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罗马尼亚雄鹰 >

第259部分

罗马尼亚雄鹰-第259部分

小说: 罗马尼亚雄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同事都盯着这位发言的人,而伯尔尼手上拿着的标尺等物品散落了一地。

    这时候一名领头的同事开口说道:“夏洛尔,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在有一人开口后,其他人纷纷也说到。“夏洛尔,这种事可不能开玩笑。”

    失业,对现在的他们而言,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看看威廉港城现在无所事事的人人就知道,这些人都面带饥色一身脏兮兮,随身带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衣物,在路边桥洞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就睡一觉。很多人都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每天都有不少这些人的尸体,被运到城外埋葬。

    他们没人想也过上这种生活,尽管现在这份工作只够自己糊口,但他们比那些人好太多了,至少有房子住有食物吃。

    看到大家都在指责自己,这名叫夏洛尔的同事也是急了,他直接说道:“你们以为我不想要这份了吗,我也想要啊。”

    而这时候伯尔尼制止了其他同事想要继续说的话,他上前拍着夏洛尔的肩膀说道:“我相信你不会拿这种事,那么这个消息你从哪里听来的。”

    伯尔尼说的话引的大家非常关注,都想听听夏洛尔怎么说。

    “因为昨天我忘了东西在厂里没拿,所以在返回厂区的时候,偷听到两个驻场协约国军官交谈聊到。他们说因为我们船厂是皇室产业,所以要作为发动战争主要责任人威廉皇帝的资产,补偿给协约国方面。”

    夏洛尔话里的内容立刻引来其他同事的反驳:“就算补偿给他们,可是船厂也搬不走啊,他们总需要人在船厂上班吧。难道开除我们这些熟悉船厂的人,重新找新手不成。”

    面对反驳的话,夏洛尔立刻继续说道:“当时我也这么想,不过后来听他们说,这些船厂设备他们想看看有没有人接手,要是没人接手就全部拆回国去。这是要继续把船厂干下去的话么?”

    夏洛尔说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他们都是熟悉造船的人,要是没了设备这还怎么造船啊。

    一名同事说起如数家珍的船厂设备。“我记得船厂才安装不到一年的320吨龙门吊,还有大型液压机,这些设备搬迁非常困难啊。”

    “在安装液压机的时候,还是我带人干了一个星期的才装好的。不过这有什么用,这些协约国的人完全就是打算拆掉我们的工厂。”

    一名同事气愤的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另一名同事说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要是船厂被搬走,那我们怎么办?”

    是啊,现在别提其他什么了,保证自己能生活下去才是最为关键的事。

    “要不要我们组织船厂员工示威,要求他们不能搬走船厂。”

    一名同事说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

    “这不行,你认为这些协约国的人会管我们死活吗?而且他们在城外有一个团的法国驻军,我们现在才多少人。”

    另一名同事反驳他着的话。

    示威是不行的。别说现在船厂只有数百人,就是之前上万人的时候,这些协约国的人镇压起来一定不会手软。在大战中可是双方可是有数百万的伤亡,而且城外还有法国人的军队。别忘了目前法国人可是和他们世仇啊,相信他们一定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要不然我们找市政府,让国家买下这个船厂,这样我们就能继续工作了。”

    一个主意不行,同事又提出另一个意见。

    “现在政府哪里来的钱买下船厂,这船厂可是投入了好几千万马克。”

    他们说的马克可不是现在像是废纸一样的马克,而是大战爆发前的金马克,实打实的能从银行换取黄金。现在市政府连那些失去工作的人都管不过来,哪里还会投入资金买下船厂,而且他们还没钱。

    这名同事忍不住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就这样干等着吗?”

