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285部分

中华苍穹-第285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欢笑是吧,那就笑吧。”这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都是男人嘛。光绪黑着脸这般安慰自己,因为台下已是笑声一片。

    笑归笑,但事情也是要做的。今天光绪早早的结束了国事,与李鸿章二人站在瀛台桥上看着夕阳闲聊。今天晚上是光绪摆谢媒宴的日子。说了要请李菊藕吃谢媒宴的,当然要做到。

    “我说老李呀,我们两口子请李菊藕吃谢媒宴又没请你。你跑来蹭吃蹭喝的不合适吧。”

    看着皇上拉长着脸李鸿章就开心,如今皇上不待见他满朝文武都知道。虽说皇上将皇室企业的收益大部补贴给朝廷,但必竟还是皇上名下的产业。你非要将人家名下产业划归朝廷所以,按光绪的意思就是要充公呀,这就是要打人家家产的主意,是谁也不待见你呀。其实李鸿章也不愿意这么干,反正天下都是皇上的,朝廷把顺风物流当邮传部使也不是问题,再说之前也由顺风物流承送过朝廷物资。可年初发生的事,让皇上都开始担心用商业机构来承担机密运输的可行性。

    南方的两个山团要扩编,前期派往指导扩编的军事的人员和前期装备已经送抵。山地作战自然就是指在高山密林中作战。没有现成的道路可用,也无法在密林中快速运输大型火炮。茂密的森林也影响机枪的杀伤效果。那么能给予步兵最强火力支援的自然是迫击炮和手榴弹,所以无论是刘永福还是赵尔丰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将迫击炮分解后由士兵背负前进。这是对的。可迫击炮在设计之初是为了应用在北方平原战场,底部托盘设计求稳而做的过大对于地形变化多样的山地就显的不合适了。为此,武研院重新修改设计一个更适合山地使用的小型托盘,因为只是一个单件,所以制造出来以后就交由顺风物流分别送抵两山地团实测。结果刘永福那边没有收到,掉头过来查才发现,另一个还压在武昌的仓库一个小角落里。这事虽然不大,即便是真丢了也不是大事必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底座,但这却暴露了由商业公司完成军事拖运任务的风险――保密性。

    为了避免再次出来此类事件甚至出现被盗的可能。大臣们认为应该将顺风物流改组为朝廷管理的邮传部,而光绪坚持认为这是私人产业,最多把渠道借给朝廷使用,而且还是要付费的那种。于是乎,朝堂上圣人天子与家国天下的呼声很大。

    对于皇上这种非要把皇室产业与朝廷分割开来的做法,满朝大臣都很不满。天下都是你皇家的,一个物流公司只是交给朝廷来管理,说到底还是皇家的。这成了大臣们劝谏皇上的唯一理由,做为当朝宰相的总理大人。自然就被大臣们推到前台来劝进。李鸿章明白,大臣们之所以如此积极推动此事,就在于都看中了顺风物流带来的巨大利润。哪位大臣身后没有一批自己人,有些走不上仕途的子弟总是要安排一下的。只有归建到朝廷管理。这样大家才好安排,不然顺风物流公司只能是皇上的私产,大家不好下手。对此李鸿章没有意见。因为他的门生故吏是最多的,自然出力也要最多。皇上现在一把将皇室产业推给皇后。这就等于把国事变成了家事就不适合在朝堂上说了。所以李鸿章才恬着脸来吃女儿的谢媒酒,就是想要找机会与皇后说说此事。

    “小婿张佩伦远在台湾为皇上治理一方。将有孕在身的夫人托老夫照顾。老夫自然是要尽照顾的义务了。”

    “说这话脸皮厚的可就没边了呀。”光绪白了笑嘻嘻的李鸿章一眼。远处李菊藕坐着马车也来了。

    谢媒在民间是有规矩的,但这是皇上的谢媒酒,有些规矩就不必遵守了,能吃到皇上的谢媒酒已经是一种荣耀了。光绪三人说笑着进主楼却大吃一惊,杨枣儿板着个脸坐在沙发上一句话不说,而她的面前跪了一排人,这里面包括内务府总管太监李莲英和瀛台总管寇连材。

    “怎么回事?你们犯了什么大错竟惹的娘娘如此生气,莫非以为娘娘新来就好欺负?”光绪也板着脸训斥了几句,然后笑着坐到杨枣儿身边说:“没想到一像贤惠的枣儿还是很有皇后威仪的嘛。这么人怎么了?朕看他们一向守规矩,应该不至于犯什么大错吧。”光绪这是明显在为太监们求情呀。

