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第14部分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14部分

小说: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云桐看过前世的明治维新历史,在ri本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时,由于资本力量薄弱,技术落后,根本无法与其他强国竞争。

    而朝鲜是ri本获得白银和大米的最重要来源,只要ri本完全依赖这个市场,等到自己实力足够,一切准备就绪,就一把斩断ri本的利益链,不怕它不出来拼命。

    丁云桐对袁徐二人大加赞扬了一番,下令赏二人享戴单眼花翎,并升二人为少校参谋,分别派往冯子材的第一师和吴长庆的第四师,勉励二人通过战场的实践历练经验。

    当天下午,第一任驻德公使李凤苞发来了电报,称经过与德国方面的仔细研究,已经确定了最佳的铁甲舰建造方案,采用德国“萨克森”铁甲舰的设计基础,又加入了英国“不屈”级铁甲舰上的优点,可以说结合二者之长,无二者之短,并列举了相应的数据。电报上看起来颇有些意气风发。

    丁云桐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回电批准立刻开工建造两艘,并传旨船政工程处总工程师,都司陈兆翱以及郑清廉等人前往德国监造,便派遣技师工人共同学习。

    另外又发了一封电报给李凤苞,要他与伏尔铿造船厂签订保密合同,不让人知道是中国订购军舰,对建造的工程师和工人也要保密,一起工作的中国人一律称为留学生。造船厂划出特定区域,旁人不得进入,建造文件列为机密档案。当然中方也将附加所需一切费用。

    ri本人在这方面是很鬼的,购买“扶桑”号等三艘战舰时,清z fu李鸿章等人一无所知。直到ri本开始到处耀武扬威,李鸿章派人去翻《伦敦机器报》,才找到相关数据。

    不过前世李鸿章也学的不错,一直到“定远”和“镇远”回国,ri本人才大惊失se,赶着建三景舰。

    不过丁云桐要做到万无一失,相信以德国人的严谨,只要签了保密合同,ri本就很难轻易得到什么情报了。

    同时又给身在英国的魏瀚发了电报,让他正式去跟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商谈巡洋舰一事。

    说起ri本的情报,丁云桐想起前世ri本的间谍对中国大举渗透,无孔不入。而中国清z fu则完全没有主动收集情报的意思,别说行动,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其愚昧无知可见一斑。

    不过丁云桐偶然拜读过一本ri记,作者当时只是李鸿章手下的一个幕僚,名叫薛福成,区区一文案。却在早年,有意识的收集ri本的情报,ri记中记录他很多与驻ri武官和华侨往来信件。此人的情报意识非常难得,可惜前世这方面才能没有发挥出来。后来搞来搞去,成了好几国的公使。

    想到此,丁云桐立刻决定组建一个对ri的情报小组,连发了几条密令。

    调江防统领王之和薛福成来京,负责ri本情报的收集。这王之历史上也曾暗中游历ri本,收集情报,而且有做秘密外交工作的长处。另外,住在ri本神户的华侨胡震,前世曾给李鸿章送过情报,应该可以把他发展成有用的间谍。在ri本的情报工作由姚文栋负责,姚文栋的表面身份是驻ri公使馆随员。长崎正理事官余瓗与驻神户正理事官刘寿铿需要配合姚的工作。但出于某种原因,这些要对驻ri公使何如璋保密。

    发完这些命令,丁云桐颇松了口气,自己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将适当的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至于成败利钝,就不是自己能预料的了。

    不管这样,这些工作在即将来临的中法战争中是帮不上忙的。

    这样想着,他又打起jing神,传旨给天津水雷学堂。前几天天津机器局报告,学堂学员已经“技艺jing熟,轰放皆能应手。”

    现在可以成立水雷营了,就让正在回家路上的黄建勋担任指挥官,美国人满宜士担任教习。反正前世也是这两个人,负责指挥大沽口水雷营的。也不必等黄建勋回来,水雷营现在就开始地理水文勘测和实验,研究如何在马尾港,台湾基隆和台北处,以及杭州湾,大沽口等地布置水雷。

    同时下旨,福建巡抚丁ri昌升任为闽浙总督。他准备要和丁ri昌好好研究一下岸防炮台,包括马尾港和台湾。过去马尾造船厂的护厂炮台是由福建船政局负责,现在丁云桐进行了改制,船政局只负责造舰,其他工作由国家统一安排。

