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8部分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8部分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这段距离在下班时不走上半个小时才怪,没有堵车或许是现在车子上路唯一的好消息。

    几个人从车上下来,询问一下附近的老百姓,很快就找到了五十四路公交车站点。

    上了车,这一次每人花了四分钱买票,又坐了将近半个小时的车才到了省正协。

    “沈城好大呀!坐车都花了将近一个小时,要是在咱们阜城,一个小时早就出城老远了。”

    一个人连连惊叹。

    “咱们阜城怎么能和沈城比!我上一次来可是坐了一个多小时,连倒了三趟车才到地方。”

    周德路有些骄傲地回答,他是众人当中唯一来过沈城的人,自觉见识方面比其他人都强出很多。

    当然这不包括刘琅了,刚才这一路在车上,刘琅看着外面,处处都是大型的工厂,什么化工厂、机械厂、水泥厂、炼钢厂等等,比阜城多多了,规模也不是自己的家乡所能相比的,每一座工厂里都竖立着高高的烟囱,里面冒出滚滚的黑烟飘向天空。

    现在国家是没有什么环保概念,老百姓也不在乎。

    “总算是到地方了。”

    几个人看到前面有一个广场,边上就是一圈被围起来的老建筑群,里面非常宽阔,绿树成荫,还有灯光射出,偶尔也有几个人影闪过,大院门口有木质的牌子,写着“辽北省正协大院”几个字,门口还有两名警察站岗。

    这种大院是工作生活都在一起,肖南光应该就在里面某个小楼住。

    此时已经是晚上将近七点钟了,几个人早上七点出发,花了整整十个小时才算是到了地方,午饭是在火车上吃的,都是各自从家里带的饭,刘琅只吃了两个鸡蛋,一天下来肚子早就饿咕噜咕噜叫。

    “咱们还是先找个招待所住下,走了一天,肚子都快饿扁了!”

    一个人说道,其他人立刻表示赞同。

    离这里不远就有一个三层小楼,门口写着“正协招待所”,几个人走了进去准备住下。

    “同志,还有地方住吗?”

    周德路问道。

    “你们是哪里的?”

    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子问道。

    “我们是阜城轴承厂的,对了,这是我们的介绍信!”

    周德路从包里拿出一张纸来。

    “兹证明,周德路、刘东来、刘民生、楚玉江、张德才、吴波为我厂工人,到沈城办理公事,特此说明!”

    纸的落款处写着日期同时盖着阜城市轴承厂的印章。

    刘琅知道,在一九八三年国家还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住宿非常麻烦,需要单位开介绍信,要不然只能拿户口本了。

    “嗯,你们一共是五个人,这个孩子是谁?”

    对方看了看介绍信又看着刘琅问道。

    “他是我的儿子!”

    刘东来赶忙回答。

    “小孩子住一张床吗?”

    “不用,他和我住一张床就行。”

    刘琅才多大?哪能单独住一张床。

    “五张床………好,有四人间,一张床铺三块钱,还有十五人大间,一张床铺一块钱,你们住什么样的?”

    对方问道。

    “三块钱?”

    周德路一呲牙。

    怎么这么贵?阜城的招待所最好的四人间也就一块钱一个床铺,沈城足足贵了三倍。

    这……周德路看了一眼其他人,几个人都瞧着他没吭声。

    “东来和我,还有玉江、德才,加上小刘琅我们五个人住四人间,你们两个住十五人间!”

    周德路狠了狠心说道。

    要不是这一次带着两万块钱来,他才不会花这笔冤枉钱呢。

    “到明天晚上七点,你们一共是十四块钱,如果过期还要再交十四!”

    对方收了钱,扯了六张票据递给周德路。

    六个人先是凑到了那个四人间,他们还没吃饭,得先把肚子问题解决了才是。

    这个年代要想到外面吃饭,一般是要到国营的大食堂,当然,在八零年的时候首都就有第一家私营饭店开张了,现在是八三年,三年过去了,首都已经有不少的私营饭店开张,沈城虽然比不得首都,但也有一些私营饭店,只是此刻的时间是晚上七点半,这个年代可不比十几年之后,基本上过了晚上六点饭店就全关门了,或许也有营业到更晚的饭店,但那都是在城市最中心的区域,反正附近这边是没有能吃饭的食堂了。

    “大家今天晚上先凑合凑合,等明天早上咱们再好好吃一顿!”

