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363部分

中华苍穹-第363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是皇上,谁敢去怀疑呀。再说将您从水里捞上来时,天黑成那样谁会仔细分辨。您从小龙体就不太好,所有人大病时不都一个样子吗?再说您的身高和长像与画上的皇上总算九成相似,这画里的跟真人有些差别不也很正常吗?您病好了就开始跑步锻炼身体,大家还以为你的身体是锻炼出来的。锻炼能改变一个人的体型和体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呀――”说完。寇连材又跪下了。

    这么一说,光绪就明白了。怪不得自己醒过来时房间内没有一个侍从。原来所有都认为皇帝必死无疑。怪不得自己跟本不认识宫中所有的人事,还装了好长一断时间的失意症。怪不得自己没有任何光绪本体的记忆。原来自己就不是什么灵魂穿越,跟本就实体穿越。所以没有光绪本体的记忆,所以不认识当时所有的人。只为自己跟本就不是这个世上原本存在的人。

    怪不得那晚侯成的话神神道道,说什么叫朕不要自欺欺人。怪不得那十二个小青年口口声声说只效忠大汉皇帝,自己还以为这些人胡说八道。原来自己跟本不是什么光绪、什么满族人,自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难怪他们能调查出结果,上古前就传有血脉验证的法子。自己跟本就是汉人,这能验不出来吗?

    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此刻照在光绪身上依然驱散不了他心中的寒冷。当朝臣们发现从在台上的皇帝跟本就是冒充的。当他们发现真正的皇帝其实早就死了,他们会怎么办。自己已经没有名义统领天下,北进计划面临取消。如今占朝堂不过一成多的满臣必要重立满帝。那超过七成实则已经手握大权的汉臣能同意吗?还有各地将帅会不会把矛头指向京城,问一问这鼎重几何。关键是他们现在有这个实力,因为为了北进计划,所有物资已经全部到位,只要他们动作够快,就能抢到囤积在后方的物资。而有了这些物资的将军们,就有了打进京城的实力。如此一来。外敌不除之时内战便起,天下大乱就在眼前。自己呕心沥血富国强兵,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呀

    “妾身知道皇上在担忧什么。”杨枣儿长于朝政如何看不清眼前的局面:“皇上何需忧虑,自甲午年起。能带着大军打胜仗的除了您,还有第二个吗?”

    杨枣儿一句话点醒了光绪。确实如此,换个皇帝结果就不一定了。

    “寇连材。你立刻回瀛台将所有的现金全部拿到玄武门来。”等寇连材走远了,光绪拉过三位妻妾说道:“事实已经证明。我无论如何也不是光绪皇帝。此事一出,必然天下震惊。如果他们真心效忠于我。那我们到哪都是一样的。可万一他们有歹意,我们留在京城怕是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我打算赌一把,趁着还没人知道这件事,我们立刻出京,这样京城就留给大臣们决断。即便出现不好之事,至少我们远离京师要跑路时间也充足一些。”

    “那离京之后,还能准确的得到京城的消息吗?”琪木格第一个反应过来。

    “你以为我这些年皇帝白当的,自己身边怎么少的了死士。”光绪立刻分派任务:“枣儿,你去幼儿园将孩子们全部接过来。琪木格,召集可以绝对听从我们命令的皇家禁卫士兵,一定要忠于我们而不忠于国家的士兵,越多越好,立刻到玄武门集结。美子,立刻以准备几套便装。”

    众人分头行事,光绪也到城门楼内打电给北京火车站,问清楚了列车发车时间后,要他们准备三节客车车厢待用。

    寇连材带着现金来了,孩子们也接来了,整个皇家禁卫营也全部集结完毕,等帝后四人换上便装后,光绪召见禁卫营黄明华等三位连长:“有些事一时半会的不清楚,一会在路上给你们解释。现在二连跟随琪木格回东北,三连护送美子去日本,一连则跟我和枣儿去江南,营直属排及营部留在京城。寇连材你看着瀛台和紫禁城,非皇上不得入内。现在立刻去火车站。”