    丁云桐准备利用马尾港极佳的地形条件,将舰队,水雷,岸防炮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给未来的法国舰队,开一场盛大的欢迎晚会。

    发完了这些命令,丁云桐颇有些疲惫,但还是用最后一道旨意结束了繁忙的一天,命令吴长庆的第四师调往广西,会合冯子材的第一师。同时成立后勤供应署,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兼任署长,全盘负责两个师,及其他后续部队的后勤供应。

    现在已经是1879年的3月末了,战争的yin云正在缓缓笼罩向中南半岛。

    ;

第二十一章 军事演习() 
1879年的5月,陕西商南县,这里位于商洛地区,因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三省交界,崇山峻岭,地广人稀。昔ri闯王李自成兵败潼关南原,便是在此休养生息,最后出山斩杀福王,直至攻入bei jing。

    如今,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实弹演习正在展开。

    早在半个月前,这片区域就被严格封锁,本来稀少的往来交通被彻底禁绝,没有军务部的特别通行证,任何人不得进入这片区域。此时兵部也已经改为军务部,彭玉麟也将作为军务部部长,来主持这场演习。同时配备了许多观察员,对整个演习进行监控,这些观察员有很多是原先部队里的外国教官,丁云桐赋予他们du li给自己发电报,评价各部队表现的权力,相信这样自己能得到更客观的资料。

    参加演习的部队分别有左宝贵的第二师,张树声的第三师一部,宋庆第五师一部,金顺第七师一部,以及从四个训练营调来三千多名近卫军学堂兵,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人。为了保密,参演部队相互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编制,不同部队之间也不准接触交流。

    丁云桐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演习地点,因为此地相对偏僻,便于封锁保密。而且地形复杂多样,山林、丘陵和平地交错,能够演练各种地理条件下的战术。

    演习经过jing心的准备后正式开始了。

    整个演习完全抛弃传统的军事战术,中国流传千年的各种复杂阵法一律销声匿迹,严格训练散兵战术和步炮协同。

    以前不管湘军也好,淮军也罢。对敌时统统站成几排,像打靶一般,大炮都夹杂在一排排士兵的空隙当中,等着军官一挥旗帜,枪炮一同开火,战术呆板落后,什么时候开枪,开枪she击方式完全随心所yu,不管敌人是否进入she程,也不瞄准就乱开枪。现在这些情况都被严格禁止。

    部队进攻时,或者偷袭,或者先进行炮火准备,然后步兵要以散兵线方式前进,士兵之间拉开五六步的间隔,以跃进方式运动,在运动中始终以火力压制对方。

    防御时,部队依靠掩体,建立防御纵深,注重火力配置,并保留预备队。同时防御也要步炮协同,尽量用炮火阻击对方,再用排枪击退。

    重炮营要集中使用火力,设立特定的观察哨,时刻校正火炮的攻击坐标。

    骑兵更多的是用于侦察,侧翼偷袭或者sao扰,尽量避免用骑兵正面强攻。

    改变传统的白昼进攻,晚上休息的方式,强调白天防守,晚上强攻。

    每个团配备两部电报机,团以上级别,用电报结合运动通信,团以下依靠通信兵运动通信。

    后勤支援设立补给站,负责部队的物资补给、辎重调运外,同时承担部队的营地建设、战斗人员的维持增补,伤病员和各种物类的收容、诊疗,以及战场清理、遗弃军需品收集、战地调查、战地民生等繁杂事项。

    实弹演习过程中,还特意设置了对抗演习,将两支参演部队分成黑白两军。一军火炮攻击特定区域,根据火炮打击的jing确度,对照另一军的防御密度,估算伤亡人数,从后者当中减去。进攻方再使用突袭,包抄侧翼等战术进攻,进攻方与防守方的伤亡比例设置为四比一,最后根据部队相应的位置变化和剩余人数判定胜负。

    整个演习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事实上前期准备工作时间更长,但即便如此,演习还是出了很多误差,先后有7名士兵意外死亡,除了一人突发疾病而死,其余都是被流弹击中。

