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 >

第123部分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第12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宅男完美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晓琴还想问安公子怎么回事呢。

    “米嘉真的就这么投标?”安公子问。

    “是啊。”晓琴说。

    “这怎么可能中标呢?”安公子都想不明白了。

    “也许米嘉根本就不想中标。”晓琴不知道自己已经猜到了真相。

    “这也不可能啊,你见过谁搞轰轰烈烈筹集百亿资金,结果什么都不干的。”安公子说。

    要是别人,可能是假装干项目,实际是在集资,然后卷钱跑路。可是米嘉自己把这条路给断了。

    如果米嘉不是搞什么联名账户,肯定拿不到这么多钱。但是拿不到上百亿,几十亿绝对没问题。

    真想发财,直接卷走这几十亿,跑出国美滋滋。既然米嘉不怕麻烦用了联名账户,那肯定就是要做项目的啊。

    “也许……米嘉只是个没用的废物?”晓琴这话说出来,自己都觉得不对,赶紧闭嘴。

    “你见过哪个废物可以聚集上百亿现金的?”安公子说。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晓琴问。

    安公子也不知道,可是身为一名大boss,必须要维持逼格,“我看此中必有深意。也许他已经知道太康地产的条件了。跟太康地产拼条件肯定会输。”

    “用零元来投标也会输的啊。”晓琴说。

    “太康这个条件根本没钱赚,不亏本就算不错了。”安公子说,“应该说只有太康这种经验丰富的地产公司才有可能不亏本,米嘉以前没做过地产项目,要是开一样的条件,肯定会亏死他。”

    这就是安公子的策略,不论米嘉跟还是不跟都会输。跟了就会亏本,不跟就会失去项目。

    按照安公子的想法,这时候米嘉应该左右为难,无法决断。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一边跟开高价高条件跟太康地产抢项目,一边跟金永高做那个花园岛土地和农业股票的生意。

    从花园岛土地和农业股票上赚一大笔钱,用来补贴旧城重建的项目,就可以两全其美。

    然后安公子就可以让米嘉在花园岛土地和农业股票上都大亏一笔,再安排人去告米嘉挪用拆迁款,旧城重建项目他自然就干不下去,还要亏一大笔。

    现在米嘉自己的本钱,也就是一亿多,三重打击之下,他的损失会超过十亿。到时候米嘉就会身败名裂,不能再出现在人前。

    没想到米嘉居然完全没有犹豫,用了这么匪疑所思的报价来投标,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我明白了!”晓琴忽然说。

    “你明白了?”安公子都还没明白呢。

    “用太康地产得价格投标,米嘉会亏本。所以他干脆开一个不可能的价格。上头领导一看,肯定会把他叫过去问,怎么会出这样的条件啊?百亿现金的影响太大了,不可能问都不问就把米嘉开出局。米嘉就可以当面诋毁太康地产的标书了。太康地产的标书里面肯定也有不妥的地方,同时米嘉还可以提出更好的条件,双方就被拖到了同一起跑线。”晓琴说。

    “言之有理,但还是有些问题。”安公子点点头说。

    最大的问题,只要太康地产坚持原来的条件,米嘉不可能跟进。龙津政府非要把项目交给米嘉的话,那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才行。

    “米嘉手里有百亿现金,他可以把这些钱借给龙津城商行。”晓琴说。

    “这个倒是有点意思,继续。”安公子说。

    “城商行也是银行,米嘉完全可以把联合账户的钱都放在城商行。城商行承担了龙津很多政策性贷款,坏账很多,要不是政府硬撑着,早就支持不下去了。要是有百亿资金注入,经营情况能好很多。”晓琴说。

    “这对龙津政府来说算是一个很大的好处,要是城商行撑不下去,连锁反应太大了。有了这一百亿,城商行就可以转危为安。”安公子说。

    当然钱存了进去,人家还可以取出来。这里就有一点很好,必须要米嘉同意才行,米嘉不同意,这钱只能放在城商行。

    而米嘉要是拿不到项目,当然只能退款,这笔钱就没了。所以政府必须要把项目交给米嘉才行。

    “就算米嘉一分钱都不出,还是可以拿下项目!因为可以把钱放在城商行,对政府来说这笔钱很有用。”晓琴说。

    对普通人来说,借来的一百块肯定不如自己赚到的二十块。借来的一百块是要还的,自己赚的二十块可以随便花。

    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就不一定了,公司最重要的是现金流,一百块就是一百块,二十块就是二十块。

