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386部分

中华苍穹-第386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出,用鱼雷近距离攻击。这样至少能保证坤甸的安全。”

    “这一样来牺牲就大了呀。”邓世昌有些不忍。一两百吨的鱼雷艇也就只要几颗速射炮就能打沉。这跟本就是用人命来换胜利。

    “不这样怎么办?一艘鱼雷艇好歹也就十几个人,一艘战列舰可上千号人呀。”吴德仁颇有些不耐烦的说:“二十艘鱼雷艇换一艘战列舰也值了。”

    程诚看了眼邓世昌点了点头。确实。处于两害取其轻的选择的上,这样是最好的。于是海总的参谋们聚集在一起重新推演的新的战术。这时没人提起潜艇。主要是不想提。就在一个月前新下水的第三代潜艇在刚刚出港就有一艘倾覆,而原因仅仅是水泵的供电系统中一根保险丝在对水舱排水时熔断。好在只是港口外的浅海区,舰长通过鱼雷发射管自救,但依然牺牲了四名士兵。而且打捞工作也整整将港口堵了三天。眼下要靠新建潜艇来御敌可能性不大,而老式潜艇虽然可以在近海防御,但数量却一直只有四艘。而且面对这样的大舰队,最多也只能偷袭一下罢了。

    很快,海总向总理府提交报告。报告中指出海总需要建五艘新式驱逐舰和多达五十艘的高速鱼雷艇。高速鱼雷艇的技术要求很简单,每艘鱼雷艇只在舰首安装双联鱼雷发射器。为增加速度连预备鱼雷都不带,一但发射后能返航的由后续驱逐舰进行补给。总理府在报告上批阅一个“可”字后呈皇上核准。

    该级鱼雷艇作为突击队使用并无不可,然则朕对战役的结果始终持乐观态度。依朕之意,这些鱼雷艇战后可改成近海巡逻、海上急救、稽查走私等用途,所以在设计上请加以注意。

    李明在总理府电文上批示完后,交给杨度让他发回总理府后,一个人又开始望天发呆。前世日俄战争时期,尼古拉二世就派出远征舰队企图击败日本。但那时派出远征舰队时,俄国还有一支足以和日本抗衡的远东舰队。有旅顺有海参崴这样的基地。但这个世界不一样了,俄国在前一次入侵战争中不仅陆军被彻底击溃,远东舰队更是一战而没。如果不是从欧洲再调派两艘巡洋舰来,俄国远东舰队跟本就可以除名了。尼古拉二世对远东土地的**是没有止步的。对马海战后就叫嚣着要报复中国也实际赋予行动,在穷尽国库之后还是组建了一支拥有三十多艘主力舰的大舰队。如果这样一支舰队留在欧洲,那对欧洲局势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样一来。德国就必然要建造可以相抗衡的舰队,法国为了对应对德国的挑战也要相应大量造舰。英国的政策是可以同时对抗世界排名第二、第三的两国海军同时的挑战。建在军舰的建造数量上必然是巨大的。就如同用卖给西班牙军舰去打美国一样,美国到现在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主力舰多达二十二艘之多。如此大手笔的军工投入。必然会影响对本国经济的投入,这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来说是绝好的消息。至少可以让中国商品在进入澳大利亚、南美和中东一带时受到的阻力少些。

    所以,在对俄开战前就拟定快速夺取海参崴的决定。就是希望俄国人能看在远东已经没有任何海军可用的基地而取消对中国的海上远征。可谁又想的到尼古拉二世这个疯子――

    既然俄国人打来了,那应战就是了。打仗是将军们的事情,作为外行的李明很自觉没有去插手,他现在最重的工作就是完成祭祀黄帝后回京,再建汉人朝廷,可还是在西安拖了一个多月。没办法,从服饰到仪仗需要全部新做,礼部还从故纸堆里翻出一堆的礼仪要求,不仅从京城将仪象等用专列运到西安,礼官还是一板一眼盯着李明的一举一动,但凡不合礼制要求就指指点。被李明揍两回了也不见有改变,于是李明要求更改仪制。发给京城的电报里说道:汉唐已过千年,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思相也要跟上时代,这时还要生搬硬套老旧一套已经不合时宜。对于皇上要求,礼部询问了严复的意见后果断回电:正规礼仪上断不得出错。李明看过电报后,黑着脸开始接受礼官黑暗的训练。然而李明都老实成这样了还不能让礼官满意,就因为拉长脸的李明不符合圣主明君儒雅的表情就连准太子李纯都难逃毒手(至少李明是这样认为)。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所有服饰、仪仗、器物,各项礼仪训练都已准备完毕。礼部司天监算好了黄道吉日。等日子一到西安行宫中的盛大仪仗就可以起程了。借着出发前一天这唯一天不需要练礼仪的日子,来了西安一个月之久的李明终于可以逛逛西安城了。

