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224部分

中华苍穹-第224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力系统。双轴三叶推进,水面航行10节,续航力为1500海里。潜航5节,续航力100海里,最大安全潜深25米,目前测得最大潜深极限为40米。这就是眼前两艘青花鱼级潜水艇的基本参数。

    至于不能多装几颗鱼雷,那是因为内部空间的利用还有待提高,也因为还没有更安全的装弹方法。否则,一但发生鱼雷在装弹的过程中掉落,可能引发爆炸而炸毁潜艇。至于速度慢,那应该去找动力实验室让他们拿出更强动力的发动机。这两点会在今后的设计中去完善。但想要装大炮,那就要去找你们的皇帝,因为是他把舰上的大炮改成机枪的。这就是霍兰回答诸位海军将领们提问时的回答。

    其实对于潜艇上安装大炮,光绪回想了他所知道和所看到的影视里面,潜艇上的大炮基本就没听说过有起过作用的。至于有人提到的在低烈度的海战中,大炮会比鱼雷更好用,对此光绪不屑一顾。不说战列舰、巡洋舰,就是一艘驱逐舰也不是你一个潜艇能对付的了的。难不能你要用潜艇去打护卫舰,即使你这么干,那最后被干掉的一定也是速度更慢的潜艇。所以潜艇上跟本不需要大炮,把大炮的重量多换几根鱼雷更划算。至于两挺机枪,那是为了方使潜艇上浮后警戒或是射杀敌舰落水船员用的。

    至于潜艇的战术问题,霍兰认为这不应该是他考虑的事清。他需要的只是听取这些海军将军们的意见,对他的潜艇进行更优秀的设计改进。霍兰有些激动,不管清国是如何贫弱,但对他的设计需求是有求必应,而且现在和他在一起讨论潜艇的可是专业是海军统帅呀。

    对于这些高级将领们,霍兰不仅对潜艇做到了知无不言的地步,不仅要解释将军们的疑问,还提出了自己对于潜艇技术上改进的一些想法。就连脚下这两艘货船也做了详细说明。这两艘伪装成货船的船,其实是潜艇的远洋作战的支援舰船。

    考虑到潜艇航速过慢,不利于远洋发起突袭的原因。所以改造了这两艘5000顿的货船作为专为支援潜艇作战的辅助船。这两艘货船在那霸船厂足足花了一年时间来改装,将庞大的锅炉舱和蒸汽机挪向了船体前部,就是为了在船体内弄出个五十多米长的内部船坞。装载了数百吨柴油淡水和补给的专用支援舰可是潜艇部队的秘密武器,正是有了它,潜艇部队就能够实施越洋作战。

    会议室内的讨论还在进行,李振华悄悄的把程诚拉到一边,交给他一封电报并小声的说道:“这是参谋本部下发的二次加密电文,刚刚收到的。上面说如果此次潜艇演习成功,就把电文交给你们。由你们来安排下一步的行动。”

    程诚接过电报,转身回龙吟号去了。因为只有在龙吟号上才有这种特殊的密码本。当他翻译完电文后第一件事就是叫回所有军官各自返回各舰,然后与吴德仁舵进了指挥舱内商议起来。没人知道两人商量了什么。但之后的太平洋舰队却改向南航行,改停基隆。而远处那两艘潜艇支援舰却继续航行西南。

    而就在这一天,一艘万吨级的货轮从上海开出。让人惊讶的是这艘货轮竟然由一艘老式装甲巡洋舰纳尔逊号提供护航。码头上的人都在纷纷猜测这艘货轮上装的什么,没人知道,就算是那些工人也只知道上面装的是一个个沉重的箱子,直到货轮远去。而就在码头上的顺风物流的货栈内,一封电报通过电波传了出去。

    在北京,英国公使欧格纳焦急的在养心殿外焦急的来回踱步。自从英国政府宣布将清国订购的军舰转售日本,他就安心的呆在公使馆内。静待光绪的召见。可一连三天也没听说光绪有召见他的意思,就连清国的大臣也没有要见的意思。开始他还以为是清国内部要讨论一下处理的方式方法,就没在意。