    火车站里,光绪把现金分成三份:“琪木格不管你是不是皇贵妃,你都是这个国家的军人,是大校级的军官。到了地方后依然要积极的协助部队推进北进计划,这是国家民族之战,不可等闲视之。美子,你嫁到中国已经快六年了,这次是第一次回娘家。我没有别的要求,只有一条,不许进日本的王宫。这是我对你唯一的禁令。你们都记住,不管发生什么,除非我亲自打电话给你们,否则不要回来。现在火车已经准备好了,都上车吧。”

    火车站值班人员没想到皇上要车厢是要出巡,所以准备的只是硬座车厢。但现在没时间调整了,送琪木格去东北的火车第一个开出火车站,因为现在没有客车,所以在货车上挂上硬座车厢,装着琪木格和她的孩子与禁卫二连就向东北驶去。京津商贸易频繁,所以去天津的火车很多,耽误点发车时间后就挂上车厢就可以出去。大沽口上宝贝公主号正在等着皇妃上船再开向日本。

    今天开往上海的客车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了,客车上的人已经吵个不停。但这年头火车晚点实在是常有的事,可听说只为了等一个人而晚点这下就和火车站的人吵了起来,什么人这么牛x,要知道这年头难坐的起火车的可都不是普通百姓。当一群丘八长枪短炮的杀进来后,他们就老实了。终于等火车挂上最后一节车厢后,火车终于开出站。

    当皇上坐的火车才刚刚出站,北京站的站长就觉得不对劲。皇上亲自打电话要车厢还以为是为其它什么事准备的,没想到是皇室一家一起出去。如果皇上微服私访,那就不可能如此明显的调动兵力护卫。若是出巡,即使是临时决定也应该有主管部门通知他,因为只要走铁路就必然要通知到他好适度调整班次。可这次没有任何预兆,于是北京站长一个电话拨到直属上级部门交通部。告诉部长詹天佑:皇上与后妃三人便装率兵离京,之前并未得到指示。

    詹天佑不明所以,于是他又一个电话打到总理办公室确认这个消息,但总理办公室也不知道皇上有出巡的计划,可当要报知总理之时却找不到总理大人。

    国务院与瀛台基本就属于对门的性质,禁卫营突然紧急的调动自会引起戍卫国务院的中央警卫团的好奇。当团长得知这个消息却找不出原因后,出于职责的关系就会上报总理办公室。然而正当团长要打电话上报时却刚好碰到出门的李鸿章,自然就亲自上前告之。李鸿章感觉不对,招来杨度又问不出所以然来。当得知皇上去了御花园后他就急急忙忙前往宫门求见,可没想到寇连材告诉他的是,皇上与三位后妃已经去火车站。李鸿章火急火燎的一个电话打到火车站,才知道皇上已经离京快半小时了。

    御花园水池前,李鸿章才听完寇连材讲述的经过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完了,大清完了。咱中国的天也塌了。”(。。)

第三百六十六章 谁主浮沉() 
紫禁城御花园的池塘,里面的水已经排干了一天,烈日暴晒了一天池底的淤泥依然没有干透。池底,破破烂烂的龙袍附着在一幅骷髅上显的是那么刺眼,白玉的五爪龙纹佩告诉围观的众人这幅骷髅的身份。

    正副总理大人、八部尚书、两局局长,还有皇室秘书长就这么楞楞的看着池底的骷髅一言不发,静静的听着寇连材讲述刚刚发生在这里的事情。

    “也就是说,当初我们从池子里捞出来的不是光绪皇帝,真正的光绪皇上其实当时就跌时池子里淹死了。我们捞上来的只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出现在池子里的陌生人而已,而这个陌生人后来就成了皇上,也就是早上诸位大人还见着的那个皇上。事实就是这样,奴才自知是死罪,是杀是剐诸位大人看着办就是了。” 寇连材说完却是一幅无所谓的样子,上前搀扶着已经站不太稳的宰相大人在一旁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寇连材已经闭嘴很长时间了,现场还是一个人说话都没有。与其说大家在思考这件事是怎么回事,还不是说是大家还没搞清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真皇上十二年前就死了,大家就奉着个假皇上一奉就是十二年。这十二年里,就连假皇上也不知道自己是假的。十二年后,真皇上的遗骸出现了,假皇上也终于知道自己是假皇上了。于是假皇上脱了龙袍带着家小跑了,把国朝留给只剩一具骷髅的真皇上?!

