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196部分

中华苍穹-第196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汉看着那四个年青人在自己儿子的指挥下,排着整齐的队列离开了。虽然他不明白这是要干什么,但那一句“长官”还是听的很清楚的。自己儿子当官了?自己那个傻儿子成了长官了?老汉突然笑了。

    大清国皇帝下令集结的旨意已经过了一天,前往各火车站的裁撤士兵越来越多。德国教官迈克尔随着第一列火车去了锦州。他是参谋官,前线战事须要他做参谋,也可以很好的看看清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在面对危局的反应能力。而另一位德国教官霍斯特留在了徐州,因为须要他来协调各地归队的士兵。等待一天后,徐州最后一辆火车开出站去。开车时火车上还空着大半的位置,还没到北京火车上就已经人满为患了。每到一站都会有士兵上车,甚至荒郊野外都会出现爬火车的士兵。而且霍斯特发现自己留下来是多余的,因为没有士兵需要他来整队,每一个归队的士兵都会按军衔高底自动重整。霍斯特突然觉得中国人原来是如此守规矩的民族。

    火车已经在路上奔跑了一天一夜,清国旁大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看得霍斯特目瞪口呆。他想起他看过的一本书,书中的蜀国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士兵。即便如此,这样的国家还有能力发动对外战争。大清有四万万人口,如要有足够的武器,也按蜀国那样做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组织起四千万军队。四千万军队呀,足够把整个欧洲给铺满了。霍斯特满头大汗,他认为他有必要建议国内应当更加重视清国。因为清国一但崛起,整个远东将会重现昔日汉唐帝国那样的格局。清国战胜俄日两国也许会很麻烦,但霍斯特对清国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却再无怀疑。

    每当北上的火车开过北京火车站时,车头都会鸣响汽笛。响亮的汽笛声是告诉北京城里的官老爷们:大清国的军队,正在皇上带领下奔赴战场。

    看着越来越多的士兵集合在火车站,看着朴实的普通中国民众挎着篮子将一个个鸡蛋塞给路过却不认识的士兵,霍斯特看着眼前满当当的全是人,这种场景在人口稀少的欧洲是看不到的。霍斯特认为,这就应该是大清国的军事总动员。(。。)

第二百一十五章 增援奉天() 
大清国内的兵力正在向东北集结,而远在朝鲜的刘盛休作为平壤最高指挥官,也正在调配防守兵力。问题是,朝鲜人早被日本亡命攻击给吓坏了,自己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可以信任,还是炮兵。他只能把朝鲜人放在城墙上,自己的部队只能做预备队哪里紧张支援哪里。原本这样安排还行,必竟朝鲜国王李熙还在平壤城内,保卫国王的思想还是比较可靠的。

    可是今天收到参谋本部发来的通报,皇上下旨各部队向东北集结并带着亲兵赶赴战场。消息传来,李熙带上世子李坧就走了,他要到清国拜见上国皇上,请求上国派出更多援兵来帮助朝鲜。你要走就走,秘密悄悄的走就行了,这么大张旗鼓的走算怎么回事。刘盛休很闹火,虽说李熙当着所有朝鲜高级军官的面将朝鲜全部部队的指挥权交给刘盛休,但下面的士兵却不知道他们的国王是去求援的。

    国王跑了!这是普通朝鲜士兵的想法。这一下子整个平壤全乱了,所有士兵都在议论纷纷,就连清军中都有人向刘盛休进谏:咱们也跑吧,反正是朝鲜的地方,丢了不心痛。

    自己人给一巴掌,对朝鲜人就要杀人立威。宪兵们在各军营中杀了一批,人头就挂在城门上随风摆动。这才压制住平壤城内的言论,但朝鲜士兵的心里怎么想就管不了了。皇上秘旨说要在消耗日本人的同时,也要消耗朝鲜人。皇上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刘盛休不知道该怎么理解。他认为消耗日本人就是多杀死日本人,那消耗朝鲜人就是让朝鲜多死人。自己不能动手杀,那就让日本人来杀。刘盛休不让一个朝鲜人离开平壤。李熙去清国安排的护卫都是清国人。现在看情况平壤是守不住的,那就不能让自己人把命丢在这里。炮兵不是步兵给杆枪就行,炮兵可是实打实的用炮弹打出来的。每个炮兵要求对各种口径的火炮都要会打还能打准,现在一个合格的炮兵至少都有二三百枚炮弹的训练量。炮兵比步兵金贵多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盛休将自己的炮兵全部派出国去,只留下炮兵团中负责保卫炮兵的步兵,所有大炮全都交给朝鲜人操作。

