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

第674部分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674部分

小说: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国父回国造反,就是顶着“美国人”的金字招牌,才能逃脱清政府的一次又一次追杀,这一点无可厚非,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个国籍又算什么,老父亲都可以和人分而食之,只要能成功就是美谈。

    “唉,里奥决定要回国了吗?”严虎还不清楚严顺的决定,这些年严虎一直在军中,对于严顺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这是好事,如果随着严顺的长大,严虎对严顺的影响力却不减反增,那么严顺就算回清国估计也成不了事,成大事者不仅仅要不拘小节,还要有独立的人格,果断的思维,坚定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做不到这些,就要安静地接受生活的安排,那些总是感慨生不逢时的人,把他们放到任何时间都不会成功,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那啥,只要有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特质,放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过得太差。

    “是的,我们都没有做到的事,里奥很想去试一试。”李牧支持严顺的原因就是这一点,其实严顺原本可以在美国过得很好,但是严顺还是愿意回清国冒险,李牧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李牧不会阻碍严顺追求理想的行动。

    说到造反,其实应该是严虎更合适,毕竟严虎是职业军人,这些年来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就在去年,严虎成功拿到美国陆军军事学院的毕业证书,这个学校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

    “什么时间?最好是再过一段时间,明年咱们会有更多人从军事学院毕业,我知道他们中有很多人很想回国。”严虎希望严顺走的时候能有更多的保障,很明显西点军校的毕业生更值得信任。

    第一骑兵师中有很多华人,这支部队是以李牧在古巴成立的华人部队为基础成立的,返回美国后,他们中的很多人直接加入了第一骑兵师,这些年,每年第一骑兵师都会选送优秀军人进入军事学院学习,其中就有很多华人,现在还有更多骏马附属学校的毕业生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据说军事学院中已经有接近百分之十的学员是华人,可以肯定,华人是美国陆军未来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进入军事学院学习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每年毕业的学员,都是战争部和各州国民警卫队哄抢的对象,未来美国陆军的规模会越来越大,那些毕业生的前途很光明,但是就和严顺一样,肯定会有人愿意放弃这一切返回清国,为清国的华人做点什么,不管是李牧还是严虎,都非常支持这种行为。

    其实就算在现在的军人中挑选,也会有人愿意和严顺返回清国,不过今年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海参崴州的成立,美国陆军正处于扩军状态,所以去年的毕业生已经被瓜分殆尽,严虎不想打乱现在的状况,那会招致战争部的不满,说不定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严虎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就算战争部不反对李牧对严顺的支持,那也是建立在李牧的支持没有危害到战争部利益的前提下,前几次李牧支援白起、成立远东公司都曾经从第一骑兵师中抽调人手,战争部当时没有干涉,是因为战争部没有那么多职位安置那么多军官,这种程度的抽调是在为战争部减少麻烦,所以战争部不干涉,现在不一样,海参崴州需要大量的军官,任何煽动现役军官退役的做法,都是在挖战争部的墙角。

    “当然不会是现在,不过也不会到明年,里奥会先到琉球,我已经给白起发过电报,让白起先把架子搭起来,等里奥到琉球,马上就从日本雇佣人手,交给远东公司的教官训练,所以这是个好机会,在美国,想成为将军要慢慢熬资历,回清国不一样,想当将军很简单,打上几仗,有了战功,别说将军,就算是元帅也不难。”李牧许以重利,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而清国有大把机会,不信那些人不动心。

