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295部分

中华苍穹-第295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东子总不能直说,那些妇人正在教育自己的女儿,敢未婚成孕就要被打死的事实。只能违心的说:“估计是说要是自己的女儿嫁不了您这样的男子要被打死。”

    “那是。”光绪得意的笑了,随后撇头看了看路边那才十四五岁的小女孩:“这才屁大点的孩子知道什么呀。”

    光绪此刻哪里知道,若干年后当皇帝与皇后未婚成孕的事被公开,无数缠绵后出了“人命案子”的年青男女都会把他给搬出来说事。当年皇上与皇后都是这般这般,晚生不过效仿而已,何罪之有。恼羞成怒的长者只能忍气吞声。当这种风潮最后变的不可收拾之时。于是破坏风俗的帝后二人再英明神武,这也有了一生再也抹不去的污点。

    “这就是枣儿家呀。”光绪站在枣儿家门口看了看:“还不错嘛。”

    “少爷,该敲门了。”寇连材在一旁小声提醒着。

    “哦,哦。”光绪抬起手深呼吸一口气,却转头问道:“就这么敲门是吧?”

    “是。”

    光绪再次抬起手再深呼吸一口气,却再次转头问杨东子:“对了,日本那有什么消息吗?”

    “没有,少爷该敲门了。”

    “哦,哦。”光绪又抬起手又深呼吸一口气后问道:“就这么敲门不会失礼吧。要不要先叫唤一声为好。”

    “不用的。”

    “哦,哦。”光绪再次抬起手,憋了半天却叹了口气转身要走:“要不明天再来吧。”

    寇连材发誓这次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没有搭理皇上。战场上都敢自陷死地而战的皇上却不敢敲国丈家的门,这是什么情况?于是寇连材上前帮皇上敲门。

    “这个这个不是说了明天再来吗?”光绪心里那个乱呀。

    咿呀――才敲门。门就打开了。一个长的与枣儿极像的年青妇人打开了门,其实人家早就等在门后了。

    “呀,枣儿没说自己还有个姐姐呀。”脱口而出的光绪六神无主的忙鞠躬行礼:“小婿李明见过岳母大人。”

    没想到那妇人却掩面而笑:“这位就是新姑爷吧。可真会说话。我可不是枣儿的娘,我是枣儿的小姨。”

    “哦。哦。小姨好,小姨好。”光绪胡乱点头答应。

    “人来了。”里面传来一男子的声音。小姨便让开大门。

    光绪只见一男子站在门阶上,便连忙进门上前问好:“小姨夫好。”

    没想那男子重重的哼了一声转身走了。光绪眼睛瞪的老大,怎么回事?

    小姨在旁边直笑:“姑爷眼力可不好使,这位可是枣儿的父亲。”

    “哦,哦。”光绪这可是一路小跑到杨岐山身边,边鞠躬边说道:“小婿初来乍到有失礼仪,还请岳父大人见谅。”

    “你与小女还未成婚,老夫还不是你的岳父。”杨岐山这就恼羞成怒了:“未婚成孕已是大罪,还有脸提什么礼仪。丘八一个,没有半点读书人的节操。真不知小女如何看上的你?”

    “是是,老大人教训的是。”老人家还是先哄着的好。

    小姨带着光绪见过了枣儿的亲人,这个姨夫那个舅父,这个表兄那个弟妹。当然最重要的岳母肯定是拜见的。至于其它七大姑八大姨的认了一圈,反正是没记住。认完了亲戚,光绪老实的站在杨岐山背侧一句话不说,等岳父大人问话。而杨岐山却安然的喝着茶看着书,完全当光绪透明。只是把书的翻的哗哗做响,明显心思没放在书上。

    提亲的场面怎么能冷下来。寇连材在一旁开始唱礼单,随着寇连材的声音,军士们将一箱箱的财货抬了进来,直到最后一挑金元放下后,杨家的亲眷才哇的一声惊呆了。

    都是小门小户的,虽然家境还好也只不过是过的去而已,哪里见过这两箩筐金子。小姨更是拿起一个来咬了一口看是不是真的。

    也许是两箩筐金子打动了杨岐山,他放下书却没抬头只是问道:“老夫问你,你家世如何?”

    这个问题想必枣儿已经说过了,所以光绪就按着当初与枣儿对好的话,详详细细的又说一遍。杨岐山也是逐一而问,光绪也是逐一而答,并远纰漏。直到杨岐山问道:“听枣儿说,你家就有子你一人。我家也只枣儿一个掌上明珠。所以老夫就要问了,你家收入几何?”

