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7部分

中华苍穹-第7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细节就由诸位拟定。”

    光绪话说完,养心殿内一片安宁。

    “怎么都不说话。子安,你在折子上写的可是慷慨激昂,为何如今却一言不发。尽管说,说错朕也决不追究。”

    “臣斗胆问一句。皇上所建新军果真只收八旗子弟?”

    “当然,皇室亲军当然以皇室子弟为兵,子安以为然否?”光绪笑着看着欧阳振华。

    欧阳振华低头沉思,前番皇上义正词严,让他已经老去的心又起燃起了动力。而如今突然此番让他百思不解。看来皇帝还是满清的皇帝,朝廷强分满汉,如何能振兴国家。想到此处跪倒在地:“微臣年事已高,前番上折多有狂言,还请皇上准许臣辞官回乡。”

    光绪看的出欧阳振华心灰意冷:“方良,你是何意?”

    周勤亦是跪下道:“臣恐年少,难为皇上分忧。”

    “看来你们都是有话不敢说呀,朕知道你们都不是满人,所以你们还是怕说出来朕会杀了你们的头吧。”

    两人依照没有回话。

    光绪站起来,慢慢踱步而行:“中国自有史以来,便于战争相伴。五千年的文化史就是五千年的战争史记。五千年来的战争使中国人的血液中充满了不屈的血xing。文死谏,武死战。没有无血xing的中国人,只有无血xing的zhèng fu。”光绪话音一转:“难道是朕错了?”

    “臣以为新军之中决不能有八旗子弟。”周勤还是太年青,经不起激呀。

    “八旗制度在开创之初,这种制度曾经扫荡南北,打下天下;可在见识过中原的繁华之后,八旗子弟便安于享乐。在康熙朝时,八旗兵已无从龙入关之勇猛。平三番之时就已不可大用。”欧阳振华越说越激动:“皇上走出皇宫去看看吧。二百多年下来,如今八旗子弟不过是凭血统关系,凭祖宗福荫过骄奢闲逸的生活,不过只是一群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罢了。”

    “臣附议。”岑煊答到。

    “老臣亦以为如今八旗子弟不可用。”李鸿章如是说。

    “看来你们还不了解朕呀,如果不这样说能同意吗?”光绪说着用手指了指西边:“你们不怕砍头,那朕也给你们交个心。你们只管用心去办差,子安你将新兵要求写成章程公之于众。一个月后朕将亲自己考教八旗子弟,只有当他们不能过关之时,朕才有有借口呀。朕名义上是皇帝,可处处受到太后制肘。要是没人她老人家的同意,我们什么事都干不成。所要朕要借口,要他们给朕借口。我们就像是在黑暗的悬崖上行走,一步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朝堂之内,朕尽力周旋,朝堂之外朕只能仰仗少荃。当前国家如重病沉屙之人,只能慢慢调理,万不能急火猛攻。所以朕要从这军校开始,为这个国家种下腾飞的种子。诸位拜托了。”说完,光绪深深的鞠了一躬。此时的光绪已经不考虑这些人是否能忠诚于他。他此刻心中想的就是,最差的不过是提前去瀛台,国家依旧按历史走下去,还能怎样。

    李鸿章四人跪倒脚下:“臣等定不负皇上重托。”

    “都起来吧。负了朕就负了吧。记着,别负了这片土地,别负了这天下。”光绪收拾好情绪:“云阶,钱粮之事若户部不足,就直接来找朕。李卿留下,其它人跪安吧。”

    等其它人都出去了,光绪悠然问到:“坐,朕开门见山吧。朕yu将北洋讲武学堂迁至京城,做为新军基础。卿可愿否。”

    “只要皇上励jing图治,就是要老臣xing命又能如何。何况一学堂。只是若要迁至京城,太后及朝中大臣恐有非议。”

    “朝中大臣多数对你李鸿章的权势很是忌惮呀。”光绪若有所指。

    李鸿章是什么人,要是听不懂光绪的意思怎么能做上这天下督抚之首的直隶总督。李鸿章笑笑答到:“看来老臣要和皇上打打官司了。”

    “朕也希望借此引开朝中众臣的注意力,朕可不希望朕的新军过于受人关注。此事还须卿多出力一二呀。另外朕还要问你要几个人。”光绪递上一张纸过去。随后二人讨论了些新军建校章程,注意事项等。

