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崛起1644 >

第187部分

大国崛起1644-第187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办法,史德威算是看出了俄满联军的意图,如果再继续投入兵力,对方肯定也会毫不犹豫地成倍增兵,史德威的目的是拖延时间,固守待援,哪敢跟对方玩什么“一局定胜负”。

    明军如今唯一能利用的,就是武器优势,史德威手下士兵装备的,都是先进的后装独撅枪(大明一式后装步枪),射速与射程,都比俄满联军的前装燧发枪高出不少。

    加上弗朗机铳以及手榴弹的配合下,虽然伤亡颇大,但激烈的战斗,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中午,俄满联军却始终没能登上长城。

    中午时分,俄满联军开始撤退休整,史德威先是松了一口气,可随着伤亡数据统计出来后,却又忍不住再次担心起来。

    短短四个小时的战斗,明军伤亡高达1600多人,这还不算那些轻伤可继续战斗的人员在内。

    火器的杀伤力实在是太过惊人了,若是以往那些使用弓箭的清军,像这样高强度的战斗,明军即使有伤亡,但也绝对不会超过五百人。

    当然了,俄满联军同样也不好过,半天战斗打下来,仅仅留在长城脚下的尸体,就不下三千具。

    不过这点伤亡,完全在俄满联军可承受范围之内,老毛子打仗,本就喜欢依靠人数堆死敌人,何况这次阵亡的大多数士兵,都是满清的火器兵,老毛子仅仅损失了五百刀斧手罢了。

    至于清军。。。。。。。。好歹曾经也拥有过百万大军,而且之前每次面对明军火器兵,损失最少都要上万,如今打了这么久,才损失两千多,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获胜了。

    当初俄满联军决定强攻居庸关时,就做好了至少战死两万大军的准备,如今还远远没有达到最大承受限度,看来下午得继续增兵了。

    倒不是俄满联军有受虐倾向,嫌自家的伤亡不够大,而是在了解过明军实力后,他们经过反复推演,才得出的结论。

    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需要在一天之内拿下居庸关,如今伤亡只有这么一点,显然明军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如果不加大攻击力度,这个最根本的战略任务,也将很难实现。

    “可恶!如果再给我一倍兵力,我们也不会如此被动!”居庸关城楼上,史德威看着关外黑压压的敌军,忍不住懊恼道。

    由于自己的决策失误,将主力安置在了张家口,这才导致现如今的被动局面,史德威对此更是深深自责。

    “张家口的援军到哪儿了?”自责过后,史德威终于关心起了正事。

    “启禀大人,不久前收到飞鸽传书,最后两个炮兵团已经出关,而刘肇基师长率领的三个前锋团,早已离开张家口超过五个小时,以他们的行军速度,现在应该在宣化附近了。”一名作战参谋汇报道。

    也不知道这俄满联军究竟是从哪里绕过来的,整整十万大军,还是装备了大量重炮的军队,就这样无声无息出现在居庸关前。

    国安局没有发现,进入蒙古境内作战的国防军没发现,甚至居庸关外的侦察兵也没发现对方。

    直到清晨时分,早起出操的居庸关守军,看见关外二十里处,出现黑压压一片人影,这才发现了俄满联军的踪迹。

    这也是为何明军至今一直处于被动的主要原因,发现敌军的时候,敌军已经近在咫尺,临时调兵遣将已经来不及了。

    好在明军有信鸽这种通信工具,加上国防军的军事素质确实非常高,这才令张家口的守军,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能赶来增援。

第234章多年前的布局() 
从张家口出发的明军,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出关,抄近路直接堵住俄满联军后路,并从后方向俄满联军发动进攻,牵制住敌人兵力,令其无法全力进攻居庸关。

    第二条路线,则是从关内出发,直接抵达居庸关,协助居庸关守军守城。

    走第一条路线,虽然增援速度将大大加快(全速行军,差不多二十个小时便能抵达居庸关外),但是危险性不言而喻,一旦俄满联军围点打援,半路实施截杀,十万对一万五(必须留五千镇守张家口),而且还是野战的情况下,张家口的援军有可能因此全军覆没。

