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199部分

中华苍穹-第199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皇上的脾气说一不二呀!

    “皇上且慢,微臣还有事启奏。”王士珍出班奏道:“寿山来电,第十团抓获弃守东门的依克唐阿。宋提督临终前下令斩首。”

    “宋庆嗨。”光绪长叹一声:“逃兵杀了就杀了,依克唐阿死不足惜。至于宋庆,战后再论功行赏吧。”光绪挥了挥手,看这些人还没有下去的意思,诧异的问道:“还有事吗?没事去催催火车,快点上路。”

    “皇上,朝鲜国王李熙携世子李坧求见皇上。如今已过田庄台,明日即可抵达锦州。”唐绍仪出班奏道。

    “让他们转道奉天。告诉他们,朕明日下午将在奉天行宫召见他们。”

    皇上这话是铁了心要去奉天,而下午还要进城。这如何是好?从臣面面相嘘。

    光绪看着众臣似乎还有话说:“有话说,有屁放。朕何时变成会因言而罪的了。”

    “皇上,宋大人临终前的遗言就是不让皇上至前线去呀。”唐绍仪跪地起奏。

    “是呀,皇上。皇上乃一国之君,岂能亲身赴险。”王士珍也跪而说道。

    这一下所有人都在劝皇上留在锦州坐镇指挥。光绪笑了:“朕来指挥说不定赢的仗给指挥输了。朕没这本事,还是你们来做的好。其实你们就是不想让朕上前线,心意朕领了。但朕出京就说过,朕一定会得胜而归。不上战场何来胜利。帝王金口,岂能反悔。好了,不必再说。除非你们认定明日中午夺不回奉天?”

    “一定夺回,请皇上放心。”

    “那朕去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皇上,前线战事不平,您不能去。”海军总参谋长程诚奏道:“现在不是甲午年那必须要皇上亲临才能震慑大局的局面了,参谋本部能够独立指挥部队。如果这时候皇上都要亲上战场,那还要我们这些将军干什么。皇上,你的将军还没有全部阵亡。”(。。)

第二百一十八章 捷报频传() 
光绪安心的在锦州住了一晚,人家都说将军还没全部死光之前皇上不能上前线,那还能说什么。但参谋部却将皇上要亲上前线的消息发了出去。

    团级单位是不配无线电的,但此次增援奉天事态紧急。寿山将第四师分三部分开拔,为了能及时了解各团增援进度所以还是给各团分配了一台无线电。而就在第十一团还在增援奉天的路上收到了参谋本部的电报。参谋本部斥责的电文传到了每一台无线电上:大清国难道已经到了皇上再不上战场就要亡国的地步了吗?大清国的军人在哪?以皇家为名的陆军在哪?

    武器有优势,地型有优势,但人数却是绝对的弱势。俄军在奉天城下集中了超过半数的兵力,将近三万人的轮番攻击最终还是攻破了奉天城防。还好这是中国人的城市,无数熟悉地形的普通老百姓加入了对抗侵略者的行动中。他们带着一支支军队穿梭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中,从俄军最不经意的地方发起攻击。这些甚至还有连枪都没有见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学着士兵的样子朝着俄国毛子开枪。唯一让寿山庆幸的是,俄军死守着围三阙一的战术。俄国的指挥官都是死脑子,清军数天来的表现还看不出来清军决对不会放弃奉天吗?寿山都为俄国人的智商着急,要知道为了应付城中俄国人的攻击,此时的西门守军早已全是伤兵。

    没有前线阵地,没有安全的后方。清俄两国在奉天城内绞在一起。不经意的冷枪,冷不丁出现的一队清军都让俄军每一次前进都提心吊胆,因为寿山打开武器库发放武器。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实战中有了一定的枪法。通百姓的参于有效的拖延了俄军的速度,终于等来了第二批援军。

    不用等到子夜,第十一团就于午夜十点半抵达奉天。夺下南门还没站稳脚跟的俄军,再一次在两面夹击下大部被歼灭,第十一团穿南门而入。生力军的投入立刻稳定了战局,第十团这才撤下来休息一会,进食补充体力。第十二团及第四师炮团也提前抵达奉天。凌晨三点四十六分。第十二团向东门俄军发起了攻击。十四分钟后的四点整,野战炮兵阵地建立。第四师直属炮团开始密集炮击东门外的俄军,当102毫米榴弹炮在俄军中爆炸后。俄军开始慌乱了。重炮的抵达表明清军主力部队到了。