    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自周起,秦、汉、隋、唐等中国古代重要朝代均建都与此,可以说中国的礼仪传承就是在这里开始走向了整个世界。盛唐时期,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人。可以说这时的长安城就是世界中心。但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当黄巢攻入长安后,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把宫室拆毁,屋木也一起运走,临走时放了一把大火,据说长安城人最少的时候只剩了五户。后来,驻守长安的佑**节度使韩建认为城广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对城市进行改筑,缩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长安城。也因为中原朝廷失去对西域的控制权。导致路上丝绸之路被海上丝绸之路所代替。当一个城市同时失去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地位时,破败也在所难免。至此,自周起已有千年的城都才被彻底放弃。现在的西安始建于明朝,四四方方的小城中规中矩。除了历史遗留的一些古建筑外,与西北偏荒小城相比,也就人多一点。

    到西安不可不看大雁塔。这座初建于唐初的楼阁曾经是玄奘译经之地。也是中国大乘教法的起源地。不过经过多次修缮,现在看到的大雁塔也是明代的建筑了。

    今天。李明在严复、杨度和西安官员一身便服的陪同下来到大雁塔,这里人山人海是香火鼎盛。可才逛了一会李明就发现。今天来上香的绝大部分竟然都是军属。李明指着庙里庙外攒动的人群问道:“整个西安城里竟然有这么多人参军吗?”

    “回老爷话,来上香的更多的还是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有时还有外省人来此上香。”西安知府在一旁答道。

    李明诧异的问道:“将士多是年青力壮的男子,这么多壮劳力参军后,农活谁来干?”

    “老爷您不知道,自春秋战国的千年以来,关中男子就是沙场的主力。男子出外征战,女子耕田织布自古使然。”

    李明听后却眉头紧皱:“自古以为农民就是这个国家税赙的主力,他们不仅要出壮丁为国征战,家中妻女还要耕地缴纳农税。这对农家来说压力太大了。杨度,回去后将此事立刻报备总理府,要求他们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天下农民减轻负担。”

    杨度喏一声退至一旁,到是西安知府拱手奏道:“老爷不知,自从皇上取消人头税后,其实民间农民日子就好过多了。朝廷征收的农税是按田亩计算,一般的小户农民并没有多少地,家中妻女耕种一年总有剩余,如果一家中再有一位当兵,兵饷可是每月合5两银子的20块钱,二个月的饷银让三口之家省吃简用就够用一年的了。即使家中无人参军,农闲之时也可以到工地上做工或者进工厂工作,也可以获得一份可观的收入。交通也越来越方便,地方的货物也能运到外地获利,这收入也多了起来。这些年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说到底还是托皇上的福呀――”

    西安知府笑呵呵的还在等皇上夸奖几句,他瞟了皇上一眼却吓了一跳,因为他看到的不是皇上笑呵呵的神情。

    李明黑着一张脸,这时他才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这些年大臣们总不肯对陆军进行大规模的扩军,跟本的原因就是军饷过高。这还是普能士兵的收入,那军官岂不是更高?如今大清本土加上兰芳琉球这些藩属国,总共有军队一百三十多万人。虽说朝鲜兰芳两处的军队不需要朝廷提供军饷,还要提供装备呀。除去这两处也还有军队八十多万,那岂不是每年光军饷就将近两个亿。加上训练、伙食,新建营房、武器弹药补充光陆军一年不得花进去五个亿呀。再加上海军这个吞金兽,还有空军以及军工研发等等难怪北进这样事关国朝兴衰的军事行动。也仅仅动用二十三万人。这让去年一年才收到四十个亿的岁入的李明吓出一身冷汗。可细想一下又好像不对,如果按这种算法,一年的军事开支连维持军队都略显不够。于是李明转而看着严复等待详细说明。