    周德路说完就拿出一个饭盒,里面还是中午吃剩下的饭菜,米饭加咸菜,不由分说就吃了起来。

    几个人也没吭声,吭声也没用,于是也拿出吃食就着热水吃了起来。

    吃完了饭简单的商量了一下明天的安排后,几个人就各自洗漱,到了晚上九点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就在走廊里大声喊着:“都关灯睡觉了!”

    很快,所有房间的灯都灭了,不一会儿的工夫鼾声就传了出来,尤其是那种十五人的大间,常常是几个人一起打呼噜,简直是“天雷滚滚”。

    刘琅住的是四人间,那位厂长周德路不一会儿的工夫也传出了呼噜声,声音好像在敲鼓,其他人也不在乎,因为他们几个片刻之后也是“附和”了起来,呼噜声在屋子里此起彼伏相互辉映,吵的刘琅翻来覆去无法安睡,好在他前世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练出了一种“神奇功夫”,侧身躺在床上压住一边耳朵,上面的手指再堵住另外一个耳朵,这样声音就小了不少,再加上他今天也累坏了,大约一个小时后,在“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中也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几个人就起了床,不是因为想工作,而是因为肚子实在太饿,都快连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

    招待所有自己的食堂,几个人到食堂的时候已经有十几个人排在了前面。

    馒头、油条、豆浆、腐乳、臭豆腐、小米粥。

    食堂的伙食还算不错,馋的几个人口水直流。

    “儿子,你在这占座,我们去买饭票!”

    刘东来几个人拿着钱和粮票走到一位女售签员近前,刘琅则来到在一张木桌子旁占下座位。

    要吃饭得先买饭票,这种方式跟以后在银行中办理业务相似。

    很快,几个人就拿着一张饭票回到座位上。

    “十三个馒头,七根油条,七碗豆浆,七碗小米粥再加上三块腐乳三块臭豆腐,这些够咱们吃了!这顿饭花了咱们一块三毛钱加上两斤白面票,沈城的饭菜可是不便宜呀!”

    周德路一笔笔算了一遍,言语间颇为心疼,要是在阜城,一块多钱够几个人喝顿小酒了。

    “厂长,咱们出来可是为厂子办事来了,一路上累得要死,总不能不让吃饱肚子吧,别总算计钱,让人听了心烦!”

    一个人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钱可是厂子的钱,能省就得省呀!”

    周德路笑了笑。

第五十三章 海盐衬衣厂() 
“八号到了,八号到了……!”

    售签员大声喊着。

    “到了到了,你们三个赶紧去拿!”

    周德路吩咐道,也不用他说,三人听到喊声拿着饭票就窜了出去,片刻后一人拿着一个大木托盘小心翼翼地走了回来,一个托盘里放着馒头和油条,另外一个托盘里放着七碗小米粥,剩下的放在另外一个托盘里。

    “儿子,这些是你的!”

    刘东来把一个馒头一根油条,一碗粥加上一碗豆浆放在了刘琅面前,即便儿子能吃,这些也足够了。

    放在碗里的馒头实在是不小,比成人的拳头还大一号,这么一个大馒头才五分钱,还有油条,一根三分钱,一大碗小米粥再加上一碗豆浆,他虽然能吃,可是也吃不了这么多,再说,豆浆和米粥哪有放一起吃的?

    看来是他们几个人每样都买上一点,完全不懂搭配。

    刘琅拿起一个馒头吃了起来,桌子上没有菜,只能用腐乳和臭豆腐下饭了,这种臭豆腐其实和腐乳一样,只是一个青色一个红色罢了,闻起来有些“臭味”,但味道非常适合北方人的口味,刘琅在前世也很喜欢吃。

    不过刘琅刚吃掉半个馒头,这几个大人就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刘东来,两个馒头一油条全部消灭,豆浆是一口喝干,剩下的一碗粥也是见了底,他看了看刘琅面前的那根油条,好像还没有吃饱。

    “爸,我吃一个馒头和一碗粥就够了,剩下的你吃吧!”

