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4部分

中华苍穹-第4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颐和园,慈宁宫

    “李谙达,今儿个下午怎么走神了?你从来可不这样。”

    “回老佛爷话,今儿看到皇上虚心问政,老佛爷悉心教导。一时感触走了神,还请老佛爷责罚。”

    慈禧出神的看着宫门外。李莲英明白,多ri来皇上陪伴老佛爷左右,新奇物件从吃到玩是层不出穷。老佛爷心里高兴是真真的,可一方面又担心皇上是不是有其它目的,要夺了老佛爷的权。可今儿的事,是让老佛爷动了恻隐之心。

    “李谙达,你说说看吧。”

    “年青人都有股子冲劲,皇上亲政不久,也想做一有为君主,行事语言间自然与老佛爷的稳重难免有相冲撞。今儿奴才看来,皇上到也是虚心问政。应该是这些个ri子的修养,真正让皇上明白老佛爷这些个年来的艰难。”

    慈禧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喝着茶。李莲英侍立一旁也不敢说话。就这样静静的过了好一会。

    “哀家倦了。”

    光绪第二天上朝将与慈禧讨教的结果与众大臣商议后交办下去,朝会结束后就在养心殿内接见大臣,然后到颐和园与慈禧讨教政务,一并将晚膳解决。然后回到御书房将当天的奏折批完。就这样,一连几天,光绪满带着求教之心,慈禧也悉心教导。不同的是,慈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语气也越来越和善。可光绪明白,朝政之所以顺畅是因为所有的决定都是与老太太商议后的。也明白对于慈禧这样视权力如生命的人来说,夺了她的权和要了她的命一样。真要到了夺权的那一天,慈禧一样会疯狂反扑。现在还有求于她。

    时间一晃大半个月过去了,这样的ri子直到李鸿章到的前二天。光绪讨教完政务,正陪着慈禧用膳。说话间慈禧突然间问了一句:“皇帝呀,李鸿章何时到京?”

    “回亲爸爸,李鸿章后ri就到了。”

    “李鸿章人没到,折子先到了。”慈禧接过李莲英递过的折子交给光绪,不等光绪打开,说道:“李鸿章的折子皇上回去后再看吧,此事皇上不必问哀家意见。不过皇上还是要记住,治大国如烹小鲜。朝局以稳为首要。”

    “儿臣记下了。”

    御书房

    “终于批完了。”光绪伸了个懒腰:“小寇子,难得今ri奏折少。去整个小酒,弄点点心来。”

    喝着小酒,吃着点心。这小ri子惬意呀。“小寇子,会喝酒不。别站一边了。过来一起吃点。”

    “奴才怎敢于皇上同桌用膳。”

    光绪从每个碟子里各挑几样放在另一个空碟子里,并推到一旁:“那朕坐着,你站着。这些ri子你也辛苦了,就当是赏赐吧。”

    “奴才叩谢天恩。”

    “家中可好呀?”光绪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寇连材闲话家常。完了拿出一张一百两银票:“收下吧,不能耽误孩子读书。也别谢了,放在心里就好。”

    寇连材接过银票,重重的点了点头:“奴才明白。”

    “近ri的折子一向都会送到朕这来。你说说看,李鸿章的折子怎么会到老佛爷那去?”

    “奴才打听过了,李鸿的折子昨儿个就送到军机处的。是礼亲王世铎昨儿下朝就送到老佛爷那去了。”

    “哦——你到是消息灵通呀,消息可靠吗?”

    “皇上,绝对可靠。”寇连材脸上一变,还是说了出来:“奴才与老佛爷身边的一个近侍婢女相好,是她告诉奴才的。”

    “对食是吧。以后再给你找机会吧。”光绪摆摆手让寇连材近前来,小声说到:“你在宫中有多少可用的人?”

    “不多,大多的都向着李公公。”

    “找些可用之人,忠心是第一的。朕过些ri子再给你些银子在宫中使用,切记隐秘行事。要是出事,朕可不会认的。明白吗?”

    寇连材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对了,为何这些ri了总是见你一人忙前忙后,没个给你打下手的吗?还有朕身边应该有些个侍女吧。怎么一个没见?”