    当第二天的阳光照亮了这片大地,光绪伸了个懒腰起床了。

    跑步是光绪每天早上必修的功课,他自己都很诧异为什么自己能坚持下来。光绪习惯在跑步前不处理政务,所以在他跑步的时候也没有人打扰他。现在不是在皇宫。战场瞬息万变不容有失。虽然他不直接指挥部队还是早点回去的好。所以当光绪今天只跑了一半的时间就掉头回去了。

    “启禀皇上。太平洋舰队已经抵达旅顺港。”光绪才到门口就有参谋向他报告。

    “那还待什么,大胜的消息立刻通报全国。”

    孙家鼐早就等在报馆内,今天的时务早报已经印刷好,头版头条上“大清海军对马大捷”的粗大的黑体字怎么看都让人欢喜。不仅在上海,北京、郑州、西安、江宁、广州各地的时务报馆的报纸都已经印好了,为了保证在今天上午一起发行,所有参于排版和印刷的人工都被要求在报纸发行前不得离开报馆。就是为了能让整个国家一起沸腾。现在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皇上旨意一到就可以发行了。

    “大人。参谋本部通电:对马大捷。”时务报新总编康有为兴奋起来。

    “那还等什么,电报所有时务报馆。开始卖报纸。” 孙家鼐放下手上的茶杯,走向窗边。虽然他已不再是朝廷的官员,但他必竟还是帝师,更何况现在谁不知道这家时务报是皇上开的。没有官职,但所做的事却是朝廷的活,别人叫他一声大人他也受的起。他现在就想看看,当这个国家知道自己的海军全歼了俄国舰队是如何兴奋。

    早起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但此时无论是做生意的还是赶去工厂上工的人,全部都围着报童。自从俄军入侵,东北一再战败的阴霾终于开始驱散了。报纸上详细说明了这次海战的时间:就在皇上亲征的那天清晨,大清海军特混舰队与俄国远东舰队在对马海峡决战,经过二个小时的战半,击沉数艘俄军军舰,俄国远东舰队全军覆没。俄国远东舰队司令威特赫夫以下3000多人连同数艘战舰均被俘虏,而我大清海军战舰无一沉没。

    沸腾了,大清沸腾了,大街上满是兴奋的清国人。欧格纳看着报纸却皱紧了眉头。在远东遏制俄国人的扩展这没错,清国也通过这样的一次海战消除了俄军海上的威胁。这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虽然清国海军给俄国舰队设置了圈套,他们在对马海峡伏击了俄国人。可是俄国舰队有四艘战列舰和四艘重巡洋舰,表面实力上必竟优于清国舰队。虽然优势不大,但也不至于连一艘清**舰都无法击沉吧。清国的海军难道已经这么历害了吗?

    没有海战细节,无法得知清国是用何种方法如此彻底的击败俄国。这很关键,如今的清国是世界上唯一参于过仅有的两次蒸汽铁甲舰间的海战,而且还都是战胜的一方,这些海战的经验会很大的提高清国海军的作战能力。这让大英帝国的远东舰队面临着挑战。

    欧格纳相信即使清国海军有实力挑战大英帝国的远东舰队,也不会出现两军对峙的情况。必竟大英帝国的远东舰队在整个大英帝国还不是最强大的舰队,而且这种规模的舰队大英帝国还有四支。这还不包括最强大的英国本土舰队。但是清国海军毕竟对远东舰队造成了危险,这点必须要报告国内。

    欧格纳认为国内必须为远东舰队增派军舰,也许不需要最选进的威严级战列舰。但一艘君权级战列舰还是有必要的。欧格纳放下了手中的报纸,开始给国内写信。

    紫禁城内的慈禧也放下了报纸,黑着脸看着跪着的大臣一句话也不说。这时一声汽笛声响起,这是开向东北的火车所鸣的汽笛。这个声音自皇上亲征后,每天都得听上十数回。每一列增援东北的火车在经过北京时都会拉响汽笛,这是什么意思?是皇上你对哀家的蔑视吗?哀家掌权大清四十余年,还比不上你亲政的四年。哀家的旨意下了一遍又一遍。所有军队都置若枉闻。可是皇上的一道电文所有军队都动了,跑的比兔子还快,慈禧很想知道光绪是如何做到的。

    “报。参谋本部通电:俄国远东总督、俄军侵华总司令被击毙于四平城南三十里处。其司令部所有人员无一漏网,全部击毙。”