    “不然我们能怎么办?指望有人从协约国手中买下船厂,也要有人愿意啊。”

    看到他们都像无头苍蝇一样,这位同事突然问起了伯尔尼。“伯尔尼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面色沉重的伯尔尼想了想后,语气缓慢的说道:“我也不知道,不过总会有办法。总会有办法的。”

    伯尔尼说完后,捡起工具向那些设备走去。今天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所以必须继续做事才行。

    看到伯尔尼离开后,夏洛尔同情的看了他一眼后说道:“我们这些人中间,就伯尔尼压力最大,别为难他了。”

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 
在威廉港的北海码头附近,有一个叫沙里克的街区。这里主要生活着中低层的民众,他们靠打短工、帮人洗衣服等工作维持生活。

    伯尔尼的家就在这里。

    “我回来了。”

    拖着疲惫的的身心,伯尔尼回到了这个贫穷而又温馨的家里。

    “回来啦。”

    从厨房里传来妻子菲尔娜的声音。

    闻着土豆中还带着一点熏肉的香气,伯尔尼有些惊讶的走进了厨房,发现妻子正在做熏肉土豆泥还有干蘑菇汤。

    “今天怎么吃这么好?”

    听到丈夫的询问,妻子菲尔娜一边忙碌着一边说道:“主要考虑到你比较辛苦,还有就是齐科考了个好成绩。来尝尝味道怎么样?”

    齐科是他们的二儿子,学习成绩非常好,老师说他有希望考上著名的海德堡大学。

    看到妻子用勺子递到自己面前的食物,在土豆泥中熏肉粒清晰可见,伯尔尼一口吃了下去。

    “味道怎么样?”

    看着期待着的妻子,伯尔尼用他那粗糙的手比了个大拇指。得到自己丈夫的表扬后,菲尔娜咯咯咯的笑了起来,就连脸上因为操劳产生的皱纹都抚平不少。

    “妈妈,晚餐还没准备好吗。我都饿坏了。”

    八岁多的小女儿伊芙琳出现在厨房门口抱怨起来。

    伯尔尼摸着伊芙琳的头笑着说了起来。“哦。我们的小天使饿了啊。”

    “早就饿了,我在和罗娜在外面玩的时候就闻到了香气。”

    伊芙琳所说的罗娜是隔壁邻居多尔特的孩子,两人喜欢一起玩。

    “马上就可以吃饭了。”

    妻子菲尔娜补上一句。

    得到母亲要开饭的回答后,伊芙琳一蹦一跳的跑出了厨房。

    当菲尔娜将食物端上由一块木板搭建的简易饭桌时,三个孩子已经在狭小的客厅拿着勺子都坐好了。他们看着今天的丰盛晚饭,都不由自主的咽了咽口水。

    “吃饭吧。”

    随着伯尔尼一声开饭声音,早已忍不住食物香气的三个孩子立刻狼吞虎咽起来。

    尤其是大儿子洛德尔,他14岁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盘子里一个堪比和伯尔尼的分量,在肉眼可见的快速减少。

    “慢点吃。”

    看到洛德尔嘴里塞满了食物,妻子忍不住劝了起来。

    “嗯,嗯。”

    已经吃的说不出话的洛德尔只能发出这种声音,算是回应了母亲。

    美味的晚餐让每个人的没了说话,他们都低头吃着自己的食物,直到洛德尔将勺子伸向菲尔娜盘子的时候。

    “哥哥,你真是好讨厌。”

    “我看你吃不完,在帮你。”

    被妹妹抓到现行的洛德尔强行辩解一番。

    “我有些吃不下了,你拿去吧。”

    看到还有些饿的大儿子,妻子将自己剩余的食物拨到洛德尔盘子里。

    而看着这一切的伯尔尼想到今天才得到的消息,一丝忧愁无法散去。船厂真的要被关闭了,自己一家生活该怎么办啊。

    生活在一起多年的菲尔娜,发现伯尔尼脸上闪过的愁容,立刻关心的问起起来。“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上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没有,我只是在想是不是需要再去找一份兼职工作,目前只靠船厂的工作让家里太清贫了些。”

    伯尔尼掩饰的话,转移了妻子关注的目标。

    “现在兼职工作太难找了。我去职业咨询机构看过,那里一直都排着长龙。听说有人在那里通宵达旦的等着,这怕有些不容易。”

    妻子的话,让伯尔尼面色又暗淡下来。

    威廉港这里船舶相关联的行业发达,城里大部分的人都是做着这种工作。而现在几乎所以的船厂都面临被协约国检查,许多工人都被辞退,到处都是失业人群,哪里有那么合适的兼职工作让自己找到。

    “听罗娜说,他们家就要搬走了。”

    而这时女儿伊芙琳的一句话插嘴的话,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多尔特一家要搬走?”

