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369部分

中华苍穹-第369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说完,李明拱手向严复鞠了一躬。严复没有让开,反而正身受皇上一礼。而后拱手回了一礼。

    君王是不可能向臣子行礼的。但这不是君臣之礼而是拜师礼,是皇上代太子求师的拜师礼。也许是自古以来能读书识字的人太少,所以向人求取学问还要看人家收不收。所以当有学问的人愿收你当弟子之时,那等于给了你全新的一条生存之道,这是一种大恩德。所以拜师要郑重其事,因为父母给了你生命,而先生教会了你生存之道。所以这一拜,就不能再随便改换门庭。欺师灭祖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两条罪行。而且欺师排在灭祖之间。所以就有了一时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先生也有了等同于甚至超过父母的权利,他们有权利打骂弟子。有权利责罚其身,作为父母都没有权利去干涉。当然,权利和义务也是对等的。如果弟子是远离父母求学,作为生先不仅要传道解惑,还要主动承担起弟子的日常吃穿用度,在这一点也其父母无异。正因为如此,拜师之礼就显的格外重要。可以说在中国民间拜师礼是远远大于拜见君王。必竟师父是一辈子的事,而君王也许几辈子都见不着。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严复才敢公然受皇帝行礼。

    李纯从出身开始就生长在皇宫之中,迎来送往的大臣的一言一行也从来不避讳他。也常常跟着姐姐到其家小朋友家去玩耍,别人家的大长总会说些让他不明白的话,但听多了看多了,这见识还是比普通民家的同龄人要多的。还不满五周岁的李纯虽然还听不太明白长辈们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肯定跟自己有关。他的脸依然还是红的,只是不是因为被笑的尴尬红,而是惭愧的红色。父亲是一国的皇帝,自己就是一国的皇子、是殿下,还怕被人笑几句不成。正如刚刚严大人说的那样,作为帝国的皇子,就该有心怀天下的心胸。

    就在李纯胡思乱想之时,父亲严历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纯儿,还不向先生行礼。”

    “是。”李纯这才回过神来,向严复拱手鞠躬:“纯儿拜见先生。”

    严复回礼:“纯殿下不必多礼。今日你拜老夫为师,为师就教你人生第一个戒条。现在伸出左手。”

    本来站于一旁的李明立刻拉着杨枣儿回屋内,做师傅的传授学问与弟子,外人是不合适在一旁听的。就在进门的那一刻,不放心儿子的杨枣儿回头看了眼就急了。严复折了根树枝,而李纯已经将左手伸了出来。

    李明将枣儿拉进屋内:“做师傅的如何教育弟子是师傅的事,咱们做父母的还是不要管的好。”

    “纯儿长这么大,还没人动过他一根手指头。我一个当娘的都没舍得打一回,严复到好,今天才拜严复为师就要挨打。不行,我去说说严复。”

    “好了。”李明赶紧拉住就要出门的枣儿说道:“为人处世当宽严相济。对于纯儿而言,既然我们做父母的持之以宽,那严复做师傅的自然就会持之以严。严复可是下任宰相,这如何教育皇子他自然心里有数。咱们就不要管了。”

    “当人师傅的第一天就要打人,哪来这样的道理。”看到自己的儿子挨打。当母亲的哪个心里能痛快。杨枣儿心里不停的抱怨,口中也说道:“来就来了,还说一些怪里怪气的话。如果不是看着他来劝您进京登基为帝的。妾身才不会让纯儿拜他为师。”

    “听出来了?!他们都是汉臣,如今正是复兴汉家江山的大好时机,当然要立汉人皇帝,这样的血统上就会有自然的亲近感。而且不立不行了,一但再让满人掌权,他们这些汉臣恐怕是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我的来历稀奇,他们不能确认我真的是汉人。但你是十成十的汉女。至少纯儿有一半肯定是汉家血统,所以立纯儿为太子继任大统也就是他们第一选择。说到底纯儿不是长子,他们怕我将来立长子乐儿为太子。所以。严复此行不仅仅是要我回京以摄大局,还是代表着绝大多数的朝臣向我施压,逼迫我立纯儿为太子的。”

