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崛起1644 >

第137部分

大国崛起1644-第137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李鸿飞就准备在国内找个软柿子,结果大家都很识趣,现在有了挑头的,不灭掉对方,难免不会有更多跟风的家伙出现。

    杀鸡儆猴,朱由崧必须死。

    “我明白了,一旦我们对朱由崧开战,那么又得去掉十来万战兵(劳师远征,军队少了更加不行),剩下一个集团军,除了防备京畿重地外,还得防御满清跟蒙古八旗,根本没多少兵力应对军制改革的突发事件了。”李定国也反应过来。

    原本计划,西北驻守六万战兵,东北驻守六万战兵,华中以及京畿共同驻守六万战兵,再配合这些地方的守军,巩固边防绰绰有余。

    剩下的十二万战兵,则可以专心应付国内的军制改革。

    可现在倒好,西北不得不防,而东北又不得不打,一下子两线开战,国内的军制改革短时间内是没法实施了。

    “要不咱们缓缓,先解决眼前麻烦,这改革什么时候不能改嘛。”李定国出主意道。

    “难啊!现在大部分军队被打散,正是军制改革的最佳时机,一旦土改跟山匪被剿灭,各个集团军司令收拢兵权,谁还会让国防部去刮他们身上的肉?”李鸿飞叹息道。

    如今确实是最佳的军制改革机会,为了这一天,从当初西征的初次军改到现在,李鸿飞足足谋划了三年,如果不能成功,等到这些封疆大吏都醒悟过来后,绝对会团结一致,抵制国防部的改革方案。

    “鞑子实在是太狡猾了!”李定国气愤道。

    他为了这个计划,也是花费了大半年心血,如今眼看就要成功,却不得不放弃,不惋惜是不可能的。

    “我之前就说过了,这里面不止有满清的身影,阻止军制改革最终的受益者,可不是满清跟蒙古人,惹急了劳资就算拼着不进行改革,也要灭了他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李鸿飞冷冷地说道。

    “您是说。。。。。。。。。”李定国这次终于明白了。

    定然是军队中的领兵大将从中搞鬼,只有他们才会希望军制改革失败。

    巴图尔珲台吉需要的不是战争,他们只是想要获得互市的机会,只要有将领承诺,破坏军制改革,到时候就能恢复以往的大明边关守军体制,巴图尔珲台吉自然会十分痛快地答应。

    而东北那边,如果没有明军将领在内部策应,朱由崧建立后明的消息,怎么可能这么快传入关内?(朝廷与地方百姓,几乎同时得知后明的消息)

第184章黄德功带来的消息() 
以大明现如今的军事实力,就算是两线作战,满清与蒙古都讨不到便宜,关键还是大明内部不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重燃战火。

    “他们其实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否则巴图尔珲台吉不只是陈兵边界,东北方面也不仅仅只有汉八旗在那里闹腾了。”李鸿飞分析道。

    巴图尔珲台吉看上去声势浩大,却根本不敢轻易入关,要不然以蒙古人的性子,以往都是偷偷冲进来,抢了再说,不可能像这次一般,干打雷不下雨。

    这东北的局势就更有趣了,仅仅一群汉人降将在闹腾,真正的幕后黑手,却销声匿迹,显然也只是在虚张声势。

    “巴图尔珲台吉那边容易解决,实在不行,答应他们的条件,开通互市,令其尽早撤兵,这样我们就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东北的朱由崧了。”李定国提议道。

    如今这个时候,想要继续推行军制改革,那就只有暂且忍让。

    东北那边李定国没法劝,也不会劝,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巴图尔珲台吉下手。

    “不能退让,一旦退让,对方铁定会变本加厉,我们能给的东西有限,如果真有人存心捣乱,他们是不会在乎底线的。这样,先让司徒燕派人查一查,看看巴图尔珲台吉搞这么大阵仗,到底想要什么,同时阿济格那边也不能放过,总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李鸿飞说道。

    如果只是互市那么简单,巴图尔珲台吉根本不会派大军出动,而李鸿飞等人代表了大明的脸面,自然不能太过软弱,就算李鸿飞肯妥协,下面的人也未必愿意,甚至有可能借此大做文章。