880 务实() 
    其实不管是在那个国家,除非是个别天才,想要出人头地,大部分时候都是要论资排辈的。

    之所以是“大部分时候”,是因为在某些特殊时刻,这个论资排辈的过程会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美国立国已经超过了一百年,现在阶级已经开始固化,哪怕陆军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想要在军中崭露头角也不容易,但是在清国不一样,如果严顺回清国造反,那么清国就处于改朝换代时期,这时候秩序不会起主要作用,新的利益集团会取代既得利益集团,今天的一个大头兵,说不定就是明天的将军,这就是所谓的“从龙之功”,早一天加入,就会早一天得利,如果不是李牧在美国枝繁叶茂,那么李牧都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李牧对另一个时空中的“岛链”印象深刻,所以在李牧的设想中,不管是琉球还是吕宋,甚至是日本,都应该在华人的视力范围内,也就是说,所谓的“第一岛链”,应该是华人对抗西方社会的第一道防线,而不是西方社会用来封锁华人的工具。

    这个设想看上去很难实现,实际上不一定,琉球在白起和潘廷珍的控制下,吕宋在林向海的控制下,日本的德川立言只是李牧控制日本的工具,李牧已经打下了坚定地基础,未来,就看清国的有识之士能不能把这些因素整合到一起。

    或者说,就看严顺在这个基础上,能做出什么样的成就。

    当然了,要给严顺创造更好的便利条件,还需要华盛顿的配合,李牧为此到华盛顿找阿瑟,希望能得到太平洋舰队的支持。

    阿瑟最近正在为《詹姆斯·布莱恩法案》和国会进行角力。

    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当阿瑟向国会提交《詹姆斯·布莱恩法案》之后,赞成通过的大部分都是共和党人,而反对通过的,却大部分都是民主党人。

    这不难理解,从亚伯拉罕·林肯开始,共和党已经连续执政二十年,二十年来,共和党在联邦各级政府中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民主党的势力却被一再压缩,共和党作为既得利益者,控制着联邦政府的方方面面,以前共和党人反对文官制度,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共和党人对于局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还认为共和党可以一直压制民主党,所以对文官制度不以为然,另一方面当然也和海斯的操之过急有关,如果海斯上任时没有那么急迫的因为拉拢盟友向民主党过多让步,那么共和党也不可能一味拆台。

    现在情况不一样,二十年来,国民对于共和党的厌倦在加深,民主党不仅在南方州卷土重来,好几个原本共和党的票仓也出现动摇,大部分共和党人开始认识到,如果共和党不主动求变,那么迟早有一天,共和党会丧失通过南北战争争取的民心,将总统位置拱手相让。

    这种情况下,努力求变就成了大多数共和党人的共识,而很明显《詹姆斯·布莱恩法案》是个突破口,人人都知道政党分肥制迟早要结束,最起码要表面上结束,既然这样,共和党为什么不用主动结束政党分肥制,来争取选民更多的好感呢?

    同样的道理,民主党希望结束政党分肥制,但是希望能在民主党手中结束政党分肥制,所以阿瑟主动提出《詹姆斯·布莱恩法案》,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并不符合民主党的利益,所以更多的民主党人反对《詹姆斯·布莱恩法案》。

    是的,这就是民主,别说什么利国利民,两党执政最大的弊端是政策没有延续性,只看重短期利益,不会注重长远,因为谁都不知道,谁能赢得下一个任期,那么考虑长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选民不会理智分析,他们也只看重眼前利益,谁在任期内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好处,他们就把选票投给谁,至于政策——

    抱歉,二十一世纪,还有很多美国人认为地球不是平的,因为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猫就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推下去。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论据——

    好吧,只能说美国人真可爱。

    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都这样,就别指望十九世纪的美国人有多么理智了,美国是个狗都能当选市长的国家,这不是开玩笑而是事实,虽然有点荒谬,但是也能客观反映出,民众对于领导的态度。

    对于美国来说,阿瑟提出《詹姆斯·布莱恩法案》绝对是件好事,所以《詹姆斯·布莱恩法案》在参议院第一次表决就获得通过,但是在众议院,《詹姆斯·布莱恩法案》却遭遇阻力,接连两次表决,《詹姆斯·布莱恩法案》都没有获得通过,所以阿瑟见到李牧之后,马上就向李牧提出了这个问题。

    “通不过我也没办法,我不是参议员,也不是众议员,我已经尽可能的在帮你了,你应该去和民主党籍的议员们吃饭,而不是让我帮你想办法。”李牧才不会自找麻烦,四年后李牧还不知道要支持谁呢,所以这时候李牧最好的选择是隔岸观火。

    就目前所知,格罗弗·克利夫兰和本杰明·哈里森都有可能参加下一任总统大选,李牧和他们俩的关系都不错,支持谁都没关系,不管是谁上台,都会给李牧最大程度的支持,所以李牧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到时候再说吧,万一本杰明·哈里森不参选呢?