    慈禧听到后,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长叹一声:“皇上回京后。就没有我老婆子什么事了。”临了。还吩咐让人把妹妹慈惠太后从颐和园接来紫禁城。

    朝廷是一个国家的朝廷,可不只是要管一地的战事,不管战事如何,日子还是要过的。慈禧没有说东北的战事,到是各地事务堆到了案头。这里受了灾请求朝廷减免税赋,那里要建工程请求朝廷拨款日头渐渐的升高了,案前的折子似乎还没有变少。

    “启禀太后,锦州参谋本部发来电文。”一个小太监前来禀告:“皇家陆军第三师在兵部尚书欧阳振华的亲自带领下。击退了奉天城下的全部俄军。奉天收复,我第三、第四、第八师正在对溃退的俄军发起追击。”

    慈禧正在批折子的手猛的抖了一下。一滴红墨滴在折子上,瞬间化成一片殷红。慈禧放下朱批毛笔,挥了挥手让人下去。看着眼前的折子,慈禧突明白过来。皇上之所以能对军队有如此掌控能力,就是因为皇上把这些事情全部丢给自己来做,而他却不声不响的专心兵事。自己还以为是继续掌握大权,实际上是让皇上钻了空子。不仅是兵事,连财权也被皇上用大清银行给顺走了。唯有自己如同二百五一般帮着皇上处理国内大小琐事。当真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来着。

    慈禧气呼呼的扔下满案的折子走了,她要去看看妹妹,看看妹妹那憔悴的神情才能让她舒服一会。

    坤宁宫内,慈惠正带着下人整理宫殿。好久没住了,地方都脏了。门外禀告西太后来了,她也没到大门外迎接。只是当慈禧走进大门时行个半蹲礼就算是见过了,然后指着殿内的一处处角落指挥着下人们干活。连杯茶似乎都忘了给慈禧上一杯。

    “妹妹到是好兴致,还有心情打扫。”慈禧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

    “自个儿住的地方自然要干净些,这也住起来舒心。说实在的,哀家到还愿搬到瀛台去。只是皇上大了,总还是要再纳后妃的。瀛台那地方小,等皇上纳了后妃就住不下了。到时我一老太婆再住那就不合适了。早晚也是要搬出来的,干脆就在这住下吧。”慈惠这话说的中气实足,她也不再是那个刚进皇宫的福晋了。东北战事连连大捷的消息,她这个皇上的生母怎么可能没人说给她听。

    “可妹妹能确定自己能在这住多久吗?”

    “皇上没回来前是不好说。可等皇上回来了,哀家也会搬回来的。说实在的,哀家还是比较喜欢慈宁宫。不过那是姐姐的寝宫,就算了。”

    慈惠的话一下子顶到了慈禧的心口上,慈禧脸上都开始扭曲了。慈禧一向准从别人让她一时不快,她就要让别人一生不快的准则。所以慈禧恶狠狠的说道:“妹妹是不是高兴太早了,如今天气渐热,加上坤宁宫久未有人居住,妹妹还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莫要病了才是。”

    这是威胁呀。慈惠自然听得出来。没想慈惠反而笑道:“妹妹要是病了也怪不得别人。你我乃是亲姐妹,都说姐妹同枝,妹妹要是病了难保姐姐也不会得同样的病。”

    反威胁。慈禧重重的哼了一声就要走。慈禧才走到门前。慈惠又说上了:“姐姐也莫气,都说儿大不由娘。皇上现在后宫还空着自然还会听我这个额娘的话,等皇上娶了后妃指不定就忘了还有个额娘了。哀家也老了,不如你我姐妹就做个伴吧。”

    “哼,与你做伴。怕是你愿意皇上也不愿意吧。”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老祖宗的规矩。但这后宫里就算有了皇后,哀家的话相信皇上还是会听的。必竟是我的亲儿子。额娘就这点要求皇上还是会准的。”说着,慈惠还用手帕半遮面的笑了:“国事我这个老太婆弄不来,还是交给皇上来处理吧。哀家就想等把这弄干净了。就见见大臣。哀家就想着给找几个贤惠的女子放在皇上的后宫里,皇上都这把年纪了还没有子嗣,这才是做太后该关心的事情。到时还要请姐姐给参谋参谋呀。”

    慈禧面无表情的看了眼慈惠,转身走了。慈惠的话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