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唐朝小厨娘 >

第10部分

唐朝小厨娘-第10部分

小说: 唐朝小厨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爷在一旁道:“父皇,这东西看起来平平无奇,闻起来或许有些奇怪,但若是尝上一口,便知道个中滋味了。”

“哦?是吗?那朕可要亲自尝一尝,也算与民同乐啊!”太宗皇帝眉毛一挑,刚才还郁结在一起的眉结,现在终于舒展了开来。他向前倾了倾身子,准备来感受一下这来自民间的美食了。

德公公见太宗心情大悦,也笑着走上前,接过太子爷手里的美食,赔笑着说道:“还是太子爷知道讨万岁爷欢心,太子爷您要是早来,万岁爷早就乐了!”然后又看着太宗皇帝道:“陛下,老奴此时腹中也有几分饥饿,斗胆请陛下赏赐老奴些许美味。”

德公公此言大是有深意。他是侍奉太宗皇帝的老人了,依着宫中的规矩,宫外来的食物自然是要银针试毒的了,但此物不同寻常,乃是太子爷亲自奉上,若是再以银针尝试,未免对太子不敬。故而,德公公开口向太宗皇帝求赏赐,也是老滑到极致了。

太宗皇帝听得德公公之言,明白他的一番深意,只不过心中却是父子情深,怕伤了太子的心,便欲开口拒绝。

太子爷自小在深宫长大,自是明白德公公心意,心中倒也不以为意,对太宗皇帝躬身道:“父皇,德公公确也是辛苦了,儿臣也代德公公向您讨这个赏赐。”

德公公闻言连忙向太子爷又施了一礼:“老奴多谢太子爷了。”

太宗皇帝看了太子一眼,心下甚慰,心道太子果真长大懂事许多了,于是开口道:“如此就依太子之言了。”

片刻之后,德公公未觉得有何不适,便用精致的碗筷,夹了一块“油炸臭豆腐”,送到李世民的面前。

太宗皇帝接过这美食,先是放在鼻下闻了闻,然后品了一小口。然后又靠在了龙榻上,闭上眼睛,细细的咀嚼品味。

这冷凉的“油炸臭豆腐”没有了烫嘴的油热,其实也是一道绝美的小吃,酥皮依然爽脆,葱香和盐香随着冷凉的时间,早已浸入豆腐的内里,绵软细滑的豆腐肉,融化在味蕾间,李世民居然吃出了甜甜的一丝酒香。

没有任何蘸料的搭配,食物原本的醇香,本就需要吃食物的人净胃才能品鉴。这些天太宗皇帝一直茶饭不思,嘴里早就空空如也,今天这浓厚的味道,浓烈的冲击着他的五脏六腑,让这位皇帝胃口大开,也许所有人都不及这位皇帝能了解“油炸臭豆腐”美味的精髓!

太宗皇帝吃得高兴,随即把碗里的这块一口吃下,又自己夹了一些,添置在碗中……

见太宗吃得如此开心,德公公添了杯清茶,送于皇帝面前,太宗皇帝喝了口清茶,茶香又进一步催化了食物的美味,二者在口中冲击着,舞蹈着,缠绵着……

“乾儿,这真是百姓喜欢的?叫什么名字啊?”太宗皇帝吃了一阵,停下筷子,看着眼前的李承乾,笑眯眯的问。看得出来,这食物很对他的胃口。

“回禀父皇,这正是最近长安城百姓排队难求的美食,名叫‘香飘万里’,是儿臣微服私访时发现的美食,故拿来献给父皇!”太子也见皇上胃口如此大开,心中也是大喜,忙回应道。

“好好好,味道独特,名字也雅致,朕还是头一次听说,赏!赏做着菜的人黄金百两!改天朕也要随乾儿一起去体察民情,还要去见见这位做菜人!哈哈哈哈!”太宗皇帝大手一挥,示意来人赏赐!

“不过乾儿,你身为太子,自然要安于宫中、勤于政事,也好替朕分忧呀!”李世民看着太子爷,语重心长的劝诫道。

本来太子爷是想把沈小西推荐给皇上的,他想把沈小西弄进宫来,放在自己身边,这样就可以天天,每时每刻都能见到沈小西啦!还能吃到沈小西做的美味佳肴,岂不两全其美?

但眼下,太宗皇帝似乎并没有传旨让沈小西觐见,还敦促自己要安心勤政。自己若强求,恐让太宗多心。还是等下次机会吧,正好还有出宫的理由——给沈小西赏赐去!正好弥补吃饭不给钱的遗憾。

唉!为什么宫里的人要怎么累呢?脑子每天都要转十万八千遍!一个想不到,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难怪过去宫里的人都活不长,原来都是心眼太多了,殚精竭力。

太子爷领了赏赐,便向太宗皇帝告退,高高兴兴的回宫了,他再盘算着过几天出宫去给沈小西送父皇亲自给的赏赐去!