    走第二条路线,属于稳扎稳打的办法,但是大明境内除了官道,便没有捷径可走,即使增援速度再快,也需要将近两天时间才能抵达居庸关。

    而从之前的战斗来看,对付四万人已经是居庸关守军能抵挡的极限了,别说多等一天,就算是多等一个小时,史德威都不敢想象其后果。

    事已至此,史德威必须做出抉择,只要能给俄满联军造成威胁,令其不敢将全部兵力投入到居庸关,哪怕牺牲张家口那一万五千人,也得冒险走这第一条路线。

    相比居庸关后方京城中的两百万百姓,孰轻孰重,史德威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说白了,张家口的国防军,就是主动出关去送死,去争取时间的,可即便是这样,史德威还是在不停派人催促,让他们赶紧过来“赴死”。。。。。。。。。

    “总司令,好消息,好消息啊!”

    就在史德威与一众参谋商议接下来的兵力布置时,一名情报人员风风火火地闯进了议事大厅,一脸兴奋地汇报道:“京城方面传来消息,戚红英的教导师已经开拔前往居庸关增援,预计三个小时后,便可抵达居庸关!”

    “戚红英,教导师?他们怎么能过来,这是京城唯一的一支满编军队了,一旦居庸关出现意外,京城岂不是没有丝毫抵抗能力?不行,赶紧回信,就说张家口的援军即将抵达,教导师暂留京城待命!”史德威一番思索之后,赶紧回令道。

    他的想法与史可法如出一辙,加上他又是华中战区总指挥,下意识地就下达了这个命令。

    教导师驻守京畿,史德威又不是不知道,可以说要不是教导师在京城,他也不可能放心将所有军队都调入居庸关以及张家口一线。

    如果戚红英率军增援,那京城无兵可守,史德威又怎么对得起李定国交给他拱卫京畿的重任?

    “还请总司令三思,居庸关与京城唇齿相依,居庸关地势险要,尚不敢保证阻敌三日,更何况京城呢?一旦居庸关失守,教导师即使留在京城,也根本抵挡不了多久。”参谋人员解释道。

    阻敌三日,是居庸关守军的主要任务,不过从上午的战斗强度来看,别说三日,能不能坚守到明天白天都难说。

    随着明军伤亡越来越大,后面的战斗也将越来越艰难,不在短时间内增强战斗力,即使张家口的援军抵达,那也不过是添油战术罢了。

    听完参谋人员的解释,史德威也反应过来,自己一时间陷入了误区,守住居庸关,其实就是守住了京城,将教导师调来,兵合一处,反而比分兵把守,层层阻击,可行性更高一点。

    想到这里,史德威一咬牙,再次下令道:“教导师还有三个小时抵达居庸关,这段时间内,俄满联军肯定不会让我们好好休息,那就索性狠狠咬它一口!传我命令,第一军第一师但凡能参加战斗的官兵,全部进入战斗位置,不留一名预备队员!”

    能负责拱卫京畿的军队,自然是最强的一支军队。

    从它的编号不难看出,大明国防军第一军第一师,这可是当年李鸿飞在苏州起家的第一支部队。

    它的前任领导人,更是如今战功赫赫的空军总司令郭胜。

    当初李鸿飞调郭胜组建空军,郭胜心里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这支军队,尤其是第一师,那可是盛产兵王的部队,如今杨秀的特种部队,一半的家底都来自第一师。

    一师的武器装备方面,基本不弱于教导师,若说教导师属于试验部队,为今后全军发展,不断开阔新的思路,那么第一师,就是军队新思路的风向标。

    试验性部队,有好处也有坏处,所有战术都是自行摸索的,有没有效,能否在全军实施推广,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说白了教导师的一切,都只供各军进行参考,去糟粕取精华,达到不断提高明军战斗力的效果。

    而第一师,便是从教导师取其精华后,正式进入现役的部队,这样的部队,可以说是王牌中的王牌,精锐中的精锐,同等规模的军队之间较量,其余国防军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战术理念方面,都不是第一师的对手。

    可是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如今却被俄满联军以人数优势逼迫至此,别说史德威,全军将士心中,都憋着一股无名之火。

