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隋末定江山 >

第96部分

重生隋末定江山-第96部分

小说: 重生隋末定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肆,谁说读书的人是酒囊饭袋,不能报效国家,孤建立国子监,翰林院就是为了你们多读书,将来为大隋牧守一方,难道你怀疑孤的国策,置疑孤?”王平冷厉的说道。

    褚亮闻言,吓了一跳,连忙跪下说道:“臣教子无方,犬子妄议国事,请殿下恕罪,逆子,还不跪下,向殿下请罪。”

    “草民知罪,请殿下恕罪。”褚遂良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惹怒了王平,跪着低头不敢说话了。

    “哼,起来吧,刚才的话是谁说给你听的?”王平淡淡的说道,这些话,不像是褚遂良能说的出口的,肯定有人说了,才让他脸上挂不住,要来当兵的。

    “是草民自己说的,不管她人的事情。”褚遂良听了,才不敢说是西平郡主说的,不仅仅是因为她是郡主,还因为自己对她的爱慕之心,怎能出卖与她。

    “还敢狡辩,难道你以为孤不敢治罪与你吗?还是你认为孤是一个糊涂之人,分不清是非,看不明事理?孤想要知道的事情,难道你瞒得住?你如果现在不说,孤查出来,那说这句话之人,孤将严惩不待。”王平冷冷的说道,在自己的面前,褚遂良竟然敢期满自己,王平才不管他日后是不是有宰相之才。

    “是,是西平郡主说的。”听闻王平大怒,褚遂良怎么敢再隐瞒,于是将那天晚上王彤教训他的话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半个字都不敢隐瞒。

    王平听完,不由的苦笑一声,又是自己的那个妹妹,看把自己那些士子说什么什么样子了,这不是再打自己的脸吗?但是一看褚遂良温文尔雅,一表人才,不由的也有些心动,如果彤儿能找到这样一个人也未必不是好事,但是王彤对他的态度来看,恐怕是不喜的。

    “你也不必从军了,孤交给你一件事,如果你办成了,不但为国立功,孤还可以给你一个追求西平郡主的机会,不过此事有些危险,你看你敢不敢了。”(。)

第190章 王平教子() 
褚遂良其他的都没有仔细听见,他的眼中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王平会给他一个追求西平郡主的机会,这让他欣喜若狂。om

    “殿下尽管吩咐,草民定位殿下鞠躬尽瘁。”褚遂良大声的说道。

    “好,褚爱卿,你先回去吧,令郎就交给我了。”王平淡淡的说道。

    “是。”虽然褚亮很疑惑,王平如此厚爱,那交给儿子的事情必定不是小事情啊,恐怕还会有性命之忧,但是自己也不敢多问,只有等儿子回来的时候,好好问问,但是让他不知道的是,这次的分别,父子两再见的时候,已经是数年之后了。

    。。。。。。。。。。。。。。。。。。

    李唐和突厥的这一仗打了两年都还没有打完,一晃到了承业七年了,这两年李唐被突厥牵制,本来不用打这么久的,但是辽东的高句丽又参合进来了,后来,倭寇袭扰汕东,让李世民苦不堪言,好在隋朝不但没有乘人之危,还让人送给他许多粮草,让他能安心的对抗这些异族,这一点,让他对王平的大度佩服不已。

    而隋朝内部对王平的做法很是不解,李唐的战争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自己没有趁机攻打与他已经很好了,为何还要资助其粮草。

    大臣们的不理解没有让王平放弃资助李世民,因为从后世而来的他对倭寇以及高句丽不能再了解了,他们将成为大患,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的铁骑踏入中原大地。

    汉人的内乱归内乱,但是你异族不能插手,否则王平也不会袖手旁观的。om虽然这两年多的时间王平没有直接参战,但是他努力的发展自身的实力,养马、造船积极的为日后的征伐异族做准备。

    王平如今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了,长子王述成聪明好学,是个文绉绉的文人,今年快五岁了,次子王述功是个调皮小子,不爱学习,只在那里鼓捣自己的稀奇玩意。三子王述仁是杨若惜生的,今年四岁,也很聪明。之后是王平的长女王凝玉,今年八岁了,而后是张敏生的王凝之,长孙无垢生的王凝静。

    王述成作为雍王世子,当然得到了王平的诸多培养。

    书房外传来了儿子略显稚嫩的声音,“孩儿可以进来吗?”