    “乐儿是长子但也是庶子,纯儿才是嫡子。立嫡不立庶自古有之。大臣们纯粹瞎操心。”

    “他们可不是瞎操心。历史上不是嫡子的当上了皇帝的也很多,他们是想防患于未燃。但他们想的太早了,纯儿不过才五岁,这今后几十年的变化谁能看的明白。”

    “妾身是小门小户出身,没您这份见识。”杨枣儿说道还摸了把眼泪:“纯儿也是您的儿子,怎么管教孩子是您这个当爹的事。妾身将他生下,由一尺长养到这么大也算的是对的起您家的列祖列宗了。”

    李明什么都没说,只是将枣儿轻轻的拥入怀中。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李明知道,当严复把今日的奏对加密发回京城后。满清王朝就已经终结了。自己也将再次引领这个国家继续前进,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这种宁静了。

    失去二百多年统制权的汉人再一次登上了国家领导者的位置,一个由汉人自己领导的国家出现了。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因为这个全新的国家不是建立在欧洲民主自由思想或者是欧洲血色思想之上的,这个全新的国家是建立在这个世界传承最悠久的汉文化思想上的国家,这是属于我们汉人自己的思想。汉文化不必再经历被血色文化无情摧残后的艰难复苏,李明相信汉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

    “知廉耻,明善恶。孝当头,勤为先。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处绝境而不自哀,居荣华而不自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李纯稚嫩的声音却说的铿锵有力,但立于门旁的李明没有上前却看的很清楚。双手背在身后的李纯正在轻轻的捏着被打的左手。

    “不错,为师才说一遍你就能记住,果然天资聪慧。但是,为师要你记住的不仅仅是这句话,而是话中为人处世的含义。今日是为师给你上的第一课,当然也许现在你还不是很明白,所以为师才要你记下慢慢领悟。”严复点头赞许的说道:“本来拜师的第一日为师该赠送你一套文具,但为师此行乃是办差未曾携带。回京之后再行补上吧,现在去玩耍去吧。”

    “谢先生赠与。”李纯恭恭敬敬的谢了一礼,这才跑向父亲。他没有把被打的手伸在前面报怨,反而将手缩在身后却炫耀着严复即将送给他的文具:“先生可是帝国的宰相,送的文具肯定很值钱的。”

    “不许胡说。你要为师送你一套价值连城的文具,这可是为师破产呀。”严复走上前来行礼后才说道:“为师乃是一个穷官员,除非你让你父皇先为师涨涨俸禄才行。”

    严复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在李明执政的十二年里,这些李明亲自选拔的官员自身还是很清廉的,他们没有靠贪污国帑来发家致富,他们没有靠权势掠夺百姓来挥霍无度。但不代表他们就真的穷。林启兆,大清户部尚书,手里管着大清每年数十亿税收。他没有贪污一分钱,但已经是身家百万的富贵人家,原因是他一个庞大的家族。只要让手里金沙落下去偏一点方向,曾经上海滩一个无名的家族就立刻成为能左右上海金融局势的大家族。林启兆仅是李明班底中的一个。让李明高兴的是,这些官员还有着无比的自律性,他们自己家族的企业也没偷税漏税,供给国家的物资也没价格虚高和以次充好。当然他们会利用政策的优势,让自己家族获得更多的政府定单和利润。这没什么,这十几年国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与这些官员家族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作为官员总是会多获得一些优待。这是也是李明离京后依然能获得他们支持的原因。

    李明笑了笑:“师傅送你文具是希望你用这些文具去书写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将它们供起来。价值连城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精致一些罢了。”李明拉过李纯的左手,看着掌心中三条红印问道:“疼不疼?你知道先生为什么要打你手掌心吗?”

