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195部分

中华苍穹-第195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炮开炮。”周海城大叫起来。虽然速个驱巡编队中最大口径的火炮也只有120毫米,却让全速逃跑中的俄舰乱做一团。

    “开炮开炮。”威特赫夫也大叫起来,只是他开炮的目标不是清国的驱逐舰而是飞驰而来的鱼雷。他前面的切斯马号正在飞快的转舵,锡诺普号已经暴露在鱼雷的航线上。

    “咚咚”二声巨响过后,中了二枚鱼雷的切斯马号航速慢了下来。锡诺普号已经是最大航速了,可威特赫夫还在不停的要求加速。

    “开炮开炮,拦住它们。”威特赫夫指着迎面而的来十二道白色航迹慌乱的叫了起来。已经调过头来的清国四艘驱逐舰再次射出了十二条鱼雷。

    一枚、二枚、三枚,最危险的四条鱼雷已经躲过了三条,第四条正向锡诺普号舰尾飞驰而去。只要再快一点,只要再快一点就可以躲开这条鱼雷了。

    轰――锡诺普号的舰尾被轻轻的抬了一下。失去尾舵的锡诺普号只剩下投降自沉的结局了。炮火的轰鸣还在响起,威特赫夫鼓起勇气站在窗前。当他看向后方的战队时,威特赫夫无力的爬在窗前。完了,俄国远东舰队全完了。

    阿斯克里特号不见了、彼得大帝号正在沉没、御前侍卫号的炮管已经放平,白色的旗帜高高的悬挂在御前侍卫号的最高处,而挂着白旗的重巡洋舰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却被清军一炮炮的不停攻击。清军旗舰龙吟号已经冲出交战的硝烟区,舰上一遍又一遍的打着旗话:要么人舰全降,要么人舰全沉。

    “关上通海阀,立刻抽水。”威特赫夫下达停止沉舰的命令。他知道清国人干的出来,清日荣城湾海战时,清军就这么干过,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挂了白旗还被攻击,一定是因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下令自沉。这群屠夫、这群侩子手,诅骂中的威特赫夫没有忘记挂上白旗。

    “俄国远东舰队投降了。发报,给旅顺发报,给锦州发报,给京城发报”龙吟号上全是开心的笑声。

    **前、金水桥上,龙袍着身的光绪在皇家禁卫营的围绕下安坐于白马之上。望着挤满长安街欲随皇上一同出征的学生士子,光绪大声说道:“都要干什么?朕还没死,大清国的军队还没有全军覆没。大清国还没有到要让老百姓上战场的地步。淌若朕战死,你们再上战场。那时请捡起朕遗落在战场上的枪炮,继续进攻。直到最后一个中国人战死。不过朕以为你们应当都回家去,因为朕一定会得胜而归。”

    此刻,挥舞着拳头的光绪信心十足。因为就在他走出**前,收到了舰队的电报。电报上只有四个字:“对马大捷。”(。。)

第二百一十四章 军事总动员() 
俄国远东舰队与集中了全国所有海面作战力量的清国皇家海军特混舰队,在对马海峡交战一小时又五十二分钟。自清日甲午战争过后,看到远东纷乱局势后,企图在远东继续扩展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从欧洲各舰队中抽调最强战舰组成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俄国远东舰队,随着清军将最后一艘俄舰接管,彻底被全歼。

    锡诺普号投降,切斯马号投降,叶卡捷琳娜二世号、爱丁堡公爵号、御前侍卫号投降。彼得大帝号沉没,阿斯克里特号沉没,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巡洋舰迪亚娜号沉没,有着最勇敢的巡洋舰之称的维诺克号失去了抢救的价值,被二颗鱼雷送进了海底。

    当然清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靖远、济远重伤,几乎被烧成铁壳;来远重伤需回港大修,虎贲号前主炮只能重新更换虽然此战清国海军战死527人,所幸的是无一沉没。

