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6部分

中华苍穹-第6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菜肴三十二份,另有六份奴婢不敢断定。一共是五十九份。”

    “柳眉,一共有多少道菜?”光绪问到。

    “回皇上,今儿晚膳一共刚好一百道各sè菜肴。”

    “六成呀。朕贵为天子,还敢有人在朕的眼皮底下如此做为。那老佛爷这有人胆子一定更大了。”光绪转头看着李莲英问到:“李谙达,太后这边的膳食是谁负责?”

    “回皇上,是崔玉贵总揽。”

    “你们二人亲自检查,看看这满桌的菜是不是有也纸做的。把那几个该死的奴才都带进来。”

    这一查下来,包括纸做的十份菜肴一共四十一份菜肴有问题。慈禧坐在一旁看着,气的双手一直在打抖。竟然有人敢跟她耍花样:“好呀,花样都耍到哀家眼皮子底下了,好呀真好。李莲英你当的好差呀。”

    “太后息怒,奴才实在不知道呀。”李莲英跪倒在地,眼泪鼻涕一大把呀。

    “亲爸爸消消气,儿臣估计呀李谙达可能真不知道此事。您想想呀,您对李谙达可是恩重如山,他怎会做出如此下做之事。再则他做为总管首领太监,总不能每天都去一道道查菜吧。要真是下面的奴才有意瞒着他,他哪能知道呀。亲爸爸,您说是这个理不。”

    “皇上当以为如何?”

    “儿臣以为,此事定要彻查到底。对于一位为了大清cāo心cāo了一辈子,心都cāo碎了的、在荣养天年之时还要担心朝政、对于如此令人尊重的太后。”光绪手指着那些跪倒在地上发抖的御膳房奴才,用义正词严的声音说到:“竟然还在老佛爷的饮食上还要做出如此下做之事,你们说,你们的忠哪去了,你们的孝哪去了,朕看都让狗吃了吧。”

    话多了有点渴呀,光绪转头对着慈禧说:“儿臣以为让李谙达彻查此事,也好让他看看这些个奴才是如何欺上瞒下,就当给他提个醒。至于崔玉贵嘛。儿臣以为他定逃不了干系。”也不等慈禧发话:“小寇子,带上几个去搜搜崔玉贵到底有多少家底。”

    “喳。”寇连材带着人转身就跑了。

    “亲爸爸,以为儿臣如此可妥否?”才说完,光绪哎呀一声:“柳眉,快让小寇子回来。”

    “不必了。就依着皇上的意思去办吧。”慈禧淡淡的说道。

    “亲爸爸,儿臣一时太冲动了。未请旨意就”光绪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皇帝也是一番孝心,哀家还是明白的。这些个奴才呀”慈禧口上说的是奴才,但心里却想到的却是光绪。

    “就是。李谙达朕可是将人给你带来了,你带下去一会好好审审,一定要给老佛爷一个交代。要是你不能查实此事,朕一定重责于你。别看了,拿副碗筷来呀,朕还饿着呢。”

    就这样,慈宁宫内就只听见光绪吃饭的声音。不一会,寇连材回来了。

    “回禀老佛爷、皇上。奴才在崔玉贵住处共查出银票85万两之多,另外地契共400余亩。”

    “崔玉贵,看来不用朕多说了,你难逃干系。拖出去。所有财物充入内努。”

    夜sè已深,当光绪离开慈宁宫时,光绪还为自己又一次装傻冲楞成功而沾沾自喜,这一个人明面上就是85万两银子。那还有七八个等着抄呢。这样新军的钱有着落了。抄家来钱真快呀。看来下次再找个机会再抄谁一次。孰不知,正因为他今天这番表现而引起了慈禧的怀疑。光绪忘了,他只是个穿越来的,在他来之前还是有前身的。

    (人就是这样,一但一件难事轻易办成,就像吸毒一样也会上瘾。多年后就有了“抄家皇帝”的名号,同时也为中国今后的廉政建设做出了重要范本。此是后话。)

    慈禧静静的品着香茗。自从光绪病好以后,表面上看,对自己恭谨孝顺,一副年少不经事的冲动少年。与之前大为有异。反常即为妖。今ri之事,看似光绪为一时冲动所为,但从包围御膳房,到突击慈宁宫,查抄崔玉贵,这一件件事情安排的如此有条理,行事缜密毫无破绽。这和病前的光绪是截然不同,这跟本不是光绪能做到的。应该说皇上身边有人教他如此,可皇上言行皆有人报于她知晓,寇连材是从自个儿这派出去的,新来的柳眉也不过穷人家出身。皆是无此本事之人。但也没见有其它新进人员,皇帝是如何做的。这点也令慈禧困惑。慈禧不知道如今光绪已经换了一个人。

    回到御书房,留下寇连材一人。光绪轻声问到:“柳眉这个人查过了吗?”

