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备胎 >

第214部分

重生之神级备胎-第214部分

小说: 重生之神级备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儿如果能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你还可以得一个善终。所以曹操送祢衡到刘表那儿。有以观后效的这样的一个意思;而刘表很清楚黄祖是个什么人,黄祖是什么人呢?军阀大老粗,脾气暴躁,这是是史书上有记载的,他还要把祢衡往黄祖那送,那才是借刀杀人呢。。。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祢衡之死,第一,是他自己有不检点的地方;第二。是刘表借刀杀人;第三,归根结底是社会黑暗。因为祢衡再怎么说。他没有死罪。一个江厦太守,就因为人家骂了自己就把人家随随便便杀了,这是什么社会?这是*社会、黑暗社会、没有人权的社会,还不经审判,也没有找律师来辩护。所以归根结底,祢衡死于不讲人权和不*制。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即便是在讲人权、*制的时代,这个人也不讨人喜欢。他说话从来不给对方留面子。也从来不给自己留余地,他硬是要把对方和自己都逼到墙角上去。这是何苦呢?所以我的结论是,祢衡不该死,也不值得学习,更不能当作英雄来歌颂。

    孔融在一些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曹操,最终搭进了自己的性命。但是我们可以想见,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自幼就有让梨的美名。尽管在一些问题上孔融与曹操意见不一,但曹操要想除掉孔融还应该有所顾及,安排一个合适的罪名。那么。曹操安排的罪名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曹操改制,恢复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设立了丞相这个职务自己当了,然后设立了一个副丞相兼监察部部长叫御史大夫,就让郗虑来当。这个郗虑我们前面出现过几次了,杀伏皇后啊,封曹操为魏公都是这郗虑,这个郗虑也就干了这三件事。郗虑当监察部长,郗虑马上心领神会。就指使人去查查查,最后查出来孔融有一个反动言论。说什么呢?说“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合起来就是繁体的“刘”这个字,就是当皇帝的不一定要姓刘啊。。

    孔融的这句“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的狂语,是出自建安十三年,当时的曹操既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也没有当皇帝的条件,而孔融屡屡与曹操作对,因此曹操就拿孔融的这句话做起了文章。

    那就是谋反了,马上把孔融抓起来了,下狱,处死,弃市,老婆孩子全部杀掉。但是曹操杀孔融,他公布的罪名不是谋反,是什么呢?是不孝。说孔融查出来有两条不孝的言论,第一条说什么呢?说父母和子女是没有恩情的。首先父亲对子女没有恩,为什么呢?因为父亲之所以生下儿子、女儿,他的本来目的是为了自己快活,满足自己的某种*。那母亲总有恩吧?他说母亲也没有恩,母亲就好比一个瓦罐,这个孩子就好比瓦罐里装的东西,东西倒出来以后你说这个东西跟这个瓦罐有什么关系啊?没关系。这是一条。第二条就是说,饥荒的时候如果有一点吃的东西,是给父亲呢还是给别人?孔融说,如果父亲不好,这个东西就宁肯给别人,不要给你父亲。这两条就是不孝了,因此把孔融给杀了,而且把这个罪状公布出来。那么我们现在来看这个案子。。我们可以发现这是典型的以言治罪,也是典型的*政治。因为第一条,我们不知道孔融是不是说了这个话,根据公布的材料看,说是孔融跟祢衡说,然后祢衡到处散布。但是你要知道祢衡现在已经死了啊,死无对证。就我个人认为,说这个话是祢衡说的还有点像,孔融倒是未必说了这个话,但是曹操一口咬定孔融说的,那就算孔融说了,也不容他辩护,也没有律师对不对,也没有证据。第二,就算孔融说了这个话,他顶多是不像话嘛,还犯不了死罪嘛。第三点,曹操自己说过唯才是举,不仁、不孝都不要紧,对不对?这个孔融仅仅是有一些不孝的言论,你曹操把不孝的人都用到重要的岗位上了,你的罪过不是更大吗?你怎么不死呢?鲁迅先生说,但是我们不能去问曹操,我们如果去问他,他把我们也杀了。。。