    “李卿,朕听说你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在开办之初便挤垮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如今朝廷多年未拨发北洋粮饷,卿独靠这轮船招商局每年之获利支持这北洋若大局面,卿功不可没呀。”

    “皇上,臣这轮船招商局每年也仅获利仈jiu十万两,也只是勉强够用而已呀。”让李鸿章最担心的事就是这个了。要是没有轮船招商局,北洋官兵连粮饷都发不出来了。这时寇连材外在叫门。

    “你以为朕要拿你的轮船招商局来支付这新军吗?放心北洋对大清之重要朕还是明白的。朕再如何也不会自挖墙脚。朕只是想告诉卿,今新军一建。从今儿起三年内朝廷将再无粮饷拨付北洋。只能靠卿了。寇连材,进来吧。”

    “说说收成如何。”看见寇连材看了一眼李鸿章,光绪接着道:“李中堂也不是外人,但说无妨。”

    寇连材从怀中拿出一把银票。是一把,没错。放在光绪龙案上:“皇上此次查抄御膳房诸人及崔玉贵,共得银300余万两,黄金1000多两,古董字画十余幅。共有各地地契共计1500多亩。半数以上均为崔玉贵所有。另有珍玩多件。待清点完成,编写成册再呈于皇上。此次实物皆如实上报内务府,银子只报了150万两,黄金没报。人情用了80多万两。”

    “80多万两!50万两不行吗?你这个败家玩意儿。”光绪看着这个不会为他省钱的奴才:“好了好了,一会拿20万两给李中堂带走。”

    “李卿,你将这20万两银子交给孙家鼐,让他给朕办一家报馆。不同于你北洋的报馆。”

    “皇上意思是洋人的那种民间的报纸?”

    “正是,要让每一个国人都能知晓外面的世界,大清早已不是他们心中那个高高在上的天朝了。不改变国人的思想,如何振兴国家。改变就从这报纸开始。”光绪紧握着拳头。

    李鸿章听在耳里,看在眼中。光绪目光是那样的坚决,似乎要天下给他让路。李鸿章明白,这天下要变了。

    “李卿。在京中多留几ri。也去给太后请个安。朕还会挑出一部分古董字画珍玩及这1000两黄金让你带回去,洋人皆视我中华器物如珍宝,你将其变卖。银子先放于你处。朕另有用处。”

    “老臣明白。”

    “当今世界列强纷争,各国皆视我中华为口中鱼肉,予取予求。卿以为,当今天下之势,何国将是我中华大敌?”

    “老臣以为首当数英吉利国。两次鸦片战争皆是英吉利国挑起,自打开我大清国门后,其廉价商品便源源不断进入我大清,我大清自有的工商业百般凋零。海关亦落入其掌控。而如今更视我大清长江一线为其禁脔。海上更是兵舰处处。若英吉利国不除,我大清工商业难振,国势亦是艰难呀。”

    “朕看英吉利国不过尔尔,ri本才是朕心中大患。”

    “ri本?”李鸿章一脸不解。

第十一章 国事方略() 
“英吉利表面上看有着世界最强大的海军,控制了世界全部重要的海峡。牢牢卡住了世界的经济命脉。但英吉利有一个致命弱点。李卿可曾明白?”

    “英吉利有着世界最大的殖民地,最强的海军。臣不能明白皇上所指。”

    “人口。”光绪说完笑了笑:“英吉利本国人口太少,而海外殖民地太多。不足以用本国人去统治殖民地。这就必将导致英吉利用本地人去帮助其统治。如今世界各族民族主义抬头。英吉利为了维护其统治,又须要对当地增加更多的兵力。本国人口的不足使之这些矛盾激化。光绪八年的布尔战争已使英吉利出现疲倦之态。更何况十年后的今天。如今英吉利奉行光荣孤立的不结盟政策,他们注重的是全球战略。兵力不足使之英吉利无力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所以他们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地方zhèng fu维护其统治。在大西洋,法兰西、德意志、沙俄都在挑战英吉利的权威。海军,法兰西在挑战英吉利第一的地位;中东,沙俄对土地的贪婪从没放弃。德皇更是明说要争取阳光下的土地。而在经济上,美利坚庞大的经济能力也须要倾销的市场。英吉利想要保住世界第一的地位,而自身又没有能力去保证。所以英吉利满世界找帮手,今天看你强大了,就扶持那家对付你。明天看那家强大了,就再扶持一家去制约那家。英吉利早已是疲以应付。”

