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

第122部分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122部分

小说: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w”阵地是一种不规则阵地,阵地中的突出部由加装了顶盖的碉堡组成,出入口设置在地下通道内,西班牙人如果采用人海战术,那么除非他们一个一个的去肯碉堡,否则不管西班牙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会遭到不同方向的攻击,继而腹背受敌顾此失彼。

    威莱尼古拉乌并不是什么不世出的名将,这是个和本杰明一样具有深厚背景的家伙,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威莱尼古拉乌作为观察员前往美国观摩了美国内战,只可惜威莱尼古拉乌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先进战术,指挥起作战还是以前那一套。

    此时的欧洲人作战比较强调火炮的运用,威莱尼古拉乌理所应当的把火炮作为决定战争走向的战争之神,为了等待炮兵部队克服马埃斯特腊山的崎岖山路,威莱尼古拉乌浪费了最关键的三天,给了乔治杜威从容选择阵地的机会,最终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其实战斗刚开始的前两天,乔治杜威的部队虽然占据有利地形,但因为火力受到压制,在局面上是处于劣势的,威莱尼古拉乌这时又犯了一个错误,他的炮兵因为轻装前进携带的补给不足,结果因为战斗超出预料的激烈,威莱尼古拉乌的炮兵在两天内打光了所有的炮弹,西班牙人不得不停止进攻,等待后方输送物资,这又给了乔治杜威调整防御部署的机会。

    在两天之内,乔治杜威在阵地后方紧急挖出来无数的防炮洞,这些防炮洞使用交通壕和前线的战壕相连接,西班牙人炮击的时候,乔治杜威的士兵躲在防炮洞内数手指头,炮击一停,参与攻击的西班牙士兵刚刚跃出胸墙,乔治杜威的士兵也马上进入阵地,最终使得西班牙人的火力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乔治杜威使用的战术其实差不多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当然限于条件,乔治杜威挖出来的战壕系统仅仅是一个初级的战术体系,但这用来应付威莱尼古拉乌已经足够了。

    要说乔治杜威其实也想不出来这种战术,这种战术之所以出现还是要归功于李牧。

    就在返回圣地亚哥之后的当天晚上,马汉主动来找李牧,要求把李牧挑选出来的华人部队派往前线。

    李牧当然不同意,这可都是李牧的子弟兵,李牧肯定不能让他们去当炮灰。

    马汉这时候终于表现出军人的强硬,区区一个文职军官,爆发出来的威势丝毫不亚于乔治杜威这个悍将:“里姆,你应该知道守不住艾尔克里斯托的后果,乔治面对的敌人数量是他的五倍,所以我们要集中所有的力量支援乔治,你弄走的那些人都是老兵,他们对于抗击西班牙人很有意义,你不能把他们放在关塔那摩,这是极大的浪费,还有今天刚加入军队的那些工人,负责训练他们的军官告诉我,他们的身体素质非常出色,学习能力很强,关键是拥有良好的服从性和优秀的纪律性,只需要对他们进行简单训练,他们就会是最好的士兵,所以里姆,你的眼界应该更开阔一点。”

    这真不是马汉拍马屁,和古巴人相比,华人确实是最优秀的士兵,不管是从勤奋角度、接受能力、纪律性、忍耐力等等各方面来说,华人都要稳稳胜出一筹,甚至和西方白人相比,华人除了身体素质稍差一些之外,其他方面也是毫不逊色,甚至也是略胜一筹。

    这一点在目前的美国工业界已经是公认的,华人除了上述优点之外,还有一个最受美国工厂主欢迎的特点是华人对薪水的要求不高,在古巴也一样,李牧他们招募军队,如果是古巴人或者是西方白人,都是要支付薪水的,而华人只需要告诉他们打完仗你们就有自由,华人就会心甘情愿的去卖命。