    这话问的本不礼貌,但都在独子生的情况,还是可以问一下的。光绪想了想,自己还真不知道自己一个月的收入,以前是寇连材在管,后来是枣儿在管,光绪只管用钱时有钱拨付出来,具体的数还真没问过。光绪憋红了脸才憋出三个字“好像是”就被杨岐山打断。

    “堂堂一家之主连家中月入几何都不知道,你这个家主是如何当的?”说这话的杨岐山依然没有抬头看光绪一眼。

    “老大人见谅,这都是您女儿在管,晚生确实不知呀。”光绪一脸委屈。

    嗯?杨岐山听后终于抬头上下打量了一下光绪。头带偏向右侧的军式中**帽(贝勒帽仿制),身着陆军标住的作训服。脚踏高帮军靴,绑腿扎的很紧。也许是当兵出身,眼前的年青人身材魁梧,棱角分明,长像也是堂堂正正,一表人材。当杨岐山的目光从光绪胸前掠过,却被他胸前挂的勋章给吸引了。

    黝黑的十字勋章上抬头刻有田庄台三个字,下面刻着交叉的两把步枪,最下面镶嵌着一个鲜红如血的红珊瑚做的血滴。杨岐山大惊:“你参加过田庄台血战?”

    “回老大人话,晚生当年隶属新军第二师,从辽河边一直打到大碾房村。我们一直在战斗。”此时,光绪站的无比挺直。

    杨岐山点了点头,虽然不说话,但脸有喜色,看样子是过关了。光绪长舒一口气,只见寇连材在一旁不停的打手势,这是要干么?直到寇连材小声的说“知帖”“知帖”,光绪这才反应过来,从怀中拿出“知帖”双手奉上:“请老大人恩准。不知枣儿现在何处,多日未见甚是想念。”

    刚收下“知帖”的杨岐山一听瞬间又怒了:“未婚男女不得见面,还有没有读书人的节操?”(。。)

第三百章零八章 唯一的选择() 
节操是什么?光绪以为,节操是指不屈的气节、公正的操行和善良的正义感这些令人向上的思想。读书人的节操是何物?光绪不知道,杨岐山却一直用读书人的节操来训斥光绪这个毫无礼仪修养的丘八。想见媳妇是见不着了,因为这不符合读书人的节操。

    杨枣儿在屋内低笑的声音传到光绪耳朵里,这让十数日不见如隔好多秋的光绪站立不安。但是读书人的节操是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在老丈人凌厉的眼光下,光绪只能站立着听训。天气实在太热,久站的光绪都出了一声汗,结果又被杨岐山训斥,侍卫们无论风雨烈日总是站的笔直,就连侍从侍女都是如此,怎么身为军卒的光绪比之侍女都不如。

    光绪只能耐心的解释道:他现在是参谋本部的,只负责战略谋划不参于沙场拼杀,所以不需要进行一般军卒的训练。就这,还被鄙视了一眼。

    这哪里是来提亲的,这是来挨训的。光绪很想一巴掌拍死杨岐山,但看看环境,想想还是算了。不过好歹岳父大人还是决定招待一顿饭食。就在光绪死了今天见媳妇的心思时,事情有了转机。一位军士报着文件夹来报:教育部有紧急公文呈报小姐。

    那还等什么,光绪立刻吩咐道:“小喜鹊,请小姐出来。”

    还没等杨岐山开口,听到有紧急电文的杨枣儿自己就走了出来:“爹爹,朝廷要务,耽误不得。”于是在杨家亲眷的注视下。小喜鹊将公文转呈杨枣儿。光绪想上前去,却被杨岐山给“哼”在原地。

    公文急却不是重要的事。这是针对之前杨枣儿在刘树棠那里了解了情况后。发回教育部要求修改和明确地方官员所需工作的回复。杨枣儿看过后绝对没什么问题了,但出于谨慎的原则。还是暂时扣下。她需要从刘树棠那里得到看法后再做决定。于是,杨枣儿提笔写下:需再做考量,暂待几日。交给侍卫,枣儿笑着走到院子里。

    “好了,老爷。”杨母看不过去了,在杨岐山耳边小声的说:“小两口这般恩爱是好事。”这让站在边上的光绪拼命点头。

    晚饭,杨枣儿还是没能上桌,不管光绪如何解释,但杨岐山就是不肯。据说这跟节操有关。杨岐山很好的保持中华数千年食不语的传统,只是晚饭后杨岐山到是细细的问了光绪当年田庄台的情形,杨家其它男女亲眷或坐或站也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在与杨岐山说话的当中,光绪也了解杨家一些调查不出来的内幕。