    严复言道:“老爷无需过虑。首先所有藩属国的军队都由自己国家出饷,即使由朝廷提供的枪弹也是按成本价买给各藩属国。其次军中将士军饷并完全一致,能拿到20元的只有主力野战部队的三十万人,地方驻守部队一个月只有13元,而作为二线预备队的武警为10元。必竟野战部队需要随时开赴战场,只有开赴战场之后才能拿到20元的月饷。否则,即使在占领军驻守也仅仅提高3元而已。”

    哦――李明点了点头。这么说就能理解了。李明眉头却皱的更紧了,只是自己为什么不知道?

    “老爷,这些事件兵部每月都有呈报。老爷为何不知?”在旁边的严复看到了皇上的疑虑,于是反问道。

    “哦哦,没注意。”李明有些尴尬。兵部月报却实有关于开支一项,可李明总是看一眼支出大项,详细的数据做皇帝的哪有时间去一条条的看。原来朝廷穷开销大,李明光想着到哪去搞钱,还好自己这帮班底都算尽心。不过以后需要再仔细一点了。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可不是这么说:“这不是有你们在嘛,我拿稳个大数上不错,小数自然就由你们处理。要是这种小事要我亲自过问。那要你们何用?”

    皇上这话代表着一种信任,于是大家全都乐呵呵笑了起来。阳光再次出现了,众人自然玩性更盛。可上香中有一位女子引起了李明的注意。

    到不她穿着长相如何突出。而是她的行为让李明诧异。她先是为军中的夫君求了一卦,是上上签。按理说拿到这样一支卦象的人一般都会喜色颜开。然而这位女子却依然脸带阴沉再求一卦。却求的是菩萨不要变卦。这种求卦的行为让李明极为好奇,这样的卦也是能求的?好奇之下李明想知道这女子为何这样求卦。

    西安知府在皇上的示意下亲自上去拦住正要离去的主仆三人。向她们表明官府的身份带近前问话。

    “民女李氏,见过各位老爷,民女是为在军中的未婚夫君求签,可每次求的都是上签却见军饷不见人,所以再求一卦求菩萨不要变卦。民女听说西安大雁塔的签最为灵验,故从山东过来求上一签。”

    “山东!”李明很吃惊,虽说火车已经通到西安,也不至于大老远的跑来就为求一卦吧?不过可见这女子对未婚夫君爱意之深,李明便问道:“你那未婚夫是何人,在下在军人也颇有些关系,也许能帮你打听一二。”

    “真的吗?那就有劳这位老爷了。家夫吴佩孚,民女只知道他原是第八师的一个营长。”

    “啥?吴佩孚?”听到这个消息李明比李氏更想知道这人的下落,所以立刻回头下令:“杨度,发报兵部查找吴佩孚下落,一有消息立刻来报。”

    杨度喏了一声后转身而去。李氏见眼前这位老爷竟能直接联系上兵部,自然也是多翻拜谢。等杨度不仅找到吴佩孚的下落,还把他的档案也要了过来,两下一应证,这些年吴佩孚的动向就清楚了。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1892年年仅18岁就参加新军,因训练成绩优秀担任第一师一团的一个排长。参于第一师在北畏子对日军的围歼战后率部增援田庄台,战役中表现突出提拔为连长。奉天之战时因留守丰台大营而未参加,战后因军队重组调任第八师为营长参加了远征日本。回国休假后升任团长,如今第八师正在伊尔库茨克外围进行封锁。而他在18岁参军前家中本娶一女王氏,后病逝。于是在远征日本后休假探亲之时,家中再为他定亲李氏。可吴佩孚心里还念着王氏于是不告而别,然后就再无音讯。不过档案里写的是――未婚。

    “他还活着,而且活的很好,现在已经是上校团长。不过现在北地执行军务暂时无法返回。”

    李氏突然泪流满面:“妾身就知道他还活着,可他为什么不给家里来封信。父亲说他已经死了非逼着妾身要嫁给他人,难道妾身就真的这么让他讨厌吗?”

    “将军难免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