    “进来吧”

    儿子稚嫩的声音让王平心中泛起一丝的柔情,本来今天王平很是恼火的,自己的长子,雍王的世子,置疑自己的处置。

    裴文清作为王述成的舅舅,年纪轻轻现在也是吏部侍郎,虽然没有进入内阁,但是也额外的有一个文渊阁行走的职位,但是他却在朝会上妄议自己资助李唐之事,王平大怒,让其回家反省,但是回到家,让自己更为愤怒的事,自己的儿子居然为裴文清跪着求情,这让自己如何不怒。

    王平尽量让自己的心态平和起来,把所有的怒气都摒弃在外,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对儿子发火。

    门开了,王述成走了进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进父亲的内书房,据说这是大隋最高机密之处,他有点好奇,偷偷地张望了一下,却发现除了一棚书架外,再没有其他特殊的卷宗柜,让他心中略略有些失望。

    “怎么,觉得父亲的内书房应该是什么样子?”王平看出了儿子好奇的眼光,便笑问道。

    王述成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低声道:“听师父说,父亲的内书房是大隋王朝的最高禁地,师父说他也很想看看是什么样子。”

    王平不由哑然失笑,一向冷脸正经的孙伏伽也有这种童心吗?这一刻,杨元庆对孙伏伽的印象又好了一分,至少说明他们师徒之间感情很深。孙伏伽毕竟年纪尚轻,所以王平不能给予高位,所以让他在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待了两年多,但是王平却让他来教导自己的长子,这已经是莫大的恩宠了,如今看来,是该给他升官了。

    “你知道你做错了什么事情吗?”王平淡淡的说道。

    “孩儿给舅舅求情,顶撞父亲。”王述成的泪水冲眼中滚落而出。王平心中很欣慰,不怕儿子犯错,但是就是儿子不知道错在哪里。

    “你告诉我,你怎么知道自己错了?”王平平静的说道。

    “昨天,师父发现孩儿身边的裴氏家主的伴读离开了,便问道了孩儿,孩儿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似乎,结果,师父狠狠的打了孩儿的手板。”

    王平一听,叹了口气,看来还是孙伏伽理解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资助李唐了,“成儿,你要记住,你不但是裴文清的外甥,更为重要的是,你是雍王世子,所代表的是雍王府,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这大隋,不能如此的放肆。中原之地是我们汉人的天下,李唐虽然是大隋的敌人,但是说到底还是我们汉家天下,如果李唐被外族攻破,那受难的就是汉人百姓你知道吗?”

    “孩儿明白了”王述成又悔又恨,他这次是真的明白了。

    “你明白就好,我本来想给你换师父,不过看在这顿手板的份上,这次就算了,明天上午,你跟父亲一起上早朝,每天一个时辰,我给你在文渊阁安排一个位置,你就坐在那里,听着就好,记住,多听就好,你师父那边,我会去给他说。。。。。。”

    次日一早,王平下令封孙伏伽为户部侍郎,然后带着王述成千万内阁之中,王述成心中砰砰直跳,他还从来没来过文渊阁,更不知道什么叫国家大事。

    王平带儿子前去,就是为了让他多接触一些政务,了解百姓疾苦,了解国情,文渊阁的五位阁老早就等候在此了,但是大家都看见了王述成,一下子愣住了,殿下怎么把五六岁的世子带来了,“从今天开始,我准备让成儿每天在文渊阁学习一个时辰,各位阁老都是大才之事,希望大家多多教导,每天指点一二。”

    王平说完,王述成便躬身拜道:“小子王述成,给各位阁老添麻烦了。”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想到王平居然把长子带来学习从政,而且是让他们教授,众人大喜过望。这是天大的好事啊!王述成其实就是未来的太子储君,让他们来教授政务,不仅对自己的个人利益有好处。更重要是,他们能将自己的治国方略灌输给太子,使大隋未来能走向盛世。(。)