    刘琅啃着馒头看着父亲说道。

    “儿子,一会儿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可得多吃一些!”

    “我吃不了这些,还是你吃吧!”

    刘琅的确是吃不了这么多东西。

    “那……好吧,反正是不能浪费了。”

    刘东来二话不说,拿起油条只是四口就吃了个精光,片刻之后一碗粥也见了底。

    吃了这么多后刘东来拍了拍肚子:嗯,总算是有点饱了。

    刘琅暗中好笑,父亲今年也不过三十岁,还是年轻人,加上平时工作量大,他的饭量比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可是大多了,现在这点食物半饱就不错了。

    刘琅也不着急,一边慢条斯理地吃着,一边看着周围其他吃饭的人。

    听口音,大多数都是同省其他城市的人,但也有些是南方人,从衣着上就能看得出来,现在是五月初,北方渐渐暖和起来,但夜晚还是有些凉,北方人大都是穿着“的确良”制成的长袖衣服,而那些南方人很多都是短袖衬衣,露着手臂。

    北方也有衬衣,大都是棉布制cd是纯色调,不是白色就是黑色蓝色,可这几个南方人穿的衬衣就不同了,白色的底,上面绣着道道黄色的丝线,尤其是左胸口处的口袋上还用红色的丝线绣着“唐人”二字,这件衬衣要是穿在身上走在阜城街道上,绝对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唐人牌衬衣?看来南方现在已经有了品牌意识,比北方可是强多了。”

    刘琅看到这几位南方人只是心有感触,不过有几位北方人似乎是对他们的衣服感了兴趣。

    “几位同志,你们这“晚霞子”是从哪里买的呀?”

    一个操着辽北省连海市口音的人走到了那几位南方人的面前问道。

    辽北省内有十个地市级,每一个市的口音都不同,阜城市的口音最接近普通话,辽南地区沿海一带则带着浓重的“海蛎子”味,比如连海市就是如此。

    连海市的口音非常有特色,回家不叫回家,叫走家,吃饭叫做歹饭,女儿叫做棍宁,喝酒叫成哈酒,衬衣叫做晚霞子。

    “晚霞子?”

    那几个南方人听到对方的话愣了神,他们普通话都说不太明白,又怎么能听懂方言?

    “哎呀!这位先生,你……说得话………我们听不懂啦!”

    一个人站起来费力地说着自认为标准的普通话,刘琅听得出来,对方应该是江浙一带的人,舌头根发硬,普通话说得连自己都听不真切。

    “我问你“晚霞子”从哪里买的?”

    这位连海大哥有些着急,拉着对方的衬衣问道。

    这一下可把那位南方大哥吓得够呛,其他几位同伴也噌地跳了起来,一个个面色慌张地看着对方,肯定是把他当成坏人了。

    “几位几位,你们误会了,这位同志是问你们衬衣是从哪里买的?”

    刘东来急忙走过去替这位连海大哥解释。

    “衬衣?哦哦,衬衣呀!我晓得了晓得了!”

    对方这才明白。

    “对,对,就是“晚霞子”嘛,我就问“晚霞子”是从什么地方买的?我们也想买一件。”

    那大哥还“晚霞子晚霞子”地叫着。

    “他们连海市把衬衣叫做晚霞子。”

    刘东来又替他解释道。

    “晓得,晓得!”

    对方连连摆手。

    “这件“晚霞子”不是,这件衬衣可是我们厂子自己生产的牌子,如果你们想买,我可以卖给你们!”

    对方虽然普通话很不标准,但是说得很慢,周围的人还是听明白了,一下子就引起了一群人的目光。

    “什么?能卖给我们?多少钱一件?”

    旁边的有十几个人也不吃饭了,“呼啦”一下都围拢了过来。

    “这件衬衣是我们厂自己生产的唐人牌,每件五块五毛钱,我们现在手里有三十件,如果要买,我给大家登记!”

    五块五毛钱可不便宜,要知道“的确良”也就六块五一米,一件能给成人做两件衬衣加个裤衩,算起来才是对方衬衣的一半还不到。

    不过在场的人可不在乎了,都大声喊道:好,我买一件……!

    “我买两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