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悍卒 >

第114部分

大唐悍卒-第114部分

小说: 大唐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大军进入突厥草原第一次见到大量的人群,刘山和军团之中的几个巨头对这批难民都很在意。害怕自己的大军吓到这些人,刘山带了几个亲随在斥候骑兵,十几人的小队在刘山的带领下赶紧向这些难民所在的位置赶去。

就在刘山一行人赶到半路的时候,前方又有斥候骑兵骑着马疾驰而回,看到刘山一行人,认出刘山以后,那个骑兵火急火燎的告诉刘山,前方出现大量的草原骑兵,他们没有办法拦截对方,对方大概有四五百骑兵,目标并不是刘山军团,而是那些逃难的难民。

具骑兵回报,那一行一百多人的难民队伍已经全部被追杀他们的突厥骑兵砍死,而那些突厥骑兵在砍杀了这些难民以后,也已经奔驰而去,因为人数的关系,加上地理环境的制约,骑兵小队没有办法跟踪这批突厥骑兵。

和这个骑兵赶到事发的现场,刘山远远就看到草地上到狼藉排列的尸体,显然这些人都是刚刚被砍杀的,空气里还有浓重的血腥气息。

纵马赶到现场,刘山已经看到草地上到处喷溅的鲜血和被砍杀肢解的尸体,这些突厥骑兵下手都非常的很辣,一百多的难民,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全部死在了突厥骑兵的弯刀之下,现场非常的凄凉和惨淡,断肢残体和内脏肝肠铺陈的到处都是。

骑马观察了一下现场,刘山注意到这些难民都是属于一个部落的,在草原上待过一段时间,刘山知道,从服饰,衣着,头饰和一些小的地方可以观察出几个突厥人是不是属于一个部族。而跟随的斥候小队里面也有精通突厥这里情况的人,他已经判断出这是一个游牧在突厥东部的部落。

刘山不难想象,这是一个从东部迁到突厥战争纵深地带的部落,由于害怕战争或者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整个部落逃出了战场。但是很显然,他们的运气不好,被追来的突厥骑兵追上了,然后将他们逃出战场的人全部砍杀了。

通过这件事情,刘山已经明白,自己的大军周围此时已经有了突厥的武装,根据现场的情况判断,此时这些周围的突厥武装并不很多,他们一般都是几百人一个队伍,专门拦截和劫杀那些从战场逃出来的突厥兵士和难民。

想到这里,刘山也明白了,为何自己几天行军,都见不到大队的牧民或者难民,不是突厥战争没有难民,而是逃难的人都很难逃脱自己人的追杀。在突厥这样一个痴爱鲜血和崇尚勇敢的民族,民风彪悍异常,追杀逃跑的兵士和族民这样的事情并不难理解,只是这件事情被刘山知道以后,刘山不得不感叹义成公主的心狠手辣。

为了让突厥流血更多一点,义成公主决然的对所有敢于逃离战场的人下手,不管这些人是平民还是战士,只要敢私自离开战场,都难逃一死。想到这点,刘山并没有对这些人有什么同情和怜悯,对于刘山来说,历史就是一本血淋淋的教科书,历史教会了刘山,对待异族,怜悯和同情是绝不该有的表现。尤其是中国的近代史更是每一章每一节都用无数的鲜血和死亡教育刘山,你同情和怜悯别人,别人可不会同情和怜悯你。若是别人懂得同情和怜悯,中国百年的屈辱史之中就不会有那么多被屠杀的孩子和妇女,没有那么多惨遭屠杀的老人和婴儿。

刘山在准备改变历史的时候就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用铁和血改变这个时代,一定要让历史重新来过,在初唐这个时代建立汉人统治的基础,为此,刘山不惜屠尽某些会在后世影响华夏命运的种族。这不是冷血,而是刘山深深明白,你不杀他们,他们会在很多年以后来杀你出生并且热爱的民族。

若是非要说刘山冷血,刘山的血也是被那些种族的惨烈手段和心狠手辣弄冷的。

站在到处横陈着尸体的草地上,不远处大军的身影已经出现,看到草原上的小队斥候,队伍里已经分出小队的骑兵赶了过来。

十七日晚上,刘山召集了军团里面重要的将领,在军团上层的小规模集会中,刘山向大家介绍了他们最近遇到的情况,并且告诉大家,他们马上就要和突厥的小股队伍遭遇了。。。。

更多到,地址

第二百三十一节兵临突厥(六)