    刘盛休已经尽量妥善安排平壤的防务。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但平壤还是在一天内丢了。日本第一师团到了,清晨就开始发起攻击。早上半天朝鲜人还打的有模有样。火炮、机枪、步枪还能有效配合打击日军。但到了下午,日军再出祭出“猪突”战术,朝鲜人一下子就崩溃了。刘盛休的步兵如同救火队员一样四处救急,击退无数次日军攻击后也不可避免的减员了。终于到了傍晚。刘盛休救不过来了。日军再次从玄武门攻入了平壤。刘盛休一得到消息就立刻将指挥部开出平壤,再传令朝鲜各部撤出,然后头也不回朝北走了。朝鲜军队一接到命令就全军崩溃,所有士兵丢下阵地就跑了,军官一看压不住也跟着跑了。还好刘盛休是先撤出平壤再下令弃守,不然也会被抢着出城的朝鲜人堵在城内。

    日军再一次用一天时间就攻陷平壤的消息传回日本,日本国内再一次沸腾了。万人的提灯游行再一次出现在东京街头,而山县有朋看着游行的人群却忧心忡忡。攻陷平壤是日军的一次胜利。但对于整个大局来说却并非关键。失去平壤的清军还可以防卫鸭绿江,还可以退守辽河。日军要一路攻破辽河至少还要三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清军调配兵力。既然俄国远东舰队没能夺下虑顺,那唯有俄军占领奉天才能对清国进行致命的打击。不能再给清国时间,清国的精锐部队都已经向北调动了。

    因为没有进行新闻管制,平壤失守的消息也在大清国内传开了。原本还以为皇上出征后传来的第一个消息一定又是哪里大捷的民众,被平壤失守的消息打蒙了。平壤丢了,奉天听说也快守不住了,大清国这是怎么了?这回连皇上亲征都不管用了?民众哪里知道,皇上亲征才过了一天,皇上的专列才刚刚过了山海关。

    唯一让人安心的消息就是远在海外的琉球国王尚泰,在没有收到调兵增援的命令下,将国内唯一一支步兵团在那霸港装船,在没有军舰护航的条件下开住旅顺。仅仅就是为了报答大清为琉球复国的恩德。

    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响彻了整个参谋本部,进攻的命令随着电流电波抵达了各师驻地。早已整装待发的部队憋着火,当收到攻击命令时彻底爆发了。尤其是驻守辽阳的第四师第十团,他们抛弃了全部的被服,只带着武器弹药在短短五分钟内就开出了驻地。如今奉天城下全是俄国兵,他们就只为再早一点抵达奉天。

    他们刚刚出发才过了二个小时,寿山就收到了另一封加密电报。对马大捷,全歼俄远东舰队。看到电报的寿山当时就高兴的大叫起来。无线电还是绝密,除了通信兵以外知道无线电秘密的只有少将以上级别的军官,连普通团长都不知道,就连德国教官所在的两江部队任何时候都不能动用。对马海战的结果还不能宣布,不然人家会问,为什么海战才结束,远隔千里外的你们是如何知道的。要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大英帝国,在舰队抵达港口之前谁都不知道结果。

    “每人只带一天的口粮和二个基数的弹药,除迫击炮和手榴弹以外,抛弃一切一个人无法携带的重装备,明天清晨必须赶到奉天城下。”海军大捷给了寿山无比的信心,只要第八师能坚守奉天城等到自己的到来,俄国的失败的命运也就可以预计了。为此。寿山连多余的粮食都不要了。

    这种由皇上命名为迫击炮的火炮,是一种从炮口装弹,以曲射为主的火炮。其实炮体早在甲午年前就已经研制出来。但是因为炮弹落点扇射太大而未采用。经过无数次修改弹体和弹体尾部飞行稳定翼,到甲午年间第一款迫击炮定型。只是当时皇上在辽河作战,这种新炮跟本来不及生产。战后,皇上检验这种新炮后很不满意,重达一百多公斤的迫击炮还是整体式的。