    但是曹操的这个做法,用心是极深,再次表明曹操是城府很深的政治家,而孔融是书呆子。为什么呢?曹操为什么不用谋反的罪名。要用不孝的罪名来杀孔融呢?因为西汉、东汉两汉王朝是以孝治天下,这个“孝”字非常重要,你去看汉代的皇帝,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人以外每个人的谥号前面都有一个“孝”字,比方说惠帝——孝惠帝,武帝——孝武帝。孝是很重要的,曹操用不孝来杀人,就是证明说自己道德高尚,也说明自己维护汉室,是忠臣。污蔑了别人,洗刷了自己,一箭双雕,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孔融是什么人?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啊,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孝啊,你孔子的后代不孝是什么概念,你们想想是什么概念?所以曹操是不但要在政治上把孔融打倒,而且要在道德上把孔融搞臭;不但要消灭他的*,而且要玷污他的声誉。所以这一手极其毒辣,以至于后来陈寿作三国志的时候都不敢给孔融立传。

    不过这个事情站在曹操的立场上,也确有一正风气的作用。曹操是要借孔融来正一正社会风气,但这个风气倒不是孝和不孝。是什么呢?是这个时候这些士人们都非常清高,这些清高的士人当中也有两拨人,一种是真清高,一种是假清高;一种是真有才,一种是假有才。但是有趣的是,这些人只要有一个士人的身份,那么不管他是有才气还是没才气,都有脾气。那么这些人都是采取一个和当局不合作的态度,这些人都喜欢在背后议论、嘲笑、挖苦、讽刺曹操,这是曹操不能容忍的。曹操是一个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他岂容别人天天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又岂容所有的人都不跟他合作呢?他必须杀一儆百,他必须杀鸡给猴子看,孔融就是这样一只大公鸡。。。

    那么,在建安元年,祢衡死了;在建安十三年,孔融死了;在建安十七年,荀彧死了。到了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杀了崔琰;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杀了杨修。崔琰的死、杨修的死,和前面的这些人——祢衡、孔融、荀彧的情况又不相同,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又为什么要杀杨修呢?请看下集——命案真相。

    ps: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喜气洋洋!。

第三百七十章 游刃有余() 
这天下午,当女演员舒流达到了飘风公司之后。

    以及各道具,和拍摄场地的准备完成。

    飘风洗发露的系列广告,便是开始正式的进行拍摄了。

    而苏晨则是剧中的演员兼导演的职责。

    可以说,飘风已经是把所有广告拍摄的重任,交给了苏晨。

    而苏晨在拍过了大型的电视剧和电影之后,再回过头来拍一个小小的广告,是一点都不怵的。

    工作起来,也是非常的熟练,在各部门之间的调度,也是游刃有余。

    即使,前来拍片的当红女星舒流,在看到现场所有的工作事项都是由苏晨来执掌的时候,也终于是变得本本分分。

    至少是,不会再片场耍大牌了。

    终于,等到了各部门都准备完毕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但是在苏晨的高效执行力下,整个广告都是在按部就班的拍摄中。

    这一集我们要讲诸葛亮如何处理他的同僚关系。而在诸葛亮的诸多同僚当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李严。李严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同为顾命,并受遗诏。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得非常清楚,刘备临终之前“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也就是说刘备托孤的这样一个结构,是一正一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而且。。“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还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记载在三国志。李严传里面。这样的一个托孤结构或者说辅臣结构,和孙策死后江东集团的情况非常相似。孙策托孤于谁呢?长史张昭;然后呢?周瑜为中护军,和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所以我们就可以来看一看这两个结构的比较。在孙策那边,是张昭为长史,周瑜为中护军;在刘备这边。是诸葛亮为丞相,李严为中都护。长史和丞相都是文官,主管行政。中护军和中都护都是武官。主管军事。也就是说,孙权这边是张昭为正、周瑜为副。张昭为文、周瑜为武;在刘禅这边,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为文,李严为武。周瑜与张昭共掌众事,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这真是何其相似乃尔。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他的周瑜,或者说他希望李严能够起到当年周瑜的作用。李严的地位能不重要吗?那么我们要问。李严他起到了周瑜的作用吗?没有。李严不但没有起到周瑜的作用,而且在刘备托孤八年以后,被废为平民,身败名裂。这就留下了一个疑案,这应该说是蜀汉史上一个很大的疑案。。。