第191章 安抚军心() 
众人都很赞成王平带着世子前来,唯独房玄龄有些忧虑,他并不认为王平让世子来文渊阁学习从政是好事,文渊阁的六位阁老,他自己、杜如晦、萧禹、张谦、长孙无忌、高士廉六人,其中张谦的妹妹和长孙无忌的妹妹都是雍王的后宅中,他们肯定是支持自己的妹妹的,萧禹是杨若惜的舅舅,那也不用多说,高士廉也是长孙无垢的舅舅。om

    每位阁老都有自己所要支持的人,那王平带王述成前来,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呢,现在还好,张敏和长孙无垢生的都是女儿,如果日后是儿子,那又是一箭头疼之事,但是既然王平已经决定了,他也不好出言反对。

    房玄龄牵着王述成的手,事已至此,他也只好自己好好的来教导他了,俗话说,从小可以看大,一个人长大后的性格在他小时候就能看的出来。

    王述成和他父亲王平完全不一样,王平强势彪悍,独断专行,杀伐果断,但是房玄龄知道,在乱世需要这样一位铁血的君主来开创天下,但是等到天下太平,天下将不需要这样一个君主,他们需要的是一位仁君。

    而王述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温文尔雅,更加的宽厚仁义,知书达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个仁君。

    房玄龄虽然辅佐王平,杀伐天下,很多时候他也主张杀伐,但是他也希望以后的君主是一个仁君,这样才能造就一个太平盛世。

    王述成无疑就是他的希望,他耐心的教导着王述成,

    “世子,看一本奏疏。om首先要注意格式,注意条理,注意书法,这虽然只是外在的东西,但可以看出上奏者的品行。一本格式工整、条理清楚、书法优美的奏疏,就说明上奏者是一个很有秩序的人。说明他的思路很清晰,说明很在意自己的名声。这样的人在品行上不会有大问题,所以说见文见其人。见字见其行,也就是这个道理。相反,一本思路混乱。书法缭乱的奏疏,这样的上奏者首先就说明他内心浮躁,不能从容处事。”

    房玄龄说得很慢,侃侃而谈,王述成也全神贯注地听着。至始至终没有插一句话,这让房玄龄感到十分欣慰,一个善听者,也那就能成为纳谏如流的君王。

    第二日一早,王平又带着长子王述成前往大兴城外的军营,探望士兵,以前王平都要不定时的去军营瞧一瞧,但是带着儿子还是第一次,这也是王平第一次肯定王述成的地位,明确他继承人的位置。

    马车内,王述成一眼不发,这与王平想象中的不一样,他见儿子比较紧张,然后微微笑道:“你是害怕去军营吗?”

    王述成点头道:“孩儿有点怕军队的杀气。”

    “作为上位者,必须控制好自己的军队,一切的阴谋,在强大的军队面前都是不足为据的,所以你也要多去军营瞧瞧,父亲可能年后就要出征了。”王平淡淡的说道,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耽搁了很久了,自己已经给了李唐喘息的时间了,自己必须兴王师,一举平定天下。

    王述成吃了一惊,“父亲又要出征吗?”

    王平点了点头,有些感概道:“今明两年是最关键的时候,或许以后,父亲就不用在出征了。”

    王平说的是实话,今明两年内,灭了李唐,他必定会登基称帝,到时候坐了皇帝,那他要出征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位于大兴城外的军营是中军都督府的卫所,也在大兴城附近最大的一座军营,有驻军三万人。

    目前,这座军营主要是跟随王平纵横关中的老兵为主,因为他们最忠心,护卫京城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如此一来,却是没有什么功劳可以捞的了。

    这做军营的主官是冷漠,然后有马绍、常何、王阳等人,这些人都是老人了,看见王平来了,都前来拜见。

    王平笑着让众人起身,然后指了指儿子对大家说道:“今天让成儿前来,来见一见世面,他还年幼,以后还请各位将军多多辅佐。”

    不用王平吩咐,王述成便拱手说道:“给各位叔叔伯伯见礼了。”

    众位将领措不及防,还是马绍反应极快,连忙上前将王述成扶着,“世子不必如此,我等担当不起啊。”

    而冷漠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王平,他可是听说王平将世子带着去了文渊阁,现在有带来军营,这个意思就是很明显了,估计王平登基之后,就会立王述成为太子了。

    随着王平走进军营,三万大军顿时欢呼起来,欢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