可一想到真要去的时候,太子爷又发愁了:这次自己的身份暴漏了,沈小西还能和自己那么亲近吗?会不会生分了?会不会……太多的不确定和疑惑困扰着太子爷,一时间他竟不知如何面对沈小西了。

加之最近一段时间朝堂上关于边疆战事连连,太宗每每议事,总要让太子同在,太子爷一时也是公务繁忙,一晃多时,竟没能再出宫去看沈小西。

贞观十年 第二十三章 小和尚1

唐朝是一个信封佛教的朝代,家家户户都虔诚礼佛,平日里除了男耕女织,闲暇之余,百姓最常去的地方,也就是佛堂。在这里,檀香的青烟袅袅,诵经的僧人,轻轻的有韵律的敲着木鱼,似能把人前世今生所有的烦恼都抹去。无数的善男信女,跪倒在佛像面前,有的求签、有的捐香火钱、有的添灯油、有的求莲花灯,无一不在金身大佛面前诉说自己的心愿,乞求家人健康、愿自己心愿达成。

这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沈小西忙完“天下客”里的杂活,看看时间还早,便在大堂里东转转,西转转,似有心事。

“小西姑娘,你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吗?”刘大婶正在摆放碗柜里的餐具,见沈小西这般魂不守舍,不由的关心起来。

“大婶,你今天有空吗?我想……嘻嘻!”沈小西停下来不再乱转了,她拉了条长凳坐下,手里漫不经心的摆弄着自己的发梢,卷着转着,欲言又止。

“哎呀你这孩子,怎么跟我们还吞吞吐吐的?上回你把‘香飘万里’的秘方,毫无保留的教给了我们老两口,我们都无以回报呢!只想小西姑娘你万万不要嫌弃我们这里。有啥事跟大婶说!看大婶能不能帮得上忙!”刘大婶放下手里的活,其实也已经干好了。

她坐在沈小西身边,拉住沈小西细细白白的小手,贴心的说。

见刘大婶如此热心,沈小西裂开嘴笑了,她低下头,朝刘大婶身边挪近了一些,有点不好意思的也握住了刘大婶的手说:“大婶,来了这么多天,一直都没有正式出去逛逛。听说长安城商业繁华、建筑独特,小西初来乍到,唯恐不认路,迷失了方向,想恳请大婶作陪,陪我出去走走,也让我感受感受这大唐的繁华!”

说完又抬起头,眨巴着她那双大眼睛,恳求的看着刘大婶,像是在撒娇嘞。

“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呀!怪我怪我,怪我人老了,竟没能关心到你。”刘大婶说话间,从长凳上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细尘,拉着沈小西的手说,“走,大婶今天正好没事,这会儿时间还早,午饭时间也未到,大婶就陪你出去转转,可别闷坏了咱们的贵人小西哟!”

刘大婶说完,慈祥的刮了一下沈小西的小鼻子。

沈小西呢,倒也调皮的笑笑,进而竟兴奋得左右扭了扭身子。这样子,像极了娘俩,好一副温馨的景象。

“当家的,我带小西姑娘出去走走了哈!一会就回来!”刘大婶转过身,朝帐台后的张大叔喊了一声。

张大叔大概是正在算账,没工夫说话,但也是听见了她们二人的对话,对刘大婶和沈小西点头微笑示意,那样子似乎在说:“我知道了,你们好好去玩吧!”

随后刘大婶便带着活蹦乱跳的沈小西,欢欢喜喜的出门啦!

这小女孩就是喜欢逛街,大概中国女人爱逛街、能逛街的本领,是从古代练就出来的。你看沈小西,东看看、西看看,见到什么都新奇得要命。

作为国都的长安城,本就热闹非凡、人头攒动的,在加上盛世贞观四海升平,不仅本土的百姓安居乐业、周边的商业贸易繁盛、就连一些外国人,也三三两两的出现在大唐的长安,好不热闹!

沈小西时而在卖糖人的摊子前大呼小叫的,惊叹手艺人的技艺精湛;时而在胭脂水粉的铺子里左顾右盼,闻闻这个,擦擦那个,这可比添加香精、酒精、防腐剂的现代化妆品好多了,绝对天然草本,这要是擦在脸上身上,该有多么滋润啊!难怪长安出了那么多的美女!沈小西不由得感叹着,兴奋得恨不得把所有的香粉都试个遍。

这一会儿她又被卖香包的摊子吸引了过去,拿着这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香包,赞不绝口,这可是纯手工制作呀,放在后世,必然都是精品!