    “一条一斤重的鱼需要一钱银子,您也不管管。”说着话,杨枣儿就要把帐本递给光绪。

    “好像历年来好像都是这个价钱。再说,皇室吃的东西总会比较讲究些,贵一些也正常嘛。必竟咱们是皇家嘛。帐我就不看了,你是女主人嘛,你看着办吧。”光绪脸上笑着心里却打起鼓来。

    刚来这个世界时为了争夺皇权,光绪借着假菜案抄了崔玉贵的家后就开始清查皇宫。那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拉拢慈禧心腹李莲英并安插自己的人手,当时就已经查到这菜价上了。之所以没有再查下去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宫内采办是宫中下层太监宫女们唯一的额外进项,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让光绪不敢下重手,否则失去额外财富来源的太监宫女还不得集体造光绪的反。所以当前内务府总管如此向光绪解释时,光绪却认可了这种说法,唯一做的就是让一些与光绪亲近的太监宫女们调到这个位置上。当初这么干是为了拉拢人心。掌权之后一大堆国事让光绪无心关注一个菜价,可如今被杨枣儿发现。虽说现在皇权稳固,也不用在意这些下人们的想法。可真要细查下去,估计连寇连材都跑不掉。所以光绪内心其实是很不安的,这要是大动干戈这宫里震动可就大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小到一个家族,大到朝廷,这宫里也是一样。如果杨枣儿说出要全部砍头之类的,光绪肯定要反对。为了一个菜价就将寇李二人给杀了,那谁还敢给你办事。可这么一反对,做为皇后第一次的懿旨就被皇上驳回。这对皇后树立在内宫中的权威是不利的。所以光绪真的很紧张。

    杨枣儿的反应果然很强烈:“一钱银子可以在京城内的普通酒馆里好好吃上一顿了,结果到宫里就只能买一条鱼。妾身以为应当将采办开革、搜缴不法所得外,还要扣罚部分责任人的饷银。皇上以为如何?”

    “那是你的地盘,你做主就好。”光绪双手一摊,一幅不关我事的态度。光绪长舒了口气,只要不寇李二人的头其它都好办。但光绪还是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不过,跟你求个情呗。能不罚饷银最好不罚,无论是总理还是下人出来工作都是出来讨生活的,如果你把他们的饷银都扣了。那他们的家人可能这几个月内的生活就苦了。这是在逼他们贪污呀。所以无论官员犯了什么错,我从来不扣罚饷银。”

    “老臣受教了。”李鸿章一脸严肃的向皇上深鞠了一躬。

    谢媒宴上,帝后同举杯以答谢李菊藕这位大媒人,而对于坐在一旁的李鸿章光绪是正眼都不看一下。打顺风物流公司的主意都打到这里了,绝不能给他好脸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宾主四人边喝边聊到也融洽。除了皇上对总理的黑脸。李鸿章毫不在意,只是留心观察帝后二人的情绪。

    等到华灯初上之时。他终于等到一个好机会:“娘娘,朝廷正欲组建邮传部。微臣以为如今顺风物流公司在各地皆有办事处,如将顺风物流改组为邮传部,对朝廷而言不仅节省时间和精力,更有早已熟悉事务的各地要员。其则百利而无一弊病。皇上旨意说了,顺风物流乃是皇上家事,一切听凭娘娘做主。”坐在光绪对面的李鸿章鼓动唇舌,企图说服皇后同意。

    光绪头也不抬:“小心,这老家伙一直在打咱家的主意。去年他就说过这事了,你听呀,他一会他还会拿天下大义来说的。这事朕交给你全权处理,你是女主人,可得拿稳了。”

    李鸿章这是满脸黑线了,皇上你不同意也不要表现的这么明显好不好。所以他转而对皇后说:“娘娘,皇上此言微臣不敢苟同。微臣等人之意不过是将本来就是皇上的产业从皇室名下转为朝廷名下而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是皇上的,这朝廷也是皇上的,不过换个名头而已。娘娘愿入宫服侍皇上左右,也是心胸宽旷之人。想必娘娘不会拒绝是吧。”

    杨枣儿一时不如何做答,可一旁的光绪却开口了:“总理大人眼神可不好。我家枣儿可是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小女子。”本来李鸿章还想说什么,却被光绪瞪了一眼:“朕就喜欢这样的女子。你有意见?”