    庆幸胜利后的将士们开始收拾血战后的舰船。交战细节正在整理,对马大捷的电文已经发出。但整个舰队都不知道,在他们发出大捷电报前的一个小时里,整个大清动起来了。

    参谋总长王士珍一直焦急的等待对马海战的结果,如果不能有效的削弱俄国远东舰队的作战实力,那大清海军就只能回守旅顺。那日本对朝鲜的增援也不能切断。单凭仅有一炮兵团的第七师和训练未久的朝鲜军队恐怕还挡不住日军的进攻。这样一来,海军不仅无法利用留在旅顺的陆战队对日本在朝鲜部队进行威慑性的登陆行为。就连驻守辽河的第六师都只能继续驻守下去,以防备辽东半岛可能的敌对登陆行动。而且锦州的第三师也可能需要调往鸭绿江参于防守。所以战前制定的战略都要看这次海战的结果,如果一战能将俄国远东舰队打回海参崴不再出头。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以第七师及朝鲜军队以空间换时间,以少量部队拖住日军,以逐步放弃整个朝鲜为代价。集中其它全部精锐部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与火力,用一次战役将俄国远东的作战力量消灭。在打痛俄国的同时,为清国北方国境线争取五年的和平时间。这样才能调动全部国力应付一年后即将全部回国的日本舰队。

    海战已经开始了快一小时了,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吴德仁这个狗脾气。不到最后结果出来,他是不会发战局通报。可你告诉我是占据优势还是战局不利,我也好有个准备呀。

    海战结果还没有出来。京城下令出战的电报又到了。

    “进攻,立刻发起进攻。”刚刚收到来自京城的旨意,欧阳振华与王士珍相互确认后。欧阳振华就立刻跑去第三师师部,他要亲自带队上前线。

    现在已经没有时间等海战结果了。宋庆刚刚发来电报。铁岭全面失守。第八师师长左宝贵亲自断后重伤。残部全部退入奉天据守,乐观估计,二日后奉天将失守。

    必须要在俄国彻底占领奉天前增援,不然俄军就可以选择是向旅顺进攻还是向山海关进攻。这样一来清军就要两面防守,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就会被分散。甚至俄国可以发疯先向朝鲜方向攻击,引导日军进入东北。如果这时候海战再不利,那整个清国东北战局将彻底靡乱。奉天是整个战役的节点,谁占据了奉天谁就有战略主动权。

    留在参谋本部的王士珍则不停让通信兵发报:“各部队按‘已’计划立刻对俄发起攻击。”相对于海战胜利的‘甲’号主动攻击计划而制定的‘已’计划。是建立在海战失败后的被动防御计划。在没有得到海战结果前,大局上还是保守一点。必竟俄国舰队实力表面上看是要优于清国海军。

    参谋本部的电报很快发到各部队。第二师朝奉天方向移动,第三师装车赶住奉天,驻守辽阳的第四师更是得到以最快速度增援奉天的命令。

    在徐州,独立炮兵师早就将所有火炮装上了火车,所有官兵都住在火车站旁边,宪兵们接过了整座火车站的守卫权。第一师已经全部在徐州待命。仅有八条铁路的徐州火车站,已经满当当的停着二十四列火车。所有辎重都已经装车完毕,就等着皇上一声令下。

    在江宁,梁华殿直接将火车站征用。独立师的官兵直接住进火车站内,月台就是兵营,火车厢就是指挥部。因为徐州运力有限,独立师将坐火车到上海登船。他们的登录地点由对马海战结果而定。输了就到胶州上岸,要是赢了,他的的目标就是朝鲜的仁川或是釜山。

    每天,从参谋本部都会有最新的战局通报传过来。黑龙江丢了不着急,吉林、长春沦陷还可以再等,如今铁岭失守第八师伤亡惨重,俄军已经兵临奉天城下怎么还没有命令下来!现在就连士兵都已经住到火车上了,沿途火车站都已经安排好调度计划。所有出发的准备都已经完成了,只要命令一到,十分钟内第一辆火车就可以出站。无论是徐州还是江宁都在焦急的等待着皇上的旨意。

    “报――皇上旨意:残龙军,集结!”