    “请皇上放心,她不过一天津穷人家女子,身份清白,宫中也无背景。奴才可用xing命担保。”

    “这就好,另外崔玉贵处到底查出了多少财产,这时只你我君臣二人,不可有丝毫隐瞒。”

    “皇上这回可是冤枉奴才了,奴才决无半点隐瞒。”

    光绪一听大怒:“你呀猪呀,如今宫中错综复杂,没些银钱如何打通关节。有些用钱的地方是不能让人知晓的,再说朕还想办些个私事,没些私钱怎么行。”

    “皇上也未言明,奴才怎能知晓。”寇连材一脸委屈。

    “你呀忠心是有的,下次办事留点心。以后凡此可依旧规截留点,但须如实报于朕,你另做一帐。当然不要把朕这句话当做保命符,要是让朕知晓你胆敢贪腐,你家人必将受你连累。你可明白。”

    “奴才明白。皇上据奴才所知,崔玉贵在另处还有私产,是不是明天”

    “当然,这种事还用说。明天去办好了,该花的得花,该送人情的也别小气了。”光绪幽幽说道:“国家贫弱已久,要想振兴却没多少时ri了。”

    “皇上何须苦恼,只要皇上振作,大清中兴指ri可待呀!”

    “你不会明白,甲午太近了。”

第九章 新军新学() 
太和殿上

    “恭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光绪心想,几千年的老一套。不烦呀。

    “今ri朝议只一事,就是这新军统制人选问题。昨ri朕与太后商议过,未得其要。今ri请众大臣将各自举荐之人与朝堂上一并议一议,看看何人该当是这新军统制。”

    这下好了,众大臣为这新军统制人选之事吵翻天。你说你举荐之如何如何得用,我说你举荐之人如何如何差,而我举荐之人如何如何适合。可以说是互揭其短。清流之人引经据典,吵的是不亦乐乎。

    光绪心中暗喜,他要的就是这个局面。光绪脸做yin沉,突然拍案而起:“吵什么吵,你们就是这样为朕办差的吗?”

    “皇上息怒。”地上跪满了满朝文武。

    “既然众卿难以决断,那由朕亲领此军。”光绪怒道:“众卿可有异议。”

    忽然人群中有一个站起来:“臣兵部侍郎孙家鼐有异议。”

    这好不容易堵上大臣悠悠之口,你丫的出来反对。光绪大怒:“说。”

    “皇上乃九五之尊,天下之主。怎可于丘八为伍。有失天子威仪。臣以为皇上可于宫中遥领,另指定一个领军之人。如西方列强以皇室亲军命名即可。自古以来”

    “放屁!”光绪已经不敢让他说下去了,再让他引经据典说上一通,众大臣再一起来个劝戒。到时不论是不是皇上都要听了。更何况老太太可不想让出兵权:“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皇上”孙家鼐还想说些什么。

    “摘下顶戴花翎,扔出宫去。”光绪怒吼。

    进来两个侍卫架着孙家鼐就向外走去。犹听见孙家鼐在喊:“皇上,天子不可失威仪,不可失威仪呀。”

    “朕之决心决不变更,朕将亲练此军以为国家军队之表率。朕命周勤和欧阳振华为军校帮办,岑煊总揽军校钱粮之事。翁师傅,朝会后带三人来养心殿见朕。还有何事须朝议。无事退朝吧。”

    光绪转身走出太和殿,一众大臣也只好一去离去。走出大门之时礼亲王世铎和孙毓汶对了一眼,若无其事的都向一侧走去。

    “今ri朝堂之事,孙中堂是如何看呀。”世铎笑着问道。

    孙毓汶轻轻拂摸着他本来没多少的胡须:“皇上想重新实权,就必须要的兵权。今ri朝堂之上看似皇上为我等争论不休而恼怒,实在是为自己掌军铺垫。如此伎俩尚瞒不住我等,更何况是太后老佛爷。咱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也未尽然,昨个儿老夫进宫给老佛爷请安之时也提及新军编制之事。老佛爷还说到这天下能打仗的军队握在汉人手里。还让老夫细心挑选新军统制之人。依我看,老佛爷也是真想为咱满人建一jing锐之师,担心汉人权重呀。”

    “如此老夫即刻面见老佛爷。”

    “孙中堂且慢,孙中堂不会真想保举贝子载漪吧?”

