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90部分

中华苍穹-第90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别看海陆军都打赢了一仗,可是这点战术上的胜利能改变得了战略上的失败吗?朕今ri来就是想问问你们,这场仗还能打下去吗?还能打赢吗?还有希望吗?”光绪的目光在每一个人脸上扫过。

    “微臣恳请皇上下旨,调第二师赴辽东、辽南一线,与ri军决一死战!”望着皇上投过来的目光,寿山收起了心中的茫然,沉声说道。

    “大清现在能够与ri军一战的军队,也只有新军了。可新军两个师加起来不过二万人,然而此时北洋已经土崩瓦解,以新军的兵力,这一仗能够打成什么样子,你们想过没有。”

    “请皇上下旨,调新军第二师赴辽东一线,与ri军决一死战!利剑出鞘,所向披靡。”几乎在同时,所有的军官们都是挺着胸膛,异口同声地说道。

    光绪环顾了众人一眼,露出一丝有些凄惨的笑容:“朕问的是这场仗还能打下去吗?如果新军二个师也打败了,又该如何呢?”

    所有的人都是微微一愣,军营当中,未开战先言败,向来都是忌讳的事情。

    王士珍跨前一步:“回禀皇上,以第二师现有地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只要不是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不是在对敌有利的地形下发起强攻,是完全有能力与ri军一战的。胜负本就是兵家常事,请皇上不必忧虑。”

    “第二师全体必定奋力一搏。血战到底。”三位团长同声道。

    “看来你们还是不太理解朕的意思。”光绪指着地图说:“ri军现在有将近4个师团的兵力,从辽东、辽南两线压了过来,新军与之相比,确实是兵力悬殊。胜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调上去面对地就肯定是血战。是死战是要死人的。如果你们面临的是全军覆灭,是全体战死。朕想问问你们,你们还有一战到底的勇气吗?”

    “纵然战败,唯死而已。愿为皇上效死!”哗啦啦一片人都跪了下去。

    也许是辽东、辽南的惨败还没有动摇眼前这些军官们的锐气,也许是刚刚传来的海陆军的胜利给了他们信心。光绪一手拍在地图上:“你们还没有放弃那就还有希望。倘若连你们都变得畏首畏尾,那这一仗就真的完了。下面具体的战术安排由参谋长王士珍说明。”

    “第二师没有战术可言。二个字——死守。”王士珍手指着田庄台:“田庄台是辽河最后的阵地,后面是平坦的辽西走廊,失了田庄台就再无地形可用。整个直隶平原,整个京畿就都处在ri军地兵锋之下。所以,守不住就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灭。而且跟据战前战略安排,第一师将在外围打击敌人。他们不会出现在田庄台防守阵地上。”

    光绪环顾一周,却没发现一个军官脸上有担心害怕的表情:“去通知道到每个士兵,包括特别营也通知到。此次出征,要么胜,载誉而归;要么败,埋骨田庄台。让他们自己去选,决不免强。但要是去了,朕清楚的告诉你们的是,就算全军覆灭,就算战到一兵一卒,你们也要死守田庄台,不得退后半步,违此旨意者,朕杀他全家”

    年青的军官们出去了,不一会三位团长回来了:“报告,大清皇家第二师出征全体官兵集合完毕。请下令出征。”

    “轰”雷声滚滚,狂风暴雨席卷大地

    光绪再一次站在检阅台上,他的身上已经换上了新军军服。又一面五星龙旗高高升起,如同台下8000多士兵一样,任凭风吹雨打。而最终特别营也没来,眼下北洋全面溃败,就想凭新军这二万人扭转战局,别说特别营不信,就连光绪自己都没信心。特别营的人都有个小心思,如同此战新军二个师全军覆没,那他们特别营将来定受太后重用。一面是死战无生,一面是将来的荣华富贵,所以他们留下守卫丰台大营。

    “这一去,便生死两茫茫。想想你们的父母,想想你们的妻儿。你们就真的不怕死吗?”光绪也不记得从哪里听道的哀兵必胜之说,但此刻他要做的是,让每一个士兵绝了念想,只有两种选项,要么胜利,要么死亡。

    不怕的喊声震天。

    王士珍上前二步说道:“往大的说这叫保家卫国,往小的说这叫当兵抗枪吃皇粮这就是命。俗话说:养兵千ri用兵一时。皇上好吃好喝养了我们这么久,也到了该用的时候了。皇上不必过虑,只管下令便是。”