    但是就在这时。德国在宣布将提前交付清国订购军舰之后,又再次宣布加快另两艘军舰的建造速度,并且明确的要求造船厂在英国向日本交付军舰的同时完成建造。这是德国方面的一个信号,这不仅仅是说明德国要将另两艘军舰卖给清国。而是德国表明与英国为敌的态度。联想到德国两艘最新式的重巡洋舰换防远东。一但德国有意将这两艘军舰也卖给清国的话,那大英帝国有意削弱清国扶持日本的计划,就会因为德国的出售计划而落空。

    虽然欧格纳也认为大英帝国需要加强在远东地区的权利,同时他也承认一但清国崛起后会对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势力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扶持日本挑战清国,让两国相互制约是一种办法,这样可以很好的让大英帝国左右逢源。可是日本才多大,而清国有多大他们分不清吗?日本本身并没有挑战清国的底气,也许一时可以因为外部的输入有这个能力。那在未来呢?清国一定会凭借庞大的国土和人口压死日本。除非能将清国支解成若干小国,但这可能吗?中国的历史早就告诉大家。这不可能。

    就在英国宣布转售的第二天,清国国内最大的半官方报纸时务报就大篇幅宣传此事,而后接连的一周内都有大篇幅介绍大英帝国在清国干过的那些事。清国人对大英帝国开始愤怒了,从各地领事馆收到的信息已经明确的表明英国在华工厂开始贷不到款招不新工人,就连以前的工人也纷纷辞职。不仅如此,现在在华地英国公司开始连材料都买不到。那些中国人宁可将材料放在仓库里发霉,也不愿出售给高价收购的英国公司。今年,英国在上海的生丝制造业将会全面衰弱。

    扶持日本是一种办法,那扶持清国难道就不是一种办法?清国人讲究的是感恩待德,让清国能为大英帝国在远东的代言人又有什么不好。国会里的那群傻蛋犯了大错,但做为公使的他还是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是一个外家官的职责。

    没想这一等就是一周,也没等来清国皇帝召见自己问话的旨意,这就已经不正常了。以前自己每次进宫陛见,都有侍者殷勤的接待,就算是等待接见的时间里,香茗点心从未间断。但自从转售的宣布,他已经第三次被撩在一边,甚至连杯清水都没有。特别当他发现德国开始加速新舰的建造工作后,光绪一连三天接见了德国公使,这就表明已经出现了问题。如果清国皇帝还只是召见德国公使也许还能接受,必竟对于德国的支持清国方面总要表示一下。但当德国铁路公司在华负责人与清国铁路首席工程师詹天佑同在召见之列,这就不得不让欧格纳担心了。可是今天已经是他连续三天向内宫要求求见清国皇帝陛下,都没获得接见了。然而当德国公使与德国铁路公司在华负责人兴高采烈的离开后,法国公使和法国铁路公司的负责人比他这个来的更早的大英帝国公使还要先获得接见。这就让人愤怒了,这是对大英帝国的蔑视。欧格纳没有继续等在养心殿前,他来到清国外交部外,他要向外交部提出抗议。

    “你要抗议?”外交部的门房惊讶的看着欧格纳:“大人都被皇上召去奏对了,现在外交部里都是些小官,还接受不了大人的抗议。要不大人去养心殿外试试?”说完,门房也不等欧格纳说话,很没礼貌的把门一关。把欧格纳关在了门外。

    欧格纳这又急急忙忙的往回赶,还没等他走了一半,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传了出来。明天,清国将与德法两国举行铁路修建的签字仪式。完了,欧格纳对自己说,就因为两艘军舰,英国放弃了自己王冠上那颗最亮的宝石。(。。)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十年之后抬头相见() 
“砰、砰、砰”当清国总理李鸿章与德法两国公使一同步入会场时,在场所有的闪光灯纷纷闪亮了起来。

    今天对大清国的外交部是一个大日子,这是清国外交部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在镜头面前。为了这个清德法铁路合作的签字仪式,外交部第一次对普通记者敞开了大门。不大的院子里,早已挤满了来自各国的记者。来之前所有记者都被告知,等签字仪式结束之后,记者们可以自由提问。这是一个接近清国内阁高层的很好机会。尤其在英国转售军舰之后,清国就没发表过相关的言论。这次,是很好了解清国政府高层对于英国态度的机会。