    “太重,减轻重量。将整门炮分解开,每个部分都要让普通士兵能拿得动跑得起。要象机枪一样。让迫击炮成为步兵火力支援的制式武器。”皇上的一句话,让已经定型的火炮重新开始设计。中国人是聪明的,三个月后第一款迫击炮定型。47毫米口径、350毫米管长,最大射程2100米,分解为炮管、支架、底座三个部分,总重量52公斤的轻型迫击炮开始批量生产。于去年9月试装备第一师。经过数个月的摸索。到年底,第一、二、三师全面开始装备迫击炮,没办法受产量限制。年初的军演其实就是为了试验这种迫击炮。现在到了用实战检查的时候了。

    还有手榴弹,这种能从手上扔出去的炮弹也是皇上亲自命名的。体积小、质量小,携带、使用方便,扭开木柄后面的安全盖,拉出导火索扔出去就能爆炸,爆炸会杀死周边十数米的士兵。手榴弹一经装备部队就获得所有士兵的好评。听说早就有这种武器了。只是导火索延时不稳定,皇上怕还没扔出去就在自己手里给炸了。所以拖到导火索定型后才大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这种武器的出现让步兵们笑称。有了手榴弹步枪可以扔了,把手榴弹密集的扔出去鬼都给炸没了,还要枪干什么。

    所以寿山把一切能扔的都扔了,唯有迫击炮和手榴弹这两样带全了。增援奉天就指望这两件新武器了。

    晚了还是晚了,尽管部队收到进攻命令就第一时间出发,尽管减轻到最低的负重,还是晚了。俄国远东军最高指挥官、俄国远东总督也明白奉天在整次战役的重要性。俄**队在经过一天的亡命攻击后,奉命防守奉天城东门的依克唐阿害怕了,他抛弃了部队自己带着亲兵从奉天南门跑了。主将逃命了,浴血奋战的士兵如同被抽掉了最后的底气也跟着跑了。就在依克唐阿冲出南门的那一刻,奉天城东门失守了,喊着“乌拉”口号的俄**队如潮水般的涌进了奉天城。

    “依克唐阿误我呀!”得知东门失守,伤势才恢复的宋庆当场一口血就喷了出来。一句话都没交待的宋庆急冲冲的带着直属营最后二百名将士赶往东门,企图夺回东门。失去指挥的奉天守军,只能将还医院治伤的左宝贵抬进了指挥部。

    奉天城炮火连天,激烈的枪声和厮杀的呐喊声远远的传了出去。对寿山而言,这声音就是增援的命令。一天一夜不停奔跑的寿山,终于在第二天中午时分抵达奉天城外十里的地方。气喘如牛的登上了一个小山坡,眼前的奉天四门除了西门已经全部竖起了俄国人的鹰旗。

    “进攻,不许停下。”寿山明白,连续一天一夜不停运动的部队一但停下,再想让他们发起冲锋是不可能了:“让炮兵先上来。”寿山发现了俄军,俄军也发现了增援的清军,他们调出了一部分兵力来阻击清军。

    炮兵上来了,他们没有带山炮、野炮。为了能更快的抵达奉天,他们抛弃了所有大炮。只有眼前百来斤的迫击炮。一根根炮管被放下,座板托住炮管,支架将炮管支起。炮兵们估算着两军距离,开始调整炮击诸元。

    “校准距离1600米,准备――”首先抵达前线的炮兵连长看着炮兵们将炮击距离调至1600米的标记后,挥下了高举的右手:“放――”

    将炮弹摆在管口的士兵松开了双手,蹲下时捂住了耳朵。咚咚咚咚一枚枚炮弹从炮管中射出,在俄国进攻队列中炸起朵朵火团。

    迫击炮起做用了,俄军进攻队列被打断。寿山大叫道:“继续炮击,步兵继续进攻。”

    枪声、炮声、厮杀声响彻战场,一枚枚迫击炮弹在俄军中炸开。进攻中的俄军被密集的炮火截为两段,而继续进攻中的俄军却看着清军步兵们不仅没有躲避反而向他们冲锋。俄国士兵们骑在马上高举着马刀,朝着清军冲过去。他们相信只要等他们冲到了清军身边就能将清军砍杀干净,没有哪国的步兵能挡住伟大的哥萨克骑兵。

    “拿着马刀就了不起呀,把所有机枪架起来,手榴弹都准备好。”清军的指挥官将机枪在两侧布置好,就等着俄军骑兵进入射程。

    距离越来越近了,清军还没有开枪。还有600米就冲上去的时候,俄国人发现清军朝着他们丢出一大堆圆棒子后,就全部爬下了。清国人这是想用圆棒子来吓乎他们的马吗?这太可笑了。

    还没等圆棒子落地,俄军就冲了过来。4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