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悍卒 >

第129部分

大唐悍卒-第129部分

小说: 大唐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可是战功,而且,兵士的人头可是比普通百姓的有价值多了。

相比,到是面对更加精锐的凉州军团,这些于阗军队还好受一些,对手虽然也追击,但是追击一般只是短短一段路程。但是面对这样的军队时,于阗军感觉到很自卑,往往还没有冲到对手面前,还没有将一个敌人的脑袋砍下来,就被对手的远程力量打的溃不成军。但是,毕竟在这样的对手面前还是可以逃跑的。

短短几天的拦截和阻止,于阗军竟然损失过半。可是对手的损失却少的可怜,这样的战争根本就是不成比例的,根本就不像战争,在对手的面前,于阗军队和平民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军队面对敌人不能力敌的时候,逃跑的速度更快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于阗王几乎已经放弃了抵抗,抵抗已经没有意义。

而在于阗遭受举国灾难的时候,于阗周围的国家此时已经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面对从突厥草原杀来的刘山军团,此时的西域各国孱弱的像是一个个瘦弱饥饿的孩子,比非洲的难民还要可怜,而对手则是一个强壮的巨人,不但是巨人,还是披着战甲,拿着精良武器的巨人。

西域国家已经习惯了依附于强者,在历史上,这一片土地上的国家先后依附过很多的国家。就拿西汉和东汉历史上的西域来说,这一片土地今天看着匈奴人厉害,投靠匈奴,明天看着汉人厉害,投靠大汉,有时候,甚至一天都要投靠好几个国家,投靠或者体面的说和某个国家联盟,对于这些国家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此时,刘山的铁血和冷酷已经让这些西域国家彻底害怕。于阗这么大的国家,面对刘山的时候,都没有拔刀的力量,更何况他们呢。

此时,墙头草的本性暴漏无疑,短短的几天,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先后投靠了韩王刘山,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现象。往往弱小的国家面对强悍的敌人时,都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即使实在不敌,也会用联合的方法抵制对手。即使刘山生活那个年代那么不对等的战争,那些弱小的国家也是反抗到底。但是此时的西域却根本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刘山军团的冷血已经深深让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颤抖起来,此时的于阗王想投降,想效忠,都已经没有机会了,他们可不想步于阗国的后尘。

到了武德四年十月下旬,西域的三十多个国家已经有过半的国家效忠于韩王,而剩下的国家不是不想效忠,而是此时效忠韩王的国家此时已经太多了,而这些国家和剩下的国家有着各种各样的仇怨和矛盾,此时更是有了后台,暗杀对手的使臣,劫杀对手的使团,各种各样的手段使了出来,要拦截对手效忠的道路。对此,刘山也懒得管,要是真的想投靠自己,也要拿出一些自己的实力,若是连派出的使节都没有办法来到自己面前,那么,这样的国家刘山也懒得去管。

到了武德四年十一月初,于阗国都已经被成群的军队像是包饺子一般围了起来,于阗王在城下乞降,但是此时的刘山军团没有一个人正眼看这个王者,即使军队里的勤杂兵和火头军都懒得看这位王者一眼,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于阗王从宝座的最顶端一下子跌落下来,跌落尘土。曾经高高在上的人短短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天上掉下的天使,注定是被摔死的命运。

而在同一天,在刘山军团的围困下,由西域诸国组成的军团向于阗国都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韩王令,破城以后,允许西域国家抢劫三日。

于阗是西域的大国,国家富足,百姓富裕,在之前的战争中,从别的国家更是得到了数不尽的宝藏和美人,此时这些可都集中在于阗的国都之中。

本身,于阗王乞降,这些东西都是作为战败的求降物品送与韩王的,但是韩王根本不接受于阗的乞降,而是发出了这样一道命令。

金山和美人在前,这些西域国家联军像是吃了兴奋剂一般,纷纷冲向前方,各个国家的首领都在自己的军队里发出各种各样带着威胁和利诱的命令,期盼自己的军队第一个破城,第一个破城,才能最先抢到最好的东西。