    李鸿章很绅士的朝着在场所有记者示意,然后坐在中间的主座上,德法两国公使居于左右而落座。很快侍者将文书笔墨呈上,三人将呈于自己面前的合同浏览一片后,便在自己签名的位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纷纷起立,握手交换合同,一切平常无奇。

    “铁路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无比的重要性,这点无需复述。我中国从京城至黑龙江、上海、广州的铁路即将通车,从胶州至西安的铁路已经完成大半路程。相对于我中国庞大的国土而言,仅有这几条铁路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发展江南一带的经济,我中国朝廷决定继续修建江南铁路,从上海到长沙。经过我国政府多方评估之后,我们决定将这条铁路交给德国的亚洲铁路公司进行修建。当然这只是第一期工程。完工后还将继续延伸至四川,甚至昆明。同时,做为世界众多国家中的一员。中国也在努力的向世界靠拢。因此我国应法国之邀请,决定修建中国第一条连接外国的铁路,广州至越南交趾的铁路。这条铁路将交于法国铁路公司修建”

    李鸿章的发言如同中国所有官员的发言一样,语气是坚决的,理想是丰满的,口号是喊的震天响的除了说明要建两哪条铁路和交给谁建以后,李鸿章絮絮叨叨了近二十分钟。就再也没有其它的东西。对于清国总理的发言,台下记者们听的是热血澎湃,他们一边听着一边进行着速记。准备回去后好好琢磨一番。相信他们回去再怎么琢磨,也琢磨不着实质的东西。这些洋鬼子哪里了解中国官方的发言内涵,几千来中国官方公开言论除了用词谴句上更加完美以外,基本就没有过变化。唯一让这些记者听出变化是。现在清国的发言在说到自己国家时。不再用清国或者清朝来代表,而一律用中国一词。其实这都是光绪要求的,即便广州起义变迅速平定,但在南方广州、上海等地思想开放之地,依然还有人在用皇帝是满人的话题在搞事,可谓是抓不胜抓。所以光绪严令朝廷和官员在所有文件及发言中,凡是出现代表国家和政府的用词当中不得再使用清国或清朝之类,而一律用中国代表。光绪在向世人表明。朝廷代表的是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里所有人。这里面并不分满汉。

    终于等到李总理说完坐下了。台下记者们开始提问了。第一站起来的是英国记者,他高举着笔大声问道:“请问总理先生,据我所知,沪湘铁路贵国一直是与我国的铁路公司接洽,并且已经商议到具体的修建事宜。为何清国却突然宣布与德国合作。”这位记者很不客气的直接抛出这个话题,当然这也是在场大部记者的想问的。而且这位记者很嚣张,问完问题连等主席台上说话的时间都没给,就直接很不合礼仪的坐下了。

    英国人很嚣张,但他们有嚣张的资本和底气。因为此时的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他们庞大的领地不仅有着日不落帝国的称谓,更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所以一个小小的记者嚣张也只因为有着强大国家做后盾所以才会嚣张。

    对于这个问题,李鸿章对外的解释是英国的要价太高,之所以会与英国方面商讨到具体的修建事宜,那也是因为想让英国公司知道一但修建成功后的利益,希望英国方面能降低要价。但是英国不肯降价,那就只能找要低更价的公司。而德国公司愿意,那为什么不交给他们呢?

    李鸿章的解释可以应付那些记者,虽然谁都知道之所以发生这种就是因为英国的转售。必竟从事实报价方面,德国确实出价更低,而且条件更优异。从商业角度来说,选择德国公司是没错。

    但做为明白人的欧格纳在向国内发报通告此事后,整个英国国会都震动了。通过之前的与清国的商谈,国会议员早已认定清国沪湘铁路已是由英国承建无疑。如今突如其来的变化却让英国国会议员们认为他们遭到了清国背叛,要求欧格纳向清国施压。

    欧格纳接到回报后,还没来得及施压。德国又宣布了一个消息让他顾不上给清国施压。

    德国要将勃兰登堡号、伍尔斯号两艘战列舰派往远东,就连起程的日子都定好了。原本只是想让清国牵扯英国的精力,让威廉二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个看似恶心英国的一个举动,却从清国换来了如此好处。为此他认为因该再让英国恶心一下。另外他向清国提出为他的远东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