    “皇上,这是御书房一般不会安排侍女,侍女那是安排在寝宫的。皇上多ri留宿御书房当然只能见到奴才一人。今晚”

    “朕住御书房是为了看折子方便。”看着寇连材yin笑的脸,光绪都有打人的冲动,朕就有那么急sè:“朕只是想找个人帮你打下手。皇宫很大呀,你会很忙的。”

    “奴才理会得。”寇连材依旧笑着:“珍妃娘娘可是问过奴才好几回了,问皇上何时得闲。”

    “把心思放在正事上。去找一个懂裁缝女红的侍女来,朕有事要办。另外让她负责朕在这边的食宿吧。你有空就给朕办点正事。”

    “奴才明白。”寇连材还是那样笑着。

    光绪把脸一黑:“睡觉。”

第六章 朝堂之外() 
上朝,下朝,见大臣,去颐和园,陪老太太吃晚饭,回御书房。宫里的人都已经习惯了,老佛爷高兴又有谁敢说不是呢?光绪的ri子还是这样。可朝堂外早已是谣言满天。说皇上已转变xing情,与太后合好,是国家之福。还有的说皇上不过是韬光养晦,静待时机。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光绪不知道他这样做法,对朝局引起的多大的振动。

    而对于孙毓汶来说,一切就没这么简单了。他是慈禧最得意信任之人,而且与李莲英是拜把子兄弟。皇宫中有点动静他都能知道。自持慈禧宠信,光绪在他眼里连个傀儡都不是,视如虚器。可皇上来这么一出真的让他慌了神。

    běi jing孙毓汶府书房内,载漪与孙毓汶相对而坐。自是少不了一翻闲话家常。

    “孙中堂,今儿众大臣都将折子承上。为何皇上不见对军校之事表态?就连下午见大臣时连问也不问?皇上是何意思?”

    孙毓汶也上了一份折子,可自己的把握不大。此次皇上练新军谁不想拿下新军统制,各地督府不就因为手上有兵而敢于对朝廷阳奉yin违。今天端王找来,也正好想找个盟友。

    “贝勒爷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吧,这事没老佛爷点头皇上还能成事。”孙毓汶一脸不屑:“看吧,皇上下午又会去老佛爷问旨意的。”

    “此次朝中各大臣可是每人都递上了折子。这么多折子皇上到底是如何打算的。还请中堂大人赐教呀。”

    “贝勒爷为何不去问问鬼子六,他可是知深浅之人。”

    “去了也没用,皇上才提军校之事就有人去了,可恭亲王任谁也不见。”载漪一脸无奈:“说来也是怪了,自从皇上病好了就像变了个人。以前对太后总是若即若离,而如今是天天往园子里跑,就连奏折也带到园子里批。我心里可是没底呀。”

    “说实话老夫也看不懂呀,说是韬光养晦。也没见有其它举动呀。”

    “也不尽然,宫里传出话来,皇上的贴身侍卫祁以德带着几个人于六ri前离开京城,听说去了天津。”

    “天津?去哪干什么?”孙毓汶低头沉思,半晌仍未得其果。

    载漪一看,着急的说到:“如今坊间各种传闻,说什么的都有。今儿一早宫里又传出话来,皇上身边的奴才寇连材满皇宫找个女裁缝,说是皇上要找的,要干什么也不知道,只说还要伺候皇上在御书房的食宿。”

    “女裁缝?皇上要开衣服店?这和去天津会有什么关系吗?”孙毓汶轻抚胡须:“皇上还有何异常举动吗?”

    “其它到也没有。”载漪想了想:“哦。还有一事就是皇上自病愈后,一直留宿御书房,连珍妃那都没去过。”

    “有意思,看来我们的皇上不简单呀。”

    “中堂大人,要是皇上真的是韬光养晦、陷忍待机。真有那么一ri,你我怕是”

    “有老佛爷在,一切都逃不出她老人家的掌握。该怎样还怎样。”

    “那我们就这么等着?要有找些个人联合弹奏翁同龢?”

    “他是帝师。弹奏文廷式到是可以试试皇上的态度。”

    风吹拂,戒台寺内外草长莺飞,早已一片意盎然。在北宫院内的一处空地上,一jing神矍铄的老者正悠然的品茗观景。

    “王爷”

    正是恭亲王奕欣,他摆了摆手:“老夫不说了吗,这些个ri子谁都不见。如今之朝局,老夫看不懂喽。”做为大清洋务最坚定的支持者,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事实力,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在其担任zhèng fu首脑期间,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以及西部各省的**叛乱。兴办工业、教育,开展现代化外交。曾经的满腔报负、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是过眼云烟。如今只能躲在这远离朝堂之所消磨时光了。

    “这次来的是李鸿章李中堂,王爷也不见吗?”