而凉州河北军团此时已经成了旁观者,杀了近一个月的人,此时这些军队的战士也都累了,也懒得再杀向于阗国都。虽然面前有金山,有银山,但是对于此时的刘山下属各个军团来说,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

武德四年十一月,于阗国都陷落,西域基本控制在了刘山的手中。

在控制了西域以后,凉州军团开始回防,防线在敦煌,凉州一带。对于这一次回防的目的,没有一个人说,也没有一个人在大众面前讨论,至少在凉州个军团上层是如此。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次回防到底防的是谁。

而到了武德四年冬,韩王特使前往长安。

历史上没有对于这一次韩王特使回到长安的记载,更没有只字片语提到这次特使在长安的任务和任务完成的情况。

而历史上有记载,武德四年冬,大唐军队开始在长江以北集结重兵,准备开始攻打江南割地的各个反王,开始着手统一华夏。而此时在北方沿海一带的几个地方,几个秘密的船舶制造地开始着手建设,而后世在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有人惊奇的发现,武德初年在北国沿海几个秘密地点建造的船舶生产基地出产的船舶都是大船,已经具备了远洋航海的能力。对于建造这些船舶,而且是在大唐新近收复的北方沿海建造,这个事情本身就预示着什么。。。。

更多到,地址

第二百六十一节备战西突厥(上)

第二百六十一节备战西突厥

武德年间存在几个巨大的谜团,而这些谜团不断搅扰着研究武德初年历史的人群。而这些谜团排在第一位的无可争议的就是为何在武德初年这个年代,在中华大地还没有正式完成统一的情况下,大唐朝廷却集中很大的人力财力在北方的几个海港开始建造船舶,而这些船舶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是用于和南方水军对抗战争之中的。

首先,是这些船舶的动力系统,这些船舶无一不是用的蒸汽动力,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奇观,蒸汽机是在大唐初年以后千年之后才出现在欧洲的,但是现实是,在大唐初年已经运用到了轮船之上。而这套系统来自的地方是刘山在凉州的韩王府。联想到刘山的身份,也许,蒸汽动力这个方面就不是那么难以想象了。

其次,这些船舶上都在船舷部位装载了大量的火药,这些火药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像凉州城下那般使用了,而是用巨大的铁筒和铜筒发射出去,这就是后世所出现的火铳。也就是船载火炮的雏形。

再次,这些船上已经开始装备罗盘等远洋必须的导航物件,很明显,这些船并不是要沿着海岸线南下,运用于南方战场,至于它们的用途,不断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

建造这些船舶本身就是秘密进行的,在建造的基地,周围的农户都已经被迁走,周围几十里都是军队驻地,根本不准外人进前。

而这些船舶后来也神秘的消失在历史之中。若不是有一些曾经参见过建造和使用过这些船舶的人还有只言片语留下来,这很可能成为被历史遗忘的一个角落。但是后世有很多人根据很多的流传试图找到这些船舶,但是却连一个船舶的残骸都没有找到,大概,这些船舶就像是曾经的空中花园,特洛伊的木马一般,成为历史长河之中的一个印记一个无法寻找和探查的印记。

且不说这些,武德四年的最后几个月,注定是平静的几个月,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之中,无论是西域,中原,江南,北漠都没有大的战事发生。这本身并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但是联系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奇异。

隋末以后,天下大乱,中原地区战事不断,而突厥趁机也参与了夺取汉人土地的行动,在西南,位于高原之上的吐蕃势力也有蠢蠢欲动的形势。而在突厥草原,凉州大战,草原大战,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大战。

能够说,武德四年是最乱的一年,但是就在这一年的最后几个月,各个势力都处于一个冷却期,休兵罢战,像是几个势力之前约定好了一般。

但是仔细一分析,就会发觉,有这种情况发生,本身也是能够想象的。

新败的西突厥此时已经得到了在短时间重新发动一场大战的能力,而胜利的东突厥也绝对是一场惨胜,以至比起西突厥,他们更惨。西突厥至少还有王位的承继者和大量王室的血统,平民丧失也根本没有,丧失的仅仅是出征的军队。

