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质子为皇[重生] >

第80部分

质子为皇[重生]-第80部分

小说: 质子为皇[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决而聪慧,怎么今日竟像是傻了似的?

    不过这些人心里也就是这么一想,随即又回过神来,觉得这位圣人,大约仍旧是不愿意御驾亲征,但是到底话已出口,还是要走上一趟过场的。而卜算之事,或许也是真的。只是,卜算的结果,大概不算婉贵妃旺夫,而是婉贵妃可以抱他平安

    不少人自以为知晓了真相,却也无话可说。毕竟,谢含英的确乃是明君仁主,虽然年轻,偶会会决策有误,但是,诸臣仍旧觉得,这样一位帝王肯惜命的话,他们的日子和百姓的日子,都会好过很多,因此倒也不觉得此事有任何异常。

    谢容英也是呆了好一会,站起来劝了一通,结果被谢含英给劝了回去,才只能晕乎乎的又道:“那吐蕃与突厥议和一事,圣人以为如何?朝廷是否要派人去主持此事?”

    他这话的意思,便是不太愿意由昭王和殷王出面,商讨此事。

    谢含英看了他一眼,看得谢容英直低下头去,才缓缓开口道:“此事需慢慢的议,待议得差不多了,昭王和殷王那边,自会有人来告知朝廷,尔后朝廷再派人过去便是。”

    谢容英立刻低头应是。

    谢相看了谢容英一眼,心中叹气,竟是想不通,为何一母同胞,兄弟二人竟是差了那么多?

    如今殷王和昭王都占了上风,现下这种时候,议和?可以,但是,至少也要让殷王和昭王再将吐蕃和突厥痛打一顿,让他们能的的确确的安稳上两三年的时间才能休养过来,如此才好。

    如何能这般急慌慌的去议和?

    更何况殷王和昭王刚刚立了大功,朝廷封赏还没下去,就要派人去监督他们,这样做,又如何不令人寒心?

    然而谢相知道这些,谢含英知道这些,偏偏谢容英,他看不懂,不能站在君王的立场之上,来分辨和决断这件事情。om

    谢相想到这些,只觉眉心更痛。

    这样的谢容英,还是已经被他和谢含英一齐教导和调。教了一段时日的谢容英。

    谢含英原本今日心情颇好,待听得谢容英的话后,他的心情立刻就阴沉了下来。

    这却也由不得他。

    自他和谢相那一次的谈话之后,谢含英便意识到,没有办法的。他没有半分让更加出色的谢远接手这个国家,只能由谢容英接手。

    于是,谢含英就开始十分有计划的为谢容英做出种种打算,就像当初阿翁对他做的那些。甚至,谢含英已经决定,不再留下子嗣,让谢容英将来为难和怀疑。

    虽然谢相也劝说过他,让他不必如此,既活了这一世,还是应当留下个子孙后代的。到时候,容王和这个孩子年纪差距那么多,总不至于对一个小孩子心中生疑。

    然而谢含英还是放弃了这件事,决定不留下子嗣――这样,谢容英便是第一位的皇位继承人。

    如此,对谢容英好,对他那些没有出生的孩子也好。

    只是,谢含英在今日的朝堂之上,听到了谢容英的那句话后,却又觉得,谢容英的治国之才,或许可以教导和训练,可是,谢容英的心胸,又该如何训练?

    真正的君王,如何能连容人之量都没有?

    谢含英神色有些黯然,处理好了朝中事务,便回到了寝宫,想了想,就令人去请婉贵妃过来。

    谢含英心中到底装了那般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他因身份之故,不能告诉谢相,不能与张老太医和寇大夫说,更不能与其他不知道真相的人诉说。

    于是,他终是将这些,都告诉了清婉。

    那是他的清婉,他此生最心爱的人。

    清婉闻言痛哭了一场,却是知道,这是谢含英的骄傲。她的含英,是不可能将这样一个混乱的国家丢下,自顾自的去将养身子的。她的含英,宁可英年早逝,也绝不会就这样放弃这些。