    红墙环绕、青砖绿瓦。戒台寺山门外长长的石阶尽头,李鸿章停下疲惫的脚步。皇上此次招他进京商议新军之事。本来是件好事。当下淮军是如何种种,自己早心知肚明。如今听闻帝后已和,皇上每ri将奏折都送到慈禧处,聆听教诲。自己的折子早已呈上,却是留中不发。朝中如此变故,在京大员亦不明了,各种传闻又起,自己实不能决断。今ri来此求见恭亲王,也是为明ri面圣求得对策呀。

    “王爷好雅兴呀,一人在此参禅养xing。”李鸿章收起不定的心绪,打了个千。

    “到是哪阵风把你这位大清第一重臣吹到我这来了,少荃快坐下说话。”奕欣满脸笑容:“听说你明ri进京,怎么还有空闲找我一闲散王爷?”

    “王爷何必取笑鸿章,此番来此实在是有求于王爷。”李鸿章一脸苦笑:“皇上yu建新军,可国库还有多少银两。我本yu向皇上讨要今年的军饷,如今看来是没指望了。怕就怕皇上看中了臣下的招商局呀。”

    “少荃何须苦恼,要是皇上真要了你的招商局,做为臣子你还能不给吗?”

    “王爷说笑了,北洋自成军以来,朝廷划拨的粮饷,除开始时候还算准时外,现在是越发的拖延,且数额上也总是不足。这些年,若非招商局等维系,怕是连ri常用度都难以招架了。”

    “皇上年青气盛,yu成大事难免有思虑不周之处,我那位老嫂子可是明白事理之人。近些ri子,皇上不是每批阅奏折都至慈宁宫请旨吗。”奕欣轻轻的摆摆手:“少荃多虑了。”

    “王爷可知如今京城各种传闻,我实在担心呀。听闻此次皇上练新军可是老佛爷同意的,可场地、粮饷、人员均未言明。就为了这新军统制的人选,如今之京城皆是卯足了劲呀。”

    奕欣只是微微一笑:“我这老嫂子,厉害着呢。”

    颐和园,慈宁宫内,光绪一如往常般的每天到这报到,半个多月下来是没落下一天。

    “亲爸爸,这是今儿大臣上的关于军校的折子。”光绪恭谨的把折子递到慈禧面前。

    “哀家就不看了,皇帝你说说吧。”

    “喳,儿臣仔细看了这些奏折。绝大多数都是朝中各大臣保举新军统制的,关于军校该如何建设只有两份。”光绪拿出其中两份,放在一旁。看见慈禧没有想看的意思便说道:“一份是‘仿西学建军校折’,此人叫周勤,字方良,现为翰林院一编修,不过此人是容闳弟子,亦是留美学童之一。到是将军校建设要物写的到是详细;一份是‘请建大清新军折’,上折之人叫欧阳振华,字子安,现为军机章京。此人到是写到军校各项章程,如招募,训练等等。此人早年在德意志军校学习过,只是年岁月些大今年已40有5了。满朝文武只次两份,嗨”

    “皇上以为如何呀。”慈禧淡淡的说到,光绪说的这些其实在朝会结束后就有人报知于她了。她这么说不过想看看皇上这么些天来是不是另有它意呀。光绪表面越是恭顺,其实她越心里没底。谁知道是不是一但拿下兵权就要和她翻脸,自个的亲儿子不也和她闹过吗?何况还只是个外甥。

    “儿臣以为周勤和欧阳振华可为军校帮办,一个专司负责建校舍,一个专司负责招募训练,编写章程。儿臣意属由岑煊总揽负责军校筹建之事。岑煊署大理寺正卿,为人正直。专司建校钱粮用度之事到也让人放心。只是这是这新军统制之人,儿臣还是想请亲爸爸圣裁。”恭谨的不能再恭谨了,谁要说我这话还不够恭谨,我跟谁急。光绪心里默默祈祷。关键时刻不能出乱子呀。

    “不是由新军统制一并总办吗?”

    “亲爸爸,新军统制专司打仗,总办专司钱粮后勤。西方这叫做专业。”要再问下去,光绪都不知道要解释到什么时候,好在慈禧想的不是这个。

    “哦!这新军统制皇上意属何人?”这段时间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