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隋末定江山 >

第70部分

重生隋末定江山-第70部分

小说: 重生隋末定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青儿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是殿下说了什么吗?”

    “这倒没有,青儿,你是聪明的孩子,雍王殿下准备改革了,你知道改革意味着什么吗?那就是世家的末日,殿下以武起家,现在谁和他作对,就是往他的刀口上靠,他随时会麾下他的屠刀,把反对他的人杀的干干净净的。”

    “不会吧,祖父,你是不是太过敏感了,殿下是一个重情之人,他也说过他不喜欢杀戮的。”裴青儿疑惑的说道。

    裴矩笑了一笑,裴青儿把人都想的太简单了,以前的王平是没有那个实力,现在的他是要坐江山的人,“你说的没错,但是和江山比起来,什么人都可以杀,这也是帝王的无情,韦氏已经倒了,接下来就是裴氏,杜氏,以后还有崔氏,卢氏,任何世家都逃不过的,他不同于武帝杨广,杨广众叛亲离,很多人反对他,而他深受百姓爱戴,军队对他忠心耿耿,所以,反对他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没有哪个家族不希望自己强大的,裴家也是一样,但是祖父怕强大的裴家会伤害到你啊,你就是裴家的希望。”

    裴青儿点点头,她知道自古以来,外戚的强大都不会有好下场的,他只有默默的接受着一切。

第136章 识时务的裴矩(二)() 
王平回到府中,在裴青儿对面坐了下来,然后笑呵呵的说道:“什么事情不高兴啊,我听说岳父岳母都来看你了,还这么愁眉苦脸的。”

    裴青儿叹了一口气,然后低声说道:“有些事情我真的很为难的,为了家族的事情,母亲和祖父吵了一架,我在中间很为难。”

    “哦,这是为什么?”王平有些好奇的问道,他知道崔夫人虽然和裴矩的关系不是很好,但是也不至于撕破脸皮吵架啊。

    裴青儿无奈的说道:“还不是因为父亲啊,父亲他不想去工部那个清水衙门,母亲想要我跟你说说,调其他部门去,但是却被祖父阻止了,激起了母亲心中的怨恨,两人便吵了起来。”

    王平其实明白裴矩的意思,自己要改革,那就是要拿世家开刀,而裴家现在在朝中的势力太大,势必会让自己首先对裴家下手,裴矩也应该明白,今天对付了韦氏,下一个便是裴家,所以裴矩想主动收缩,那大家颜面上都好看一点。

    王平沉思了许久,然后说道:“你有时间去告诉母亲,岳父的事情我可以特殊安排,但是不是现在,改革后,大多数的官职都会变化。”

    。。。。。。。。。。。。

    房玄龄的马车在大街上行驶着,他望着车窗外,心中却想着王平交代的事情,该如何改革呢,他心中没有头绪,今天对付韦家只是给世家们一个警告,叫他们不要与王平对着干,但是这改革之事,看来还是要请教一下王平了。

    良久,房玄龄高声吩咐车夫,“转道去雍王府”

    王平的书房之中,两人相对而坐。

    “殿下,改革之事,想必殿下早有准备,玄龄就不去费那个神慢慢想了,还请殿下明示。”房玄龄想的很清楚,既然王平说要改革,那他肯定知道该如何改革,与其自己去苦思冥想,还不如直接来问的好,这样也避免了自己和他的意见不一致。

    王平思考了许久,然后说道:“孤准备裁撤三省,设内阁,分三省之权归于六部,六部直接秉承孤的意思办事,内阁,设置太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文德殿大学士各一名,正二品,均称为阁老,六部尚书正三品,另外设置都察院,有都察院左都御史一名,都察百官,辨明冤枉,另外还有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你们下去斟酌斟酌。”

    王平一口气说了许多改革的措施,其实他也是根据明朝的官制来实行的,因为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官制是时代的进步,虽然他不敢保证这是最好的,但是却肯定现阶段这是最有利的。

    而房玄龄闻言,整个人都愣住了,他从来没有想过着改革会如此的大,而且根据王平所说的,他也能分析出大概,这样一来,天子的权威便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而且出现权臣的几率大大降低,就不会出现因大臣的权利过大而架空天子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那世家真的就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国子监和翰林院是干什么的?那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有了这些人才,哪还需要世家的人才,世家之人想要出来当官,对不起,先看你能比的过这些人不?