    李鸿章有没有意见杨枣儿不知道,但杨枣儿必竟有些学识,所以她说:“如果总理大人这么说的话,本宫也是不敢苟同。朝廷岁入皆为民脂民膏,身为天家皇室岂敢滥用,还是区分一下的好。自皇上办实业以来,朝廷前前后后从内务府借出大量银两补贴国用,这是朝廷岁入不足,身为皇家自然要出钱出力的。只不过,身为总理大人从内务府借出银两却未打一张借条,如此是否不妥呀?以前是皇上办的本宫就不管了,这以后内务府皇上可是让本宫全权管理,朝廷再想从内务府拿钱,身为总理大人总要打张借条吧。”

    “对对对。”光绪点头如捣碎:“公私要分明,身为总理大臣不能总想着把皇家私产充公。需要公私分明的不仅仅是皇家和朝廷呀――”

    听着皇上话外有话的长叹,李鸿章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皇上”李菊藕笑着想说什么却被光绪一言打断。

    “皇什么上,别给你爹解释。今天他不把借条给写了就别想这个门。”光绪大手一挥‘怒’道:“来人,关门放狗。”(。。)

第三百章 日本舰队回来了() 
光绪朝的朝堂是宽松的,言论是开放的,思想是开明的。只要你有理就可以尽情阐诉,只要你有合理的需求,都可以在朝会上提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商议着处理。即使你的要求是不合情理的也不过只是驳斥而已,就算是御史言官的一些莫名其妙的风闻奏事,也不会因言而罪。光绪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看着臣子们争论,这是他喜闻乐见的场景,每一个人的反应都是他观察目标。比如陆军司令冯国璋就当朝指责户部尚书林启兆无端克扣陆军军费。南方的两个山地团改为旅制那是国朝战略调整的结果,但是在琉球和台湾又增设了部队,陆军总人数增加为什么军费总额没有增加?冯国璋强烈要求林启兆给出合理的解释,不然就要当朝弹劾。

    国库今年用度已有安排,户部并无此预算。没想到林启兆跟本眼都不看一眼冯国璋,一句话把冯国璋噎了回去,但不代表没可说,于是冯国璋大谈国家安全的需要。的确,以大清国土面积来看,目前陆军的规模不足。

    朝廷就是政治斗争的场所,武官们为了增加在朝堂的话语权,必然要扩充军队以增加武官的政治资本。文官因为管着钱粮,相对于武官有着天然的政治优势,那么文官自然要压制武官以保持优势。说到底还是资源之争,做为文官,他们与各大商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官需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国内的建设当中,这样一来他们身后的商家在直接更多获利的同时。也可以让这些文官间接获利。甚至部分文官自己就出身于商业世家,比如林启兆。那么文官自然就更愿意投资到生产建设上而不是军队中。而武官身后也有一批商人。只是武官们身后商人生产的产品相对明确一些就是军需用品,武官在朝堂争夺资源也就是为了更多的投入到军需用品的生产上。这样一来武官身后的商家获利自然也会回报于武官们。这也就是自古中国官员不靠俸禄过活的跟本原因,当然清流御史一类的不算,不然单李鸿章一家连带奴仆共百多人,就靠他那一个月百来两银的俸禄怎么养的活。只是现在的光绪朝的官员利益却不是自古以来从百姓们身上搜刮而来的。

    光绪一面以身做责,削减宫中用度的同时自己也开办工厂,公平的从市场中获利(什么?你说皇室企业可以利用政策,这不算公平?政策又不争对皇室企业一家的,再说皇帝都亲自出来做广告了,多获利不应该吗?)。而且所获之利还要补贴国库,这些事被传的天下皆知。二来光绪对贪腐之事一向极为痛恨,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关键是每杀一个贪官伴随的抄家都是出现在“国用出现不足”的时候,光绪就明说过:让他们去贪,就当他们为朝廷存钱好了,只要国用不足就把他们揪出来,还能博一个圣君明臣的好名声。你当皇帝的都这么干了,谁还敢乱来。三来光绪所用之当朝重臣大多没有什么官场背景。除了总理李鸿章外,身为帝师的孙翁二人出身清流,张之洞本身就以廉洁自处,其它文官都是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