    杨家本是当地经商大户,无奈祖辈不争气家道中落,到是杨岐山父辈这代就只剩下这间小院。读书是这个时代唯一出人头地的方式,为此杨父将家财全部拿出来供两个儿子读书。只是时不我待,不久杨父发现些许家财无法供两个孩子读书,只能优先考虑嫡长子。次子就只能学着海边人家那样去打鱼为生。于是兄弟两个为此事闹翻了,这也是光绪未曾见到枣儿叔叔与堂兄的原因。

    既然如此,做为女婿当然要为岳父大人好好长长脸面,也让乡亲们看看杨枣儿嫁的是什么人。三日后的婚宴。宴请全村人,包括过路的。只要说句喜话就成。

    “咱不差钱。”光绪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于是第二天,不仅杨家亲眷全部发动了。整个侍卫营的一半人手全部派了出去。杨家村最大、最宽、最长的街道开始清扫,敲开街坊邻居的大门将桌椅板凳尽数借出。鸡鸭鱼肉、新鲜果蔬等各类新食材被大量采购运回村子。村里办大事的掌勺全部高薪聘请来做这一天的婚宴。而这天女方家踩花堂这步仅由小喜鹊代替女方家进行。没办法,必竟洞房临时设在军营中。这可不是谁都能随便进出去。

    而汽车,这种曾让村民恐慌的铁兽,也因为可以近距离接触而不再让人感到害怕。这种不需要牛马拉着就能跑,不仅能装还跑的快的新鲜事物,很快成了当地人谈论的焦点事务。于是,敏感的商人敏锐的发现这种事务比之牛马的高效率和不需要铁轨的灵活性,可以让运输的方式变的多样起来。于是很多宁波府的商家备好厚礼,借着各种各样的借口来给杨家送贺礼,就是希望能见上这位大将军的面,实地见一见这汽车。

    谁说古人不能接受新鲜事物,最少这句话对商人来说是错的。光绪很高兴的在军营外接见的宁波府治下的商家,实际演练汽车的操作与使用。

    “汽车虽然好用,但也不是万能的。首先要有一个熟练的驾驶员,还至少需要一条能够双向通行的道路,而且道路需是平坦,汽车就越不容易损坏。所以要,真的想让汽车跑遍中国,至少要先修路。不过大家放心,朝廷已经在议怎么修路的问题了。”

    对于大将军的解释,商家只能满意一半。因为大将军说了,这种汽车未来一年的产量都被顺风物流公司给定走了。想要的话赶紧给汽车厂下定单,大将军可听说了,顺风物流的大掌柜林永祥正守在东风汽车厂要未来三年的产量。商家听闻后,开始了纷杂的议论。

    千百年来的中国在民间已经沉淀了足够的财富,只要能将这些沉淀的财富重新引入流通,那样国家的税收和百姓的收入都将加。这是好事,当然应该鼓励。至少如何说服东风汽车厂那就是商家们自己的事了。不过,人家既然是带了贺礼来的,那婚宴自然要请人家吃。

    从古至今,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般都很隆重。亲朋好友纷往道贺,主人之家张灯结彩,大摆筵席。其场面更是五彩缤纷,热闹异常。

    光绪既然以将军的身份迎娶枣儿。那自然要用武官的仪式。身着正式夏季军礼服的光绪,坐在披红插花的车中。在两声炮响过后开出营地向杨家驶去。路边侍卫排成的警戒线后,无数村民地方大户都稀罕的看着别样的迎新人的车子。同新郎随行的迎亲队伍分两行,浩浩荡荡近百人。没有花轿但有花车,只是将轿变车外,其它风俗不变。迎亲队伍至女方门前,依然以鸣炮为号。

    女方家办事的听到炮声,迎新郎入内。大红的毛巾擦脸洗去一路风尘,寓意未来美好生活。杨枣儿坐在母亲腿上,年长的长者喂完一碗米饭、一块红烧肉、一条鱼。然后眼泪汪汪的被大笑的光绪一把横抱在怀中。

    “岳父岳母大人,今你小婿将你们唯一的掌上明珠娶走,请相信小婿一定会好好爱惜。”说完,光绪鞠了一躬大笑朝门外走去。

    “预备――放。”九九八十一枪响之后,杨东子大吼道:“炮声轰鸣,百鬼避让。”仅带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