    “怎么?有困难?孤现在只是说了中央的改革,地方的还没说呢,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操之过急,你回去和几位相国商量下,拿出章程来。”王平看着房玄龄目瞪口呆了,心中嫣然一笑。

    “殿下的思维真是超越古今,臣佩服不已,臣这就下去办差,一定让殿下的改革顺利进行。”房玄龄不是恭维王平,他是真心的佩服,他房家不是什么大家族,可以说他只是一文士,他也不喜欢世家,所以他会把王平的政策彻底的贯彻下去的。

    。。。。。。。。。。。。

    而此时的裴府却是例外一副景象。

    “父亲请三思啊。”裴仁基被裴矩要辞官的事情吓了一跳,现在各大家族都要在朝廷中建立基础的时候,裴矩居然要辞官,这对裴家不是什么好事。

    裴矩摆摆手,“这个没有什么可以再考虑的了,我已经决定了,明天我会在文渊阁跟雍王殿下说明。”

    但是裴仁基还是忍不住再劝一下父亲:“父亲身体还行,为什么要辞官呢,现在是关键的时刻,殿下改革在即,如果这个时候父亲辞官,那改革后的官场就不是我所能把控的了,极有可能影响裴家在朝廷中的地位啊。”

    “糊涂。”

    裴矩冷笑一声,“你太糊涂,你以为改革会对裴家有力?殿下改革的命令一下,就是把刀架在而来所有世家的脖子上,谁敢不从,那就人头落地,裴家也不例外,大多数的官职都会留给有能力的人,而那些尸位素餐之人,还是趁早回家吧。”

    裴仁基只得低下头道:“既然父亲决定了,孩儿也没有话可说。”

    裴矩看来他一眼,“不仅仅我要辞官,我也希望你也找个借口辞官。”

    “什么?”

    裴仁基的眼睛顿时瞪大了,“父亲,为什么,我才四十多岁啊。”

    裴矩闭上了眼睛,然后说道:“问问你的儿子。”

    裴仁基回头向儿子望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在文渊阁行走,怎么什么事情都不跟我说?”

    裴文清身为文渊阁行走,他知道这里面的原因,便跪下了对裴仁基说道:“父亲大人,祖父认为我们裴家在朝廷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必须要知道进退,否则雍王妃和世子的地位不保啊。”

    裴仁基嘴角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裴矩又缓缓的说的:“我不妨跟你直说了,韦氏已经完了,下一个就轮到我们裴家,如果不们还不知趣,你不辞官,那你的儿子就必须辞官,难道你认为你的前途要超过自己的儿子?”

    裴仁基浑身一震,回头看了自己的儿子,也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终于低下了头,“好吧,孩儿愿意辞官回家。”

    裴矩安抚的说道:“我是堂堂相国,都不留恋,要为家族长远利益考虑,把机会留个孩子们,将来雍王妃贵为皇后,世子为太子,我们裴家依然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世家。”

    “孩儿知道了。”

第137章 江南兵败() 
次日—早,裴矩以年老体衰为由,正式向雍王王平提出辞官,告老还乡,这个消息震惊了满朝文武。

    裴矩作为年长的相国,作为文渊阁五相之一,作为雍王妃的祖父,为河东第—大家族的家主,竟然提出退仕,这让无数人难以理解。

    裴矩的辞职让人唏嘘不已,但几乎是同—天,裴矩长子裴仁基的辞职申请也提交了,请求辞去吏部侍郎的职务。

    裴氏父子的同时辞职,让—些聪明人开始意识到了什么,这里面必然藏有什么蹊跷。而与此同时,一份改革的计划在大兴城中蔓延开来,让整个大兴,整个关中,整个王平统治下的地方都震动了。