    光绪点点头,大声下令:“第二师一直没设师长,今ri朕在此宣布。此次清ri之战,朕将亲任第二师师长。你们就是朕的亲兵,跟着朕,向田庄台出发。”说完便向大门外走去。

    能成为皇上的亲兵自然荣耀百倍,但这次面临的可是绝户之仗。震惊过后,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

    “皇上”王士珍连忙上前拦住光绪,话却被光绪打断。

    “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皇上亲征固然能激发三军效死的勇气,但是兵事凶险,且ri军来势汹汹,这一仗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并非单单是靠勇气就能打赢的啊。”王士珍噗通一声跪在光绪面前说道:“皇上身系天下安危,绝不能做这样孤注一掷的举措,皇上绝不能以身涉险,倘有闪失,臣等万死不赦之罪臣愿率第二师全体前往田庄台与ri军血战到底,誓死不让ri军越过田庄台半步!”

    “你们说的道理朕都明白,朕也知道这一仗怕是回不来了。”光绪环顾着众人,神情异常苦涩的说道,“但是有一点你们都要牢记在心,ri本国力远弱于大清,这一仗他们是拖不起的。此刻朝堂之中,投降议和之声已然是尘嚣直上。从古自今,但凡是城下之盟,皆是割地赔款,所以大清绝不能和ri本言和。朕就是死也不会做一个投降之君,朕就是拼却一死也要让大清和ri本耗下去”

    说话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转头望去,一个人影在马上冒着风雨歪歪斜斜的冲了过来。

    唐绍仪?他来干什么?光绪不禁皱紧了眉头,唐绍仪又不懂军事,拉到前线也没有什么意义,要是打败了,那可就真的是叫送死了。所以光绪安排唐绍仪留在京城,顺便也替自己随时掌握朝局的动态。如今他匆匆而来,莫不是京城中出了什么事?光绪的心骤然紧张了起来。

    “京城中并无任何事情,皇上请放心”一路顶着风雨狂奔过来,早已衣冠不整的唐绍仪此刻却只是微微一笑:“京城中的事务微臣已经安排妥帖了,皇上还是把微臣带着一同去吧。此战,天下人都在看着,就让微臣跟随皇上轰轰烈烈的生死一场,不负皇上的君臣大义,也为子孙留一个忠烈的名声”

    光绪默默的看了唐绍仪片刻,点了点头。

    “唐大人,皇上令人yu亲征田庄台。你怎么也不劝劝皇上呀?”王士珍接着唐绍仪焦急的问道。

    “北洋溃败已经说明了,各自为战只能是被ri军各个击破,整个辽东、整个甲午,此刻都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担负起天下众望地人站出来,给天下人力挽狂澜的信心。而这个人,只能是皇上。”唐绍仪有些无奈的说道:“你有死战的决心,却没有威服各部地资质,退守田庄台的各部决不会听你的指挥,而宋庆等人已是败军之将就更加不用提了,如今的大清,唯皇上一人而已。”

    历经千年而不替的名分大义,维系天下士子的道德伦理,就连不识字的普通百姓家中都供奉着的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就是几千年来已经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每个人心中的大义,当这个国家的皇帝在死战不退,天下又有何人能退?只要让天下人都看到这个国家的皇帝在田庄台与ri军血战,满朝大臣,整个国家,就没有人敢再轻易和ri本人和谈,如此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这些人,就会倾尽全力调兵筹饷,支援田庄台一线。这也是这场战争最后也是唯一的希望了。甲午这一仗,只要这个国家不与ri本人言和,ri本人就已经败了。

    “还记得朕让你们拟定田庄台做战计划时说过的话吗?朕将在田庄台为ri本人放下一个他们一定会吃的诱饵。这个诱饵没人比朕更合适。惟有如此,第一师才能寻觅到重创ri军的战机,只要击败ri军一部,战局就会发生变化,大清才有了和ri本人死战下去的本钱。”光绪绝决的说道:“朕已经做好了与第二师一同埋骨田庄如的准备了,朕抵达田庄台后,即会明电天下,倘若朕战死,朝廷可另立新君。朕已将遗旨带在身上,朕死之后,当倾举国之力与ri本血战到底,谁若敢言和谈投降一事,即为国之逆贼,天下人,人人得而诛之。朕也将许下天子诅咒,敢言和谈投降之人,朕诅咒他断子绝孙,朕诅咒他亡族灭种”