    光绪说到这看着满脸惊愕的李鸿章,停了停。光绪知道要给他点时间去想想。

    看着李鸿章很久没有说话。光绪接着说到:“英吉利太远,咱们就说说大清吧。沙俄在远东地区依然想拥有更多的土地。那只能对我大清动手,而英吉利要遏制沙俄的野心,就必须在远东找一个帮手。找我大清当然是最好,但我大清有4万万5千万人口。他们明白等我大清能于沙俄抗衡之时,他们也将失去对我大清的掌控。所以在南面他们放纵法兰西挑衅我大清,东面又扶持ri本制约我大清。使我大清能于沙俄相抗,但又在他们掌握之中。所以只要我们不去激怒他,只要在他们的容忍范围之内,他们就不会发动战争。而且英吉利强大的是海军,路军还不能入朕之眼。这样说李卿可明白。”

    李鸿章跪倒在地:“老臣洋务多年,自以为是大清第一熟知当今之势之人。如今皇上一言如醍醐灌顶。老臣方才明白老臣这许多年不过是白活了。”

    “爱卿过谦了,朕以为。卿当为大清第一能臣。爱卿以夷制夷的策略没错,错的是我们自身还太弱了呀。”

    “皇上以为当今局势,我大清该如何自处?”

    “人口,同样是人口。”

    “人口?这与我大清与西方列强有何关联?”李鸿章不愧是大清第一能臣,转念一想就明白过来:“皇上的意思是――市场?”

    “然也,大清庞大的人口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这是西方列强谁都留恋的蛋糕。如果这时你将一块大大的蛋糕放在他们面前,他们贪婪的本xing就会因为谁能独吞这块蛋糕而大打出手。这时就是我们渔翁得利之时。让他们为我们建工厂,修铁路。让他们为我们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等我们自身强大起来,我们就能收回如海关等权益。这时我们再发展自己的工农业。如此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但在此之前我们要彻底解决我们的心腹大患――ri本。”

    “光绪七年,中ri修好条规换约不到一年,ri本便借口琉球漂流民在台被杀事件悍然出兵进攻台湾,而后,更是吞并我属国琉球。ri本近年来,强兵黩武。在朝鲜更是咄咄逼人,意指我大清呀。臣早已多次上折让军机处提防ri本,可根本无人问津。”

    “卿之所想正是朕之所忧,朕在此问你一句。若清ri开战,你有几成战胜之把握?”

    “ri本不过是一蕞尔小国,区区弹丸之地。我大清国土几十倍于它,财政收入也几十倍于它。北洋水师再老也是亚洲第一之舰队。ri本倘真挥兵前来,我等不过多费手脚,其必败尔。”

    “我大清第一能臣都如此轻视,难怪满朝文武都不当回事。朕断言,如果清ri一但开战,我大清必败。朕问你,ri本每年军费用度是多少,他们有多少军队多少舰船,会如何行事?古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大清能有几人知晓,如何能不够不败呀。”

    “朕来告诉你,ri本每年国库收入的7成到8成都用于军费,光绪十三年,ri本陆军参谋部的小川又次就向他们的天皇上了份折子,名字就叫做清国征讨方略,朕看过。这份方略中连我大清每个省有多少练勇防军、军饷多少、武器装备多寡、舰船多少、炮台几处、弹药多少等等等等。此方略比之朝臣所书之奏折还要明了。只可惜朕一怒之下付之一炬。”

    “皇上,臣虽未能一观,但听皇上所言臣也明白。要写成此一方略所须时ri之长,动用人力之多不可想象。可见ri本对我大清早是蓄谋已久。”

    “最可怕的是ri本在我国细作之多,渗透之深。而你的北洋对此却毫无防备。朕每思虑之处,寒从心起呀。”说完看着李鸿章。

    李鸿章看着光绪死死的盯着自己,一时不知如何回话。

    “前些个ri子,朕让人去了趟天津。你可知此事呀?”

    “臣不知此事。”

    “看来他们干的不错。祁以德带着你的东西进来吧。”

    祁以德抗着炮弹就进来,才放来还没来的及请安,就被李鸿章大喝一声吓着跪倒在地。

    李鸿章看着祁以德带着一颗炮弹进来,吓的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