    而且纵使西北有八万骑兵,但对大明的威胁并不大,就算真的打起来,李鸿飞东挪西凑,也能凑齐足够应对的兵力。

    关键还是东北,满人一直没有动静,万一明军与朱由崧开战,满清八旗再趁势捣乱,为了巩固边境安全,大明最少需要在北京至盛京一线,屯兵二十万,才能有足够的底气。

    搞清楚阿济格等人的意图,对明军而言十分重要。

    “要我说,实在不行,先打了再说,只要运作得好,通过战争收回兵权也并非不可能!”李定国说道。

    他的意思很明显,李鸿飞手上有近半嫡系部队,只要将有异心的军队派出去作战,朝廷在顺势卡住后勤补给,不怕这些人不就范。

    补给,军饷都在朝廷手上,随便使点绊子,那些领兵将领绝对不好受。

    另一个时空的老蒋,在抗战时期为了收拢兵权,就是用的这一招,没想到李定国够狠,也想到了这一招。

    “不到最后,还是尽量别用,先看看情况吧。”李鸿飞说道。

    事情还没到那一步,能和平改编,还是尽量别用借刀杀人,毕竟最终消耗的,还是大明的国力。

    不得不说,李鸿飞做事太过贪婪,既想完成军改,又不愿做出任何妥协,更不忍心消耗军队的实力,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正当二人对如今局势十分头疼之时,门外又有侍卫禀报:进京面圣完毕的黄德功,带人闯进了中南海。。。。。。。。。

    “那家伙跑来干嘛?难不成连皇上都没说服他?”李鸿飞眉头紧皱。

    对于黄德功进宫面圣,李鸿飞都懒得跟他见面,一来是为了避嫌,省的被有心人传出去,说李鸿飞提前威胁黄德功。

    李鸿飞已经跟朱由检“和解”,相信对方会做出明智的选择,黄德功要面圣,李鸿飞不但没有阻拦,更是吩咐宫中侍卫,大开方便之门。

    随你怎么闹,反正李鸿飞稳坐钓鱼台。

    这二来嘛。。。。。。。。放黄德功进去,也有一番试探的意味在里面。

    黄德功只带了五百亲卫,而紫禁城中的守卫全是李鸿飞的人,两人谈点什么,根本瞒不住李鸿飞,如果朱由检想搞事,那也不介意就此撕破脸皮。

    “应该不会,宫中都没有消息传出,证明皇上说服了黄德功,不然我们早就应该得到消息了。”李定国说道。

    确实,如果两人真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哪怕是撇开侍卫进行密谈,这会儿也早就有消息传出来了,怎么可能等到黄德功杀到中南海,他们才知道消息。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看看这黄老将军,究竟想干嘛吧!”李鸿飞说完,吩咐侍卫放人进来。

    黄德功虽然气势汹汹跑过来,但也还知晓分寸,没有学当初戚红英那般,带着武器冲进大殿。

    手下五百亲卫被安排在外面,黄德功将武器上缴,独自走了进来。

    “黄老将军,今日是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我刚刚还跟李大哥商量,等忙完公事,就给您接风洗尘呢!”李鸿飞一脸客气道。

    话虽客气,但其中想表达的意思却一点也不客气。

    李鸿飞当然不会说,他根本就不想见到黄德功,但字里行间却表达地非常清楚,他在责怪黄德功打扰了两人商量公事。

    “哼!还能是什么风?邪气歪风罢了!”黄德功针锋相对道。

    “行了,大家都是明白人,您有事说事,如果只是想来骂我一顿出气,那请改天吧,我今天确实有要事在身,改天我亲自登门,随您老骂个痛快。”李鸿飞开门见山道。

    他得抓紧时间跟李定国商议对策,还真没空听黄德功唠叨。

    “你脸皮如此之厚,老夫可不想浪费口水,这次来找你确实有事,而且老夫明日就得南下,要不然手底下那帮兔崽子,非得翻天不可!”黄德功没好气道。

    朱由检刚刚与他谈了一大堆,黄德功虽然是个粗人,但却不傻。

    虽然朱由检极力否认李鸿飞兵变的事实,并表示这一切都是两人事先计划好的,就是为了尽快完成全国的变法革新。

    但是黄德功从入宫的第一眼就看出了端倪,宫中侍卫的防守阵型以及巡逻路线,根本就不是防御外敌,倒像是在看守内部。

    整个皇宫之中,除了皇族成员,有什么值得这些侍卫看守的?