    借来的一百块,能发挥一百块钱现金流的作用。赚来的二十块只能发挥二十块的作用。

    至于还钱,那当然是还钱的时候再说。现代公司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欠债运行,反正都欠着,债多了不愁。

    政府也是欠债运行,欠的比什么公司都多,年年发国债,借新债还旧债,从来还不清。

    对政府来说,一百亿当然比二十亿要好,就算一百亿是别人的存款,二十亿是卖地款也一样。只要能用就行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果然神机妙算啊!”安公子叹服。

    既然知道了米嘉的打算,很容易就可以应对。安公子立即让人在金融系统的报纸上发文:警惕地方银行的系统金融风险。

    里面用来举例子的,就是龙津的城市商业银行。龙津城商行的毛病当然一大堆,坏账太多,准备金不足,高息揽储,非法售卖理财,非法售卖保险等等。

    以前靠着政府支持,把问题藏着捂着,当没事人一样照常出来做生意。猛然被安公子刺破,脓血迸发出来,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谁都知道这种地方小银行问题多,可谁也没想到居然这么多。城商行被拉出来做了出头鸟,各种打击立马就跟上。

    上级部门安排了无数检查,城商行的经营马上陷入困顿,同行业务基本停滞。对一间银行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银行经常会短缺头寸,需要相互拆借,还要承担汇兑。一旦被同行针对,缺钱了借不到钱,发出的汇票没人肯要,那银行也就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米嘉是不可能把上百亿这么大笔资金转移到城商行,也就没法子用这些钱来买通龙津政府。

    龙津城商行上到行长,下到各地营业员,全都被动员起来,每天竭力奔波,竭力挽救自己的工作。

    尤其是行长,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把自己所有的人脉都给动用起来,希望能放一条生路。

    连龙津政府都被惊动了,一起跟着四处活动。毕竟城商行承担了呢么多政策性贷款。

    城商行和政府的领导再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次龙津城商行遇上的危机,只是因为安公子胡思乱想。

    米嘉完全不知道因为自己的缘故,连累得龙津城商行遇上了巨大的危机。就算他知道,也不会任何愧疚之心。

    城商行这么多问题,又不是安公子造谣,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如果真是市场经济,这种小银行根本经营不下去,早就破产了。

    之所以还能继续生存,是因为政府强行续命,用来继续发放政策性贷款,避免银行破产产生的冲击。

    可是本来应该破产的银行还在继续经营,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问题,消耗越来越多的资源。

    这些资源是从哪里来的?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第一六八章 约谈() 
和安公子预料的一样,米嘉果然被约谈了。约谈的还是聂处长,他在市政府里面办公室很小,堆满了各种文件和书。

    “本来是市长来找你谈的。”聂处长对米嘉说,“是我自告奋勇先跟你谈,谈完了我们再去把结果汇报给市长。你这标书是怎么回事?”

    “就是投标用的。”米嘉说。

    “这种条件是什么鬼!你想白拿这么大一块地?”聂处长说,“就算你把我们从上到下都买通了,也不能这么过分。何况你根本没买。”

    要贿赂还不如拿这笔钱来投标,米嘉说:“并不是白拿地,政府可以收获一大片新城区,光是地税也能收不少。”

    “你知道太康地产的出价是多少?”聂处长问。

    “二十亿?”米嘉听张之说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你还想空手套白狼?”聂处长很想拍桌子,可是桌子上实在没地方可以拍,全都是东西。

    “太康地产才是想空手套白狼那个。”米嘉说。

    “这话什么意思?”聂处长问。

    “按照他们的条件,根本做不下去,肯定会亏本。现在旧城区看着破旧,至少还在正常履行市区的功能。等他们开始拆迁,拆到一半做不下去跑了,整个旧城区都没法子住人了。”米嘉说。