    丁云桐一直保持和演习指挥部的联系,也不断接收观察员的报告。知道这些伤亡情况。但丁云桐坚持实弹演习,要让士兵们习惯听见枪炮的声音。

    在演习中,近卫军的学堂兵表现出了较高的素质,由于受到正规的训练,接受能力较强,战术意识要好于普通的练军士兵。在演习中能熟练运用火力配合,有目的演练战术,更喜欢进行伏击,包抄和偷袭,这些都让丁云桐很欣慰。

    但也有表现不好的,像第三师的一旅旅长苏元,一味强调猛打猛冲,对散兵战术有抵触情绪,演习中甚至还违反规定,带来了随身多年的弓箭。被丁云桐下旨严斥,并降为团长。其旅长一职,由原刘铭传的部下总兵章高元接任。

    这章高元有勇有谋,甲午战中也曾杀伤不少ri军,而且治军很严,部下纪律较好。历史上曾与王孝祺、聂士成并称“淮军后起三名将”,本来也是准备用于近卫军的,不过近卫军现在一年也只能练出六七千人,还不需要他来指挥。

    演习持续到6月中旬才结束,整个演习的效果并没有丁云桐想象出的好,尤其是广大练军部队,虽然也经过新式的cao练,但普遍还保留旧的条条框框和习气,可见要提高部队战斗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近卫军的素质明显要好得多,遗憾的是合适的教官太少,目前一年只能培养区区几千人。出于保密的需求,值得信任又愿意签订保密合同,断绝和外界一切联系的外国教官实在很少,只有少数一批德**官,出自对于事业的狂热,愿意成为与世隔绝的教官。当然中国给他们的薪水待遇,甚至要超过朝廷中的部长级别。

    在这一批近卫军官兵中,有一个年轻的军官引起了丁云桐的注意,这人在演习中有点醒目,因为好几个外国教官观察员的报告里都提到了这个人。

    此人姓王,名祥,字家驹,浙南永嘉人,年仅19岁,连长。

    在演习中,这个人表现出的非常冷静果断,能够用最佳方式处理各种问题。尤其在演习后,还向指挥部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就是用火炮的火力形成一道弹幕,在战场上徐徐推进,步兵则在这道弹幕后几百米处,跟随前进,这样就使对方无法及时组织防御。

    丁云桐一看,颇有些愣神,这不是徐进弹幕战术吗?这个战术据说是法国人发明,但一战中被德国人大规模使用,是个经典的火力支援战术。

    不过丁云桐不认为自己的军队,能训练出这样的战术能力。这个徐进弹幕需要对敌方的整个布防有着充分的了解。炮兵和步兵要有着迅速的通信联络,双方极为密切的配合。炮兵要有非常专业的cao控能力。步兵也要具有极大的胆量,并相信自己的炮兵,敢于在本方火炮弹幕之后前进。这样的军队得需要多么高的战术素养,还有多么严格的战场纪律啊。丁云桐不认为这一代的官兵,能够使用这样的战术,何况现在连战地电话都还没有。

    不过即便如此,这个王祥能有这样前卫的想法,也体现了他的军事能力,丁云桐不禁在心里牢牢记住这个名字,要多关注他的成长,谁知道这人将来不会是一个伟大的统帅呢?

    商南县的军事演习结束后没多久,类似的演习在广西展开,参加的自然是第一师和第四师。

    之后在江苏的碾庄,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也相继进行了陆军的演习。

    丁云桐认为,从军事角度讲,演习不仅是锻炼技能,同时能让指挥官和自己的部下,相互之间不断熟悉,能很大的提高战斗力。前世的清朝军队,不管湘军还是淮军,有战争时,招募士兵,训练,打仗。战争结束后,解散回家种地。有事情时,又重新招募新兵,训练,打仗,这么搞来搞去,有点像宋代的垃圾军制,兵无常将,将无常兵,战斗力强才怪了。前世纳粹德国二战前,很多陆军将军都要到士兵营房里,和普通士兵一起住半年,熟悉基层的情况,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在福建外海,大清海军同样在以扬武号巡洋舰为首,不断进行海上实弹演习。

    而这时的丁云桐,却皱着眉头,看着闽浙总督丁ri昌呈送来的福建,浙江,台湾三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