    通信兵高举着电报冲进了指挥室内,正对着地图笔划的师团长参谋们立刻丢掉手中的棒子冲了出去。通信兵被挤到了一旁,还将第二个欲冲进来的通讯兵给挤倒在地上。

    “诸位大人,参谋本部电令:‘已’计划。”倒在地上的通信兵痛苦的哀号。

    不管是甲计划还是已计划,两江三个师都必须先向北走。急促的集结号声响彻天空,一队队的士兵快而有序的登车。训练过无数次的士兵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一切就为了今天。

    “呜――”徐州的火车拉响了汽笛。“呜――”江宁的火车拉响了汽笛。锦州的火车拉响了汽笛。

    “呜――”北京火车站也拉响的汽笛。“咕咚,咕咚,咕咚”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月台上。学生士子跪满一地,口中大声喊着“中华威武,皇上威武。”的口号恭祝皇上凯旋而归。

    “都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要相信朕,相信朕的军队。也许不用等朕抵达前线,就会传来胜利的消息。”光绪站在车尾对着前来送行的人群挥手道别。

    现在的大清,不再是甲午年那个南不知北有战事的大清了。遍布全国报纸发行系统和忧国忧民的士子将大清东北发发生的战事告诉了每一个普通民众。千年以来早已刻入中国人骨髓的保家卫国的思想让所有民众都将目光望向了北方。朝鲜告急,奉天告急,东北告急。可是没有皇上旨意的军队却不能调动。而太后还一直不让皇上下旨。这下好了,皇上明旨天要收复国土。锦州发动了、徐州发动、江宁发动了,就连皇上都带着亲卫上了前线。揪心的民众放下了心头的大石。大家都相信,只是皇上一到前线。定有捷报传来。

    上海的一条小弄子里。一家老小正在吃饭,门外的大街上突然一片喧闹。“皇上有旨,残龙军集结――”

    “这一大早上的搞哪样,吵死个人了。”年青的妻子不由抱怨了几句,再一勺子饭喂给孩子。

    但年青的丈夫却猛的站了起来,冲进了房间。军营很苦、军营很累,但却是他不能忘怀的地方。因为太后不肯拨付军饷,军队被迫裁撤。很不幸的是他是裁撤中的一员。长官说过,当兵就要发饷。要不然家人吃什么喝什么。现在朝廷不给银子,发不了那么多军饷只能让一部分人先离开。离开军营的那天,他们什么都没带,就带走了一身没有标记的军服。长官还说过,皇上在辽河那面被打的千疮百孔的军旗叫残龙旗,是大清所有军队最高的帅旗。每一个士兵都是这面军旗下的军人,等皇上重新竖起残龙旗,等残龙军再次集结,都t娘的给老子滚回来。

    言尤在耳,今天终于等到了归队的命令。当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服的丈夫站在门口,年青的妻子惊呆了。他从来没有在她面前穿过这身衣服,她也没有见过这身衣服。一定是放在丈夫回家时带来的那口小箱子里,那是丈夫唯一不让她动的东西。

    “好好带大咱们的孩子。此去若不能回,你就找个好人家再嫁了吧。”说完抛下家小,毅然跑出门去。

    “你这是要去哪呀?”年青的妻子突然害怕了,当初为了养家丈夫去当了兵。当兵的饷银很高,一年多来也攒了些钱。好不容易人回来了,正要好好过日子了,这才多久又要走了。心急的妻子追出门去,结果丈夫连头都没回,只留下二个字:去死。

    市区内有电报站,皇上的旨意能很快传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但更多的裁撤士兵还是在农村里,没有电报的地方那就用快马通知。

    年迈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侍弄了一辈子的土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日子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了。听说军饷很高后,曾经偷偷跑去当兵的儿子还是回来。虽然神情沮丧,却也变的高大结实起来。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才当了多久的兵呀,连地怎么侍弄都忘记了。跟你说了多少回了,咱们就是庄稼人,好好的侍弄地多种点粮食出来就比什么都强了。” 年迈的父亲看着一地乱七八糟的秧苗,气就不打一处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没把地种好,这一年哪来的收成。

    就在这时,路边上一匹快马跑过。身着皇家陆军军服的骑手挥舞着红色的军旗:“皇上有旨,残龙军集结――”

    正在低头挨训的年青人猛的抬起来望向那已经远去的骑手,突然跪倒在地:“儿子不能再孝顺您了。”说完拔起腿就往回跑。

    当不知所以的父亲气喘吁吁的跑回家门口后,自己的儿子衣着光亮的站在门口。四个同样服饰的年青人正在向自己的儿子敬礼。

    “报告长官,大清皇家陆军一师三团七连士兵请求归队。”

    另外四个年青年行完礼后,自己的儿子才行礼说:“准许归队,我命令立刻向最近的火车站集结。”

    老汉看着那四个年青人在自己儿子的指挥下,排着整齐的队列离开了。虽然他不明白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