但是东突厥平民丧失非常大,以至,后来有来自突厥的统计,只此一战,平民丧失过半,这对于人口本身就极为匮乏的突厥草原国家来说,是一个惨痛的打击。而王室的丧失更是惨痛非常,王位的承继都成了巨大的困难。

若不是王室丧失太过厉害,也不会出现将一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推上王位的事情发生。

能够说西突厥是惨败,东突厥是惨胜,这场战争本身参战的两个国家都没有得到哪怕一丝的好处。

而此时的西域则刚刚从西突厥的控制下解放出来,然后迅速的被来自突厥草原的韩王用铁血手段控制住了。

在南方,南方的几个势力相对于大唐来说,都比较弱,他们根本没有多少力量主动招惹大唐,只能积极备战,却不能积极开战。

而此时剩下的两个具有决定作用的势力,一个是凉州韩王,一个是大唐朝廷,这两个势力都是相互忌惮,都有着在此时的国家局势中举足轻重的份量。

而这两个势力本身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武德四年最后的几个月之所以没有战争发生,大概就是几个势力都丧失太大,都处于养伤的阶段,没有能力主动发动战争。而没有丧失的两个大势力之间又隐隐互相牵制,互相提防,也没有发动大的战争。

而到了武德四年冬,事情已经开始慢慢改变,首先就是唐军的主力开始集结在南方,位于凉州地界的军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少的数字。

对此,凉州军也从凉州抽掉军队,开赴西域诸国,大唐和凉州韩王似乎达成了什么,在原本似乎要剑拔弩张的地区逐步撤出军队。

武德四年十二月初,大雪。

大唐军队开始接管长城沿线,突厥势力全线退回突厥草原,北方边境以长城一线为界,汉民族北方边界在隋末以后终究推进到长城一线。

而在其中起到作用的自然是韩王刘山,刘山从中调停,终究让大唐收回了长城一线。对此,义成公主的退却让人很是不懂。

但是联系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许就能看清楚为何突厥全线退却。

首先,此时的突厥势力已经极为孱弱,根本没有和大唐抗衡的资本。

而此时的刘山虽然还没有做到突厥王的位置,但是突厥的下一位王者是刘山的孩子,刘山在突厥还是有相当地位的,而且,通过之前对抗西突厥,刘山在突厥的口碑也比凉州大战以后好了太多。

最后,有人提出后来突厥的统一,是刘山为了让义成公主放弃长城一线做出的让步。而现实的确如此,突厥统一以后,突厥作为一个整体国家都是置于义成公主控制之下。

而此时的西域,则像刘山之前对疏勒国许诺的一般,由疏勒王作为西域共主。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之前疏勒国被于阗大军摧毁,疏勒国原本的统治阶级已经基本丧失完毕,疏勒王室更是仅剩下疏勒王一人。

对此,疏勒王不得不向韩王要人。

结果,西域共主确实是疏勒王,但是真正统治西域这个地理位置的却是凉州军团出身的一大批刘山亲信。

历史学家不断认为,疏勒王的这个做法是相当理智的,他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权利,军队,什么时候都是军队。只有掌握了真正的实力,才能掌握住根本的权利。。。。

第二百六十二节备战西突厥(下)

第二百六十二节备战西突厥

武德四年的冬天注定是一个奇怪的冬天,撇开前面说的各国没有大的战争发生以外,还有一件事情颇让人疑惑。这件事情成为了后世那些研究武德初年历史的各种研究人员心中驱逐不散的疑团。也成为浩如烟海的华夏历史上一个千古之谜。

就在凉州军团才控制住西域不久,凉州军团的统帅,大唐韩王已经离开了西域。这一次的离开没有任何的文字留下,除了和韩王熟悉的几个人知道韩王离开以外,别的人根本不知道韩王离开了西域。也就是说,这件事情本身是不可能留在历史上的,至少不会以正史的形式留在历史之上。

当然,普通的士兵此时也存在疑惑,一向勤于政务和军务的韩王刘山竟然再也没有在他们的面前出现过,对于这些普通的士兵,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