    “阿尔弗雷德,你该不是说要把那些刚刚训练了两天的华人部队派到前线去吧?”李牧刚听完就变脸,李牧才不管是谁,只要危及到李牧的利益,李牧马上就会给人点颜色看看。

    “当然不是,我说的是那些老兵——”马汉也知道那些新兵纵然是有潜力,但现在仍然不堪大用,所以根本没把主意打到新兵身上。

    “老兵也不行,他们刚刚经历过一场血战,一千多人只剩下不到两百,你难道非要把他们全部打光了才甘心?”李牧更不同意,老兵都是李牧心中的班底,这些人更不能拿去当炮灰。

    “里姆,这是战争,谁都不能置身事外。”马汉对事不对人,倒也不是故意针对李牧。

    “阿尔弗雷德,这是古巴人的战争,不是我们美国人的,所以你要纠正你的思想。”李牧给马汉扣大帽子,提醒马汉不要入戏太深。

    “难道那些华人不是古巴人?”马汉终于找到李牧话里的漏洞。

    “不是,他们都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他们现在是美利坚公民。”李牧断然否认,有阿瑟在纽约,纽约移民局就和李牧家开的差不多,区区几张入籍申请,不要太简单。

    “里姆,你这又何必——”李牧都已经做到这个份上,马汉也是无话可说。

    “阿尔弗雷德,我们的目标是关塔那摩,是古巴境内的矿产资源,我问你一个问题,难道我们不依靠本地人,就能把这些地盘和资源牢牢地控制在咱们自己手上吗?”李牧也推心置腹,至少在国家利益上,李牧和马汉之间并没有冲突。

    “但是乔治怎么办?你要知道他面对着五万名敌人,而且缺少弹药,没有重型火力,乔治能不能顶住西班牙人?如果不能,我们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马汉把话题绕回原点。

    “谁说乔治顶不住西班牙人?”李牧想要达到目的,就要先帮助乔治过了这一关。

    其实虽然是不通军事,但身为一名华人,李牧耳濡目染的军事知识还是不少,毕竟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军人梦,所以虽然李牧的军事知识少得可怜,在二十一世纪甚至可以用军盲来形容,但在这个时代,李牧随便挑几样东西,就已经足够里面拿出来唬人。

    比如——堑壕战!

    其实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堑壕战就已经成为野战的主要方式,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终于发展到顶峰;又比如和堑壕战一起发展起来的土木工程作业,这种技术在日俄战争中初现端倪,但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仍然不过时。

    李牧不用拿出来太多,随便找个一两样,就足够帮助乔治杜威战胜西班牙人。

    马汉可不知道李牧有这种能力,听李牧说得轻松,马汉勃然变色:“里姆战争不是儿戏,想打赢一场战争可不容易。”

    不是游戏?

    李牧上辈子作为一个宅男,玩过的战争游戏不要太多,只说一个使命召唤系列,几乎已经包括了近代战争的所有战斗方式。

    于是李牧就和马汉进行了一场曹刿论战,结果不用多说,然后就有了乔治杜威的“w”型阵地,以及后来的防空洞、交通壕等等。

    李牧为乔治杜威做得工作不仅仅是这点,在上一次李牧往斯普林菲尔德发送的电报中,“重机枪”作为亟需的军事物资赫然在列,在这一次的物资支援中,十挺重机枪会为乔治杜威对抗西班牙人提供最好的助力。

    提起重机枪,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马克沁重机枪,其实不是,早在1861年的南北战争期间,理查乔登加特林就发明了第一种重机枪,应该令很多枪械大师感到惭愧的是,人家理查乔登加特林只是个医生而已。

    南北战争时期加特林是一个军医,某天加特林在医治伤员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假如少数士兵使用速射武器,能够对付一个步兵团,那么己方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了。

    于是就有了全世界第一挺重机枪,怎么样,让那些整天叫嚣没有专业知识就无法完成相关设计的家伙看到,是不是感觉脸挺疼——

    南北战争后,很多“战争观察员”一致确认,重机枪将会在未来的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英国人于三年前在英格兰建设工厂生产加特林,沙俄政府也购买了加特林机枪的相关专利,并将其更名为戈洛夫机枪。

    李牧已经研发出来无烟火药,所以重机枪将会在李牧手中发扬光大,因此李牧早早就派人去找加特林,购买下专利使用权,这十挺加特林是骏马武器公司的第一批产品。

    嗯嗯,对于骏马武器公司来说,古巴就是个最好的试验场,骏马武器公司研发出来的所有武器都可以在这个试验场里得到验证,李牧的研究团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某些不足,然后做出改进。

    这或许是这场战争对于李牧来说的最大意义。

223 紫心勋章() 
谁都知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道理,用二十一世纪的话说,“战争经济”是很好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到处惹是生非,这里面不仅仅有美国的国家利益需求,更有军火公司的幕后推动。

    不打仗就没有消耗,没有消耗就没有更新换代,没有更新换代,军火公司吃什么?