    。。。。。。。。。。。

    大兴城中的改革并不会影响到军队,在王平的理念下,让他们知道,军队只管打仗,不过问政治,此刻江南道讨抚大使张谦还没有上任,而王阳已经到了襄阳。

    王阳从巴蜀之地被调往襄阳前线,当他来到李靖大将军的营地的时候,李靖带着众位将军都前来迎接。

    “末将参见大将军,参见屈突老将军。”王阳拱手向李靖和屈突通施礼道。

    “末将李靖参见凉郡王殿下”李靖向前拜道。

    “参见凉郡王殿下。”众将都拜道。

    王阳立刻向前扶起李靖和屈突通,然后说道:“王阳是来沙场效力的,萌兄长恩典,以寸许之功封王,实乃惭愧,将军不应该视王阳为大都督的弟弟,而是将军的属下,麾下先锋。”

    “上有大都督天威,下有凉郡王英勇盖世,平定江南指日可待啊。”屈突通在一旁恭维道。

    王阳看着屈突通,然后说道:“请示屈突老将军,我军何时破敌啊。”

    “我军水师训练不足月,不可与之交战,只有等来济上岸后才可接敌啊。”屈突通缓缓说道,现在的水师出去只有挨打的份。

    “大将军,屈突将军,末将带来五千骠骑营,都是跟谁我的能征善战之士,末将建议等来济上岸后,攻其不备。”

    “不急,不急,郡王殿下还是等等吧,来人,请郡王殿下下去休息,晚上我等为殿下接风洗尘。”李靖大将军笑呵呵的说道。

    等王阳走后,屈突通忧虑的说道:“大将军,这次大都督把凉郡王交给我等,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哎,凉郡王立功心切,大麻烦啊”李靖也叹息道,他知道王平的意思,并不是对自己不信任,而是王阳是他的弟弟,是想自己等人好好锻炼一下他,将来可堪大用。

    几日过后,王阳气冲冲的来到了屈突通的水师军营中,“末将参见屈突将军,几日过去了,为何将军按兵不动,来济前来挑衅,末将恳请将军准我出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来济与我等隔江相望,用不了朝发夕至,将军的水师难道只是摆设吗?”

    “郡王殿下,这隔着的不是陆地,而是汹涌的长江。”屈突通冷冷的说道。

    “末将愿率领襄阳水师,与之决战,末将管不了那么多,这就率军前去接战。”说完便走了。

    “郡王殿下,殿下。”屈突通阻拦不得,只得向李靖大将军去禀报。

    再说王阳来到水师大营,召集众将,在战船上候命,然后拔锚出发了。

    来济听到探子来报,说襄阳水师已经出发,前来接战,立即命令调转船头,将襄阳水师引进长江的窄处。

    王阳率领水师交战数个时辰,损失惨重,“殿下,我们被包围了,三面受敌,现在怎么办”一名旗手跑过来大声的说道。

    “快撤,快撤。”王阳立刻命令道。

    王阳被救回了水师大营,看见了前来迎接他的屈突通,于是跪下说道:“末将兵败,水师大部折损,请将军依律治罪。”

    屈突通暗自叹了一口气,扶起了王阳,缓缓说道:“郡王殿下,末将岂能治你的罪,起来吧。本将刚刚接到消息,大都督命末将回京述职,而张谦将任命为江南道讨抚大使,主持这里的政略。殿下贪功心切,致使水师战船全部沉没,本将怎么向大都督交代啊。”

    王阳低下了头,“臣弟对不起王兄。”

    屈突通回到了营帐,在大帐中来回独步,沉思了许久,然后开始写奏折:“罪臣屈突通,臣贪功心切,轻薄冒进,试图一股作气击败来济水师,不料陷入圈套,致使水师大败。”

    。。。。。。。。。。。。。。。。。

    当大兴城中还在为改革之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屈突通的请罪奏折已经来到而来文渊阁之中。王平看后,大怒道:

    “屈突通将军一向稳重,怎么能遭受如此大败,为何奏折中只字不提王阳的事,以为孤就不知道吗?”

    “殿下,屈突通是凉郡王的主官,没有他的命令,凉郡王也不会接战的。”房玄龄缓缓的说道。

    “玄龄,你也帮助王阳说话了,哼,孤明白,孤刚刚封了王阳为郡王,哼,总得留点体面吧,传令,着王阳迅速返京,屈突通连降两级,回京听后发落。”

    这个时候,杜如晦忽然拿着基本折子过来,然后说道:“殿下,江南道讨抚大使张谦急报。”

    “呵,你们看看,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还有什么祸事,通通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