消融之时。将军们都集中在锦州参谋部内,对于演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改善意见的时候。军营内却是哭声一片。

    标准的三横二竖的背包已经打好,个人用品也已经全部装好。简易的行军床上坐着的三尺大汉却在不停的抹着眼泪。他是甲午之后才参的军,不是为了皇上建军卫国的思想,不是为了驰骋疆场一展男儿本色,更不是为了将来能当上校尉将军光宗耀祖,他参军只有一个很简单的理由――为了每个月三两银子的饷银。

    曾经汉族人的发祥地,哺育过汉唐盛世的关中平原。数千年来的耕作早已经使得土地贫瘠,再勤劳的双手也无法在贫瘠的土地上耕作出一家人的幸福。看着年迈的父母他如同乡中大部分年青人一样,毅然背起包袱拜别父母踏上了前住军旅的路途。

    军营中的艰苦的,军营中是残酷的。一复一日的训练,雷打不动的操演,每天都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营床之上。军法是森严的,军法是没有情面的。他挨过军棍,他关过小黑屋,他的军事成绩在连队中还只是下等。只为了每个月三两银子的饷银能让家人的日过的更好,他强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有上过战场的他不明白什么,为什么要把人往死里折腾,他诅咒过连长、诅咒过营长团长和更高的军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他也喊过无数遍。但也只是喊喊而已。“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是考验。”这句言犹在耳的话听说是皇上发明的,这也曾让他暗自咒骂过皇上:大过年的不让人回家过年。偏偏还要到这冰天雪地里演个屁习呀。

    从今天开始终于可以解脱了,演习完成的军队今天就要解散一半的人,也因为成绩一直都在下等的他也在退役之列。消息传来,他看着那些抹着泪水的哭哭啼啼的同营士兵,他心中还曾无限的鄙视过。有这哭的时间还不如想想,用五两退役的谴散费买些什么东西回家才是正经。

    今天就是他在军营的最后一天,没有军号的早上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起床。习惯性的三横二竖打好背包。习惯性的冲去洗漱,当他准备去操场集合,他却突然发现。再也没有习惯中那讨厌的集合声。他厌恶过那如同猪食般的饭菜,但今天军营中的最后一餐是丰盛的,只是他却再也吃不下去。他想起白天还抽他鞭子晚上却还会给他盖被子的连长、他想起那些只会捉弄他却不厌其烦为他讲解训练要领的同营士兵。他想起打他左手心却手把手教他写字的先生,他想起给他治伤大夫冰冷的眼神还有那红着脸给他换药的小娘子护士

    冰天雪地的森林中。他不想拖累连队而完不能任务。让连长放下受伤的他。反正后面收容伤兵的后勤兵很快就会过来。“放屁。这是演习没错,但要上了战场丢下你就只有死路一条。咱们连从来都没丢下一个活着的兄弟。”想着亲自背着他的连长,他突然明白了“兄弟”二字的含义。看着即将离开的熟悉的军营,他才发现,原来他的心早就丢在这里再也找不回来。

    “集合――”操场上传来的合令让他习惯的背起背包,一如既往的冲了出去。

    “这也许会是你们生命中最后一次集合,这也许会是我们最后一次站在军营里。我只希望,当你们离开后不要忘记在这里学习过的东西。把他带回家乡。教会更多的人现在,作为你们的连长。给你们下达最后一条命令:就地解散。”

    相拥着号啕大哭改变不了分别的事实,分别的最后一刻连长才悄悄说明。原来不是军部丢下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成绩差,只是因为太后训政后没有拨付银两给皇家陆军。军部养不起这么多军人,只能裁撤一半的部队。带着“该死的老太婆”的骂声,穿着取走所有标示的军服,在火车的汽笛声中含泪挥别那从未认识却穿着同样衣服的人。

    持续一个半月的大清国冬季军演也正式结束的同时,也是部队解散的时刻。从山海关每天进关的十余辆火车带走的是东北大清皇家陆军七个师的近四万的退役士兵。在东北,裁撤最大的是驻守朝鲜的聂士成和刘盛休部,两个师都只能保留一个炮兵团和一个师直属营,但却给他们按照丙级地方驻守部队的要求,按编制各招募一个师的朝鲜人。其它各部都是实打实的裁撤,唯有驻守通辽的第二师不裁一人重新整编,也重新组建一个军部直属骑兵团。在江南,唯有独立炮兵师被完整保留下来,第一师和独立师也只保留三分之一的兵力。

    十个师的大清皇家陆军师此次裁撤了超过一半的兵力,这让整个朝廷都大为吃惊。世铎战战兢兢将核实过三遍的消息递到慈禧太后的手里,并一再保证消息的准确性。然而慈禧的眉头却皱的更深的。所有人都认为,皇上要重掌朝权,这十个师将是重中之重。就连德国教官都认为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光绪皇帝重掌大权的基石。然而,皇上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裁撤过半的部队?

    正月十五夜里扬言要君临天下、要乾纲独断的皇帝,没有了这十个师后,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底气呢?慈禧想不通也没有深想这个问题,因为她要再一次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朝廷的财政。

    新年晚宴的收入只留下了三百万两,办完晚宴后结余却不足十万两。其它的二千三百万两只是在帐上走了一圈全部转入东北用于开矿修铁路和建军港,而皇上卖电的钱却全部拨入科研院。慈禧虽然有意扣下从内宫拨往大学堂的钱。但她还没敢。因为大学堂现在成为士子们第二条进入朝廷的途径,她实在没把握这么干会不会引发士子们对朝廷的反弹。

    “启禀太后,大清银行北京总行内仅有不足三万两银子的存款准备金。其它的都已被皇上向洋人兑换成黄金存入金库。为将来发行纸币做准备。”新任命的大清银行行长盛怀宣在大殿上启奏。

    支付了太平洋舰队第一个月的三百万两银子后,太平洋舰队又要走了第二个月的二百万两。加上过年发了饷银后,这年前才送来的六百万两这就见了底。吴德仁没多要,在皇上当朝时也是这么多费用。慈禧也想不明白,一支太平洋舰队一年费用为什么会高达二千六百万两之巨。

    “先从哀家的内府拿出五十万两把这个月给应付过去吧。给吴德仁传旨,让他减少军舰的训练、裁撤部分人员、停止军港的修建。告诉他,朝廷下个月只能拨付一半的饷银。他一个人管了这么大支舰队。也当为朝廷分忧才是。另外,盛怀宣你让各地大清银行将存银上交总行。两江和东北支使不动,其它各地总能支使的动吧。若是还不行。就动用大清银行里的黄金吧。”慈禧长叹一口气,她现在是明白过来了了,原来皇上的底气就是这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