刘大婶呢,则跟在沈小西后面东跑跑,西跑跑,腿脚都快跟不上小西的心了,忍不住在后面叫出声:“小西姑娘,慢些,老婆子快跟不上了。”

沈小西回头快乐的应了一声,放缓了脚步。

“这孩子,真是有意思,看来是闷坏了!”刘大婶心里暗暗发笑,慈祥的看着活泼的沈小西,就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这个香包摊在化生寺旁,刚才已经说过了,此时的唐朝,佛教大盛,人们对佛祖菩萨的信奉,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是潜心礼佛,以求保佑。

化生寺自然也是如此,诸多香客携带亲眷,满脸恭敬的进出着寺庙。庙内青烟袅袅升腾,延绵不绝,香火看来很是旺盛。寺门外,两个年青的知客僧双掌合什,迎接来往香客,众香客也不忘一一回礼。

刘大婶看到旁边的这座庙宇,立时升起了参拜上香之意,于是扯了扯正在挑香包不知道怎么是好的沈小西,“小西姑娘,你在这慢慢挑,大婶去庙里拜拜佛祖菩萨!”

“哦?有庙啊?在哪?我也要去!我也要去吗!”沈小西放下手里的香包,抬头,直起身子,听到刘大婶要去庙里,眼睛登时一亮,不由得又兴奋了起来。

以前只是在历史书上看到唐代的佛像精美,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今日既然来了,怎么能够错过尽在咫尺的庙宇,一定要亲自感受一下,这可比3D、4D、5D什么的真实多了!

“小西姑娘倒是需要在菩萨面前求上一求,好好许个愿了。”刘大婶看着小西,微笑道。

沈小西挠了挠头,好奇问道:“大婶,我需要求些什么呀?”

“傻丫头!”刘大婶轻轻揉了揉沈小西的小脑袋,道:“小西姑娘,大婶看你也不小了,已是到了找婆家的时候了,所以一定要好好在菩萨面前许个愿,让菩萨赐你一段好姻缘,许你个如意郎君。”

“大婶!”沈小西娇嗔一声,面色上升起一抹绯红,伸手挽着刘大婶,一脸虔诚的迈进了寺庙。

贞观十年 第二十四章 小和尚2

便在沈小西进寺参拜的同时,太子李承乾带着小顺子,在两个小沙弥的引领下,走入了方丈澄定大师的禅房之内。

禅房内,太子爷李承乾满面敬意的看着一个僧人。这个僧人面目平常,身着一袭浅色袈裟,手中持着一串檀木念珠,面色慈祥平和,正是化生寺的方丈,澄定大师。

禅房内的一尊红泥小炉上,几点暗红色的微小火苗正自跳动不息。火苗之上,水煮刚沸,有一道白雾自壶嘴处袅袅升腾、消散。

澄定大师俯下身子,从旁边的青木茶罐中轻轻的捻出一小撮茶叶,而后放入一只样式颇为朴拙的黄藤外包紫砂茶壶中,接着小心提起炉上沸腾着的水,注少许入茶壶内。慢慢的,待茶叶舒展开来,茶色初渗之时,他便将水加满了进去。沸水冲进只片刻,壶内便已水乳交融,浙起沫饽,如堆云砌雪般,香气清纯四溢。

太子爷深吸了口气,茶香甫一如鼻,遍感觉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心胸亦在刹那间霍然开阔,不由赞道:“好茶!“

待茶水冲好后,澄定师便自茶箱中拿出一只白玉耳杯来。这杯子三足两耳,极为精致,看来不似凡品。杯身上用阳文镌着四个垂珠篆字,正是“雨露天星”,下面还有一行梅花小篆,“两三点云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他将紫砂茶壶拎起来,轻轻摇上一摇,便把泡好茶水倒进杯里,茶水细嫩烘青,散发出阵阵清香,正是极品的华顶云雾。

澄定大师放下下手中的茶壶,道:“太子殿下,请用茶。”

小顺子连忙把茶盏奉于太子爷。

太子爷伸手接过小顺子双手奉上的茶盏。白玉杯在茶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剔透,几似透明一般。茶水的清香也伴着四周微扬的清风弥漫开来,直入心脾,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浑身舒畅至极。他举起茶杯,送入鼻端一嗅,只感觉茶香透鼻而来,眼中立时现出了赞叹之色。他闭目轻轻抿上一口,颔首道:“嗯,月间的华顶云雾,新汲的急流山泉,辅以三分梅香雪水,好,好,妙极,妙极!”接着赞道:“盛传澄定大师乃长安城第一品茗高手,果然名不虚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