    天朝八十年代和越猴一战,成功赢得“大炸逼”美誉,和这个是一个道理,武器弹药放在仓库里眼看就要过期,还是拉出来用掉最合算,即清理了库存,又能给官兵刷熟练度,两全其美啊。

    李牧支持古巴共和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无烟火药刚刚研发成功,这将会推动一系列基于无烟火药的新武器诞生,新武器肯定是要实验的,古巴就是最合适的试验场。

    其实骏马武器公司这一次送来的加特林重机枪已经是改进型,和原版的加特林重机枪相比,骏马武器公司的这一版本放弃了笨重的轮架,而是采用骏马武器公司自己设计的可拆卸三角架,同时供弹方式也有改进,机枪上方的巨大漏斗被拆掉,改用250发帆布弹链,这同样是骏马武器公司自己的设计,都是有专利的。

    改进了设计之后,新的加特林重机枪只需要两人即可操作,比原来的四人大大减少,同时别看把轮架改成三角架看似好像是无法移动了,实际上重量大大减轻,现在一挺加特林的重量只有不到五十公斤,拆开之后两个人就能携带,比原来更加方便移动。

    当然了,目前的改进都是外观造型上的,实际上的结构改进没多少,结构改进比外观造型的改进复杂得多,要在使用中逐渐发现问题,然后才能慢慢解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真的没错,是骡子是马要先拉出来溜溜,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就在第二批武器抵达的头天晚上,严顺拿着一支散弹枪来找李牧。

    “——按照您的吩咐,这几天训练的时候用的都是同一批枪,结果刚才训练的时候,这支枪突然炸了膛——”严顺一脸内疚。

    “人怎么样?”李牧关心人。

    武器炸膛这种事其实很正常,引发的后果当然也是极其严重,一般来说瞎个眼,脸被炸烂都很正常,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人倒还没有大碍,咱们训练散弹枪不要求抵近瞄准,是端在胸前训练的,只是受了点轻伤,已经送医院,不过影响不大好,弟兄们训练的时候有了抵触心理,不大敢继续使用。”严顺也是心有余悸,看着被炸成麻花状的散弹枪眼里有畏惧。

    炸膛这种事还是很恐怖的,散弹枪因为枪膛里没有膛线,扭曲的程度不算严重,如果是带膛线的步枪,一般情况下都会给你炸成花瓣状,就跟枪膛开了朵花一样,可以想象那一瞬间爆发的能量有多么的狂暴。

    “训练计划不变,增加一个训练项目,让博拉去领十支新枪,然后安排所有的兄弟轮流上,进行下疲劳度测试,测试下枪管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以后在达到极限之前,就把枪给报废,受伤的兄弟我来处理。”李牧果断,训练肯定要继续,不能因为这点事被打断,部队的士气也要保持,军人嘛,流血牺牲算什么,二十一世纪烂大街的各种鸡汤这年头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晚上,李牧来到伤兵营,看望训练中受伤的士兵。

    李牧肯定是做不来爬伤兵伤口上吸脓这种事,先不说这种事有多少作秀的成分,想想就能恶心死——

    李牧有自己鼓舞士气的方式,和伤兵亲切的聊几句天,李牧转身从严顺手里接过来一个金色的小盒子,打开盒子后,从里面取出来一个紫心勋章。

    这个紫心勋章和二十一世纪的那个“紫心勋章”不是一回事,和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紫心勋章也不是一回事。

    美国的紫心勋章于1782年8月7日由乔治华盛顿将军设立,当时叫军功章,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只授予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都是士官,从此之后紫心勋章就被世人遗忘,如果不是李牧横插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