    当然也没有这么夸张,其实也就是拆迁区的一小半受影响,大部分还没轮到拆迁呢。

    真正被摧毁的是人心,拆迁区的住户原来个个都喜气洋洋,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发大财了。

    许多人买车买家电出国豪华游,平时吃饭也是大手大脚,拆迁区随便一个貌不惊人的破旧市场,里面都有卖龙虾鲍鱼的海鲜档口。

    结果项目失败,不拆迁了,整个旧城区乱作一团,预计的巨额收入消失了,许多家庭马上就落入了贫困中。

    米嘉这么个宅男,都知道十几单自杀,真实情况从来都没统计过,到后面这些自杀的根本不让上新闻了。

    有些实在太多人看见,不得不说的,也会避重就轻。米嘉就记得有人跳楼摔死,新闻说的是失足堕楼。

    其实怎么可能是失足呢,那人跳的楼就是万安大厦,没有米嘉搅局,旋转餐厅还封着呢,要跳楼得先撬开旋转餐厅的门,然后敲碎窗户,才有足够大的位置跳下去。

    “你怎么知道人家做不下去?”聂处长问。

    因为有历史的教训,不过这话没法子说。

    “我为了这个项目筹集了上百亿资金,当然知道盈亏点在哪里。”米嘉拉大旗充虎皮。

    百亿资金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虽然筹集百亿资金和知道地产项目盈亏点其实完全是两回事,聂处长还是被说服了。

    “你的盈亏点,不一定是人家的盈亏点。”聂处长说,“太康地产是个大型地产公司,做过很多地产项目,他们肯定有一套省钱办法。”

    “那么是哪里可以省钱呢?”米嘉问,“是拆迁?”

    拆迁当然不能省钱,拆迁省钱,就等于是被拆迁的拿钱少了。钱越少,矛盾越多,出事的可能性越大。

    “还是建筑费用?”米嘉又说。

    建筑费用当然也是不能省的,谁都是在外面找现成的建筑公司,再大的地产商,也不会养着一个建筑公司。

    既然大家都在外面找,那当然是给的钱越多,找的公司就越好。你老是想着省钱,建筑公司当然也会跟着省钱,这建筑质量可就要往后面排了。

    “要是说资金成本,我已经筹集了百亿现金,资金成本基本为零,太康地产能比我做的还好?”米嘉下了结论,“有可能吗?”

    聂处长被米嘉的气势镇住了,一时竟然觉得言之成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说:“人家和建筑公司是老关系了,能拿折扣。”

    “最近建筑公司生意好吗?”米嘉问。

    这是废话,当然不好,地产行业不好,建筑公司当然也不行。地产公司还流行让建筑公司垫资,等建好了再给钱,所以建筑公司压力很大。

    “生意不好怎么了?”聂处长问。

    “生意不好,有生意就要接啊,老关系能拿到的折扣,新关系当然也能拿到。”米嘉说。

    “这可不一定吧。”聂处长说。

    “我给现金,不用他们垫资啊。”米嘉说。

    无可辩驳,聂处长自己都怀疑起来了,难道太康地产打的主意是做钓鱼工程,先高价拿到项目,做一半说做不下去,在要求优惠。

    “但你这零元投标也太离谱了!领导不可能答应的。”聂处长说。

    “那么领导就喜欢太康地产做一半跑路,留下一地鸡毛?”米嘉说。

    “人家又不一定会跑路,最多就是要多点优惠条件。给再多优惠,至少有二十亿垫底。你这一分钱没有,出多一块都是亏。”聂处长说。

    “我也可以出二十亿。”米嘉说。

    “真的?”聂处长站起来。

    “但是这一点意义没有。”米嘉说。

    “怎么叫没意义?前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政府运转到处都需要钱。”聂处长说。

    “只要项目成功了,以后能收钱的地方多的是,卖楼收地税就不止二十亿了吧。要是项目没做成,旧城区乱七八糟,善后也不止二十亿。”米嘉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