    对于邻居多尔特,伯尔尼当然知道。他们一家和伯尔尼情况有些相似,是在小船厂工作都是带着几个孩子。唯一不同点就是多尔特前段时间也被辞退了,前段时间他还向自己借过粮食。

    “是的。听罗娜说,他们一家要搬到罗马尼亚去。他爸爸被罗马尼亚一个船厂招聘上了,罗娜他们需要跟着父母去罗马尼亚。”

    伊芙琳在说话时,陷入了好友即将离去的失落。而她的话,让伯尔尼感到天无绝人之路。或许这也是一条出路,不过当然也是最后的选择。

    毕竟之前两国因为交战,德国舆论把罗马尼亚宣扬的有些不堪。而作为一个德国人,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去有些敌视德国人的国家。

    是的,目前德国的舆论中罗马尼亚就是英法的帮凶。尽管埃德尔已经做出不少善意的举动,例如罗马尼亚对德借款已经用粮食等物质提前还清了,而且还以埃德尔的名义捐赠不少。凡尔赛条约中关于罗马尼亚的赔款,也被以大量囤积的武器弹药等军事物质抵消。

    这些基本上都是德国政府受益,而普通民众想从中获得多少好处,就有些想多了。毕竟大战前,罗马尼亚实力不高,在德国民众眼中都是穷乡僻壤。而大战后,罗马尼亚也是帮助协约国获胜的帮凶,能有什么好名声。唯一让人记住的就是罗马尼亚的粮食、石油、还有汽车,另外王室也是霍亨索伦家族的一员。

    不过这些善意的举动多少都有一定作用,至少罗马尼亚目前是协约国中属于名声比较好的那种。在同等工资的情况下,去英、法、美,还是罗马尼亚工作,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其次才是按照排列次序的美、英、法。

    不过可惜的是,目前除了美国和罗马尼亚,英法两国都很少在德国招收人。而目前美国更多的是收购技术和顶尖人才,普通工人除非主动移民,不然没有多少可能和美国联系到一起。

    而招收熟练工人这一块就只有罗马尼亚在做,毕竟新占据的领土太大,需要许多物质安抚,这些都需要工厂生产。而在罗马尼亚政府有意识的引导下,现在许多工厂就组团来招收自己需要的人。

    而招收人员这一块,罗马尼亚目前派出不少官员在德国帮助这些企业收人,主要是以侍卫长卡鲁斯特在做。

第431章 人才的争夺() 
“我们在汉堡已经招收了2100多人,而在鲁尔区,这个数字达到11000多人。主要集中在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化工、煤炭开采等重工业,而在轻工业上我们也招收到3000多人,主要是食品、纺织、造纸、印刷等行业。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方面,我们招收到教授、高级工程师等职称及以上的64人、副教授等职称214人、讲师、工程师等职称457人。”

    在汉堡的的一栋大楼内,一名罗马尼亚工作人员正在办公室内向卡鲁斯特汇报目前的招收结果。

    因为汉堡交通便利,所以罗马尼亚将德国人才引进的总部放在这里,而卡鲁斯特就是在这负责对各地区的招收工作进行指导。

    在听完下属的汇报后,卡鲁斯特放下手中的笔指示着。“对教育和科研人才的引进还不够,需要加大力度,尤其是教授高级工程师一类高级人才。”

    “我待会就去发电报,将你的要求告知他们。不过我们在招收这些高级人才方面,有英、法、美、意等国的制约,他们也在对这些人才进行拉拢。尤其是美国人,他们的条件我们没办法抗衡。”

    下属的报告,让卡鲁斯特皱了一下眉头。“那就从其他方面入手,从对其家属安置和生活方面入手。毕竟我们经费没有美国佬那么财大气粗,给不了那么多的安置费和研究经费。”

    “好的。”

    在下属离开后,卡鲁斯特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对于美国人的财大气粗他当然知道。教授一级的光是安家费就达到1000…1200美元,而罗马尼亚只能给出500…600美元,另外研究经费上也是差距不小。而且在对一些有名的人才上,美国和罗马尼亚差距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