    这事情好像有点乱,搞的好像写玄幻小说一样。但事情好像就是这么回事。只是,就凭这么一具骷髅就能确认这就是真皇上?虽现刚刚跑路的是假皇上。可在这十二年里好像干的也不错。如今假皇上这么一跑,大清国岂不是一下就没了皇上?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是无君,没了皇上怎么办?我们到哪里找一个皇上来?不对不对,事情想乱了,要重要思考一遍。事情是这样的,十二年前真皇上落水死了,侍卫们救了个假皇上回来,结果假皇上一干就是十二年,干的还不错。然后真皇上的遗骸出现了,假皇上见事情暴露。于是跑路了,于是大清国就没了皇上这tmd不是一样嘛。哎n妈,怎么这么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北京的夏天天黑都晚,晚上七点太阳还在天上挂着。现场所有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也没什么可说的。真皇上已经死了,假皇上已经跑了,事都到这个份上了还怎么说?

    不知道是李鸿章听到的最早所以也最早回过神来,还是因为长年执政国朝中枢神经强大,总之在太阳落下山的那一刻渐终于缓过神来了。李鸿章在叩连材的搀扶下巍巍颤颤的站了起来:“老夫已经老了。已经没有精力来考虑这些事情了。诸位大人商量的办吧。”说完就朝宫外走去,当走出宫门的那一刻,李鸿章看了眼天上的太阳。夕阳的光辉依然美丽,只是近黄昏罢了。

    李鸿章走了。其它人也没有再留在这里的理由,于是都默默的走了。作为刑部尚书的礼亲王世铎,走出宫门后看着西北方向。那是两宫太后的荣养之地。今天突然这么大事件要是直接告诉两宫太后,这两宫太后能接受的了吗?要是两宫太后听要这消息一口气没喘上来。这大清就真的完了呀。看着陆陆续续从身边经过的全是汉臣,世铎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原来汉臣们已经手握天下大权了。世铎想了想今天还是不要去见太后告之此事,他需要先联系在京的满人,为满人重夺江山做好铺垫。

    “什么?如今的皇上不是真的光绪皇帝,而是被人假冒的?”李府书房内,李菊藕听到这个消息大吃好多惊,这事跟本没办法去想呀。

    李鸿章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这些年来,每当李鸿章拿不定主意之时,总爱问问这个女儿的意见。这也是李菊藕嫁了人却住在李府的原因。李菊藕一屁股跌坐在椅子里,一时半会儿的也不知说什么好。

    都说当局者迷当旁观者清,出现这个差异的原因其实是两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所导致的。作为执政宰相的李鸿章考虑的是如何稳定朝局,平稳过度到新皇继位,国朝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工作和计划如何平稳的继续推进。而李菊藕想的却是,如果换了个新皇帝,对李家来说有着什么样的变化。自己的张家已经和李家捆绑死了,李家倒霉,张家一定完蛋。所以在将来朝局中如何保存李家,这才是李菊藕在考虑的问题。

    李菊藕突然出去吩咐了几句后,就在偏厅里一直等着刚刚出门的仆役回来。良久后,仆役都回来了,每个人都向大小姐小声的回报事情。然后大小姐又低声吩咐几句后又匆匆离开。

    不一会儿李菊藕回到书房说道:“父亲,女儿刚刚派家将四处查访。刑部尚书的礼亲王世铎竟然没有直接去颐和园向两宫太后奏明皇上一事,反到是在家召集了不少满臣和在京满人。看样子他们正在密谋什么事情,一定他们做出的决定就会立刻奏明两宫太后,估计就是明天一早。”

    “世铎竟然没去颐和园到是出乎老夫意外,看来这么些年的朝中历练也是有些长进。”

    “孙大人和翁大人去了史部,打探的消息说二位大人正连夜调阅各地官员名录。不知是何意思?”

    “还能是什么意思。只要是官员就总会有出身派系的差别,孙翁二人查阅官员名录,就是从中找到自己一系官员的详细位置。同时仔细分析其它官员可拉笼的可能性。说到底,就是在为自己安排后路。”

    “那父亲,咱们家该如何?”

    “为父为官多年。这事都记在脑子里了。回家路上为父已经安排下去了,现在想必大沽口的船支已经准备好了。”

    “父亲还是这么老谋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