    清婉哭过之后,便向从前的每一次那样,继续支持着谢含英的每一个决定。甚至包括谢含英打算不再要孩子,也就不会再去除她之外的任何宫嫔那里。

    清婉知道,谢含英如此,还有着其他的原因。但是,这于她来说,能重新一个人拥有谢含英,她也是知足了。

    情至深处,不能自救,只能沉。沦。

    两炷香后,谢含英刚刚又呕出了一些食物,就听到宫人道婉贵妃到了。

    谢含英立刻让人将木桶从窗户里丢走,再漱了口,佯作无事的继续在榻上翻看奏折,心中则是想着一些其他的事情。

    清婉进来后,瞧见谢含英今日精神还好,面上也没有甚么郁色,这才松了口气,从她身边的宫人手里,接过托盘,往谢含英身前一放,道:“表哥吃些东西罢。这次的点心,还是昭王送来的几个厨子,特特做了,我尝了觉得应该合表哥的口味,这才去学了,给表哥做来吃。”

    谢含英这才有了些兴致,看着清婉摆盘,笑道:“阿远向来好心思,自小时候,无论境遇如何,都会想着法子让自己过得舒坦自在。”

    清婉嗔了他一眼,道:“阿远好心,你还要说这些。”将一碗两碟摆放好,她才笑着道,“阿远自听说你胃口不好,便想了法子,特特挑选自己身边的六个厨子,去各地学些当地的特色点心和特色菜品、粥品来,若是有很出色的厨子,干脆就请去了昭王府。如此,阿远才送了这么三个几乎将各地的特色食物都学会的厨子来。还道,要是咱们不喜欢,就把厨子给他送回去。这些厨子,可是他好不容易养出来的。他对他们,可是满意的紧。若非是表哥胃口不好,便是表哥是圣人,他也是舍不得给的。”

    谢含英听了便笑,看着案几上的东西,奇道:“这白色的点心,当是山药糕吧?这碗里的,是羊奶?怎的闻着有股子姜味?还有这饼,闻起来倒也不错。”

    清婉面上微微一红,才道:“白色的正是山药糕,只是做法和长安的不同,我尝着不错,表哥也尝尝。这碗里的,唤作姜撞奶,是两广那里传来的,咱们这里倒也少见。至于这饼唤作老婆饼。”

    谢含英心思一动,看向清婉。

    清婉面颊泛红,却还是强作镇定的看向谢含英,道:“表哥,我欲与你生同寝,死同穴。表哥,我想做你的皇后。”

    因为,只有皇后,才能拥有这样的权力。而贵妃仅仅是妾室而已,如何能有这般尊荣?

    谢含英心中动容,却还是道:“婉儿,你,还年轻。且我已经为你打算好了,待我去了,你便去昭地,阿远自会照顾好你”甚至可以安排清婉再嫁。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清婉却已经红了眼眶。

    谢含英此生,便是赴死却也不惧,只不愿清婉流泪,手忙脚乱的就要劝解。

    清婉却挥开他的手,背对着谢含英,低声道:“纵然我只是妾,待你死了,我也要立时跟着。你在阳间不能给我嫡妻身份,待去了阴间,你却不能再委屈我了。且除了我,你谁也不许再有!”

    谢含英只抱着清婉,低声叹道:“婉儿,婉儿。”终究是没有再劝。

    他是知晓他的清婉的,她既有了决定,又哪里会听他的话?

    一时之间,谢含英只恨自己此生命不好,为何不能多活些时候,陪着他的婉儿白头到老?

    谢相道阿远命该如此,可是,谢含英却觉,那句话,仿佛是在说他。他命该如何,无福可享。

    太后高氏已经吃斋念佛好长一段时日了,在听说谢含英要御驾亲征时,一开始是焦虑担忧,待瞧见谢含英一直没有走,才觉心里渐渐踏实下来,现下见谢含英当真要走了,还是带着婉贵妃一起走,高氏心中,就忍不住焦躁起来。

    可是,她心中再焦躁,却也无法。谢含英根本不肯见她,只是孝敬的东西,丝毫都不曾落下;至于清婉清婉心下已然有了决定,又知晓自己当初的妻位落空和不能生育,与高氏都有着不少关系。因此清婉对高氏,却也多了几分敷衍,并不愿意帮她传话。

    高氏虽恼,却是不能恼――她本就对清婉有愧,从前清婉为着名声,只将那些事情按在心里,并不多言,但现在,高氏但凡想要拿捏她,清婉便会提及那些事情,高氏如何还能再拿捏她?只能任由清婉掌控着后宫和她的儿子。