    “不疼。先生打我掌心是要让我记住先生的话。爹爹放心,孩子已经记下了。以后会好好领悟先生的意思。”

    “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李明点点头:“既然先生下课了,那就去玩耍吧。先去看看你的母亲。”

    “皇上,纯殿下虽然年少但悟性已远远高出同龄之人。在微臣看来,纯殿下比您的悟性要高出很多呀。”严复落后李明半步向外走去。

    “废话,儿子比老子强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李明很高兴,哪个父亲都希望别人来夸奖自己的儿子,哪怕是用贬低父亲的方式来达到也不会介意。

    李明与严复说笑着还没走出院子,屋里传来了枣儿冰冷的声音:“手都打肿了还不疼。这个杀千刀的严复。”

    “严复,看来你今后要小心了。”李明打趣的说道。

    “看来是真的有麻烦了。不过那又如何?满清二百年的统制将一个衣着华美的国度治理成衣裳褴褛,而皇上不过当政一十二年就将被受欺凌的国家治理得欣欣向荣,而如今纯殿下之聪慧更是难得。至少在微臣这一代的眼里,在这个世上传承了五千年汉家文化的国度有了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百七十一章 由小见大() 
严复很好奇,皇上换了一身粗布短打,还是打过补丁的那种。把自己打扮的像一个农夫。不,应该说就是一个农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如同一个真正的农夫一样,就连神情都像。

    都说富贵三代,穿衣吃饭,贵族的养成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当了十二年假皇帝的李明依然没能学会贵族那举手头足的高贵气质,毫无贵人体统。看着走在街上正在与街坊商贩打招呼的皇上,满口荤段子引得街坊笑骂不停,皇上也回骂不敬,口中市井俚言不断,直让严复大皱眉头。

    其实眼前的皇帝跟本就是一个大老粗,吃没吃相坐没坐相。方才正式奏对之时,别看皇上上半身坐的稳稳当当。其实从案几下看过去,皇上屁股就没停一下。皇上不喜欢太森严的规矩,也从来不管祖训之类,皇上就想让自己活的跟一个普通人一样。所以他与大臣们笑骂,所以当着满朝将军开盘子赌钱,就想活的自然一点。巍峨的紫禁城从来都是国家最高权利的象征,可皇上说一个人往这么多房子显的冷清,所以干脆搬到瀛台给自己建了一套房子。奏折批红是皇帝决断天下的权利,可皇上说一天到晚批折子都没时休息,所以不顾当时的祖训重立宰相之职权这种事,皇上干的太多了。可也就这么一个总想着能过的悠闲一点的皇帝,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眼光。他准确的估计了甲午战争的进程、他预测到了俄国的入侵、他提前布局南洋、他把黑暗罪恶的手伸向了各国的科研人才

    如果他仅仅只是一个出身于平民家的替身侍卫,如此精准长远的眼光是从哪里学来的?如果出身于豪门大户,可从来没见过他联系过什么兄弟姐妹。朝臣们曾无数次猜想过皇上的身世。可皇上仿佛连自己都忘记他的出生。如迷一般的身世,就如同他第一次出现的那道闪电一样。显的是如此的突兀。也许是上天看到了中华大地开始沉沦,也许上上天不忍华夏一族从此没落。于是一道闪电从天而降,为这个凋零的国度降下了一位圣主。他虽然有些玩世不恭,他虽然有些懒散,但他的眼光却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为中华这艘巨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严复第一次见到皇上还是在十二年前的上海老时务报馆内,那时的皇上身着便服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严复重来都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总是一幅自信满满的样子,即便是被围困在田庄台上也从来没听说皇上有过丝毫的害怕。是谁教会了皇上的眼光?是什么造就了皇上的心胸?

    都说君心深似海变幻莫测。皇上的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脸上,逛个街能捡到一个铜板都能乐和一整天,买个东西发现买贵了也能抱怨一天。总之。你可以随时在他的脸上看到他的心情。可偏偏在国事上却又冷静的令人发指。

    甲午战争才刚刚打完,朝堂和民间乱局都还没收拾,一个需要皇帝亲自在前线拼杀的国家本来应当安心于国内建设。可皇上就是不顾众臣们的反对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南下北上两条战略摆上了年青的参谋本部的办公桌上。于是在国内开始建的同时,南方的号角为国家带来了丰富的建设资金。这时,所有朝臣们才明白过来,中国想要快速追赶列强的脚步,就需要通过战争为国内建设掠夺资金。

    十年了,南下战略受限于英国驻守的新加坡而无力继续而转道向东。但北上计划除了中途被日本打断了一会外。十年来没有停止过。参谋本部用了一整间房间来存放北上战略的各项资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