第二百三十一节兵临突厥(六)

听说马上要和突厥的小股军队遭遇,大家都不由的激动起来,还有人有隐隐的担心表露在脸上。也不由得大家会如此,从进入草原到现在,已经快一个礼拜了,大家见到的突厥人就只有不到十个,好不容易看到一大堆的突厥人,却还都是死人,而且还是死的非常凄惨的死人。

刘山军团开到突厥草原可不是来欣赏千里牧场,青草连绵,碧蓝天空如洗的。而是来统一突厥草原的,可是几天连突厥人都见不到,不由的大家不急,此时听说马上就要和突厥小股军队遭遇,自然大家都有些激动和兴奋,激动和兴奋之后,有人也不免有些担心。这些担心的人大都是河北军的人,他们原本在夏王手下,夏王是对突厥称臣的反王,他们自然一直被灌输着突厥不败理论的人,长久的突厥不败听在耳中,他们对于突厥军队的厉害和恐怖不知不觉的就增长了。

虽然之前也听说了刘山在凉州大败突厥军的壮举,但是长久对突厥军队的敬畏还是让他们露出了担心的表情。

用目光扫了扫众人,刘山看到了大多数人那种跃跃欲试的劲头,知道这几天的行军一路见闻让大家实在是憋坏了,而且,军队是什么地方,是做什么的,这些人来突厥就是来打仗的,几天连人都见不到,他们早就郁闷的不行了。此时听说有突厥小股军队可以遭遇,自然是兴奋的不得了了。

“我恐怕要告诉大家,我们即将遭遇的是东突厥的外围势力,对待他们,我们并不能靠战争的手段,而且,我们也不用战争。”看到大家对战争一副跃跃欲试的态度,刘山不得不给大家泼了一头冷水,刘山此时不得不这么说,而且,自己的大军此时确实不应该和东突厥的外围力量发生冲突,不是自己怕突厥兵,而是自己此时的军队构成以及自己和义成公主私下里的关系。

自己要是真的和东突厥的势力发生冲突,自己此时手下思南控制下的十万东突厥军队一旦知道消息,知道自己对付东突厥,他们肯定会不稳的,虽然他们以前是义成公主培养下的武装力量,但是他们首先还是突厥人,在面对一支屠杀他们自己人的军队的时候,他们能冷静才是奇了怪的一件事情。到时候一旦这些突厥军队不稳,对于刘山的军团来说,肯定是灾难性的结果,这些军队闹起事来,刘山的人马又处在突厥腹地,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而且,自己此时并不是完全明白义成公主的用意,自己此时最好还是不要和义成公主控制下的东突厥势力发生惨烈的流血冲突为好。虽然此时看义成公主的意思是借助突厥的内乱损耗突厥的实力,使汉人军队能够在突厥立稳脚跟,但是刘山也明白,要在这里立稳脚跟还必须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和突厥本地的人闹得太僵,那样即使依靠武力暂时立稳,但是往后小规模的冲突可是会非常难缠的。

这些事情在刘山所处的那个时代是非常多的,就拿美国来说,他们的军队够强大,武器够先进,可是攻占一个小国家并不难,难的是守住,往往他们战争时死伤的人还没有战争结束以后维持治安死的人多。这就是激起民愤的结果。

最后的关键在于,刘山确实有不通过战争手段就拿下这些外围势力的实力。要知道,刘山的老婆可是大草原上的思南公主,刘山还有颉利可汗赠送的金刀。

刘山完全可以给这些外围势力说自己是因为得知西突厥大军悍然入侵东突厥,才率领大军前来支持他们的。要知道,此时的东突厥可是最衰微的时候,在凉州一战,他们几乎损失了举国的精兵,虽然突厥贵族控制下的武装还有不少,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这些兵士是不可能和凉州城下损失的那些兵士比较的。