    原本黄德功打算当场发飙,将朱由检救出皇宫,然而当他想到手上仅有五百亲兵之时,终于按捺住了这股冲动。

    随后在与朱由检谈话时,黄德功利用多年的君臣“默契”,暗地里向朱由检表示“效忠”,并请求朱由检传下“密旨”,让其带出皇宫,以此号令天下义师,北上勤王。

    朱由检确实听懂了黄德功的“暗示”,他同样也用“暗示”的手段,告知黄德功:朕很好,不要在闹了,现在的大明主要以稳定为主,切不可妄动刀兵。

    朱由检不仅劝阻了黄德功,更是令其全力支持李鸿飞的军制改革,千万不要带头闹事,令大明江山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关于军制改革方面,无论李鸿飞还是朱由检,两人目的都一样,根本不存在分歧。

    黄德功从紫禁城出来,心情十分郁闷,本想乘船南下,不在掺和李鸿飞与朱由检之间的斗法。

    可他刚走没多远,忽然想起当初临行前掌握的一份情报,既然陛下不想在斗下去,那他黄德功也该改换门庭了。。。。。。。。。。

    “国防部的军制改革,影响了大多数军队将领的利益,老夫此行,就是要提醒李大人,有人不安分了。”黄德功说道。

    作为第四集团军的总司令,又是“保皇派”的核心人物,有人真要对军制改革动手,绝对会拉拢黄德功这位大佬。

    而他此番进京面圣,也是因为手里有这个筹码,想要借此说服朱由检。

    结果朱由检却站在了李鸿飞这边,没了皇帝的应允,联合各地军队抵制军改就变成了“叛乱”,黄德功不愿做“乱臣贼子”,只得转投李鸿飞了。

    “有人要动军制改革?你说的可是真的?都有哪些人?”李鸿飞一脸激动地大声说道。

    他能不激动吗?刚刚就在与李定国谈论这件事,只是苦于没有头绪,结果这黄德功一来,就爆出了如此劲爆的消息。

    如果能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先解决掉国内的麻烦,那么巴图尔珲台吉跟满清,都不再是威胁了。

    “额。。。。。。你这么激动干嘛?难不成对此早有察觉?”黄德功不解。

    “实不相瞒,方才我与定国兄,就是在讨论军制改革事宜。”李鸿飞也不矫情,直接将两人的推论,全都告知了黄德功。

    既然人家都过来“通风报信”了,显然是不打算跟那些人一伙了,将情况告知黄德功,以诚待人,兴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简直是胡闹!”然而黄德功听闻,却大发雷霆道:“这些人想干嘛?通敌卖国吗?真是气煞老夫也!”

    “黄将军您真不清楚?”李定国若有所指道。

    在他看来,既然黄德功知晓有人要对军制改革动手,那这种勾结敌国的事情,定然也不会隐瞒他才对。

    “你认为老夫因该知道?老夫在此向两位起誓,若知晓他们通敌卖国而不报,定遭天打雷劈,不得好死!”黄德功当场起誓。

    黄德功对此还真不清楚,他这将近一个月都在船上,得知的消息十分有限。

    而当初那些跟他联络的将领,出于谨慎,自然不可能将全盘计划都告知黄德功,甚至对方如果特别了解黄德功的为人,就更不可能告知对方“通敌”之事了。

    “别说了,黄老将军,我信你。况且对于这些人是否通敌卖国,尚未查证,不能妄下定论。我只想知道,究竟有哪些人,参与到里面,这样我们国防部,也好制定应对之策。”李鸿飞安慰道。

    他感觉黄德功应该是被人当枪使了。

    这些人知晓黄德功忠于皇室,又眼馋对方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这才篡撵黄德功,让其在军制改革时,当一个出头鸟。

    如此一来,朝廷的目光势必会放在黄德功身上,而黄德功本人又不知道“通敌”之事,就算李鸿飞本事通天,也很难查出其中端倪。

    甚至事情败露后,还能将这个罪名,嫁祸给黄德功,可谓是一举多得。

    很快,黄德功也想明白了其中关键,只见他恨恨地说道:“与我联系之人,是潞王朱常淓。不过这帮人很谨慎,如我所料不差,他们都是单线联系,不到最后时刻,根本不知道究竟有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