    我们这一集就要分析这个疑案。要分析这个疑案,我们首先就必须回答,李严是为什么和怎么被废的。事情大概是这样。蜀汉建兴九年,也就是公元231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曹魏,命令李平独运军粮。李平是谁呢?就是李严,李严这个时候已经改名叫李平了。为了让我们的观众能听得更方便一点。在我们这集电视节目里面我们不用他的新名字李平,我们统称李严。李严这个时候到了,受命代理丞相府的政务,而且负责给诸葛亮催办督运军粮。但是到了夏秋之季,天降大雨,运粮不济,粮草运不到前方。这个时候李严也就是李平,就派人去跟诸葛亮讲,这个粮草运不过去了。是不是就撤军呢?诸葛亮同意了。因为我们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运不过去了这个仗就没法打了。于是诸葛亮就撤军了。那么诸葛亮撤军的消息一传到,李严就故意装作大惊小怪的样子说:哎,丞相怎么撤兵了?粮草很多呀,他怎么回来了?然后又打一封报告给刘禅,说丞相这个撤兵是假的,伪退,目的是诱敌深入。等诸葛亮回到成都以后,就发现李严在那儿颠三倒四,于是诸葛亮就把李严跟他的所有来往的亲笔的书信全部出示。三国志。李严传的说法是:“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就是第一封信怎么写的,第二封信怎么写的,第三封信怎么写的,都是李严亲笔所写,拿给大家看。这样一来怎么样呢?李严没话说了。李严传的说法是:“辞穷情竭,首谢罪负。”怎么意思呢?理屈词穷,坦白交待,低头认罪。那么李严认罪以后,诸葛亮就上表后主,把李严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所以李严在蜀汉的这个政治舞台上时间并不长,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么李严被废的这个过程呢,情节可疑。为什么可疑呢?第一点,犯罪动机不明,就是我们弄不清楚李严为什么要这样做。三国志的说法是这样十二个字:“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什么意思呢?是因为他自己军粮运不过去了,他想推卸责任,嫁祸于人。那么“解己不办之责”这句话是说得通的。“显亮不进之愆”,就是要故意显示是诸葛亮不想北伐,胆小怕事撤军的。这个不大讲得通,因为李严给刘禅的表文里说得很清楚,丞相不是不敢打仗,他是伪退,是为了诱敌深入,你不能说这个诱敌深入是给诸葛亮栽赃的。所以犯罪动机不明。第二点,作案手法拙劣。就用这样一个前言不搭后语的这么一套说辞,你就能把诸葛亮陷害了?那诸葛亮也太好陷害了。而且你这样一个前后矛盾的说法,你如果存心要陷害诸葛亮,那你只能口传,你怎么能留下把柄呢?亲笔书信,你难道没有想到将来诸葛亮会把你的这些亲笔书信都拿出来个大家看吗?李严连这都想不到吗?可疑。第三,只有一面之词。就是我们现在的史书上查不到李严自己的任何说法。。

    。。

    我们知道刘备托孤是在永安,也就是现在奉节,把诸葛亮和李严从成都召来托孤。托孤以后,诸葛亮就回到了,李严就留在了永安。刘禅继位以后,诸葛亮封武乡侯。李严封都乡侯;而且假节。就是授予他尚方宝剑;加光禄勋,就是再给他加一个荣誉职务。到了建兴四年的时候,李严由辅汉将军晋升为前将军。辅汉将军就是我们上一集说的杂号将军。前将军就是上一集说的名号将军,就是从副教授升为正教授了。到了蜀汉建兴八年。李严又升了一把,升为骠骑将军,后来还到了成都。那么应该说,从刘备托孤到李严被废,这个人是步步高升。但是实际上如何呢?实际上他和诸葛亮相比是处处不如。我们也来看一个表,这是刘备托孤以后李严和诸葛亮权力、地位的比较。诸葛亮怎么样呢?主持朝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