    如今后方有了援兵保障,史德威决定放手一搏,一雪之前的耻辱。

    而且根据他的猜测,俄满联军有可能经过上午的战斗后,下午再次增加兵力。

    史德威索性也懒得与对方慢慢斗法了,直接一口气投入全部兵力,争取打对方一个猝不及防。

    相比于俄满联军,此时的史德威,更像是一个想要进行最后一搏的赌徒。。。。。。。。。。。

    下午的战斗,居庸关那绵延五公里的城墙上,史德威一次性投入了包括警卫营在内,共计九千三百多名士兵,居庸关城楼上的指挥部,仅剩部分文职人员,甚至连一名警卫员都没有看见。

    而俄满联军的兵力部署,也如史德威之前所料的那般再次增兵,一开始就投入了五万兵力,在总兵力上已然过半。

    只可惜,俄满联军不清楚史德威的布局,人家之前以五千多兵力,便成功抵挡住了四万大军的猛攻,如今俄满联军才增加区区万人,而史德威却是一口气增加了四千多人。

    双方刚一接触,俄满联军就吃了一个暗亏,仅第一轮进攻,就被雨点般的子弹给赶了回去。

    由于败得太快,很多地方的联军士兵,还没有冲锋到燧发枪的射程范围之内,所以除了自身损失了五百多名士兵之外,明军基本没有任何损失。

    “明军这是疯了吗?按照这规模,差不多应该是他们全部的兵力了!”清军统帅郑亲王济尔哈朗,脸色铁青地看着前方战场。

    刚才他还在沙俄人面前夸下海口,说明军兵力有限,只需要再增加一万大军,便可在天黑之前登上长城。

    只要在长城上站稳了脚跟,也就意味着不出半日时间,俄满联军就能彻底攻破居庸关了。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打脸,郑亲王济尔哈朗夸下海口没多久,俄满联军也才发起首轮冲锋,便遭遇了明军的猛烈抵抗,先头部队连长城脚下都没抵达,就灰溜溜地撤了回来。

    “王爷,您确定这座关城的守军只有一万人?”沙俄主将也是一脸疑惑。

    “千真万确,当年我们虽然从北京撤离,但还是安排了不少眼线在京城周边地区的。由于明军抽调主力进入蒙古草原,以至于张家口、居庸关等地兵力空虚。不得已之下,史德威这才将驻留北京的军队,调往这两地接替防务。如今北京城内,除了五千守军,便没有多少军队了,就算是有援军过来,那也只能是张家口方向的援军,而且这些援军都不是骑兵,最快也要明天早上才能赶到。如我所料不差,这城墙上的明军,应该是居庸关内全部兵力了。”一旁的清军副都统,爱新觉罗·汉岱,赶紧出言解释道。

    爱新觉罗·汉岱,原本与阿济格还有多铎,关系都十分密切,甚至可以说是这两人的心腹。

    如今阿济格与多铎双双失势,作为心腹的汉岱,也只能另谋出路了。

    然而要想被孝庄这个精明的女人重用,手上没有什么筹码,那几乎难以实现。

    好在当年摄政王多尔衮从京城撤离之际,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反攻大明,除了在北京留下足够眼线之外,更是特意在居庸关外,布置了后手。

    而作为当时清军后勤部门的大管家,汉岱便是这些后手的主要负责人。。。。。。。。。。

    当年明军大举北伐,多尔衮知道大势已去,但心里却充满了不甘,于是他将从各地搜刮的财物,运往山海关,企图将这些财物转移出关外(最终被明军登陆部队截获)。

    除了财物之外,多尔衮还命令汉岱,将近六百余门各式火炮,运至居庸关外,找了一处隐蔽位置,就地掩埋。

    因为不熟悉明军的战术,加上明军那次北伐,曾多次动用了海军陆战队,实施千里奔袭,所以为避免撤退时被明军咬上,清军的撤离属于轻骑简从,而且多尔衮还启用了一条,就连大部分当地蒙古人也不知晓的秘密通道。

    清军常年盘踞关外,当时唯一能阻挡他们入关的,就是这万里长城。

    所以当时的清军探子,几乎将所有可以隐蔽入关的道路,都探查得一清二楚了。

    利用隐蔽通道偷袭大明边关,是当初满清八旗惯用的手段,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