虽然数量上东突厥依然可以维持不小的军队规模,但是军队的质量已经不是凉州之战以前时候可以比拟的了。这些也可以从东突厥举国之力还是不能将西突厥大军赶出国土看的出来。

所以,在这个非常的时候,刘山率领大军赶来,非但不会受到突厥势力的抵抗,还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有些人可能不会理解,难道突厥人就不怕汉人的军队占领他们的家园,抢夺他们的牛羊。也许有人注意到,在华夏历史上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汉人的政权在强大的时候,往往都会对北方的强邻有一些行动,比如秦对匈奴,汉对匈奴,汉人军队都打到了匈奴的腹地,但是有人听说过汉人将那些土地具为己有,将那些土地上的人纳入自己的国民范围吗?要是汉人真的将那些占领的土地具为己有,恐怕历史上北方民族就会少很多了。汉人根本看不上那些北漠荒凉的土地。即使军队占领了那里,很快也会退出那里。所以,北方的强邻一般认识里,根本就没有汉人军队会占领他们家园这个想法,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这是千年的历史给这些北漠民族灌输的一种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

所以,突厥人自然也不会想到刘山会占有他们的家园。

到了八月十八日,刘山的军团前进的速度猛然加快,随着大军前进,很快就遇到了突厥的小股武装,当突厥的军队发现如同海潮一般压来的大军时,所有的突厥骑兵都慌张的不行,已经有骑兵向他们的上层报告所看到的情景了,还有小股的骑兵试图靠近看到的大军。

这个时候,刘山也有意让这些突厥小股军队接近他们。

当这些骑兵发现来到的并不是西突厥的军马时,他们依然没有放松下来,当他们看到来的是汉人的军队时,他们也没有放松下来。最后,当他们发现到来的是刘山时,他们终于放松下来了。

十几个骑兵翻身下马,就跪在刘山面前,脑袋低的挨到了脚下的土地,有一个骑兵头领模样的人甚至伸开双臂,匍匐在刘山面前,亲吻着刘山的鞋子,完全不顾那鞋子上厚厚的积尘。他们大声喊着什么,可惜刘山根本不懂他们喊的什么。

他们之所以认出刘山,自然不是刘山的形象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而是刘山腰间的佩刀。大草原的金刀可是不少,但是汉人能够佩戴金刀的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刘山,在凉州将可汗大军打的屁滚尿流的刘山,在草原上娶了草原上的明珠思南公主的刘山。

他是草原人昔日的敌人,也是草原人此时的驸马,更是草原人此时认为能够拯救他们的唯一救星。。。。

更多到,地址

第二百三十二节兵临突厥(七)

第二百三十二节兵临突厥(七)

和东突厥小股兵力遭遇的经历,让刘山来到草原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般飞了出去,虽然草原上地广人稀,虽然草原上部落相聚的很远,虽然此时草原上并没有先进的交通。但是刘山到来的消息依然传递的非常快,至少比人跑的快。

而见到了突厥人的军队以后,刘山和众位将领对于突厥此时的战局也终于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了,这也是刘山来到突厥草原上首次明确的得到前线的消息。

就像前面猜想的一般,在西突厥进攻的强大军队面前,东突厥不得不集中自己所有的实力来抗击西突厥的进攻,虽然将东部的部落搬到了战争腹地,集结了东部的兵马,但是东突厥依然没有抵挡住西突厥进攻王庭的大军,王庭失手,虽然之后东突厥组织了几次军队试图抢回王庭,但是在损失了大量的兵马以后,在用鲜血将王庭的草原浇灌了几遍以后,西突厥的大军还是牢牢的控制住了王庭附近的草原。

拿下王庭是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的,虽然在草原牧民这里,一地的得失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这里毕竟不像是南方汉人的土地,有城池,有乡镇,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成型的城市,牧民一般都是随水草而居,哪里的水草好,那里就是家。但是作为政治中心的王庭在普通牧民的心中依然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地位。

拿下王庭以后,东突厥的败兵不得不向东部退却,但是西突厥也没有像他们开始想的那样,在拿下王庭以后,彻底的打击了敌人的气势,很快就可以将敌人打败。事实是西突厥虽然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败东突厥的军队,但是进军的速度和自己损耗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在他们的前方,敌人就像是疯了一般,十几岁的孩子和白发染鬓的老人都拿着刀骑着马向他们冲来。此时的东突厥就像刘山所处那个时代的一种顽强的动物,小强。

虽然这些人的战斗力非常的不值一提,但是西突厥的人马还是不得不佩服对手的勇气。他们的损失也在不断的加大,对手的反抗却一点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