    “难到王爷也真想保那个赵尔丰?”

    “西安将军荣禄到是我满人中少有知兵之人,不知道孙中堂意下如何。”

    两人对望一眼相视而笑,孙毓汶道:“老夫面见老佛爷去也。”

    养心殿内,光绪第一次如此仔细的看着李鸿章,这位掌管晚清全国最大的武装力量,洋务运动坚定的支持者,晚清洋务第一人,在国内外也是享有极高声誉的老者。是如此高挑也是如此削瘦。双眼jing光内敛,眼神中透露着自信。略显苍老的脸上依然有着不怒自威的气势。他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李鸿章生逢中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可后世很多人只看到他在卖国条约上签字。人说盖棺定论,可他却是盖了棺还未能定论之人。生时劳心劳力,背负骂名;死后亦是毁誉参半。

    “皇上?皇上?”柳眉在一旁轻呼:“翁中堂带着人来了。”

    光绪对着李鸿章呵呵一笑:“朕一时失神到让中堂大人见笑了,带进来吧。李中堂也坐吧,此处非朝对格局,无须拘礼。”

    李鸿章被光绪看的都不好意思,忙谢恩坐下。

    翁同龢带着岑煊、周勤和欧阳振华从外间进来,急步上前跪下问安。

    “都坐吧,今ri请诸位到此就是商议这新军之事。首先是这钱粮,翁师傅户部还能拿出多少银两出来?”

    “回皇上,户部仅能拿出50万两。还请皇上恕罪。”

    “户部艰难,朕也知晓。这样吧,就拿50万两,不足由朕内努补齐。另外今后每月户部再拿出20万两。至于翁师傅等人联名上折要求建新学之事,朕也准了。待军校之事定下后,户部再想办法腾挪笔经费用于新学吧。”

    “新学甚至比新军还要重要。中国已经强大了五千年,现在的国人还沉睡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曾醒来。可是外面的世界早已是ri新月异。思想的落后至使今ri之中国亦全面落后。国家要振兴,首先就要改变当前已经腐朽的思想,真正须要的一批真才实干的学者,埋头于建设与生产之中。朕也冀望能从这新学开始,能从中走出一批批有着进步思想的青年,为振兴国家而努力。而军队不过是为这种新的思想保驾护航。是该给这个国家注入新鲜血液的时候了。”这本是光绪个人的感慨,但在周围的人当中特别是李鸿章心里引起巨大波澜,众人脸上皆是一片艳红。此话足见皇上之决心。李鸿章洋务多年,有多少守旧势力羁绊。如今皇上此话一出,可放手而为,再无顾虑。

    “方良你师从容闳,不知容老先生现在可好。”光绪问到。

    “回皇上,容师傅身子尚好,现侨居美利坚国。”

    “容老先生早年为我大清留美学童之事劳心劳力,当为海外中华学子之典范,朕有意于请容老先生回国主持这新学之事,还请方良你代为联络呀。”

    “臣代老师谢过皇上恩典。”

    “待新学建好,要是翁师傅差事得闲,亦可前去讲学。也不枉自身多年之学识呀。翁师傅先跪安吧。”

第十章 夹带里的第一批人() 
待翁同龢退出后。光绪接着说道:“朕观李中堂之北洋讲武学堂办的不错,故请李中堂代为参详一二。方良、子安两位尽管细说,无须有什顾虑。”光绪顿一顿:“朕先说纲要吧。云阶为人刚直,为官清廉。朕yu让你专司新军钱粮之事并兼管军中法纪;子安专司练兵之事,方良负责军校管理。朕将亲任这军校校长及新军最高统帅。将全部招收八旗子弟,请德国教习,仿德国之法练兵,组建参谋部。至于细节就由诸位拟定。”

    光绪话说完,养心殿内一片安宁。

    “怎么都不说话。子安,你在折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