    光绪以不容置疑的神情下令道,“王士珍,从此刻起督察各营,朕亲征地消息严禁任何人外泄。”

    说罢,光绪复走到检阅台下大声说道:“怕死的留下。不怕死的那就跟着朕——去死。”(。)

第一百一十章 伤离别() 
皇上又去了丰台大营的消息传到慈禧这里,慈禧的心中也是有些模糊不清。

    朝廷建一支强兵镇慑地方,有利于重建朝廷威严。这点慈禧的同意的,如今这支新军确实也练的不错。如今北洋各部皆败,唯有新军打了一场胜仗。世铎也说过,这支新军比之北洋淮军更强。

    对于这支摆放在京城门口的新军,虽然说眼下是让世铎掌管着,但是慈禧一直都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去年末把荣禄调回来,也是为了将来接替世铎掌管新建陆军。自新军成军后,皇上向来都是极少涉足新军之事,也正是因为如此,慈禧才稍微放心下来,想着平平缓缓的把荣禄推上去,彻底把心头的这块石头搬掉。可没想这人还没开始推,ri本人就打过来了。而皇上却一改往ri的样子,再三的到丰台大营去,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她实在猜不透。

    “世铎,新军那边你还是要多花点心思,这个时候,外面都已经闹得天翻地覆了,要是京城这里再闹出什么乱子来。这天下,这朝廷还不彻底乱了!”慈禧看了一眼满脸惶恐的世铎说道。

    “回太后的话,自第一师出征辽东后,第二师各团长皆是我满人后裔。依奴才平ri的观察,寿山等人对朝廷还是忠心的,并无不妥之处”

    见世铎那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慈禧也不免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世铎虽然可靠忠心,可朝务能力上终究还是欠缺太多。想到此,她不露声sè的说道,“军营当中的事情要小心留意,京城内的治安也要更加用心。传一道旨意给荣禄,让他把步兵统领衙门看好了,出了什么乱子,惟他是问。”

    世铎等人慌忙答应了一声。心中却都是暗暗地琢磨着太后忽然说出这一番话后面的意思。

    “这场战事,看皇上的心思是铁了心要打下去了,今天把你们几个叫来,也是要听听你们的意思。按理说。小鬼子欺人太甚,我也是赞同皇上的主张的,可是眼前大清一败再败,我就是闹不明白了,洋人的坚船利炮我大清也有了,李鸿章的淮军也是久经历练地,怎么就会闹到今ri的局面呢?”一提到眼前的战局,慈禧便是说不出的怒火和烦闷。50大寿是ri本人来搅局,如今60大寿又是ri本人,这ri本人跟哀家有仇呀。

    坐在下面地三人当中,当属孙毓汶最能体察慈禧心思了。听慈禧从新军的事情转到眼前的战局上面,他在心中把两件事情连起来一想,慢慢的琢磨出一些味道出来。

    太后并非是不赞同和ri本人打,却担心打败了如何收场,眼前的朝局,皇上一力主战站在最前面,倒也还符合太后的心意,将来战局万一有不测,太后就好出来说话以章显圣明。可又担心着皇上借着这场战事把兵权拿了过去,所以太后才会对新军地事情那么上心。这一层意思或许才是太后心中最忧虑的事情。政治从来都是含而不露,意思都在话外,从来不会说明白地。

    孙毓汶想明白了这一层,心中一动,躬身说道:“回禀太后,眼前的战事虽然对我大清非常不利,但是在辽东、辽南我大清还是有7、8万军队在那边,如今海陆皆小胜一场,此时若不言战,恐怕朝廷不好面对天下人。故微臣以为,朝廷还是要拿出和ri本人决一死战的态度出来,以激发天下人忠勇之心”脸sè好坏表示一个人的心情如何。孙毓汶抬头看了一下慈禧的脸sè,又接着说道:“微臣兼管兵部,以微臣愚见,战至如今之局面皆由各部互不统属,缺少一个主持大局的人,这仗一打起来,各部就自行其事,这才是战败的关键。故微臣以为,接下来和ri本人的这一仗,朝廷当选拔资望深厚的重臣总揽战事,方才能收克敌制胜的实效。”

    慈禧默默地看了孙毓汶一眼,点了点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