    那李牧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我才不会和那些民主党籍的议员们吃饭,就算请他们吃饭,他们也不会支持我的提案,其实通不过也没关系,我能提出这个议案,就表示我没有尸位素餐,这就够了——呃,你刚才说什么?你要回清国吗?”阿瑟根本没有听清李牧刚才说什么,见到李牧实在是太高兴了,虽然是工作时间,阿瑟还是忍不住喝了一杯。

    李牧和阿瑟并没有在总统宫见面,而是在落樱湖畔李牧的家里,李牧不想去总统宫,每次去李牧都感觉很压抑,落樱湖更好,至少这里是李牧的地盘,李牧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不,我不回,是里奥,里奥代表远东公司去清国,如果清国不能满足远东公司的要求,那么里奥或许会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或许到时候会需要太平洋舰队的配合。”李牧把严顺的个人行为隐藏在远东公司的集体决策内,这样谁都没理由反对。

    远东公司不是李牧一个人的公司,洛克菲勒、J·P·摩根、亨利·杜邦,甚至阿瑟都是远东公司的股东,李牧和洛克菲勒只是远东公司的执行董事,让严顺以远东公司的名义去清国,那么就成了远东公司开发清国市场的行为,这样一来,无论严顺做什么,都可以让人接受。

    别小看企业的作用,现在还是十九世纪,企业行为很多时候都是政府行为,鸦片战争就是东印度公司一手推动的,所以如果严顺开发清国市场的行动受挫,那么不管严顺到时候做什么,都很符合企业一贯的作风。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远东公司在吕宋不是做的很好吗?”或许是喝了酒的缘故,阿瑟的反应有点慢,但是在注意到李牧无奈的表情后,阿瑟马上就反应过来:“好吧,好吧,为了给所有的股东争取更多的分红,远东公司应该不断开拓业务——你们这帮人真是,从来就不肯消停一点。”

    阿瑟说的很对,很多时候,政客的行动力和商人相比简直就太滞后了,什么人对于扩张最热衷?不是政客,也不是军人,而是商人,对于扩张,政客要承担风险,军人要承担伤亡,商人付出的只是成本,一点点钱而已,但是如果成功,就可以获得十倍百倍的利润,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

    “消停?怎么消停?继续深挖美国市场,或者开发欧洲市场?不不不,美国市场要深挖,欧洲市场也要开发,但是远东市场才是未来最大的利润增长点,和美国、欧洲相比,清国就是全世界最后一片肥沃的处女地,英国人和法国人靠鸦片打开了清国国门,但是并没有打开清国市场,我们获得的好处也仅仅只是可以在清国自由经商而已,这里的‘自由’还是要加引号的,如果可以彻底开发清国市场,你有没有想过对美利坚来说意味着什么?”李牧开始秉承财帛动人心,阿瑟虽然是政客,但是阿瑟也同样是商人,李牧相信阿瑟能听懂。

    阿瑟确实是听懂了,和开发欧洲市场相比,很明显是开发清国市场更简单,至于深挖美国国内市场,这一点不用急,反正肉烂了都在锅里,尤利西斯·格兰特在任期间制定的那些政策还在发挥作用,欧洲企业进入美国都要受到极大限制,这些规定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的精神,但是谁在乎呢,和国家利益相比,精神!

    呵呵。

    李牧的态度很简单,当初英国人和法国人通过鸦片战争迫使清国打开了国门,现在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