    甚至,她的儿子连其他嫔妃那里都不再去,宫中也有二三年没有子嗣出生,高氏心中又恼又气,却也只能抱着谢容英哭。

    谢容英有些无奈,但他也只听了高氏诉了一会苦而已,就被谢含英的人唤了出去――谢含英是当真打算要御驾亲征的,既是如此,谢容英自然有很多的事情要忙,因此也只在高氏这里坐了一会,就不得不离开了。

    高氏心中气苦,末了只能想,既含英现下就要走,那么,就等含英回来了,再让含英无论如何,都留下个子嗣好了。

    只是含英现下并不肯见她,高氏又不敢太过逼迫含英。至于清婉若是清婉能生,也不是不行。

    高氏想到此处,便记起谢远不是送了一个有能耐的大夫给谢含英么?之所以会送来那人,便是要为清婉治病。而那个大夫也说有些本事的,听说,那个敬王世子谢秋然的胎弱之症,就是那个大夫给治好的。

    她忍不住想,是不是谢远故意挑唆,才会让含英起了心思,想要将清婉的身子调理好,让清婉头一个生下儿子,如此,含英既可以将清婉的儿子立做太子,又可以让清婉做皇后。

    高氏想,以含英对清婉的心,含英是绝对能做出这等事情的。

    只是,含英会有这种心思,定然也是被那个谢远给挑唆的!如果不是谢远故意送来了那个寇大夫,如果不是谢远故意提醒含英还能有这样的法子补偿清婉,含英如何会这般的不顾大局?

    定然是那谢远依旧想和敬王勾结,为了让含英不能生下自己的儿子,才做出这等事情的!

    高氏心里这样想着,然而这些想法,暂且也只能是想法而已。她到底欠了儿子颇多,因此,只能先按捺下来,心中想,再等一等,再等一等,等到含英出征回来,就把她的这些推断,统统告诉含英!

    若是含英不信那她就先告诉容英,母子二人一起去劝含英,无论如何,含英这样,都能听他们的几句劝的。

    且不提高氏这厢,如何将一切责任都推给了谢远,永和三年,五月底,谢含英御驾亲征。

    只是,一路之上,走得极其缓慢,与其说是去打仗,倒不如说是去游玩。

    一时之间,朝中诸臣心下都难得对这位圣人有了些不满,而三王闻言,则是冷笑一声,只觉这位侄儿的性子,哪里是温和?根本就是懦弱。

87。86。85。84。83。82。1() 
与此同时,吐蕃、突厥虽都请求停战议和,但殷王、昭王却以不曾收到圣旨为由,继续攻打这二者,大有将二者痛打落水狗的趋势。om

    吐蕃、突厥俱都有些恼怒。同时又想,为何朝廷的允许停战的旨意还不下来?

    偏偏他们越是希望旨意快些下来,那旨意就越是不来,吐蕃和突厥只能在和昭王、殷王私下里协商,除却那些给朝廷的“上供”之外,还会给藩王一些“礼物”。

    如此,到了六月份,昭王与殷王这才终于停下了对二者的攻打,而是令人与他们细细和谈。

    殷守擦拭着自己手里的长刀,听到殷二郎与殷三郎所说的吐蕃来使答应给殷地的补偿,微微挑眉,道:“他们这次,倒是给的不少。”

    殷三郎嘴角一抽:“圣旨迟迟不来,他们大约也是明白了,再不听话,自己就要吃更大的亏。倒不如现在就送出些东西来,好歹让他们的兵多活下来一些。”

    殷守冷哼一声。

    殷二郎翻了个白眼,道:“五郎,这些倒也足够,可以与圣人交差了。咱们手下的兄弟们,这二年也能好生补上一补,那些马匹,也足够了。”

    殷守“嗯”了一声,就不再说话。

    殷二郎、殷三郎见状,便又说了几句,就告辞离开了军帐。

    殷守这才放下长刀,从怀里掏出一个平安符来。

    殷守自是不信这个的。但是,这个平安符里,放着的却是他和阿远的各自的一缕青丝。

    青丝寄情,殷守每每拿起这个平安符,心中的思念就会越发的深。

    他想,他大约还是有些后悔的。

    为甚要答应阿远甚么五年之约?明明他心中是想要立刻奔去阿远那边,不管不顾的就将阿远扑倒。

    好想好想见到阿远。

    殷守想到阿远信里写得,大概再过几个月,他们就当真能见面,殷守就忍不住开始兴奋起来。

    两年时间了,他终于能再次见到他的阿远了。

    昭地。

    谢远心中也是很高兴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